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01)
《伴侶》的時代
1974年,保釣運動健將、台灣作家郭松棻同他父親郭雪湖第一次到中國大陸旅行,途經香港時,我問松棻有什麼需要,他說他爸爸是畫家,想在香港找一個學畫時的老朋友,叫任大漢。我說,我認識一個畫家叫任真漢。郭先生說就是他。於是我聯絡任老,他一聽是郭雪湖,立即趕來。在灣仔帆船酒店見面,兩個老人拉著手,高興得像小朋友見面一樣。
郭雪湖是台灣知名畫家,任真漢原籍廣東花縣,二人分別是1908、1907年出生的同代人。任真漢原名任瑞堯,7歲時隨家人去台灣,在台灣拜畫家蔡雪溪為師習畫,賜號「雪崖」,與郭雪湖是師兄弟。後來去日本習油畫。在台灣和大陸輾轉多年,戰後落腳香港。任真漢幼時因病失聰,但能讀懂廣東話、台灣話和日本話的唇語,並能講話回應。他憑自學而擅長寫作,又懂得醫療生理知識。當時在香港難以憑畫畫糊口,於是在報上寫專欄,也是多產作家之一。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以忽庵筆名寫的歷史小說《西太后》和《武則天秘錄》;他用筆名莊綺寫少女的生理問題專欄「女兒經」和「莊綺信箱」,也受歡迎。1963年創刊的《伴侶》半月刊,邀他寫「新女兒經」,許多少女讀者追讀,卻不知道這位莊綺姐姐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
不知道是否因為同郭雪湖重新聚首的關係,任真漢其後又以極大精力投入繪畫生涯,而且還當起裱畫專家。他在1991年去世。去世前兩年,他應邀回到他的畫家生涯起點的臺北大稻埕舉辦個人畫展。畫展名為「聾仙任瑞堯無聲詩畫展」。直到現在,任真漢的畫仍然在繪畫市場有價,藝術成就也得到藝評界肯定。
1963年,我與吳羊璧創辦《伴侶》,主要的寫手開始是靠我們二人,以及畫家王鷹(王綺薇)的插圖配合,其後約稿範圍擴大到舒巷城、陶融(何達)、亦舒以及新崛起的年輕寫作者。讀者對象鎖定少男少女,更以少女為主,因為那個時代香港社會開始有較多的女性就業機會,工廠妹、白領妹、學生妹,愛幻想,嚮往愛情,有感情苦惱,也有閱讀文學作品的需求。純文藝,未必能吸引眾多感情迷濛的少男少女,而較沒有深度或者可以說是「輕浮」的「文藝性」刊物,就是《伴侶》的定位。專欄作家馮鳳三說,音樂有「輕音樂」,那麼《伴侶》也可以稱為「輕文藝」了。
我在《伴侶》寫愛情小說,散文詩,也介紹一些大部頭的世界文學名著的精華,講中外名人情史。用得較多的筆名是「舒樺」。
1966年,在《伴侶》銷路穩定並有微利的基礎上,我們創辦純文藝的《文藝伴侶》月刊。
《文藝伴侶》刊載了舒巷城的詩與小說、史得(三蘇)連載小說《不及格的人》、盧景文畫插圖,亦舒的小說及散文、李英豪的荒誕劇介紹、何達的詩與詩評、柳木下的詩與翻譯等等。更邀得葉靈鳳主持「文學信箱」,為有志從事文藝創作的青年提供指導。《文藝伴侶》最終無法打開銷路,更因只有我是全職,一個月出三本雜誌也真是吃力,因此只出版了四期便告停刊。
伴侶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單行本,包括我的小說《當他再來的時候》和《生活的陰影》等,舒巷城的《我的抒情詩》和小說集《倫敦的八月》,他說這本書是他「歷年來所寫小說中最喜愛的幾篇」。我們在1964年和1967年又編輯了兩本《香港影星年鑑》,1964年版列名了414位香港演員及其簡歷,1967年版列名的影星就有482人。為當年的影界留下一個記錄。
1967年,左派掀起暴動。新聞、電影、出版的社會文化活動一下子變得左右分明,中性的文化很難有生存的空間。羊璧固然要全力在《文匯報》工作,而這時出版界的領導人也向我提出將《伴侶》轉讓給中共直轄的機構「青年樂園」系統經營,我回到上海書局工作。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幾個創辦人也覺得經營下去不易,於是同意安排。轉讓後,我仍然為《伴侶》寫過一陣稿,大約一年後,接手的人也辦不下去了。
從1963到1967,是我在左派出版業中,最能夠與香港社會融合的幾年。算是創出成績。《伴侶》雖無疾而終,但那幾年也把我的編輯寫作能力作了很好的磨練。
五六十年過去了,一些舊刊和舊書我也沒有留存下來。不過,近年還遇見兩個記得《伴侶》雜誌的讀友,雖未見面但有信息交往。我們都已經垂垂老矣,但能相認,就像郭雪湖在1974年重逢任真漢那樣高興。(57)
圖1,《伴侶》創刊號和《文藝伴侶》創刊號。
圖2,1961年女兒出生,母親到觀瀾去探望。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
「吳亦帆大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iNDIEVOX - 後搖(Post-Rock)是中國大陸獨立音樂圈一大派系 的評價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吳亦帆結婚的八卦,PTT、DCARD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吳亦帆結婚的八卦,PTT、DCARD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吳亦帆大陸 在 [問卦] 看到中國大陸一直封殺大咖藝人很爽正常嗎- Gossiping 的評價
吳亦帆大陸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平民巨星首播/現場遇突發狀況 王心凌變臉拒絕錄影】
