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貼】
#婚姻平權 #同志 #單身 #不孕 #收養
「因為同婚通過,同志就可以領養孩子,所以反對同婚」
基本上,反對同志領養孩子,這根本是個假議題啊,好嗎,拜託各位,為此,我又要在書寫一篇文章了。基於我工作的緣故,會接觸到收養機構及準收養父母,與他們工作,因此有一些理解和觀察。
昨天睡前,我老公問起了我這個問題,我才驚覺,「啊,所以大家對於領養的想像是長這樣啊?!」對不起,這真是有在接觸收出養議題的工作的我們的錯,應該要來及時釐清這些問題的。
1. 很多人說孩子不是貓貓狗狗,所以不是同志想要成家有小孩,所以就可以領養孩子。
各位親愛的捧油,事實是來上我的收養親職課程夫婦,十個有九個半都是不孕夫婦來參加,因為經過了漫長且辛苦的不孕療程、人工受孕,但他們還是渴望有孩子,經驗做父母而來。剩下半個(甚至不到半個),才是所謂大家期待的那種,有大愛、有能力,想要來領養一個孩子給他溫暖的一個家。
真實的狀況是好不容易經歷了漫長的收養審核,真的收養了孩子,才是考驗的開始。孩子隨著年齡不同,進入養家的適應能力也不一樣,有因為孩子也有他們獨特的個性,養家父母的挑戰是日積月累與孩子的日漸親密,也會遇到孩子超乎他們的期待的失落,而他們必須經歷怎麼去調整自己內心的失落感或情緒,然後再繼續愛孩子。
所以,出養機構真的比較在乎的是養家父母的身心健康與穩定度,有沒有調適情緒、適應關係及環境變化的能力,如果有的話,縱然是因為不孕而想要領養孩子,那他們願意為孩子彈性調整或改變或適應,接受孩子一起適應環境,那就是合格的父母了。
因此,若不孕症夫婦因為不孕而想要有孩子,進而找尋到出養機構,想要領養孩子一起來組一個家,為何同志有這樣的想法,就得被檢驗這個想法呢?
2. 目前單身也是可以收養孩子。
好吧,會不會覺得有點怪,單身都可以提出收養申請了,卻將同志視作不能收養的人,那是否其實也有隱形的歧視呢?那個隱形的歧視是認為,
「同志會不會養出同志」<--所以還是認為同志不正常?
「同志家庭會被歧視」<--所以要處理的是歧視別人的人還是被歧視的人啊?
「孩子需要一父一母心理才會健全」<--呃....所以,單親家庭也被一起歧視了嗎.......
親愛的,事實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存在。
理論中理想的家庭是有著一個樣板樣貌,充滿愛與和諧。但其實,並沒有這樣完美的家庭存在,因為我們每個人帶著自己從原生家庭或本身性格而來的議題共組一個家,與家中每一個人產生的交互作用,都會是考驗這個家庭的火花。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這個家庭有沒有這個意願去接受或面對家庭所帶來的挑戰,經過長期相處磨合的歷程,家庭有沒有彈性去因應不同的變化。而人,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試驗及成長。
3. 出養機構審核養家是以「孩子利益」為優先考量。
目前臺灣立案合法的出養社福機構,都有被限制必須以孩子利益為優先作為審核養家是否可以進入領養媒合階段。因此,在審核的時候,並非是機構決定養家是否可以領養,還必須外聘專家加入審核會議,審核的歷程需要充分討論養家的狀態、準備度,並且以「收養童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這是無論是單身、同婚伴侶或異婚伴侶都無關,因為需要審核的部分就是養家的身心狀況、領養心路歷程、對領養的準備狀態、伴侶(或家庭)對於領養的接納及參與度等等作為審核中的考量,自然沒有什麼「只是因為你們想要孩子,所以這些出養的孩子就變成犧牲品」這種事情。因為,審核委員跟社工也是戰戰兢兢地把孩子交託在養家的身上啊。
一旦出養的孩子與養家進入試養階段,甚至正式收養之後,出養機構的社工仍會持續地陪伴,甚至每年舉辦活動來陪伴這些收養家庭,這個部分完全是以孩子為主體做考量。
而我也就有幸見證了這些養家父母,無論當初收養的動機為何,面對孩子的健康或各種教養困境,全心全意地去愛孩子、陪孩子,跟一般父母一樣,有著歡笑和眼淚,有著真實地生命故事。
4. 收養的確是個大議題,但這個大議題真的無關父母的性向!
簡單來說,一個出養機構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找到一個真正的家,因為在機構內成長,對孩子的長期發展而言並不是好的,團體的生活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是十分大的挑戰。
實際在操作,在養家父母決定要收養的過程中,社工就已經在陪伴準養家父母在分辨自己的收養動機、釐清自己是否有收養孩子的能力,過程中要上的課程除了「如何照顧小孩」以外,還有伴侶課程來理解彼此的關係、「身世告知的重要性」(身世告知要從小就開始)、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等等等等等等課程。等孩子進入養家試養,又是一連串陪伴的歷程。
收養絕對是個大議題,收養的歷程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輕鬆容易,只要說「我要收養小孩」,小孩就立刻被收養。也是因為是個大議題,所以出養機構會非常的小心審慎陪伴每一位準養家父母,希望他們是仔細考量過的、瞭解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挑戰,再去做一個「一輩子的承諾」。
結論:
所以,我覺得收養議題跟同婚議題綁在一起真的是一個假議題,
若大眾知道收養歷程有這麼複雜、繁瑣和細微,就不會覺得好似今天任何人來,都可以輕易地把孩子接走。
而且,若社會相信單身者可以收養孩子,並且把孩子照顧好,且不擔心單親如何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那為何會擔心同性雙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或是沒有收養孩子的資格呢?
