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可怕,努力的偏執狂才恐怖
做為名詞,「天才」的確存在;
做為形容詞,它卻被嚴重的濫用。
我們人類都喜歡找藉口
用藉口逃避自已的怠惰、撫慰自已的失敗,
所以從小到大我們一定遇過這樣的狀況:
成績永遠比不上那幾個同學,
「他們太聰明了」;
籃球場上永遠被那幾個人輾壓,
「他身高太犯規」「他天生手感好」;
看著自已認識的人創業成功,
「他家有錢」「他有貴人相助,我沒那種命」;
打架時候怎麼打都打不贏的對手,
「他天生神力」「他是無痛症患者」;
這個情境我們可以一起無限延伸下去,
但歸納起來,都是同一種思維:
不是我的問題,是上天不公平。
如果差異出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我自已的問題,
如果優勢來自我無法控制的變數,
至少我可以找到藉口讓失敗嚐起來不那麼苦澀。
大家也能利用這樣的設定,
找到其它人一起取暖。
就像戰爭,
把陣地對面虎視耽耽的敵人們妖魔化、污名化,
我們才能說服自已戰爭是必要的,才能求生。
把遙不可及的、太過耀眼的人,稱為「天才」,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從智商的角度來看「天才」,
智商160、180、200…(數字請自行想像)
可以加入門薩協會的那種奇人之中,
(門薩協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高智商同好組織,欲申請入會必須通過Mensa Test,
以證明申請人的智商為當地人口中最高的前2%)
雖然有很多各領域的頂尖人士,
也對世界帶來巨大的貢獻,
但很多極高智商的人,
其實生活境遇並不如我們想像。
回到剛剛提到的門薩協會,
會員組成非常多元,
有各種年齡層的人;
(美國最年輕的門薩組織成員Kashe Quest,今年通過測驗加入的時候才兩歲,測驗結果高達146分,而美國人的平均智商據說是100分)
有多個博士學位的高知識份子,
也有從來沒接受過教育的人;
有百萬富翁,也有窮人;
有教授、卡車司機、科學家、園丁、電腦工程師、工人、藝術家,警官…,這個職業清單還可以無限延伸。
所以不代表門薩的134000個高智商會員中,
都有驚人的成就,大富大貴或名滿天下。
當然,以智商來評估人的資質,
只是所有方法的其中一種,
反駁「IQ測驗」的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
加德納(Howard Gardner),
在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
一共列出了八個智能範疇:
邏輯數理智能(牛頓、居理夫人)
語文智能(莎士比亞)
視覺空間智能(米開朗基羅)
音樂節奏智能(莫扎特)
肢體動覺智能(拳王阿里)
人際社會社智能(甘地)
自我認識/內省智能(德蕾莎修女)
自然智能(加德納在1999年補充,喜歡了解並索索動植物、大自然環境和注重生態保育的能力。擅長辨別、歸類、觀察、實驗等,在農業、生態環境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表現較強。能勝任跟動植物、自然環境相關的工作)
(有一本書號稱達文西在所有範疇中都是天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7 Brains --- 怎樣擁有
達文西的七種天才》)
加德納反對過去對智力過度狹窄的定義,
認為人的評價不該限定於某一項智力類型,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一套智力組合體系。
所以天份,可以存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與條件中
「天才」也不應該只限定來形容狹窄定義的「智商超乎常人的人」,
各種人類活動的領域,都有天才,
但為什麼,「天才」其實不可怕?
