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病毒日記]11月9日週一
🇬🇧LD1.0第231天/🏴LD2.0第4天
Lockdown2.0第4天,首相強森第二次電視記者會📺。上週五記者會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我寫到一半檔案不見,#天意如此我也就算了)
這週一開場先搭上當日熱門新聞話題,💊輝瑞藥廠宣布疫苗測試有90%成效,強森表示歡迎這個訊息,打擊病毒前景有望了,但是也警惕防疫仍然不能鬆懈。記者會重點是介紹實施中的區域性普篩,以及大家關心誰可能先施打疫苗。
疫情比較嚴重的利物浦市,居民約50萬人,自上週五起全面接受病毒快篩測試,希望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由2000名軍人協助進行普篩。這個試驗預計還要在英格蘭其他地區挑三個小村鎮進行。
新冠的疫苗英國政府採購了四千萬劑,預計可以先供兩千萬人使用(略少於三分之一人口)。疫苗也許能在年底前上市,但是,副醫療官說對於這一波疫情緩不濟急,重點在可以防止下一波疫情,希望生活可以恢復到某種程度上的正常。
#記者問可以正常到什麼程度_約會能親親嗎?
…….
*記者會外的一些疫情相關新聞*
📌快篩試劑的準確性提高了之後,終於能實現一些以前說過 #還沒兌現的事。今天宣布60萬份快篩試劑發到50個地方醫療機構使用,這些單位的醫護人員不論有無症狀進行一週兩次篩檢。
📌這種快篩試劑一小時內可知結果,英國機場在LD2.0結束後可能使用快篩取代目前的入境隔離措施。
📌目前的入境隔離清單新增國家:
11月1日起-塞浦路斯、立陶宛🇱🇹
11月6日起-丹麥🇩🇰 #人傳貂傳人
#可憐1700萬隻水貂全面撲殺
#貂表示無辜
11月7日起-德國🇩🇪、瑞典🇸🇪
🏴威爾斯今天結束17天的「防火巷」防疫禁令,非基本消費品商家解禁,民眾排隊進大賣場採購。也有住在邊界附近的英格蘭居民湧進威爾斯採購、剪髮。
#雖然威爾斯首長說英格蘭人不准過
#英格蘭報復性消費提早演練
👑11月的第一個週日一向是隆重紀念戰亡將士的Remembrance Sunday,但今年地方聚會活動都停了,只剩皇家與首相照例在白廳與西敏寺獻花。西敏寺儀式在室內,女王首度戴口罩亮相。
👑哈利王子希望以他的名義在白廳的紀念碑代為獻花,被白金漢宮拒絕了,據說很傷心,自己和梅根在LA墓園獻花 #找VOUGH攝影來拍照。
👑上週也傳出威廉王子其實在四月也感染新冠病毒的傳聞,他當時沒有公開,最近聊天時才透露,但是白金漢宮對於媒體詢問這項傳聞時不予回應 #也沒有否認
🎆整個週末晚上煙火爆竹聲不斷,地方媽媽們在社區群組呼籲看好自家毛小孩、或是尋找被煙花嚇壞了忘記怎麼回家的毛小孩。11月5日英國進入LD2.0,這天也是英格蘭傳統的篝火節Bonfire Night #不是美國ABC電視台說的因為慶祝拜登當選
有一位透過我的旅遊規劃(aka客戶)認識的香港朋友,每年這週都貼我介紹Bonfire Night由來的舊文 (#眼冒愛心❤️),有興趣請看這👇
https://m.facebook.com/meetlondoner/posts/2236332196399311
...........
*過去這週兩個重大U-turn的政策*
↪️U-turn1:
財相宣布11月起的留職減薪措施furlough scheme 恢復到LD1.0時的版本,也就是政府補貼80%給雇員或自雇者, 雇主不用負擔(原先舊版本是:11月起雇主要負擔部分、僱員也要做某些時數的工作、自僱者則是領40%),這個補助分兩階段實施至明年三月。
夏天時說民眾不能期望依靠政府一直補貼、待在家不做事,所以補助要減少、大家要出門去做事。但現在政府希望大家盡量待在家,許多行業不能營業,也只好繼續補貼。
#倒底錢從哪裡來?