https://bit.ly/318cpYf
【完整節目集數】https://bit.ly/2AACZ2S
【延伸閱讀】
平民巨星/導師履歷表曝光 畢書盡大陸當過「做工的人」
https://bit.ly/316bpEa
平民巨星/美女服務生首拿麥克風 潛力爆發奪冠軍!
https://bit.ly/2XgVaD2
平民巨星/接歌女網紅「秒回夾娃娃機神曲」 百萬人朝聖
https://bit.ly/31akMCv
主持人| 黃子佼
巨星導師| 王心凌 Cyndi Wang
評鑑團| 林俊逸 Sean 李佳薇Jess Lee Emma 倪雅倫 粉絲團 李明川 Lee Ming Chuan亦帆 吳亦帆 吉娃斯·杜嵐
吳亦帆大陸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 知史百家
安煥然
眾所周知,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已懂得利用磁石的指極性,製成「司南」。大概到北宋時期,中國人領悟到把鋼鐵在磁鐵上磨過後也能產生磁性的原理,製成了人工磁鐵,並把這種技術應用在航海導航,遂使指南針的使用具有了劃時代的使命。
姚楠、陳佳榮和丘進合著《七海揚帆》一書指出,1044年(北宋初年)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記載了「指南魚」的製法。據說,這是世界上利用人工磁鐵製作指南儀器的最早記載。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介紹了水浮、縷懸等四種製造指南針的方法。沈括甚至還發現了地磁偏角常常偏東的怪現象。這比1492年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對磁偏角的類似發現早了四百多年。
世界上最早記載指南針應用於航海事業的文獻,是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該書作者朱彧追述其父親朱服在北宋元符、崇寧年間(1098─1102)在廣州當官時,對航海活動的見聞。《萍洲可談》記曰:「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其意即是說,北宋時期中國人在航海的時候,夜晚以觀看星星的方位,白天看太陽來辨認方向,遇到陰雨天(無法觀星)就使用指南針來導航。這則文獻說明早至11世紀末,指南針已在中國航海上使用。
13世紀,南宋福建路市舶提舉趙汝适《諸蕃志》更是記說:「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失,生死繫矣」,說明當時指南針在中國遠洋航海上的重要作用。
指南針在使用之初,只是一枝會搖擺旋轉的磁針,沒有固定的方位盤。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徐兢奉命出使高麗,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指說,船隻在夜晚航行時,除視星斗前邁;晦冥時,則靠「指南浮針」來分辨南北。這種浮針,當是指水浮針。
為了讓指南針有固定的裝置,方便船隻的定向航行,中國人後來就把堪輿學家用來看風水方位的經盤,運用在指南導航上來。最初這種東西叫「地螺」(亦即「地羅」)。
根據王冠倬《中國古船》的說法,宋元時期乃至明初鄭和下西洋,中國航海所用的針盤都是水浮式的,俗稱「水羅盤」。它是把磁針橫貫浮置於水上,再增添一個刻有八卦四字、十二地支,分別標明(共48)方位的圓形經盤結合而成。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吳自牧《夢梁錄》記錄中國人航海「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此處之「針盤」是為中國航海文獻中使用羅盤的最早記錄。該文獻更指說,這種分辨方向,掌司羅盤的船員,是由稱作「火長」經驗豐富的專門人員來負責的。
宋元中國海商就是靠著羅盤這種導航儀器,勇敢沖向大洋,開拓了東洋和西洋針路的海上貿易航線。明代鄭和船隊也是靠著這種水浮羅盤,在茫茫大海中,晦冥陰雨時,仍能辨別方向,完成七下西洋的壯舉。
李約瑟《中國科技史》高度評價了中國人的智慧。他說,指南針的應用是航海技術的巨大變革,它象徵著原始航海時代的終結和航海新時代的開始。只有在掌握了指南針後,大洋才不再是人類不可逾越的障礙。
近代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更指出,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改變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與影響。
