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自基督教今日報 記者/
林子騫台南市報導〉
白嘉莉分享40年婚姻見證,曾幾度遇瓶頸 母親一句「遇到事情就禱告」受用一生
被譽為「台南美術館三館」、近期甫落成極具現代建築美學和藝術氣息的「安平靈糧堂」,今(17)日首度於主日崇拜啟用,由該教會董國名傳道以座談形式訪問白嘉莉姊妹,現場300座位幾乎坐滿,許多人第一次踏入教會,只為一睹巨星風采。
白嘉莉於會中談到最初信主原由,是外國宣教士傳福音給母親;母親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後,也開始帶家中三個小孩上教會,弟弟取名為亞倫,妹妹名為菲比(《腓立比書》諧音),都與聖經有關。
母親時常告訴他們:「遇到事情就禱告。」因此在人生路上,白嘉莉每當不知該怎麼辦時就會禱告,也為她帶來極大的益處。她回憶,年輕時到美國拉斯維加斯看表演,就曾觀察到巨星們在表演前一刻會先禱告再出場,特別令她印象深刻。
然而身為飛行軍官的父親,最初卻對基督信仰十分反彈。年邁時,因摔倒數次傷到腳,無法自由走動,脾氣愈發暴躁;白嘉莉的弟弟去陪伴父親,唸聖經給他聽,也勸父親要心平靜氣,有空讀聖經。
然後弟弟到老家眷村巷口的教會為父親禱告時,該教會牧師得知狀況,便開始來看望白爸爸並為他禱告。白爸爸86歲時終於受洗歸主,那一天,三姊弟都到場歡喜觀禮。神奇的是,父親受洗後身體恢復健康,還時常跟著牧師四處探訪並為人禱告!見證了母親最初一人信主,最終帶來全家得救。
白嘉莉29歲結婚,1977年閃退演藝圈、遠赴印尼,很大的原因是希望能休息、放慢腳步;而「遠走他鄉」是最能遠離豐厚報酬誘惑的方式,自此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那時許多人不看好這段婚姻,電視台繼續重播她主持的節目,意思是等她不久後離婚就能繼續回來主持節目。但白嘉莉跌破眾人眼鏡,這段婚姻維持了40年。
然而與尋常人家的婚姻一樣,來自不同背景的兩個人,朝夕相處難免發生摩擦。白嘉莉在會中用了一段時間,深情介紹丈夫黃雙安的背景:從小十分窮苦,6歲隨母親從福州逃難,一路步行到廈門搭船,還遇到大風浪;一路上不論肚子餓或口渴,都只能喝路旁水溝的水撐過,甚至好不容易母親用僅存的錢買了一碗麵,讓他與哥哥分著吃,卻不小心灑落一地,心痛的場景使他難以忘懷。
白手起家打造企業的黃雙安,生活習慣與白嘉莉天差地遠;婚後雙方「原型畢露」,為著許多小事產生爭執。白嘉莉幾度感到「快走不下去了」,打電話給母親,母親說:「妳要禱告,妳原諒他,看看他的好處。」於是白嘉莉學習看丈夫的優點,例如熱心公益就非常加分。
白嘉莉舉實例,有一次夫妻倆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丈夫一氣之下大力摔門走出房間,當下她非常傷心,留在原地流淚禱告:「主啊,怎麼辦?我要馬上離開印尼還是...?」正當她想著「日子還是得過下去」時,丈夫突然返回,一改態度,好聲好氣向她道歉,雙方便馬上和好。白嘉莉回憶,如果她當時沒禱告,很可能就離開印尼,小事情演變為難以收拾的局面。
她引用母親對「忍」字的解釋:這把「刃」不能放在嘴巴,更不能拿在手上,而是放在「心」上,稍微忍一下就過了,正如聖經哥林多前書13:7「愛的真諦」所說,「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2018年10月夫婿黃雙安因肝癌過世,在此之前18年期間,白嘉莉常陪伴他赴美國就醫回診。因病人身體不舒服常影響情緒、波及家人,白嘉莉幾度快無法忍受,打包好行李致電母親,母親都提醒她要先禱告、求上帝幫助夫妻倆;當白嘉莉照做,丈夫都很快道歉並和好。
「我常禱告,求上帝給我智慧、力量、幫助我。如果你有解決不了的事,禱告、聽聽上帝要你怎麼做。我這一路走來很幸運,感謝主,哈利路亞!」
白嘉莉分享,許多人認為「有房、有車」就是幸福,但她深深體會「無病、無憂、無慮」才最幸福。保持愉快和感恩的心與運動,是她維持最佳狀態的秘訣。黃雙安生前也曾說,在世上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給的,什麼也帶不走,所以更沒有必要「比較」。
