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光头警长刘泽基: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复兴,回到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說得太对了。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复兴,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
Subject: 马来西亚人 认识的中国
你可以讨厌中国,讨厌共产党!
但是请你先认识他,跟了解他,下面这篇是一个马来西亚人的见解.
在网上引起轰动,马来西亚人在FB上写给中国人的一封信.(中英对照版)3天前,来自专栏 我在泰国看世界,作者.Aningo定居海外,独立评论员.
原文为英文,马来西亚人如何看待中国的一篇文章;
以下是中文版;
来自马来西亚人:
我来自马来西亚.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已有2000年.在那些年里,它们曾多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国.但他们从未派兵侵占我们的土地.
海军上将郑和,曾五次乘坐巨型舰队来到马六甲,并且是哥伦布“圣玛丽亚”舰队的八倍大.他本来可以轻松地占领马六甲,但他没有.
1511年,葡萄牙人来了.
1642年,荷兰人来了.
18世纪,英国人来了。 然后我们接二连三地被他们殖民.
当中国想要印度的香料时,他们与印度人进行贸易.当他们想要宝石时,他们与波斯人进行贸易.
他们从不侵占土地.
中国唯一一次扩张国界是在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窝阔台可汗(Ogedei Khan)贵由汗(Guyuk Khan)和忽必烈(Kublai Khan)征服了中国,中亚和东欧.但是,元朝虽属 中国,却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接着是屈辱的世纪!
在英国人没有足够的白银来支付清朝的茶叶和瓷器贸易之后,英国把鸦片走私到中国来贩卖毒品,这是一种扭转贸易逆差的策略;
在虎门销烟,中国关闭港口以遏制鸦片之后,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输了.香港被迫在谈判中向英国割让《南京条约》
那个时期,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大亨,英国人拥有中国90%的鸦片市场,其余的10%由波士顿的美国商人拥有;波士顿的许多机构都是靠着发鸦片财而建立的 .
《南京条约》签订12年后,西方开始变得非常非常贪婪;
英国人要求清政府:
1.开放中国边境,允许货物自由进出,免除关税!
2.使鸦片在中国合法化!
面对疯狂的要求,清政府说不;
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中国又输了.
英法军队突袭了颐和园!并威胁要烧毁皇宫,清政府被迫用港口,自由贸易区,30万公斤的白银进行了支付.香港九龙也被抢走!
从那时起,中国的资源便通过这些贸易区和港口自由进出.在随后的条约修正案中,中国人被卖到海外当劳工.
1900年,中国遭到八国联军的进攻(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北平(现北京)的无辜中国平民被谋杀,建筑物被毁,妇女被强奸.皇宫遭到袭击,宝藏最终落入了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的口袋.
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数百万人在这期间丧命.仅南京大屠杀,就有30万中国人被杀害.
毛泽东把中国从废墟中团结起来,中国迎来了和平,统一.
接着就是邓小平和他著名的“黑猫和白猫”的故事.
比起意识形态,他对实用主义的偏爱已经改变了中国.这种思想使中国可以一直发展,以适应国家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拘泥于意识形态.
当前的社会主义+精英主义+市场经济模型,完美地贴合了中国人,并推动着中国的崛起;
而新加坡也有类似的模式,可以说比香港更成功.因为香港是通往中国的门户,受惠于中国的经济繁荣而发展,而新加坡则完全自主发展.
短短30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让8亿人摆脱了贫困.发展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他们已经建立了最大的移动网络,全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并且成为了基建狂魔.
他们把一个叫做深圳的渔村,打造成仅次于矽谷的世界第二大科技中心,他们正在成长为技术强国.
它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电子商务和无现金支付系统.
他们已经向火星发起探险活动.
中国人过着美好的生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爱国主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取得了所有成就,但西方对此从来都是闭口不谈;
中国正遭受西方强烈的反华宣传.西方媒体使用关键词“共产主义”来煽动对中国的恐惧和仇恨;
中国所做的一切都被负面报道.
他们声称中国用“奴隶劳动”来制造iPhone.而事实上,苹果公司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它赚走了大部分利润,只留一部分给富士康(一家台湾公司),而极少留给中国 的劳工.
他们声称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是不人道的.可是同时,他们却又指责中国人口众多,污染地球.
事实是,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均能耗仅为30%.
他们声称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种族清洗.
事实上,中国有优先考虑少数民族的政策.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被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而大多数汉族只允许生育一个.少数民族的大学录取分数很低.
中国有39000座清真寺,美国只有2100座.中国穆斯林的人均清真寺数量大约是美国的3倍.
当新疆发生恐怖袭击时,中国有两个选择:
1.在极端分子成为恐怖分子之前,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2.让极端分子在发动恐怖袭击和杀害无辜民众之后,轰炸他们;
中国选择1,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杀生.
美国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从战舰上发射导弹,从空中投下炸弹.
在新冠疫情期间, 当中国采取封锁的措施时,他们被指责为不人道.