#曼城牛仔市長又氣pupu嗎?
↩️U-turn2:
學校停課期間低收入戶的學童就沒有免費的學校午餐,在LD1.0時政府發放代餐券取代,但到了暑假停發。
這件事引起高度注意,英格蘭足球隊成員、現曼聯前鋒馬庫斯拉什福德Marcus Rashford發起一項訴求,用他童年經驗和現在的影響力,讓英國大眾認同免費學校午餐對於低收入戶家庭非常重要,英國政府於是在暑假期間繼續發放。
但是國會前一陣子投票表決,旗中假和聖誕假期不發餐卷了,理由是已經提高給家長的社會救濟金的額度、以及額外撥款6千3百萬鎊給地方政府做救濟工作,也撥款做學童的假期課外活動。拉什福德不滿意,希望餐券可以發放到四月復活節假期,他的請願書有一百萬人響應。
上個週末首相同意增額1億7千萬鎊提供貧童的冬季餐費,以及協助貧困家庭付帳單。
#8個月裡三度U_turn
#金額170m我檢查了沒打錯
……….
*疫區日常*
LD之前有些事情要趕快辦完 #強森上週發布完訊息就去剪髮了。經過LD1.0的演練,我家的隔離基本品早就備好了,口罩、衛生紙、雞蛋、麵粉、體溫計、血氧監測器都不缺。但是不知道獸醫開不開門(牙醫和獸醫在三四月時都不營業),所以要趕快在LD前幫我家貓小姐的女兒米米掛號。🙀
兩歲的米米早就被一位人類爸爸領養,每次她爸出遠門時米米就回娘家來小住。這次米爸在LD1.0後回墨西哥老家去避疫,她原本只來過暑假,但米爸回英國的日期一延再延,就拖到冬天了
#爸你不要我了嗎?😿
現在米爸決定11月中回來英國收拾行李、直接搬回墨西哥(當然還要先隔離兩週才能離開),並帶著米米「移民」。
#是真愛無誤😻
但是貓移民需要預先打狂犬病疫苗和植晶片(米爸說不記得有沒有植過晶片🙀),如果LD期間獸醫門診不營業,米米就來不及準備上飛機的必要的文件。
#不需要護照
#但是我家英國人說服了米爸辦寵物護照
不知什麼原因米米竟然長得比生父生母還大隻,圈成一團睡時像是爆漿的芝麻湯圓,很擔心她回去會被笑是 #阿嬤養的貓(囧)😹😹😹
哈利王子生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這篇文想到當年2001年在巴黎拍下這張事故地點照片,頗有感觸。母親把自己愛好,就會是對孩子最棒的教育了。
經典的陰影母親:螢幕形象很好的戴安娜王妃。
在英國皇室(這個至今仍上映中)的狗血故事裡,可以看到一個從小與母親連結中斷、沒有獲得穩定安全感的女孩,如何在未來自己成為母親時,像個女兒般向孩子索取母愛跟安全感。
戴妃的媒體形象是很愛孩子,是的,但這是她向孩子索愛產生的「情鎖」,將她與孩子們緊緊鎖在一起的工具,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安慰、撫慰她。
海寧格在許多離婚夫妻的孩子監護權判決中,歸納出「監護權應該要判給伴侶中比較敬重對方的那個人」的原則。
原因是,當父母無法對另一方伴侶持敬重的態度,而不斷批判辱罵對方(例如你爸那個爛人、別跟你媽一樣)時,孩子內在的其中一半就跟著被否定和拒絕了,這使得他們感到痛苦,並且迫使無辜的孩子必須選邊站而捨棄另一方,因此他無法獲得完整的內在父母。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好好結束關係的夫妻仍然可給孩子健康的愛」,而「勉強維持夫妻關係卻彼此交惡的父母,往往帶給孩子巨大的傷害」。
有趣的是,海寧格觀察到,敬重對方更多一些的通常是父親,可能是出於他們清楚知道妻子是孩子的母親而敬重,因此多半會避免在孩子面前批判母親。
但母親容易感到孩子是自己的延伸(東西),或許是感到母親相較於父親在生育養關係中的偉大,容易對丈夫是輕蔑、批判的。
回想一下你看過的夫妻臉書貼文,通常都是誰不屑地稱呼對方為豬隊友?我看過的案例中,幾乎都是女性對男性更加輕蔑、不屑、嫌棄。
