#你的勇氣就是承認自己以前所有的過錯
#你可以留有遺憾但是決不能讓自己後悔
最近突然想要戒酒!因為我覺得我不能再喝這麼多的酒了⋯
早上找了一個資深的心靈教練做了一個練習,《角色統合練習》因為喝酒這件事情已經在我身上根深蒂固二十多年,要戒酒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線上有了驚人的發現,我竟然閉著眼睛哭了一個小時四十一分鐘,睜開眼睛時終於找到了我為什麼要酗酒的原因⋯
原本以為自己照顧了失智十年的母親,我對她完全沒有愧疚,原來我那麼的表面的孝順她,我是那麼的可悲又不孝,在線上的過程,教練要我試著找到媽媽,我找了她好久,都找不到她,教練不放棄的叫我繼續找⋯
我突然看到爸爸帶著媽媽在我前面,爸爸在我前面對我笑一笑,一下子就不見了!看著爸爸飛進了一個棕色的門,突然縮起了翅膀,一對白色的翅膀蓋住了我爸爸的身體,我正納悶著:爸爸為什麼有翅膀?
教練說:媽媽呢?繼續找她,我告訴他:我找不到,教練沒有放棄的說:再繼續找,一定找得到媽媽的,瞬間⋯
我一轉頭赫然發現媽媽蹲在我房間的牆角哭,就像個小孩一樣哭泣著,我站起來就像靈魂出竅一樣,沒有坐在輪椅上,我蹲下牽起媽媽的手拉她坐在床邊,我跪在媽媽的前面,請她原諒我的無知!
小時候母親對我的愛沒有斷過,甚至為了我背黑鍋,被父親毒打一頓,出了車禍對我,反而對我媽媽變本加厲地罵她⋯妳為什麼要剖腹產生下我,又害我不能走路,當初死在肚子裏就好⋯我真的好壞,(言語不能形容)
我用一大串的客家話在跟我媽媽懺悔著,告訴她:請原諒我的自私,沒有顧慮到你的感受,我對不起您,最後我跟媽媽說:《我非常非常的愛您》媽媽一直哭沒有說話!
她舉起右手摸我的頭髮,她流淚了,我忍不住撲上去抱著她,不到一分鐘到時間,她被帶走了⋯
一個身穿白色西裝,白色皮鞋,梳著油頭的男人,好強壯瞬間把我媽媽拉走了,媽媽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高⋯
最後只剩下看得到她模糊的臉龐,我看到媽媽跟我揮揮手,臉上漏出笑容,我也瞬間站了起來跟媽媽揮揮手,我也笑了!
當我再次眼睛睜開的時候,我發覺我坐在電腦前面,前面有兩個教練,我看到我的眼睛好紅,我突然說:我剛剛一定非常丟臉!
教練說沒事的,妳做得很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及健康這才是你父母最期望的事情!
我也接著問教練說:我剛剛是在作夢嗎?教練說:沒有那個是真實的事情,只是爸爸跟媽媽也許在五維空間、或許是在四維空間,這些我都不了解,不過妳經歷的都是事實!(我的右臉微微的發熱感覺是有人抱過我)
我要妳一如往常地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有時間進來線上學習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我下線了,彷彿在作夢一樣,我沒有吃任何的東西躺在床上睡著了…
也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各位朋友和我都一樣,也許有一些課題糾纏著我們,讓我們遲遲不能前進的原因!
有時候是因為工作、人際關係、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或許可以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困難!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有兩種選擇,一是面對困難,二是逃避困難,我們已經看過困難的無限種變化!
問題是:選擇用自卑情結來逃避困難,不但無法解決,還會促使自卑感愈來愈膨脹,永遠也無法逃避這問題,所以只能選擇面對!
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擁有勇氣也只有在自己的行為對共同體有所貢獻時,才會如此覺得。
也就是說,勇氣就是一種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感覺。
換言之,就是一種「自己可以解決課題,對他人有貢獻(有能力),而且感覺自己身處在周遭都是夥伴的情況,我是(有價值的人)
擁有勇氣才能面對困難,不再逃避,有勇氣的人,擁有成功!缺乏勇氣的人,只會愈來愈墮落⋯
#太真實了
#爸媽我愛你們
哭泣的男人開眼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值得看。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17833?s=i&trkid=13747225
Netflix 這陣子上架了一部紀錄片《#Babies》(譯為《#零到一歲》),完全是新手爸媽必看,如果你熱愛小孩、好奇生命或自己怎麼長歪的,啊不是,是好奇自己如何長大,都值得一看。如果你懶得看影片,可以看這篇記錄。
影片根據嬰兒零到一歲各重要動作發展分為6集:愛、初嚐食物、爬行、語言、睡眠、學步,檢視新生兒到幼兒歷經什麼里程碑、嬰兒到底在想什麼,請科學家等進行長期研究,完成這支紀錄片。小小文字記錄一下看完第一集的想法(以下有雷)。
第一集〈愛〉的命題很有趣也很溫馨,主要環繞著「催產素」,檢視父母行為、教養態度對幼兒成長階段的影響,算是個概論吧:
🔺人愛上(沒錯,就是in love with,甚至是「一見鍾情」)自己的寶寶時,大腦會產生什麼變化?