把話題拉回本次的主題系列書寫來。在中國海洋事業發展與古代馬來西亞的關係史上,我感興趣的是,自宋元以來,除了順風相送的馬來半島,中國海商亦勇敢地開拓了東洋航線。羅盤的導航,使他們得以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把遠洋海外貿易的焦點,投向古國渤泥,亦即今之北加里曼丹的汶萊和東馬來西亞來了。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吳亦帆大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電影資料館(英語:Hong Kong Film Archive)位於香港島西灣河鯉景道50號,樓高4層,總樓面面積7200平方米,是保存、修復及展覽香港電影及相關資料的博物館,於2001年1月3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早在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已籌備興建電影資料館,開始搜集和保存香港電影拷貝及有關資料,例如海報及雜誌等。1996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已加入成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成員,並與各國資料館交流及分享電影保存和修復經驗。到2000年,資料館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資料館大樓分為兩部分,每層均有半邊作為藏品室。而另一半則是展覽廳和電影院,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資料館為香港市民推廣香港電影藝術,並為電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資料。資料館目前蒐集了12,867部影片和1,136 197項電影相關資料,收藏電影拷貝超過5600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攝的風光紀錄短片,館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電影,如1939年蔡楚生導演的抗戰愛國名作《孤島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吳楚帆主演的《南國姊妹花》等。資料館亦收藏電影的相關資料,包括:劇照、劇本、電影海報、電影原聲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約文件、電影獎座、道具等。豐富而珍貴的館藏令資料館被《時代雜誌》形容為香港以及亞洲最偉大的視覺藝術寶藏和25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産片』(香港電影)」,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中華文化品牌風靡全球。被譽爲「中國夢工場」、「東方好萊塢」、「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中的電影殿堂,香江樂土孕育出植根傳統中華文化、融匯中西的華人本土電影産業,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爲矚目的電影天堂,更築起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生産基地,因此香港電影一直見證香港和兩岸華語電影的發展歷程,而香港電影資料館是兩岸三地中唯一打破傳統政治壁壘,全面接收保留大中華電影歷史素材的電影資料博物館,兩岸三地中,唯有在香港,才能夠全面重溫香港電影、大陸電影和台灣電影的歷史足印。電影資料館致力保存香港電影文化,會搜集珍貴的電影菲林拷貝,並接受私人收藏的捐贈和借出,與海外專業修復團隊合作,修復不少重要作品。香港電影資料館樓高五層,樓面總面積約七千二百平方米。為了便於控制儲藏庫的恒溫系統,整幢大樓一分為二,即每層均劃出半邊為藏品室,內置獨立的製冷系統和氣體式乾燥及除酸器。大樓的另一邊,則為經常性地舉辦公開活動的展覽廳和電影院,以及供參考用的資源中心。
吳亦帆大陸 在 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吳亦帆大陸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吳亦帆爸爸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吳亦帆大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吳亦帆大陸 在 iNDIEVOX - 後搖(Post-Rock)是中國大陸獨立音樂圈一大派系 的推薦與評價
後搖(Post-Rock)是中國大陸獨立音樂圈一大派系,支持者眾,樂團如惘聞、沼澤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枱級傳奇,當然後輩新晉多的是,例如這組文雀樂隊,是不能錯過的 ... ... <看更多>
吳亦帆大陸 在 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吳亦帆大陸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亦帆身高、吳亦帆歌曲、吳亦帆爸爸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吳亦帆大陸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