對不起,母親的偉大在於創造生命,但這份偉大不是讓人無限上綱去輕蔑他人用的。
太太如果感到身為母親的自己比先生是更大、更正確的存在時,夫妻關係就已經結束了。
這常常是先生發展外遇關係的推力,因為夫妻關係需要對等,但太太更正確、更高尚的自我感覺,使得關係失衡。
如果要說威廉和哈利王子的身心問題,最大的創傷來源是誰,我認為是戴妃,因為他們連結最深也最糾葛,因此就算戴妃沒有死亡,孩子們仍應該跟著父親比較安全,因為父親敬重身為母親的妻子。
戴妃停止回溯原生家庭的創傷跟修復,一直不停向外求取安全感跟慰藉,就是她走向毀滅的原因,或反過來說,她心中渴望著毀滅,因為媽媽不要她。
哈利看起來脆弱、充滿問題,其實反而令人放心。
真正要擔心的是威廉。
威廉看起來彷彿完全沒事,健康、陽光、正直、愛家,但他的模範生形象與完美家庭樣貌令人不安,那顯示著他的內在麻木冰凍了許久,深層的創傷可能一直都沒有被清創,寄望著只要人生努力維持在正軌,就絕不會被父母的陰影糾纏。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身為大哥與準王儲,他恐怕更沒有讓情感流動的空間,比弟弟更恐懼被黑暗的情緒所吞噬。
文:玻瑟芬妮
雖然黛安娜與查爾斯的婚姻可謂悲劇,黛安娜無庸置疑是全心全意愛著兩個兒子,不過這種愛也造成不小的負擔。
哈利在躁動的13歲失去了母親,而且是生日前的兩個星期,全世界更以頭版新聞徹底報導。但在悲劇發生以前,哈利已經承受頗大的心理壓力,這壓力自然是來自於破碎的家庭、爭吵的父母,還有常缺席的父親。
哈利與哥哥得說服自己,父母的分居是不得已,是困難的,只是隨之而來的是兩人的婚外情、各種像是黛安娜暴食症、自殘等祕密-和海灘上的情況相同,
當時黛安娜不是安慰哈利的「母親」,反之,黛安娜王妃亟需要兩個兒子的安慰,因為她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不斷的情緒爆炸,不少媒體也登上了黛安娜的失控舉動。
另外作者佩妮朱諾兒Penny Junor也揭露,事實上(與黛安娜深信的相反),並沒有人操作兩人的離婚,查爾斯明確下令,嚴禁皇室相關人員發表任何不利黛安娜的評論;他說:「#不管黛安娜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她都是孩子們的母親,#傷害了她等於傷害了孩子們。」可是黛安娜卻不領情,認為陰謀無所不在,決定「以毒攻毒」發送令人不安的匿名信或附病毒的電子郵件給大家;而當卡蜜拉獨自在她的鄉間別墅時,還接到黛安娜的恐嚇電話:「我派了外面的人去暗殺你,他們就在你窗外的花園,看到了嗎?」
不僅如此,黛安娜還想盡辦法使查爾斯分心,像是開除所有查爾斯雇用的相關人員等方法,這時查爾斯發現他已經無法與黛安娜溝通,他本身的存在就是個導火線,引起她的發怒。但查爾斯還是相當關心、擔心黛安娜,只是兩人溝通的電話總以婚外情、孩子和負面新聞收尾。
許多文章和書籍都詳細評論兩人的婚姻為何會失敗,而他們倆又如何影響了威廉和哈利的成長,#如今的哈利,#正是家庭破碎的產物;而確切來說,兩人的婚姻不是因為小三卡蜜拉的介入,回到原點,兩人的配對本身就是個錯誤,當兩人的結合是個錯誤,對方一點缺點都是無法被容許的,也因此她不敢告訴查爾斯自己的暴食症,之後她的喜怒無常、任性和多疑都讓查爾斯無法理解。
兩年後,哈利誕生,她相信她不再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並停止心理醫生的治療,#雖然她在大眾前表現得落落大方,#但關上門後她繼續與查爾斯惡言相向。之後的幾年,黛安娜越發失控,查爾斯態度逐漸轉硬,甚至是麻木不仁,當她變得歇斯底里、自殘行為出現時,他選擇沉默,轉身離開,因為他知道自己幫不上任何忙。
