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預防小朋友腳臭臭】
小朋友的腳汗量是大人的三倍
台灣的高溫悶濕環境加上汗水
鞋內容易滋生細菌 分解汗水的胺基酸後就會飄出異味
解決方法
1. 準備兩雙鞋替換,確保鞋子乾爽
鞋子淋雨或在外大量運動過後
確認鞋子有完全乾燥再穿
連續陰雨的日子使用小幫手:
除濕機、烘鞋機、吹風機(開冷風,或開熱風但不要定點吹)
2.穿襪子
再優秀的運動鞋都不是用來設計吸腳汗
同一雙襪子都不洗、天天穿
上面的細菌和味道光用想就覺得可怕
何況是每天吸腳汗卻又不通風的鞋內空間呢?
小朋友不愛穿襪
可以先換排汗效果佳的非純棉透氣襪
如果還是不穿
只能請父母幫小朋友養成好習慣
因為沒有任何一雙鞋子能夠取代襪子的功能
---
您擔心孩子足部的發展狀況嗎?
但不知道哪裡可以免費諮詢孩子的足部狀況解決你的困惑嗎?
#如果在大台北地區推薦您可以到布布童鞋實體門市
提供免費的專業足部諮詢
在 #信義安和 #民生社區 #信義莊敬
#三重 #蘆洲 #永和
#石牌 #新莊 #北投 #板橋新埔
總共有10間實體門市
布布童鞋跟其他童鞋店最大差別在於,
#布布童鞋更致力於提供友善試穿空間與超過300款以上鞋款
#以及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員工專業,讓專業人員提供優質的諮詢
#讓孩子可以在布布童鞋找到讓他愛上走的好鞋
📞線上訂購&專人客服電話02-2987-7700 【早上10:00到晚上6:00】
💳門市可接受 #刷卡 #街口幣 #國旅卡 #美國運通
(北投門市無法接受國旅卡)
哪裡可以烘鞋子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Croissant第三試
#冷藏後發三天的全野酵液種酸種可頌.
#初始的包覆奶油太硬如何解救在經過烘烤後會如何?
#圖解分析可頌分層氣孔解讀.
#百分百斯佩爾特全穀吐司實驗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1/2021-croissant-100.html
我自己覺得這篇文寫完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自己的酸種可頌食譜了. 這個flo_water_salt的食譜: https://www.instagram.com/p/CHFA2kgpDj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非常容易上手. 發酵也沒有像前一個那樣久長( 後發三天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下次做應該會減糖. 因為對我來說雖然比前一篇的低糖一點. 但還是甜. 我覺得可頌要能夾沙拉等的東西比較和我的口味...
一樣, 全文轉貼但看格文比較清楚:
這篇文裡的這兩個成品都是外觀不完美. 甚至是不及格. 但是實際上卻可以學到很多的實驗.
首先來談Croissant.
這次的可頌是來自 IG flo_water_salt 02.11.2020文 根據比例我的麵糰計算後如下:
1. 40% li.co.li 200 g
2. 100% Mehl550 ( 12%蛋白質) 500 g
3. 8% 奶油 40 g
4. 12%糖 60 g
5. 2% 鹽 10 g
6. 36% 牛奶 180 g
7. 12% 水 60 g
麵團總重 1050 g
包覆奶油250 g + 25 g 中筋粉( Mehl405 10% 蛋白質) 混勻如前文.
這個麵團是混完後放著室溫2~3小時. 4度冷藏基發一晚( 約10小時) 取出後直接做摺疊的. 這次我大意了. 這團麵團其實是上一篇文的前一個麵團. 我擀到最後就冰起來不想理它了. 因為奶油沒有均勻散開.
這裡也有個東西要分享. 大家可能覺得既然要包覆. 為什麼不要事先都擀很薄很大. 這樣不是比較方便? 但是. 如果你真的擀了之後會發現麵團及奶油在那種" 薄度"下會容易過軟. 而且擀薄時容易高低不平! 所以第一個折疊的步驟在我的感覺中是這幾次擀下來覺得很重要的一環!
這兩張圖就是我完成後照的. 之後就四折包起來冰. 當然~ 我也是不會浪費的. 只是很不想動它.... 周一晚上我還是拿出來擀平. 壓成4mm. 剪裁後. 放28度發酵箱. 約莫是發酵11小時拿出來烤焙( 與前文相同烤法) 跟另一個實驗成品當早餐.