而当中国因为采取积极措施而迅速恢复时,他们又被指责谎报实际数字.
当中国的病例变得如此之低,以至于他们可以向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支持时,他们被指责具有政治动机.
西方媒体总能找到借口抨击中国;
和任何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不负责任的人在做坏事,但中国政府的整体表现很好.我却一再听到西方人的评论:我喜欢中国人民,但政府是邪恶的;他们真正想要看 到的是中国人推翻政府,因为目前的中国政府太好了.
幸运的是,中国不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否则中国的反对党将得到美国臭名昭著的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例如NED(民主基金会)来推翻政府.
美国和英国无法攻破中国大陆,因此他们在香港进行反华活动.
在所有的前英国殖民地国家中.只有香港人被英国人提供BNO(英国海外国民身份).
因为英国希望香港人以为他们是英国公民,而不是中国公民.
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他们经常在全世界的颜色革命中使用.
他们采取低级下流的伎俩,例如扣留华为的CFO孟晚舟和禁止华为.
他们发动了一场愚蠢的贸易战,无人受益.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总是存在贸易逆差.
美国就像一个卖豪车的卖家,去问一个农民:为什么我总是买你的蔬菜,而你却没买我的车?
30年前,当中国人为全世界做袜子的时候,全世界都听之任之.
但当中国人开始制造像华为,大疆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时,却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当西方产品和日本产品在技术方面与中国不相上下时,价格方面却永远无法与中国人相提并论.
第一世界国家希望中国人继续做袜子.他们不想提高自己,而是想扯中国后腿.
美国最近针对中国的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背景.
当利比亚,伊朗和中国决定放弃美元进行石油贸易时,卡扎菲被美国杀死,伊朗被美国制裁,现在轮到中国了.
美国一直在无中生有地印美钞.美元之所以仍然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是唯一允许与石油进行交易的货币.
美国与沙特达成一项协议;规定石油只能以美元进行交易.没有美元-石油的地位,美元就会贬值,美国国力就会下降.
因此,任何企图违抗这个命令的人都会被消灭.
但是中国很快将使用一种由黄金做后盾的数字货币,于是白宫的警报声像发疯了一样响起.
中国的成就一直靠着艰苦奋斗.而不是靠掠夺世界.
我对中国曾遭受的所有苦难深表同情,但现在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中国并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复兴,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地位.
同舟共济英文 在 Reiko76.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华尔街人一年读完68本书、40万字报告,是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
我是一个一周工作相关的阅读超过 20 小时,非工作相关的阅读时间超过 8 小时的书虫。以 2016 年为例,我读了 43 本小说,25 本非小说,40万字研究报告和公司年报。
这个记录虽然不敢和读博士做研究的朋友相比,但在普通人当中算是还行。再加上我有一个不满两岁的小娃,一周还要做三次饭,自己对自己还是有点满意的。
读书这个爱好,由于缺乏竞赛,证书来量化高下,结果就退化到了写到简历上都有点浪费篇幅的地步。但这样一个简历里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却又是一个求职中的重中之重。
证书再多,简历再漂亮,面试一开始,你阅读量多少的蛛丝马迹就纤毫毕现。一旦需要下笔,更是高下立判。
相比求职中的其他技能可以快速培养,可以有新西方新东方瞬间提升,读书却是一个漫长而无法量化,模块化进程的部分。
于是大家也就自动忽略了阅读。但阅读却又是投行,咨询,行业研究,以及宏观研究等面试中如羚羊挂角又无处不在的重头戏。
若要在这几个行业面试中脱颖而出,深厚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如何养成阅读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需要多久?
借霸王别姬的经典台词,说好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阅读习惯形成至少要 2-3 个月,但真正的稳固,却是一个以年和十年为单位的过程。
培养一个好习惯不在于一口吃个胖子,而在于细水长流,每天读30页,坚持10天就有一本普通书籍的体量了。
2️⃣如何培养略读和跳读?
打住,略读和跳读的基础是基于对一本书整体逻辑走向的把握而产生的。因此在一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时,我会建议一页页读,一段一段读,从书的第一页到书的最后一页读。
在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了解时,我会首先选一本开宗明义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会采用同样的通篇精读来保证我对话题的理解和把控。
有了一定把控才开始略读和跳读,比如对有些章节和段落只看开头第一句和结尾一句来串联意思,或者少读一些比喻或者举例。
3️⃣ 为什么我读英文书速度慢?
不是词汇量小,就是练习不够,两者都是靠练习练习再练习来弥补。
第一是词汇量。
如果每看一句话要查三次字典,肯定快不了。如果有这个毛病,建议先在单词上下工夫。最快的办法就是背字典...... 对于记忆力不是西部数据硬盘的同学,慢慢提升词汇量会记得更牢固一些。
建议买一套美国高中生一二三年级的课本,循序渐进读,等你读到高中毕业那一册时,词汇量基本就能对付一般阅读了。
第二是单词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我怎么就不知道什么意思呢?