#這時的小威廉彷彿沒有被家裡事件影響般的活潑,#又或者是過度壓抑的另類隱性失控,不過小威廉王子之後也心碎了,因為黛安娜開除了他最喜愛的保姆芭芭拉巴恩斯Barbara Barnes,原因是在黛安娜眼中,查爾斯雇用的保姆就是個威脅。哈利呢?那時的他深陷在家庭的風暴中,或許一開始有過掙扎與不解,後來的他反而是保持沉默態度,過度沉默。
#黛安娜是真的很愛她兩個孩子,#她希望兩個孩子也同樣的愛她,#或許希望比自己給的愛還更多。同樣的,黛安娜極度排斥查爾斯,所以希望孩子們與查爾斯切的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牽連。#她對於孩子的愛已經近乎過度迷戀、占有,她的口頭禪甚至是:「#你們比較愛誰?」嚴格來說,黛安娜並不是個好媽媽,#她連自己都無法照顧好自己,#當然也不知道如何照顧兩個孩子,#她更像是兩個孩子的大姊,保姆同時照顧的不只有威廉和哈利,還有黛安娜。
然而她與芭芭拉巴恩斯Barbara Barnes的關係逐漸惡化,就像她與其他人的關係,#她不顧兒子的需求,#一股腦兒的就解雇了Barbara Barnes,而她 #最後才意識到自己如何傷害了威廉與哈利,#少了一種長期信任與長母的依賴感。
黛安娜因這件事情想起了過去的自己,父母在她六歲時離異,母親法蘭西斯Frances打算與她真正相愛的人一起離開,黛安娜曾期待母親也會帶著四個小孩一起離開,但她的母親在法庭上表示反對,並表示希望所有的孩子的監護權都歸於父親;年幼的黛安娜不懂判決過程與結果,她只知道母親不要自己了,可能是因為自己一無事處才會沒人要,現在Barbara Barnes同樣得離開孩子們,威廉和哈利又會怎麼想呢?
到了1980年末、1990年初,哈利和威廉都還小,很容易受影響,但查爾斯和黛安娜已經無法相安無事的同處一室,兩人只要見面,就只有咆哮、眼淚、憤怒、狂暴和怒火-幾乎整棟房屋都能聽的到,爭吵結束後,#黛安娜轉求兩個孩子尋求安慰,#儘管他們年紀還小。有過父母離異的經驗,#黛安娜理當理解孩子們看見父母爭吵時的痛苦,#然而她卻無動於衷,#反而將孩子當成棋子,#用來對付他們的親生父親。
1991年,黛安娜悄悄的為自己和孩子們,還有幾位朋友預定了奧地利度假勝地的度假行程,並通知媒體,她特意選在查爾斯無法前往的日期,那時的查爾斯正在桑德林漢姆府主持打獵大會,18位朋友一同到場同樂,這樣的他無法取消活動,也無法與她們同行。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孩子們被黛安娜捲入夫妻的戰爭。
11月20號的晚上,觀眾呆若木雞的盯著電視,看著這由黛安娜王妃的爆炸58分鐘訪談轉播。黛安娜神情落寞的坐在肯辛頓宮,不時拭淚,她與記者馬丁貝斯爾Martin Bashir談到她的暴食症、自殘、求救,也談到了卡蜜拉:「我們的婚姻有三個人,所以太擁擠了。」還有查爾斯周圍想要拆散他們的小人們。
她承認她與James Gilbey的調情對話、騷擾Oliver Hoare的無聲電話、與James Hewitt的婚外情…她說:「我真的很難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向我的孩子,擁抱他們;#然後威廉做了一盒巧克力說:『媽咪,我覺得你受到傷害了,這些巧克力會讓你再度微笑的。』」只是這時,一般人大概會盡一切努力確保遠離兩個孩子受到James Hewitt揭密新書《Princess in Love》上架帶來的衝擊(James Hewitt,黛安娜卻在做個令人費解的採訪。