丈夫兩年前過世時,白嘉莉⼤受打擊,然後想起香港藝人之家幾個月前組織的50人以色列朝聖團,於是試著詢問還可否加入;雖逼近出團時間,仍破例讓她參加。
一路上弟兄姊妹和牧師陪伴著她,一起讀經,也安慰她:「黃雙安已經去天父那邊,妳不用擔心,現在妳要好好想自己未來的路怎麼走。」牧師帶著她一起禱告,讓她頓時內心平靜很多,「不然我很難走出這個陰影。......所以禱告,對我來講,隨時隨地;有困難,當我一個人時也會禱告。...靠著禱告,神給了我們力量,讓我們有勇氣繼續走未來的路。」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她寄⼼於寫作和彩繪藝術,重啟⼈⽣新旅程。
她壓根兒沒想到,去年能在台灣舉辦四場畫展,也表示今年很榮幸能走進安平靈糧堂,分享自己人生的路,「很奇妙,真的...有這機會在教會把我過去的點點滴滴,跟大家分享。」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40的網紅TripMoment 時刻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平洋屋脊步道,英文為「Pacific Crest Trail」,簡稱:PCT。 這條步道貫穿美國西部荒野、全長4,286公里的健行步道,從墨西哥的邊界一直 連接到北方加拿大的邊境地區。 這集Ann和小邱分享了步道中的——天使家、步道天使以及步道魔法,這是支持步道上的旅人們勇敢走下去的動力之一😇 ...
哥林多前書6章12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聖誕詩 2020〉 ◎彭依仁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
視光師要我湊近驗光儀
說:告訴我,你看見甚麼?
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
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
似乎就這麼多。你再看看?
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
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
我看見平行的窗孔,有人穿過
走廊,而四周沒有人影,十字星
驀然在夜空中閃耀,現在我
才發現。視光師說,那是伯利恒
說罷給我戴上驗光鏡片,向我展示幾行
數字,讓我讀出,我用左眼觀看
讀出第一、二行,但右眼
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
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
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
我看見街道、房子的輪廓漸漸模糊
視光師按鈕,數字迎風亂舞,5喬裝成6
3喬裝成9……我對視光師說
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
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視光師說
你無法看清世界,你的右眼
永遠只看見影像的光暈
看不見他們在空中寫著甚麼字
你的世界只是一團混濁,在你眼中
人們的苦樂和愛恨都無法聚焦
這源於視網膜無法調整距離的清晰度
接著他向我描述漸進鏡的作用:
如果你抬頭,就可以看看遠方的馬路
看看馬路盡頭的花園,看看雁群穿越
晚霞,如同五根手指給綿襖穿針線
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
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
自我和他人不再戴口罩咳嗽
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
替你的面目拼圖。但你相信嗎﹖
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