🔺催產素會不會影響跟孩子的感情?催產素在親子關係建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科學家有幾個重要發現:
1️⃣女生懷孕就會分泌催產素,分娩、生產後的催產素濃度達高峰,當母親時常跟嬰兒接觸,兩者的催產素濃度都會提高,這會使媽媽更想接觸嬰兒,大腦會給媽媽強烈的滿足感,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媽媽(包括我)都一面好想專心工作,一面又根本離不開孩子;媽媽的催產素濃度越高,跟嬰兒感情越深厚。
至於爸爸呢?或有些家庭並沒有「母親」呢?這項大型研究找來數十對同志伴侶家庭,研究證實男人也會分泌催產素!
片中教授很感人地指出,不論性別、不論孩子是否親生,只要你認真投入育嬰生活和父母的角色,餵奶、幫孩子洗澡、陪他玩,投入的心力和時間越多,你的催產素系統就會越活躍。即使是兩個爸爸,擔任主要照顧者的那方,仍會分泌催產素,並啟動杏仁核,這跟一般異性戀家庭並無異。父性是天生的,跟母性一樣根深蒂固。
2️⃣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老公都吵不醒?直到分娩前,我的胖貓水水 阿水先生與藍子小姐都是睡在我頭上,清晨就輕咬我起床餵食,或在耳邊不停叫,超煩,我曾請溝通師問他為什麼只這樣吵我,水水回答:「因為爸爸吵不醒。」如今,這個情形一樣可套用在豬寶身上。
結果研究告訴我,死心吧!爸爸就是真的吵不醒🤬。
研究指出,媽媽的杏仁核會隨孩子出生被啟動,然後,就不會關閉了!不管孩子多大!!!它就在那裡!!!而爸爸的杏仁核只有媽媽的四分之一大(Excuse me?🤷🏻♀️)。
因此,媽媽對於孩子一舉一動的警覺性,始終比爸爸優異(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嬰兒一點風吹草動,換姿勢、呼吸比較大聲、該了一聲,媽媽都會立刻像殭屍睜開眼彈起來,且通常是媽媽如此,就算爸爸會醒來換尿布,絕大多數躺下就能快速睡回去,難入睡的還是媽媽。
但若父親是主要照顧者,杏仁核一樣會啟動。結論就是,懷孕、分娩和餵奶會啟動大腦的母性,但「盡心照顧」也會讓杏仁核活躍。
我很喜歡那位教授說的一句話:「當那個嬰兒的父母是一個選擇。」
我想,當一個怎樣的父母,也是一個選擇。
3️⃣嬰兒的社交能力是天生的,他們生來就會「逗」父母。當研究者進行「面無表情實驗」,跟孩子玩到一半突然面無表情兩分鐘,嬰兒會立刻發現不對勁,起初會繼續笑鬧,想辦法活絡氣氛,不久後就會開始哭泣。接著,可能會吃手、抓慣用物品等,那是他們在安撫自己不要緊張。嬰兒是真能敏銳感受父母的情緒變化。
4️⃣接續上一個關於嬰兒社交能力的探究,他們也發現,父母越積極照顧的孩子,向外探索的能力強,因為給足了安全感,他們不用再花那麼多精力去安撫自己。相對的,比較不積極照顧的孩子,他們的海馬迴較大,學習和控制悲傷的能力較強,但可能慣於安全。
這點沒有對錯,片中的教授也無法定奪,就是每個家庭教養的差異罷了。
不過,我想這能給很多家庭借鏡。我跟鮪魚肚都是生長在各種「不可以」、「不行」中的孩子,正因經歷過,我們有共識要盡量讓豬寶在不危險的範圍內什麼都試試看,就算一兩次跌倒、嗆到或哭,也不要吝於給他機會;與其跟他說「不可以」,不如跟他說「為什麼不可以」。
我相信,很多年紀相當的新手父母可能會有差不多的想法,也會遇到雷同的問題:「當上一代試圖將自己抗拒或背道而馳的教養觀傳承給孩子,該怎麼辦?」諸如此類保護和限制模稜兩可的狀況。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就各自去結論了。只能說,「教養」也許不只放在孩子身上,整個育兒路上就是對自己、對原生家庭的再教育、再改造啊!