這是個傷害很大的震撼彈,黛安娜絕對知道這一點,她純粹在作戲,認識她的人不外乎是嗤之以鼻,不可置信。只是觀眾看到的是受害者黛安娜王妃,又或者是罪人,犯的罪是愛得太深。黛安娜預料到媒體的瘋狂報導,她知道這會打擊到查爾斯-那個傷她最深的男人,#但她忘記這個男人也是孩子們的父親;同時這58分鐘,#她也摧毀了威廉和哈利最敬愛的母親這個角色,自己。而且,#她所傾訴的這些事情,#並不是10歲或12歲小孩想聽到、知道的,#當然他們也不希望聽到自己的朋友們在談論;#然而黛安娜的思維不像個母親,#她的心智年齡依然像個小孩,她的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和自我辯解 #都引領她邁向自我滅亡。
之後,收費不斐的心理醫生、諮商充斥整個的破碎家庭、痛苦夫妻之間,不少人陪著哈利和威廉度過著個時期,只是這些人都是受雇於照顧他們的人員,#儘管保姆能夠繼續提供一個溫暖擁抱,一個防護罩來保護他們兄弟倆,#但沒有人可以完全取代母親這個角色。皇室傳記,真實度可信度無論有多少,足以震撼世人對粉紅圍牆,尿布外交,時尚完美的劍橋伯爵夫人...的皇室圍籬,也有你我他凡人的煩心事啊。
文:Vogue
This photo was taken in Paris where the car crash happened in 2001.
哈利王子生父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奇會讓你很麻煩](類似兩性)
最近我的小姪女說出了一段乍聽之下的至理名言,讓我們大家都很驚訝。或許她自己根本就不懂那是什麼意思、或許她默默地洞悉了什麼;或許這會成為她往後人生的座右銘、或許這句話會擠壓變形在她成長的層積岩之中。不論如何,她總是提醒了周遭的這些大人,看事情的角度或許可以更單純一點、直接一點,屬於自己的答案就能呼之欲出。
一天,我姐姐下班回家以後看見小姪女在玩娃娃。她基於一個想與孩子互動的心理走過去,問道:「妳這麼喜歡玩娃娃,妳長大以後要生北鼻嗎?」
身為母親,姐姐直覺自己的女兒一定會回答「要」。因為這幾乎是兩個姪女看的多數卡通在傳達的理念:所有女孩長大後都會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結婚生子,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直到永遠。
其實不只是她們,這也是相差了十二歲之多的我姐與我,曾經共有的理念。即便現在的我們已然長大成人,所謂「白馬王子」一個換過一個,徹底有了「敗給現實」的感想。卻還是會在一次次的無奈、嘆息、妥協當中,喘息般問著那面虛幻魔鏡:自己是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我們知道事實與卡通相差甚遠,卻還是讓她們看。但或許也純粹只是因為我們懶惰、無力去抵抗主流價值,只想渺小地活下去,衍伸出的順水推舟。
小姪女沒有猶豫,肯定地回答了:「不要。」她長大以後不想生北鼻。
姐姐驚詫於這個不在她預想之中的答案,追問:「為什麼呢?」
「因為妳覺得我們很煩。」小姪女答道,手上還在玩著那不會哭也不會鬧的娃娃。
姐姐的心思迴路突然有點當機。她自詡自己是個很愛女兒的母親。她周遭的人(包括我),亦都盡自己一份心力在給她們營造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我們明白我們對待她們的方式,會反映在她們的言行舉止上。小姪女的話有點打擊到姐姐,她害怕是不是自己讓小姪女對未來結婚生子的生活感到失望了,才會說出這種話,而且還是在六歲這種年紀。
後來小姪女反問了她的母親:「媽媽,妳為什麼生我們?」