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背影
在視光師的視綫內消失,像風一樣迅速
--
◎作者簡介
彭依仁,詩人、書評人,遲熟的七十後,香港人。
(簡介由作者提供)
--
◎小編淵智賞析
這是一首做視力檢查的詩,其中隱含著許多關於檢查的細節,並以此作為主題,並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透過看見的雙重性去描述實際/虛擬的感官世界。
本週的主題為技術型高中的文科反思,小編選此詩作為本週賞析的理由,則是希望透過此詩,彰顯在詩學中,「技術領域」和「感性」之間,亦可以以極具交織性的視野,找出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平衡,無須受縛於是否需要人文的思考。在視力檢查這樣一個看似樣板化的運作過程當中,我們亦可替自己找出新的命題。
敘事從視光師做檢查的步驟開始,敘事者靠近驗光儀,被詢問其所見而答之:「我看見草原,草原中有一幢房子/現在呢?蔚藍的天空,熱氣球」透過對話,彰顯出敘事者對於理想世界的想像,草原、房子、藍天、熱氣球,彷彿一個小孩最初執起畫筆時,畫下的所有關於天堂的嚮往。然而視光師卻要敘事者再往更深處細看,從此處我們便可得知敘事者所觀見的事物有所欠缺,那欠缺在何處呢?作者帶領著我們往下細看,透過其敘述的聲腔,我們看見了黑暗「我看見夜幕低垂,四野無人的漆黑/一幢兩層的平房,窗邊發出幽光」。也看見了黑暗中逐漸浮凸的暴力輪廓「只看見幾個黑影在舞動,用槍枝/敲打小孩的後腦,他們穿上軍裝/拿刀斬殺嬰孩,一前一後在巷弄中巡邏」;看見了謊言「5喬裝成6/3喬裝成9」,敘事者知道事物的本相,也知道其所偽裝的姿態,只是,還在視力模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而終於,敘事者終於承認了其視力之缺陷「我的視網膜曾經塌下,現在它/再也無法固定在黃斑點上」,指出了自我無法看見世界醜惡那面的缺點。客觀真實的世界和主觀感知的世界之間,便產生了一種幻覺式的辯證。而穿越在這兩個世界的,便是視光師,面對敘事者,他指出了問題在於眼睛焦距,由於其缺陷,遠近皆讓清晰度成了一種無法企及的漸進線,因此需要透過「漸進鏡」。這裡的「漸進鏡」可能是知識、可能是善良,也可能是妥協之中的一切堅定與頑強,一切得以讓世界穩定地抵達安穩的地帶之事物。但無論為何,它都有著幫助我們在渾沌中看見明朗的能力。
因此,相較於先前虛像的世界,敘事者終於看見了真正的烏托邦,不是一切事物都是正面的,而是對於謊言、假象一切的否定:「那是一個沒有距離的世界,我們不再哭泣/也不用破涕為笑,世上不再有壓迫」、「也不用交談,他們不再用監控儀器/替你的面目拼圖」。
然而,看見了美好世界的理想之後,是否便可成真呢?作者在最後的結尾所埋下的意涵卻又值得反覆咀嚼「我抬起頭來,不覺廣告牌變得更晦暗/或更光明,我的臉漸漸昏暗」敘事者面對外界,卻無法得知這樣的理想,究竟是讓自己變得更明亮,或是更昏暗。最後,卻也只能像風一樣,消失在理想灌輸者的視線裡。留下視光師,繼續讓下一雙眼睛得以看清這個世界的善與惡。
我們不可否認這是一首極具深刻政治意涵的詩,加上作者的身分為香港人,如今香港的時局動盪,身為一個當地寫作者,該如何以自身的理念繼續寫作?這不但是香港寫作者所該反覆質問自己的問題,更是每一個面對自己認同的人所需面對的。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彭依仁 #聖誕詩2020 #視力檢查 #香港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3.html
哥林多前書6章12節 在 Amanda飨生活 in A sty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飯糰。豆米漿》
一直說要睡到自然醒,結果又是六點起床⋯🙄 決定吃飽一點,然後再出門辦事。😊💪🏻
每天都是粉紅泡泡的日子,謝謝身邊的朋友們都這樣有愛啊!❤️
然後我已經在倒數這週五的防彈新專輯回歸了⋯🥶
-
聖經中,愛的10種方法:
1、傾聽,不要打斷
(Listen without Interrupting.)