(圖片來源:網路)
#薰鮭魚親子丼
哭泣的男人開眼 在 薰鮭魚的採訪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etflix 這陣子上架了一部紀錄片《#Babies》(譯為《#零到一歲》),完全是新手爸媽必看,如果你熱愛小孩、好奇生命或自己怎麼長歪的,啊不是,是好奇自己如何長大,都值得一看。如果你懶得看影片,可以看這篇記錄。
影片根據嬰兒零到一歲各重要動作發展分為6集:愛、初嚐食物、爬行、語言、睡眠、學步,檢視新生兒到幼兒歷經什麼里程碑、嬰兒到底在想什麼,請科學家等進行長期研究,完成這支紀錄片。小小文字記錄一下看完第一集的想法(以下有雷)。
第一集〈愛〉的命題很有趣也很溫馨,主要環繞著「催產素」,檢視父母行為、教養態度對幼兒成長階段的影響,算是個概論吧:
🔺人愛上(沒錯,就是in love with,甚至是「一見鍾情」)自己的寶寶時,大腦會產生什麼變化?
🔺催產素會不會影響跟孩子的感情?催產素在親子關係建立過程所扮演的角色?
科學家有幾個重要發現:
1️⃣女生懷孕就會分泌催產素,分娩、生產後的催產素濃度達高峰,當母親時常跟嬰兒接觸,兩者的催產素濃度都會提高,這會使媽媽更想接觸嬰兒,大腦會給媽媽強烈的滿足感,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媽媽(包括我)都一面好想專心工作,一面又根本離不開孩子;媽媽的催產素濃度越高,跟嬰兒感情越深厚。
至於爸爸呢?或有些家庭並沒有「母親」呢?這項大型研究找來數十對同志伴侶家庭,研究證實男人也會分泌催產素!
片中教授很感人地指出,不論性別、不論孩子是否親生,只要你認真投入育嬰生活和父母的角色,餵奶、幫孩子洗澡、陪他玩,投入的心力和時間越多,你的催產素系統就會越活躍。即使是兩個爸爸,擔任主要照顧者的那方,仍會分泌催產素,並啟動杏仁核,這跟一般異性戀家庭並無異。父性是天生的,跟母性一樣根深蒂固。
2️⃣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老公都吵不醒?直到分娩前,我的胖貓水水 阿水先生與藍子小姐都是睡在我頭上,清晨就輕咬我起床餵食,或在耳邊不停叫,超煩,我曾請溝通師問他為什麼只這樣吵我,水水回答:「因為爸爸吵不醒。」如今,這個情形一樣可套用在豬寶身上。
結果研究告訴我,死心吧!爸爸就是真的吵不醒🤬。
研究指出,媽媽的杏仁核會隨孩子出生被啟動,然後,就不會關閉了!不管孩子多大!!!它就在那裡!!!而爸爸的杏仁核只有媽媽的四分之一大(Excuse me?🤷🏻♀️)。
因此,媽媽對於孩子一舉一動的警覺性,始終比爸爸優異(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嬰兒一點風吹草動,換姿勢、呼吸比較大聲、該了一聲,媽媽都會立刻像殭屍睜開眼彈起來,且通常是媽媽如此,就算爸爸會醒來換尿布,絕大多數躺下就能快速睡回去,難入睡的還是媽媽。
但若父親是主要照顧者,杏仁核一樣會啟動。結論就是,懷孕、分娩和餵奶會啟動大腦的母性,但「盡心照顧」也會讓杏仁核活躍。
我很喜歡那位教授說的一句話:「當那個嬰兒的父母是一個選擇。」
我想,當一個怎樣的父母,也是一個選擇。
3️⃣嬰兒的社交能力是天生的,他們生來就會「逗」父母。當研究者進行「面無表情實驗」,跟孩子玩到一半突然面無表情兩分鐘,嬰兒會立刻發現不對勁,起初會繼續笑鬧,想辦法活絡氣氛,不久後就會開始哭泣。接著,可能會吃手、抓慣用物品等,那是他們在安撫自己不要緊張。嬰兒是真能敏銳感受父母的情緒變化。
4️⃣接續上一個關於嬰兒社交能力的探究,他們也發現,父母越積極照顧的孩子,向外探索的能力強,因為給足了安全感,他們不用再花那麼多精力去安撫自己。相對的,比較不積極照顧的孩子,他們的海馬迴較大,學習和控制悲傷的能力較強,但可能慣於安全。
這點沒有對錯,片中的教授也無法定奪,就是每個家庭教養的差異罷了。
不過,我想這能給很多家庭借鏡。我跟鮪魚肚都是生長在各種「不可以」、「不行」中的孩子,正因經歷過,我們有共識要盡量讓豬寶在不危險的範圍內什麼都試試看,就算一兩次跌倒、嗆到或哭,也不要吝於給他機會;與其跟他說「不可以」,不如跟他說「為什麼不可以」。
我相信,很多年紀相當的新手父母可能會有差不多的想法,也會遇到雷同的問題:「當上一代試圖將自己抗拒或背道而馳的教養觀傳承給孩子,該怎麼辦?」諸如此類保護和限制模稜兩可的狀況。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就各自去結論了。只能說,「教養」也許不只放在孩子身上,整個育兒路上就是對自己、對原生家庭的再教育、再改造啊!
(圖片來源:網路)
#薰鮭魚親子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