「因為媽媽好奇妳們有多煩啊。」姐姐答道。試圖用玩笑的方式盡可能地維護小姪女話語的主權;也保護自己在一個距離之外,不要輕易隨孩子的童言童語起舞。
「好奇會讓妳很麻煩。」小姪女突然拋出了這智者般的一言。
在一旁的小姪女的雙胞胎姐姐,也適時湊上前來,玩鬧地喊道:「媽媽就像是手跟腳被綁在一起一樣,動也動不了了。」
姐姐告訴我這個故事的當晚,我去住了姐姐家。我看著雙胞胎姪女們還是十分幼稚地與我玩著鼻涕鬼的遊戲(我是鼻孔,她們是鼻涕黏在我身上,我要把她們摳下來)、要我講哈利波特的故事,沒有偷遞什麼救命的小紙條給我、身上沒有奇怪的傷口,我可以確定她們應該是生活在一個沒有受虐的環境(開玩笑),也純然有著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雖然我想為人父母的,沒有一個人不覺得小孩麻煩。但這種「麻煩」,是對於「養育」小孩這件事來說,並不是指小孩本身。
難道現代大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已經大到我們的身軀遮擋不住,能令孩子感到「麻煩」了嗎?
我這個年紀的女人(三十歲),身邊有人結婚生子已是司空見慣。但若是聽見誰是為了「小孩」而結婚,除非男女雙方在我眼裡都是相當成熟的人(成不成熟與年紀大小無關),不然第一個反應還是只能帶著一種勉為其難的祝福,盡力裝作理解般地回:「恭喜呀!」
我曾在我的粉絲頁裡寫過一篇短篇連載小說,叫做《關於炮友能不能變男友》。故事內容寫一個不小心懷了炮友孩子的瘋女人,想要母憑子貴嫁給對方。充分展現出我個人心中對於戀愛癡迷的幻想與執著,潛意識當中或許是渴望及願意用小孩來綁住男人的。
但我在現實生活中卻不知為何警醒地可以。
不論是和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男人合意性交,只要發覺自己有懷孕的風險(無套中出、沒有按時吃事前避孕藥、突如其來的一夜情),我都會寧願到藥房去遭藥劑師白眼,謊稱是要替朋友買的,購入一顆要價五百元的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一盒吃一個月約一百五十元到三百五十元不等)。
這種警醒令我至今沒有小孩、沒有結婚、更沒有離婚,孑然一身。
後來我開始在朋友間聽到一些連續劇般「奉子成婚」的例子,血淋淋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這些情侶在得知受精成功的消息後,第一個反應都是討論要不要拿小孩。由上述資訊可以看出,這些情侶相愛的體質已經不好了,才會從拿小孩開始討論。
通常,女生會是在這種事件中較先容易心軟,及開始揣測另一種可能的人。
首先,孩子長在女體上,女生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割除一塊肉的不捨感;再者,普世的社會價值,尤其在現代醫學發達的推動之下,我們將生命意義擴大,會去探討究竟未成型的胚胎算不算是一個生命、腦死但其他臟器功能正常的人算不算活著這類問題。「墮胎」二字自然就有偏向政治不正確的主流意識壓力。而孩子長在女體上,就算是被人逼著去墮胎,總還是會落入「腳長在妳身上」的口實。
或許是這種內外夾擊的心理壓力;或是猥瑣點,這些女子就如同我小說中的女主角一般,就是想用一個小孩綁住一個男人,像是週刊記者善用聳動的標題,如:「殺嬰!」去嚇唬男人。總之,我聽到的這些故事的女主,都在各種艱難間,放任孩子一夜長大,大到能聽見了孩子的心跳,看見他們長出小小的手、小小的腳,被生命的力量撼動,進而和捐精者提出:「不如我們結婚吧!」的意見,就這麼跑到戶政事務所換發身分證,開展新人生。
新生命或許令人感動。然而,新的人生真的能在感動的加持下一帆風順嗎?