这是语法结构和常见用法不够熟悉的原因,就是只能通过惨无人道的精读来提升。
一句一句精读了 2-3 个月后阅读速度往往就有了明显提升。母语是英语的读者英语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 200 字,一般的书一页是 200-250 字左右,所以母语是英语的读者一小时基本可以读 50页。
我的母语不是英语,英语阅读一个小时速度在 40-45 页左右。这个速度基本可以保证一小时读 1-2 个章节,能在一小时内理解作者的一个意思的章回。
4️⃣ 一天要读多久啊?我没有时间啊!
请不要和又要上班,又要给娃洗澡做饭换尿布带娃去公园的我比有没有时间好吗......这是很残忍的......
理想来说一天保证一小时阅读,只要坚持10天,即可以看完一本普通内容(非陌生专业内容)的书。
理想情况这一小时是不被人打扰,只属于你的一小时,但实际这一小时往往是你在厕所里的10分钟,在地铁里的20分钟,以及临睡前的30分钟组成的。
时间破碎不要紧,只要笔记做得好,我们就不怕随时丢下内容随时捡起。在这方面,iPad 等现代化器具比传统纸制书好太多。
通过在 kindle/iPad 等工具上对关键章节标注,我们可以把这些细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即使时间破碎了,思想不能破碎。
保持这一点只有一个窍诀,合上书(对于 Kindle 就是退出程序)前,必须写一句话,不管是读书的感想,还是此刻心中的问题,必须写下来。读到哪里写到哪里。
5️⃣面试必备 时政、财经一手掌握
面试准备前,很多朋友都会临时抱佛脚,突然开始订阅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报刊杂志来提升自己对相关话题的理解。可是每天滚动的新闻这么多,如何有效阅读呢?
6️⃣把握阅读时长
在目前资讯爆炸的时代,铺天盖地的新闻使得如果一个人想读新闻,他大概可以花一天都读不完,什么其他事情都不用做了。
因此对阅读时间有一个控制非常重要。巴菲特曾经透露过,他每天看报纸时间差不多在1小时左右。大家也可以以此为准绳,控制阅读时间。
7️⃣精选高质量信息源
大家要精选 2-3 个高质量信息来源保证你这宝贵的一小时不浪费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
例如,美国新闻可以选择 CNN,Fox 。除美国以外新闻选择 BBC 。中国新闻我推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这几家主要是他们的标题都写得比较扼要。太意识流的标题不利于快速判断是不是需要点击新闻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8️⃣标题扫读和深入研究双管齐下
有些新闻只需要阅读标题就可以,有些时候要阅读深入的内容提升认知。
平时 80% 的新闻我只扫一下标题,20% 的新闻我才会点进去看看内容。除此之外,我每周都会读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和纽约客杂志 ( The New Yorker ) 的特写来对一些特殊的话题增加更深刻的了解。
推荐这两个是因为他们的深入特写记者里很多是普利策记者,文字流畅又极其能写,思想深邃,50页的体量也能写出破釜沉舟的宏文。
当然这都是个人偏好,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
9️⃣深度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除了阅读带来的广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阅读拓展深度。达到这一点,就一个话题读一本书是不够的,需要在一个话题下读一系列各个角度的书。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往往会每年制定3个读书大计划。
例如2017年,我的第一个计划是了解阿拉伯之春。为了了解清楚这个话题,我会先写下10个关于阿拉伯之春我想了解的问题,
然后花1小时找 4-5 本能帮助我回答这些问题的书,力求角度不同,作者立场不同,写作目的不同,采访对象不同。
随后每阅读一本,我会回到我的问题集,看看是否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4-5 本书读完之后,我会就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搜索论文等各种专著,看看学术界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整个过程在2个月左右。
这个过程里,我就渐渐对阿拉伯之春有了比较好的把握。
最后一步是过几年,我会对我之前做的大读书计划中的话题做一个跟进,就是在读一本关于这个话题最新的研究。
例如我在2009年读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大萧条的书。去年我读了一些关于大萧条中墨西哥移民生活的新研究,于是2009年的一些读书心得又突然在记忆里鲜活起来。
大读书计划要量力而为,例如2015年由于个人事务繁忙,我一共只做了一个。去年做了4个,今年目前计划做3个。无论多少,只要尽心尽力完成一个,就必有进益。
“你是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呢?”
文/虹姐說
同舟共济英文 在 談黨內初選蔡英文:同舟共濟才能集結護台灣的力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57702我們的頻道➔ http://video.ltn.com.tw這裡也看得到我們➔ ... ... <看更多>
同舟共济英文 在 同舟共濟的英文怎說? 就是in the... - 道地學英文Learning ... 的推薦與評價
同舟共濟 的英文怎說? 就是in the same boat! 我們都應該同舟共濟. We should all be in the same boat. 10 次分享. Christina Lu,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