來做一點解讀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奶油沒有均勻散開還沒刷蛋液準備入爐的外觀. 上圖可以清楚看到黃色奶油塊. 下圖可以看到分層的樣子. 通常. 如果你的麵團不夠冷. 就會容易讓奶油爆出來! 因為奶油塊會比麵團硬. 所以當你第一時間就發現奶油不夠軟產生的問題之後. 接下來的全程都要麵團夠硬才能擀製
上下兩張圖很好比對. 唯一有破裂的是左邊中間的那一道. 其實它不是擀製成如此的. 而是在整形前的拉長時麵團過硬拉開的. 這也是有拉出一個洞的原因! 我本來是要讓它朝裡面捲. 但真的很好奇. 所以這樣捲. 右下那顆是最平滑的( 沒錯. 奶油夾層中有的會均勻有的不會.右下那塊剛好是均勻的) . . 所以刷上蛋液烤出來有這樣的光滑外觀.
這是右下這個的切面也就是主圖我覺得分得不錯了.
左中的那塊你看起來很奶油分布碎裂. 但實際上對於分層來說是還好的!
上面這連三張圖你都可以去找到那個破洞. 真的~ 塗上蛋液以後非常遮瑕😅😅😅
反觀另一條是左下的這個切面. 大塊的奶油不散會造成某些地方黏住. 當然~ 你如果提早入爐也會有這種狀況. 但這堆麵包是一起發酵一起烘焙的. 所以這個沒有發酵夠的理由可以排除!
所以說~ 如果你要開店. 這種品質良莠不齊的成品是不行的. (如果你是消費者. 剛好可以一起看看好的分層. 長相)
好的分層縱切直切都應該是沒有黏結一起的. 當然如果可以有平均的圈圈會更好!
不過. 也像有些人覺得Panettone 提早入爐孔洞比較大一樣. 這裡有一個IG 上文的比較圖可以看一下.
bakeronthefly 2020.08.10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Dt52YrJRdi/?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這篇文中的第一張圖是提前烤焙的. 你可以看到很大的孔洞. 但是~ 這樣真的是好的孔洞嗎?
你可以看下一張.... 那是一小時後烤的....
好的可頌是外脆內軟潤. 你覺得哪一個可頌會有那個感覺? 但是不仔細看... 其實會覺得好像都很好!
可頌要做得好. 真的就是要練習要去熟悉那個麵團. 技巧也在這三篇文中都詳述了....
讓我們一起挑戰吧!
另外~ 來談一下另一個外觀不好的吐司..
在這篇文中 Crossiant2021第一試 #馬鈴薯帶蓋吐司 #蛋糕捲裝飾 #淺談可頌二三事. 整形. 摺疊麵糰的一些法文德文名詞Détrempe 與 Beurrage 多少層? 裁剪麵糰的影響 所提到的馬鈴薯帶蓋吐司我本來是想要認真做的... 但是發現煮熟的馬鈴薯放2天後打成泥不會像那一篇文中的一樣...
相同添加牛奶比例. 卻有迥然不同的質地.... 上圖是這次的狀態. 比較不稠. 下圖的是當餐沒吃完當天打的質地.
於是我就想. 這種添加馬鈴薯的麵包通常也是為了能夠保濕. 既然實驗要繼續. 就改成全部都加斯佩爾特全穀粉吧!
這是一個3.4 容積比的麵團
上方是麵團打完後的狀態. 下方是發酵完成後的狀態.
其實我沒有抱很大的期望. 但以這樣的成績來說. 應該把容積比算成3~3.2 就可以滿模( 全麥的筋度不強. 烤完後開蓋會看到回縮很正常! 但是這個其實稍微過發. 沒頂到模具)
你可以看到高度. 並且. 如果是這種100% 全麥的過發應該是非常凹陷的.
我們這兩天就是吃這兩種麵包. 100%全麥的吐司非常好切成薄片. 香氣也很不凡! 這個麵包還蠻對德國人胃的! 因為老爺總是說我把土司切得太厚( 明明就是台灣一般吐司的厚度! )
所以現在變成要寫兩種吐司食譜了! 但我還是得把馬鈴薯泥的濃稠度抓好.
這個全麥土司我是等要吃才切片. 而且目前來說每次切都覺得很保濕! 我自己非常滿意! 因為當初要倒入這個麵粉時就是覺得馬鈴薯泥既然可以讓一般高筋粉那麼軟潤. 那麼放在全穀粉甚至是吸水性弱的思佩爾特麥上應該會是非常好的組合.
事實也是如此!
...............................................................以下是心情分隔線....................................
最近都是零度上下的濕冷天氣. 有時下雪有時下雨... 昨天我又去上班了....
最近發現雪不用掃自已會白天化掉. 所以我就輕敵了....
因為我穿著converse 鞋( 皮的) 出門. 沒有抓底的凹凸橡膠...
踩在隔離下水道的鐵網上. 就這樣滑了出去......
還好我一隻手提東西另一隻手是閒著的... 不過是我的右手. 左腳往前拉... 反正就是呈現一個左腳伸直右腳彎曲右手撐著後面地板的狀況.
還好~ 還爬了起來. 然後發現我雖然沒有勤練瑜珈長了一堆肥肉. 但固定拉筋還是有點效果的. 早上起來臀部也不痛雙腳沒拉傷. 就是手腕有點不行外都還好.