我抱持著八卦的心態,後續追蹤這些以「拿小孩」為出發點,緊急煞車迴轉停車入庫進入婚姻的情侶故事。
A情侶趕在生母的肚子大起來之前火速辦了婚禮。但男女雙方年紀皆小,男方家庭亦無後盾,且女方在知道懷孕後以少奶奶姿態馬上辭去工作。老話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母成天回娘家,並沒有和孩子一同一夜長大,不過是個「生小孩的小孩」;生父在各種鬱悶下,和相處時間較老婆還多的同事搞起曖昧。目前狀態據說是分居中但為了面子離不了婚的假面夫妻。
B情侶先登記,打算生完小孩待愛美的生母恢復身材後舉辦婚禮。但男女雙方雖然已屆適婚年齡,亦都有穩定工作,卻因為交往不及一年沒有深厚感情基底,且兩人在懷孕期間發覺各種觀念不同爭吵不斷。目前小孩在女體內已大到墮胎會有不小風險的程度,所以兩人考慮孩子出生後依舊共同負擔教養責任,但是以離婚夫妻的姿態。
那些以「生孩子」當作人生完滿宗旨的人們,我時常想要反問他們:「那麼你自己呢?撇除小孩,你自己人生完滿的定義是什麼?」是做一份自己真心熱愛的工作、是存到五億、是環遊世界、是追求唯一的真理、還是日行一善⋯⋯?若此人沒有別的,就是想要小孩,那麼我還想再問:「你是否已經具備了將孩子養育成不錯的大人的能力?」
曾有一次和一位非常重視小孩教育的同事聊天,對方年紀較長,小孩已經唸小學五年級。對方對我說道:「我只要有空都會自己幫小孩看功課。以前我都有辦法自己教,但現在他小五的功課我居然已經有點看不懂了,小孩問我都會滿挫折。」
我們挾著較小孩至少長十五至四十年的人生閱歷,居然只能應付他們的難題至十歲左右,是否有失父母之格?不談學科部分,這畢竟人人術業有專攻,學校教育也時常在出社會後發現不過是夢一場,所有學歷必須打掉重練。那我們來談養育孩子心靈健全的價值觀念。最近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的「同婚」、「多元成家」議題,同事也頗有所感向我說道:「我其實不排斥同性戀,也覺得他們應該有結婚的權利。但是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態,真的很難想像以後學校要教小朋友男生可以愛男生、女生可以愛女生。我不曉得如果小孩問我,我要怎麼跟他們解釋這件事。」
如果想要生養出一位不錯的大人,那麼你自己是一個不錯的大人了嗎?