因為,我們口中時常掛著的那種「天才」,
其實都是人,跟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
他們因為在各個領域中有驚人的超凡表現,
而被稱為「天才」,
我們透過對他們的「非人化」,
將他們與我們的距離拉開,
幫他們戴上「非我族類」這頂帽子,
讓成功遙遙無期這個困境變得能夠忍受。
但是他們的成就與崇高地位,
往往是透過我們無法想像的艱苦過程而達到的。
這些人是否天份出眾?是。
但是在他們的天份之外,
還有超過我們千百倍的努力,
與歷經多次我們承擔不了忍受不了的艱苦。
這些人幾乎不會否認他們為了在自已的領域登上顛峰付出多少心血,
甚至還引以為傲。
而坐在沙發上吃鹽酥雞挖冰淇淋,
看著電視裡面的「祂們」閃閃發光的同時,
我們假裝這些人生來就有四隻手、兩個腦,然後一天有48小時,
所以我們永遠比不上「祂們」,
這不是真相,但至少我們會過得舒服一些。
熱血籃球漫畫灌籃高手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神作
在眾多魅力四射的角色裡,
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山王工業的一之倉聰
他外表不起眼,也沒有任何出色的身體條件,
身高、彈性、手感、速度…統統都很普通,
但是他透過超強的毅力跟忍耐力,
把自已打磨成超一流的防守專家,
在一支人才濟濟的冠軍球隊擔任先發球員。
山王工業的訓練是以超高水準與嚴苛恐怖聞名,
而他是唯一從來沒有從集訓基地逃跑過的人。
在主角球隊湘北跟山王的大戰中,
他緊盯另一個號稱「永不放棄」的男人—三井壽,
憑著他恐怖的意志力,三井壽在上半場就幾乎被他耗盡體力。
(當然漫畫畢竟是漫畫,主角威能是永遠無法突
破的bug,結局就不討論了)
除了對這個角色的人設印象深刻外,
山王的堂本教練對他下的一句點評
才是我忘不了的箴言:
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是一種天份。
隨著年紀愈大,這句話在我心中的份量愈重,
不單是因為「努力」與「天份」之間的關係,
而是我有無數次親身體驗到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所認識有天份然後能獲得成功的人,
都超.級.努.力。
當我累得倒地不起的時候,
這些人繼續打磨他們的技術;
當我想在床上多睡半小時的時候,
這些人打電話來說他們已經在訓練場等我;
當我做體能做到喘不過氣的時候,
這些人忍住痛苦繼續衝刺;
當我抱怨工作的時候,
這些人不停為事業尋找突破點、思考怎麼成長;
當我因為努力的結果不如意而四處討拍的時候,
這些人永遠放眼下一場比賽下一個挑戰。
他們沒有四支手,
但他們每天用盡生命能量用到忘我。
他們沒有兩個腦,
但他們隨時在思考怎麼進步跟把事情做得更好。
他們的一天沒有48小時,
但他們把握可以運用的所有時間做該做的事。
(Kobe Bryant曾經說過,做為球員,他最自豪的
其中一件事,就是他好好利
用了每一分鐘)
當然,這些人的光芒太過耀眼
所以在這些人面前,我們會感到自卑,
因為不論天份與用心程度,我們都自嘆弗如。
但是自卑,不代表我們要自暴自棄,
我們也許分毫無法動搖他們的地位,
但我們可以努力在自已的人生坐上王座;
我們也許沒辦法名留青史,
但我們可以在自已的人生留下足跡;
我們也許得不到別人的歡呼,
但我們可以光明磊落的面對自已。
不放棄也許是一種厚臉皮,
但是不放棄,代表在賽局當中你還有一席之地,
只要你還想繼續,沒有人可以叫你認輸
而不認輸的意志,會反過來成為你的盾牌,
用這個盾牌,去防禦閒言閒語,
讓自已可以繼續勇敢堅持下去,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你們的方陣,
人生是你們自已的,
就像斯巴達三百壯士可以擋下波斯十萬大軍,
你們也可以死掐著外界的冷眼跟奚落,
死掐著自我懷疑跟卻步,
不讓這些情緒攻陷你的內心。
喚醒你心中的那個偏執狂,
讓理性退位,
不要妥協,
用原始的求生本能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
這種能量跟慾望,比天賦,更強大,更猛烈。
天才很厲害,但是不努力的天才並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為了成功永不妥協的偏執狂。
「我打不過你,但我永遠不會停止挑戰你」,
對命運,對宿敵,他們都抱著這種心態,
然後將想法付諸行動。
下次跟大家聊聊,
我心中最可怕的偏執狂之一,
球衣51號的辣個男人。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Vtub] 壱百満天原サロメ霍格華茲-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分享有點年代但還是很好玩的分類帽心理測驗! - 哈利波特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Vtub] 壱百満天原サロメ霍格華茲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霍格華茲的傳承》公開14 分鐘實機畫面體驗哈利波特19 世紀 ... 的評價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遊戲觀察】《哈利波特 魔法覺醒》想知道你是哪根魔杖的主人?留下個資吧
.
今天滑臉書看到一則貼文吸引我的注意,
是來自於《哈利波特 魔法覺醒》粉絲專頁,
主要視覺以「領取專屬魔杖」為主題,
看到許多玩家分享自己手上的魔杖,
自然也引發我的好奇心點進網頁。
.
進入網頁後,
選擇手機裝置並留下手機號碼或Email後即能挑選魔杖,
之後再輸入暱稱並截圖就完成了這次的事前預約。
.
一般事前預約都有些既有的模組在,主要幾點:
1.用上市虛寶做為要個資的核心誘因,可能是角色、10連抽、騎寵等
2.遊戲主要宣傳影片
3.邀請好友活動,希望能夠透過早期參與玩家把事前預約活動進一步擴散出去
4.實體抽獎活動
5.粉絲團按讚活動
6.遊戲角色介紹、畫面展示、遊戲故事觀等等
.
通常脫離不了上述6點,最近可參考的範例就是即將於8/12推出的《天地劫》
https://tdj.game-beans.com/prelogin/#page1
.