靜靜的聆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內心謙虛的表現;你若愛一個人,就多聆聽!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
2、勸慰,不要指責
(Speak without Accusing.)
不要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
很多人做錯事情後,
更渴望得到接納,而不是指責。就像你自己在犯過錯誤之後, 所渴望的一樣。你若愛他,就不要指責!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雅各書 1:19)
3、給予,不要保留
(Give without Sparing.)
面對別人的懇求,不要拒絕;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遲疑。
你今天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即使他們都辜負了你,
天上的父也會給予你百倍的賞報,因為祂把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了。你若愛他,就不要保留!
「有終日貪得無饜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
(箴言 21:26)
4、祈禱,不要停止
(Pray without Ceasing.)
愛一個人,不僅僅只是給他一點東西。愛與不愛,並不是做給外人看,而是做給自己的心看。請你常常在心裏為他祈禱,不要停止。
因為你真的愛他,就會讓他先住在你的心裏。愛他,就時時為他祈禱!
「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 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
(歌羅西書1:9)
5、回答,不要爭執
(Answer without Arguing.)
人與人的相處,在於和睦,而不在於彼此爭執。家裏的人,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是有理,而不斷的為自己辯護。當每個人都在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時候,爭吵就不可避免。到最後,爭論並沒有帶來和睦,反而是隔閡越來越大。
你若愛他,就不要爭執!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
(箴言17:1)
6、分享,不要假裝
(Share without Pretending.)
如果你真的在乎一個人,那麼把你真實的自己與他分享。不要總是帶著虛假的面具,裝出一副迎合他的樣子。假裝,並不會讓對方對你的喜歡增加一層,反而會在時間的流失中,慢慢失去對你的信任。
做最真實的自己,堅守來自上帝的真理。
你若愛他,就不要假裝!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便叫身體漸漸增長, 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 4:15∼16)
7、享受,不要抱怨
(Enjoy without Complaint.)
人在生活中,常常會陷入抱怨的漩渦,妻子抱怨丈夫、父母抱怨孩子、學生抱怨老師、老闆抱怨下屬…;
每一個人總覺得對方虧欠了自己,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受盡了委屈。
但很少有人會在抱怨的同時,捫心自問: 「我是否也會成為別人不滿抱怨的對象?
我是否也曾虧欠過別人,讓別人受盡委屈?」
抱怨,並不能解決事情,只會讓原本微小的事情越變越大;抱怨可以讓你一時解氣,但最終卻會使你的氣量越變越小,自己把自己孤立於別人的世界之外。你若愛他,就停止抱怨!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 (腓立比書 2:14)
8、信任,不要動搖
(Trust without wavering.)
很多時候,我們失去一個自己所愛的人, 並不是誰把他奪走了,而是我們一步步將他推走了。推走, 不是因為我們不珍惜,而是因為我們太珍惜。
太珍惜,就總想把他抓在自己的手裏,慢慢的干涉多了,自由少了;專橫多了,信任少了,隱藏多了,
交流少了。
愛,是信任中的責任,而不是猜疑中的束縛。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書13:7)
9、原諒,不要懲罰
(Forgive without Punishing.)
不是別人做錯了事情,就一定要去懲罰;你是為了他的成長,而不是為了讓他難堪。
有時候寬恕的力量勝過懲罰,柔軟的力量強過剛硬。不要把別人的犯錯,化為自己內心報復的機會。愛他,就選擇原諒,不要懲罰。
我們天上的父「慈悲為懷,寬宏大量,緩於發怒,慈愛無比。」
10、承諾,不要忘記
(Promise without Forgetting.)