人類若純粹是為繁衍後代而生的動物,那麼像是避孕藥、保險套、墮胎這類事物就根本不會被發明出來,因為沒有需求。雖然在經濟學上有所謂商人為了謀財而「創造需求」一事,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就是創造需求的高手。但基本上於吃飽穿暖、避雨遮風以外的事,像是流行時尚、IG美照和你現在掉了以後比掉小孩還慌張的手機,都不是生而為人的必要。
在各種避孕手段如此豐富的現代,若將小孩當作結婚的唯一理由,未免太不尊重人。不論是對於小孩而言,甚至是生父、生母本身來說。
人類是一種極其特別的生物。是自然界中極少數雌性的「交配可接受性」非常長的動物。所謂「交配可接受性」,簡單來說就是雌性願意與雄性媾合的期間長短。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動物的雌性交配可接受性都相當短,只有在雌性的發情期間。而人類則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上一發。且人類也是自然界中極少數擁有性高潮的生物。
綜合上述兩點,可以看出人類的性愛不僅僅是為了繁衍而存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僅僅就是為了爽而已。
現在絕大多數文明社會核心家庭的組成,除了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的說法之外,實際上,亦是一種資源重新分配的手段。由父母雙方養育自己共同的孩子,社會分工會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工廠一樣,更有效率。
當我們無可避免地無法獨立於世,進入社會的一環以後,儘管不情願、儘管在體驗過性的美好且產生此生定要幾人斬的想法後,若是就此產生人類胚胎,接著就被綁死在道德的火刑柱上,審判須將孩子生下以符合社會期待,那麼心裡只會感覺很冤,很難真心為生命感到喜悅。因此,在生命二字如此高大上、受人景仰的理想之下,避孕甚至墮胎的需求依舊橫空出世,也似是必然之路。
當我們願意真正以成人的心態開始承認,性行為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提高參與者彼此間的歡愉與親密感的手段,而繁衍後代不過是附加價值,不然人類的演化就該和大多數的動物一樣,只在可繁殖的排卵期性交、也不需擁有性高潮、更不會有無法生育的同性戀。我們才能一夜長大,不為生養小孩一事(不論是未生、已生)而煩惱,也才有機會擺脫束縛千古的價值枷鎖,找出屬於自己的路。
我們總是自豪自己有靈魂,能以思想控制自身行為,所以地位高於其他物種。但偶爾就生物本能的角度來理解自己,也能發現許多簡單而直接的不可思議。重新回想小姪女那句「好奇會讓你很麻煩」,也許她的話並不是基於某種壓力及迫害,而純粹是因為她發覺自己生活的單純客觀建構在大人的奔忙之下。這不過是尚未被主流價值觀洗腦的她,直覺發出的感想罷了。
小孩的天真,也往往能令被諸多思想框架套牢的大人,產生一條簡易破關的路徑。我想,和小孩一起重新長大,才是生養最美好的意義,代表生父生母之間「愛的結晶」的意義可能要退居其次。畢竟爸媽不需要上刀山下油鍋才能製造一個孩子,而實際是歡愉的副產品。
我詢問過許多身邊的媽媽朋友,包括我的姐姐,妳希望妳的小孩能夠如何呢?絕大多數的答案都是:「我只希望他快樂就好。」如果人類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最本能、最純粹的情感,我們浪漫得能夠由此從利己主義變成利他主義,那麼據此可以推斷,真心能祝褔、守護一個人的快樂,應該才是真愛的表現;佔有和妒嫉可能是我們迷茫的妖異化,而我們卻通常稱之為愛。
史前時代的人類社會,由於沒有DNA鑑定技術,無法確認父子關係,更沒有似乎只能合法承認與一人性交的婚姻觀念,所以部落中生出的孩子皆由部落所有人共同養育。這又是一個我十分著迷的「世界大同觀」,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亦是所有人的孩子。
有一天,我筋疲力竭陪雙胞胎姪女們玩了一下午的兒童室內攀岩後,幼年老成的小姪女突然問我:「阿姨,妳會生北鼻嗎?」或許在她眼裡我是一位游刃有餘的大人,所以她才會這麼問。
我微笑攬住眼前的小姪女連同坐在一旁的大姪女一起,道:「阿姨有妳們就夠啦。」
我或許是認為自己還沒成為不錯的大人才積極使用避孕藥、保險套;或許純粹就是還沒遇見讓我想要留下他的種的男人。但孔子就算生不出兒子也照樣能影響我們千百年。人類的偉大,又在我們願意敞開胸懷接納他人的協作中,跳脫基因傳遞的層次。
希望我若是能影響他人什麼,是因為對某種事物真摯的愛情、是能甘心守護某人的快樂。
姪女們也能因為我參與的一份愛心而長成不錯的大人吧?
在更為嚴苛的鋼鐵叢林中,好奇只會讓你很麻煩。人生苦短,往往我們還沒長大就已然結束;人生太長,所以我們無聊到可以將時間都花在後悔上。
但願所有潛在的生父、生母們,都能先行理解並滿足自身的需求,接著再來談你與我之間,甚至是你與我與你我共同的他之間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也能以小孩的視角思考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