而《哈利波特 魔法覺醒》的事前預約頁面我認為有些不一樣,
不一樣的點在於:
1.只有事前預約獎勵,沒有其他活動,因此頁面相當乾淨,不管是用電腦看或是手機看,一眼就能看完,完全不用滑動或拖曳。
.
2.要個資的核心誘因除了上市虛寶外,有另一件事情,甚至我覺得更重要,就是「選魔杖」
.
我會參加這波事前預約,
坦白說「選魔杖」的動機比上市虛寶高太多,
畢竟不曉得這些虛寶價值如何(所以有些遊戲公司會多換算一個台幣價值給你看),
也不知道這遊戲上市後到底會不會想繼續玩,
但「選魔杖」卻扎扎實實引起我興趣,
一方面是哈利波特書籍和電影版已經深入人心 (上個月我才在netflix又看一次)
另一方面是如果有去過日本環球,會被那堆到天花板的魔杖驚呆。
.
想「選魔杖」就得留個資,
這操作讓我感覺很像前陣子臉書上流行的心理測驗、看80歲的你、未來的另一半等等,
都是用「好奇心」來驅動用戶留下個資,
而且還願意主動分享並邀請大家一起測試,
這種「我打你一拳,你還笑嘻嘻給我錢」是多麼聰明的個資蒐集手法。
.
目前從《哈利波特 魔法覺醒》粉絲專頁看貼文的互動率,
我認為即使有搭配投廣去操作,
效果仍是蠻不錯,
如果要能更好,
👉我是建議「選魔杖」前可以多問幾個問題來做判斷,「儀式感」做足了,後續玩家分享的意願會更高。
.
這件事情其他遊戲公司能模仿嗎?
當然能,但前提是必須要確保核心誘因足夠,
如果一個操作不好,
就是反效果,
徒增門檻而已。
.
📖事前預約連結:https://www.harrypottermagicawakened.com/tw/
.
📖延伸閱讀:事前預約活動執行
https://bit.ly/3CAB5L6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AzqQ7Z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師看戲劇】侍神令:誰是陰影的主人?
#榮格心理學
在榮格心理學中認為每個人在體驗自我探索並且走向完整的自性(Self)過程中,難免會與自己內在的陰影接觸到,唯有坦然地面對自身的陰影,我們越能夠保持覺知地生活並且整合內在的自我。
在榮格的描述當中,陰影或是至少它的黑暗面,是由道德上劣等的願望與動機,以及幼稚的幻想與憤恨等等所組成,即一切我們感到羞愧且企圖隱瞞的事。大體來說,陰影是壓抑的慾望與原始衝動的總匯。覺知陰影是可能的,只不過它們同時也被投射在他人身上,就像我們錯把某個男性或女性當作自己渴望的靈魂伴侶一樣,我們也在他人身上看見其實屬於自己的邪惡或陰影,這是許多辣毒人際關係的起因。(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有趣的是,或許是共時性的緣故,在聆聽 愛智者書窩的鍾穎老師導讀講座:"他與她:榮格觀點的男性與女性心理學",但他在描述男性個體化過程時,我腦海中總浮現出前兩天看過的電影畫面。
#侍神令 #陰陽師 #陳坤
前兩天我剛看完侍神令;我是衝著俊美的陳坤與陰陽師故事背景而觀看的。陳坤所飾演的陰陽師晴明因為半人半妖的血脈,而不斷被大妖所呼喚。這種"妖"的特質,往往在傳說故事當中,象徵著一種只顧著自我需求、慾望以及搗蛋的個性,不覺得很像是上述"陰影"的描述嗎?