說過的話,總不要忘記;做不到就不要輕易承諾!愛你的人,
不在乎你給他什麼東西,卻在乎你信守諾言。
愛一個人,就不要讓他對你的盼望落空, 多次的等待看不到結果,會讓他以為在你心裏,他已經沒有了位置。若愛他,就守承諾不要忘記。
『箴言13章12節』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
用在孩子身上,我覺得也很美~
哥林多前書6章12節 在 TripMoment 時刻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太平洋屋脊步道,英文為「Pacific Crest Trail」,簡稱:PCT。
這條步道貫穿美國西部荒野、全長4,286公里的健行步道,從墨西哥的邊界一直
連接到北方加拿大的邊境地區。
這集Ann和小邱分享了步道中的——天使家、步道天使以及步道魔法,這是支持步道上的旅人們勇敢走下去的動力之一😇
也是往後回想起時,心中會再次被激起漣漪的文化。
而即將完成旅途的他們,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這趟旅程又會帶給他們什麼意想不到驚喜呢?
#太平洋屋脊步道#旅途未完待續
你竟然還沒看上集!
👉http://yt1.piee.pw/3bhd7n
影片章節👇
0:00 精彩時刻
0:15 前情提要
0:31 PCT旅程中三件最讓人崩潰的狀況
5:26 PCT旅程中獨特的文化-天使家
6:09 PCT旅程中獨特的文化-步道天使
9:41 PCT旅程中獨特的文化-步道魔法
10:02 步道魔法與Hiker Box的差異
10:33 在Hiker Box所收過的寶物
12:10 Hiker Box裡面竟然有?
12:24 野外如何為器材充電?
9:23 PCT旅程中拍攝器材規劃
13:15 PCT旅程中拍攝的困難點
14:34 旅途未完待續
16:12 結束旅途後剛回來的心情
16:37 回來的低潮期
17:55 給想進行PCT旅程的同好建議
19:11 結語
想要知道更多資訊請往這邊👇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YouTube頻道
👉https://pse.is/3cpruc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部落格
👉https://tinyurl.com/y6l4zrvp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臉書粉絲團
👉https://pse.is/3a5luc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IG
👉https://pse.is/38f6be
淡蘭古道中路|清涼好走「坪溪古道」,被杉林包圍,山嵐圍繞的沿溪步道,親子同遊都適合
👉https://pse.is/3abs7r
場地協力:
Night & Day Bistro 旅人的時區
👉https://pse.is/3ahyzk
採訪、合作來信:service@tripmomen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Zque_BlkT8/hqdefault.jpg)
哥林多前書6章12節 在 TripMoment 時刻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太平洋屋脊步道,英文為「Pacific Crest Trail」,簡稱:PCT。
這條步道貫穿美國西部荒野、全長4,286公里的健行步道,從墨西哥的邊界一直
連接到北方加拿大的邊境地區。
Ann與小邱這對酷到不行的夫妻檔,選擇踏上這條步道當作兩人的蜜月旅行🤠
途中經歷了各種崩潰、意想不到的狀況...快來看看兩人的奇幻旅程吧!
#太平洋屋脊步道#165天長途健行之旅
影片章節👇
0:00 精彩時刻
0:26 來賓登場——腳停不下來:Ann與小邱
1:23 太平洋屋脊步道旅程的由來
1:40 熱愛山林原野的起心動念
3:04 爬山最具吸引力的環節
3:49 挑戰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念頭
4:50 選擇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原因
6:11 前往PCT之前所做的功課準備
7:50 野外求生課程的重要性
8:25 PCT途中遭受黃蜂群的襲擊
10:43 最實用的訓練課程有哪些
11:09 雪訓-克服陌生的高山寒帶環境
12:31 在台灣哪裡有合適的訓練環境
16:36 PCT旅程中的危險經驗
19:04 PCT旅程中的危險經驗 #2-過溪
20:22 PCT旅程中最讓人崩潰的狀況
22:10 讓Ann想放棄的原因是?