於是才敢告訴老爺這件事. 老爺說: 妳不是以前五度就開始戴手套?
現在怎麼這種天氣沒戴手套? ( 其實這幾年來我連乳液都懶得擦了手套算甚麼? )
然後他開始抱怨我都買沒有功能的鞋子. 於是他承諾我要買一雙鞋子給我( 於是我就有一雙鞋的扣打)
然後他還問我哪裡跌倒的可以告政府😒😒😒
不過我真的沒有太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一點也不想對這個提議有所附和.
討拍賺到一雙鞋還蠻不錯的. 頓時肌肉痛感覺輕鬆多了....
出門在外前, 記得先想好怎麼安全穿著!
保持安全健康
#德疫誌
哪裡可以烘鞋子 在 盧易之 Yi-Chih L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抗彈琴手冷的7+1種方法 (上)】
*目前更新為網友綜合版,另加入網友推薦,我自己是過不錯的。
今天在學校7度的琴房練一小時手都是凍的,根本動不了,也完全沒效果。心想如果這種氣溫考大考,不知要毀滅多少可憐的高中小朋友的幼小心靈,讓他們不能正常發揮,所以決定把我這幾年的一些抗手冷的心得分享出來。我個人是會手腳冰冷的人,這些僅限個人經驗,不保證好用,但是絕對值得在考前先試試喔!
1. 要穿暖。穿暖可能還是會手腳冰冷,但穿不暖手腳一定冷! 至於什麼叫做穿暖,顏華容老師(Artemis H.R. Yen, 原文我放留言區)有一篇精闢的文章讓大家參考。不過對女生好像比較有用,男生就....自己試一試怎樣你覺得暖。
2. 暖暖包、暖蛋。我小學就有的東西----一個暖暖的東西可以握著。暖暖包分貼的跟拿的。有一種貼法是隔衛生衣貼肚臍下和後頸下面,我實測覺得很不錯。還有人貼在鞋子裡,冬天很暖。如果是暖蛋、暖暖寶要注意充電時間(有行動電源功能的就要充很久)、電池續航力(會不會很快沒電)、溫度、充電方式(usb?插頭?)。這邊主要講彈鋼琴前要用的,所以基本款應該很夠用。但是我個人沒有用手握式暖暖包和暖蛋的原因是因為它都只能"溫"手的一面,我覺得效果不是很夠。
3. 外部熱力。看過電影《鋼琴師》就知道有一招是演出前泡熱水。我泡過一次,效果不好,先別說考場休息區不一定有熱水飲水機,最大的問題是熱水會變冷!!! 所以一次皮熱骨不熱的經驗後就沒用了,但或許熱水袋會是另一個解決的方法(又回到暖暖包的概念)。我學生有帶吹風機去考場吹手的,當然你要知道哪裡有插頭...效果我就不知道了。(你也可以找找廁所有沒有烘手機)
4. 手套。我覺得不錯! 也是我一直用的方法。目前我覺得皮質手套最保暖,毛線次之,其他布料不知道,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帶著手套一直動手指,保溫效果很好。順帶一提,有一種半截的毛線手套可以帶著練琴(演出),又可以順便拿來滑黑鍵滑奏,大推。手套的衍生方法是手插口袋,這也很棒,因為有體溫可以溫手,只是女生禮服大多沒有口袋可插,是男生的福利...
5. 飲品、食品。舉凡薑湯、熱水、巧克力等等...你覺得有用就是有用。這個很個人。我知道有人會在熱茶裡面加酒,請量力而為,不要沒彈先醉了。薑湯還有一種是泡乾薑茶的,也不錯。志祺七七有個冬日熱飲評測,我覺得蠻有趣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a7G70hUc
6. 運動。就是讓手和身體不停的動,演出前我都會一直動。有琴熱手當然最好,沒得彈就想辦法,我用過八卦球(老杯杯拿兩顆球在一隻手轉,我覺得效果不好),有鋼琴家玩魔術方塊保持手的溫度(沒試過)。
7. 按摩。這是比較專業的"運動",另外挑出來講。大家自己去查Youtube,舉凡手指對碰、夾指甲兩邊轉、七巧手、擊掌功、平甩功、搓手都算,各有各的好,請自己試試。
(7+1). 暖手袋、暖手枕。最近想要試,之後再分享心得,敬請關注。我曾聽說韓國某音樂廳後台有個史坦威的暖手袋,和暖暖包/暖蛋最大的差別是整隻手包覆,也就加強版/加熱版的手套或口袋。非常期待它的效果.....
#大家還有什麼撇步歡迎貼出來交流
#喜歡的話可以幫我轉貼嘖嘖的樂譜募資文嗎?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aiwanFolkSong-arrYiChihLu
#當然更歡迎支持我的樂譜出版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