"他與她"講座之中,提及"橋"往往象徵著意識與潛意識的轉換交界處,其實在我們做很多心理測驗時,例如時下最有名的:用橋、鑰匙、兔子跟自己串成一個故事;以及在童話、神話甚或是解夢的解析當中,橋總扮演著外界連結著內在的重要角色。
在侍神令這部電影中也不意外,每當主角們要往"妖界"走過去時,總是要經過一座凡人看不到的橋,通常是本來就是常在意識與潛意識中徘徊的"陰陽師"們能夠來去自如;倘若一般凡人要進入就需要透過一些儀式與符咒,才得以"看見"橋並且"走進妖界"。
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師總是看重個案的夢境,不論夢裡面的內容多麼荒誕怪異,它即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梁。它能夠協助心理師跟個案看見內心中隱藏的擔憂、秘密、牽掛、期盼或是慾望、創傷,以及許多被個案以為壓抑或是淡忘的重要故事,但其實都隱微地牽動著個案的意識,影響著待人處事的作為。
心理危機聚合了陰影的兩個面向,包含那些我們不感驕傲的特質與行為,以及那些我們從不知道或遺忘的潛在可能。與前者有關的是羞恥感與道德反感,後者在道德上或許秉持中立立場,但它們通常比較令人害怕,因為追蹤自己的潛能時,我們無法預知即將發生的事。(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當然,要面對未知總是令人感到擔憂,如果只是追尋著他人定義的成功道路,或許就會輕鬆一些。追尋著名利、不斷拓展自我的事業、只要一直往外看,就不需要面對自我內在的匱乏感以及孤獨感;以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我們不斷向外擴展而難以自拔時,就是過度認同男性價值黑暗面。
這讓我想到過去在年輕(?)的我,也是相當追求著聲望與金錢,讓身旁的人感受到我24小時都很忙碌,其實就是不允許他人靠近我或是減少太多的情感糾結,我忽視了我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才會在第一隻貓咪小耶離世時,感受到巨大的失落與愧疚。(突然想到小耶是聖誕禮物,寫到這裡真是起雞皮疙瘩,她的離世也迫使了我走向個體化的旅程)
是的,雖然表面上這是在講述男性的英雄之旅,但我認為這也是現代的陽性能量過剩,追求著觸及率、擁有的財富多寡、名望等等,不論是男性或是女性在面對追求著向外擴張的可能性時,往往在這過程中迷失了真實自我的樣貌,然後在感到巨大的失落與匱乏感時,或是難以抗拒陰影誘惑時,又得再度面臨現實與內心的崩潰。(且看韓劇"夫婦的世界"是經典的例子)
---------------------緊接著是侍神令的大劇透-----------------------
在侍神令中最顯然的例子就是具體反派角色慈沐了,他被一開始晴明內在的巨大妖力所吸引著,犧牲了自我最像"人"(善良、純真、與愛有連結)的那個部分,而自以為自身從此擁有了永生與權力,卻也失去了夥伴對他最真摯的信任與情感、與人最深刻的連結。他被陰影同化、最後被陰影吞噬,如同地海戰記中的蜘蛛、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鋼之鍊金術師裡的父親大人(是不是又一個很典型的陽性象徵)當被陽性黑暗面所攫取,不斷追求向外擴展的結果,在經典的故事與傳說裡頭,往往最後都會是遭受到悲慘的結局。
人格面具的陰影左右著我們許多的作為,我們報稅不實、說謊、偷竊、殺害、與鄰居的妻子曖昧等等,當我們被要求做出解釋時,自己卻納悶怎麼會這樣!理解自己的陰影樣貌--你潛在會做的事,是一回事,下一步則是決定改進多少或接受多少,這實踐必然經過許多的嘗試與錯誤試驗。(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這向來都不會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畢竟以現代來說,擁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成就是外界最能夠評斷個人價值最快的方式,例如年薪多少、學歷多高、小孩的學測分數多少等等,太多外在的訊息告知我們,我們得這樣建構自己的價值。這也是為何社群網站總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好像可以讓我們跟他人更有連結(表面上的),另一方面又會激起我們競爭的慾望、以及看見自己"不夠好"的匱乏感。
走在認識自己內在的道路上,確實是很孤單的,就像是塔羅牌中的隱者,想要尋求到內心真實的寶藏,就得忍受孤獨,勇於貼近自我的黑暗;如同之前談論死神這張牌,當蠟燭的油燙醒了賽姬盲目的愛,只有"看見"才能夠"照見"並且保持著"晴明(清明)",便能夠有意識地與這世界互動,而不至於被陰影所掌控。
釘上十字架是耶穌基督(看吧,小耶根本就是我的靈性導師)在世生活的完成,相同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的心理意涵:衝突,是個體化過程的開端,復活於是在心理上類比於重生和個人的蛻變:過往已逝,新生萬歲。
(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他與她 #侍神令 #夫婦的世界 #塔羅牌 #塔羅牌死神
延伸閱讀:
他與她:從榮格觀點探索男性與女性的內在旅程
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我的大象生活
榮格心理治療
鋼之鍊金術師(非常榮格,我大推,一為全、全為一)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分享有點年代但還是很好玩的分類帽心理測驗! - 哈利波特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測驗其實幾年前我就有玩過了,但因為最近哈利波特手遊時在太火了,所以又在拿出來測了一次,以前第一次測的時候我記得我是分到雷文克勞,當初還很 ... ... <看更多>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Vtub] 壱百満天原サロメ霍格華茲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很愛哈利波特之前玩BIO8還會哼BGM的大小姐今天終於要玩霍格華茲要入學啦不知道會選哪個學院大小姐在網站做測驗是史萊哲林XD 10點開始ですわ. ... <看更多>
哈 利 波 特 角色 測驗 在 [Vtub] 壱百満天原サロメ霍格華茲-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