想要知道更多資訊請往這邊👇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YouTube頻道
👉https://pse.is/3cpruc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部落格
👉https://tinyurl.com/y6l4zrvp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臉書粉絲團
👉https://pse.is/3a5luc
Don't Stop Me Now 腳停不下來 IG
👉https://pse.is/38f6be
淡蘭古道中路|清涼好走「坪溪古道」,被杉林包圍,山嵐圍繞的沿溪步道,親子同遊都適合
👉https://pse.is/3abs7r
場地協力:
Night & Day Bistro 旅人的時區
👉https://pse.is/3ahyzk
採訪、合作來信:service@tripmomen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8ad6RiGQuc/hqdefault.jpg)
哥林多前書6章12節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維基名人錄 32 - 輪椅上的巨人羅斯福 [廣東話]
https://youtu.be/cgDMNhfiUd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Roosevelt)1882年01月30日出生於美國紐約。1900年至1904年就讀於哈佛大學,1905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參加了紐約律師考試合格後即輟學。1910年任紐約市參議員,1912年連任。1913年任海軍副部長。1921年8月休假期間患脊髓灰質炎症,仍為民主黨積極分子,由其妻代為參加會議。
羅斯福努力促進民主黨內城、鄉兩派的團結。1920年作為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的競選伙伴參加總統競選失敗。1920年至1928年在紐約任律師。1928年任紐約州州長;由於對農民實行減稅,大得人心,1930年連任。1932年競選總統,提出“新政”計劃,以壓倒多數選票獲勝。在他統治美國時期,總統手中的實權空前加大。1933年就職時,美國大多數銀行紛紛倒閉,工業生產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業人數達1300萬,農民極為貧困。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劃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其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農業調整總署,提高農產品價格,恢復農業繁榮;向大中企業貸款,刺激商業;建立專門機構,對失業工人提供救濟和就業機會。1936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得到農民、工人和一般下層社會人民支持。第二屆執政期間,儘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許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數人歡迎。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並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1814年國會大廈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同時聲稱“當然,向諸位回顧這點只不過是覆述歷史罷了"。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軍火禁運條款,實行限購自運原則(現金購買,運輸自立)。羅斯福隨即予以簽署。
1940年5月,英法聯軍遭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曆任陸軍部長為哈利·伍德林(1937年~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弗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候,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
1940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和另一位候選人均表示美國不介入國外戰爭。但主張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者均支持羅斯福,結果羅斯福獲勝連任第3任總統。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國會通過。這一法案使美國可在財政上對英國及其盟國給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爾會於軍艦上,併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宣佈《大西洋憲章》,包括民族自決、擴大經濟機會、消除恐懼與匱乏、海上自由、裁軍等內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國會應羅斯福之請求,於12月8日開會,四小時內通過對日宣戰的決議。12月11日,德、意對美宣戰。參戰後,羅斯福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約為德、日之總和;1944年則達到軸心國生產之兩倍。戰爭期間,他將精力專註於戰略問題,與盟國磋商未來之和平規劃。1943年1月宣佈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一原則。他認為戰爭與和平之維護有賴於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1943年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在德黑蘭會晤。羅斯福與斯大林相處頗為融洽。1945年2月,三巨頭再度在克裡米亞的雅爾塔會晤,那時歐洲戰場戰爭已近尾聲。美國預計日本能再戰1年半左右。原子彈雖在製造,但美未曾預計其威力能達到後來實際發生的巨大程度。羅斯福及其軍事顧問急欲爭取蘇聯在亞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許諾了對日作戰。羅斯福、丘吉爾也在遠東向蘇聯作出讓步。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他原擬參加預定於1945年4月27日在舊金山開幕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但自1944年以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1944年在總統競選中,羅斯福曾發揮其最後活力,戰勝杜威州長,第四次連任總統。任職後不久即赴溫泉休養。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佐治亞州的溫泉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其遺體安葬在海德公園。按照羅斯福的遺願,美國設立羅斯福圖書館保存羅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後人研究。
作為政治家,他在美國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獨裁;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總的說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畢竟是很高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gDMNhfiUd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