在收養的申請歷程中,最考量的絕對是孩子的利益,也絕對是擔心孩子受到兒虐、被拋棄等等狀態,或是雙親情緒及環境的不穩定ˋ,這是放在優先考量的部分。
所以,領養議題是領養議題,同婚是同婚,真的無須綁在一起看啦。
#就我的工作經驗分享一些觀察如果有誤歡迎提出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 party people,有收到派對邀請了嗎?還沒的話,快加入鬼島 FB 和 IG 粉專 👇 【 全臺最重口味女力趴 - 第四趴 】 主題:人工生殖法 - 斷開鎖鏈,讓生養自由! 節目: 人工生殖法:崇尚一夫一妻、 血緣至上的邪門歪道 凍卵凍的是心酸:如果沒有白馬王子來取卵,只能放到臭掉? ...
同志領養孩子 在 Johan Ku 古又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
收養機構: 反對同婚收養小孩是個假議題
「因為同婚通過,同志就可以領養孩子,所以反對同婚」
基本上,反對同志領養孩子,這根本是個假議題啊,好嗎,拜託各位,為此,我又要在書寫一篇文章了。基於我工作的緣故,會接觸到收養機構及準收養父母,與他們工作,因此有一些理解和觀察。
昨天睡前,我老公問起了我這個問題,我才驚覺,「啊,所以大家對於領養的想像是長這樣啊?!」對不起,這真是有在接觸收出養議題的工作的我們的錯,應該要來及時釐清這些問題的。
1. 很多人說孩子不是貓貓狗狗,所以不是同志想要成家有小孩,所以就可以領養孩子。
各位親愛的捧油,事實是來上我的收養親職課程夫婦,十個有九個半都是不孕夫婦來參加,因為經過了漫長且辛苦的不孕療程、人工受孕,但他們還是渴望有孩子,經驗做父母而來。剩下半個(甚至不到半個),才是所謂大家期待的那種,有大愛、有能力,想要來領養一個孩子給他溫暖的一個家。
真實的狀況是好不容易經歷了漫長的收養審核,真的收養了孩子,才是考驗的開始。孩子隨著年齡不同,進入養家的適應能力也不一樣,有因為孩子也有他們獨特的個性,養家父母的挑戰是日積月累與孩子的日漸親密,也會遇到孩子超乎他們的期待的失落,而他們必須經歷怎麼去調整自己內心的失落感或情緒,然後再繼續愛孩子。
所以,出養機構真的比較在乎的是養家父母的身心健康與穩定度,有沒有調適情緒、適應關係及環境變化的能力,如果有的話,縱然是因為不孕而想要領養孩子,那他們願意為孩子彈性調整或改變或適應,接受孩子一起適應環境,那就是合格的父母了。
因此,若不孕症夫婦因為不孕而想要有孩子,進而找尋到出養機構,想要領養孩子一起來組一個家,為何同志有這樣的想法,就得被檢驗這個想法呢?
2. 目前單身也是可以收養孩子。
好吧,會不會覺得有點怪,單身都可以提出收養申請了,卻將同志視作不能收養的人,那是否其實也有隱形的歧視呢?那個隱形的歧視是認為,
「同志會不會養出同志」<--所以還是認為同志不正常?
「同志家庭會被歧視」<--所以要處理的是歧視別人的人還是被歧視的人啊?
「孩子需要一父一母心理才會健全」<--呃....所以,單親家庭也被一起歧視了嗎.......
親愛的,事實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存在。
理論中理想的家庭是有著一個樣板樣貌,充滿愛與和諧。但其實,並沒有這樣完美的家庭存在,因為我們每個人帶著自己從原生家庭或本身性格而來的議題共組一個家,與家中每一個人產生的交互作用,都會是考驗這個家庭的火花。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這個家庭有沒有這個意願去接受或面對家庭所帶來的挑戰,經過長期相處磨合的歷程,家庭有沒有彈性去因應不同的變化。而人,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試驗及成長。
3. 出養機構審核養家是以「孩子利益」為優先考量。
目前臺灣立案合法的出養社福機構,都有被限制必須以孩子利益為優先作為審核養家是否可以進入領養媒合階段。因此,在審核的時候,並非是機構決定養家是否可以領養,還必須外聘專家加入審核會議,審核的歷程需要充分討論養家的狀態、準備度,並且以「收養童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這是無論是單身、同婚伴侶或異婚伴侶都無關,因為需要審核的部分就是養家的身心狀況、領養心路歷程、對領養的準備狀態、伴侶(或家庭)對於領養的接納及參與度等等作為審核中的考量,自然沒有什麼「只是因為你們想要孩子,所以這些出養的孩子就變成犧牲品」這種事情。因為,審核委員跟社工也是戰戰兢兢地把孩子交託在養家的身上啊。
一旦出養的孩子與養家進入試養階段,甚至正式收養之後,出養機構的社工仍會持續地陪伴,甚至每年舉辦活動來陪伴這些收養家庭,這個部分完全是以孩子為主體做考量。
而我也就有幸見證了這些養家父母,無論當初收養的動機為何,面對孩子的健康或各種教養困境,全心全意地去愛孩子、陪孩子,跟一般父母一樣,有著歡笑和眼淚,有著真實地生命故事。
4. 收養的確是個大議題,但這個大議題真的無關父母的性向!
簡單來說,一個出養機構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找到一個真正的家,因為在機構內成長,對孩子的長期發展而言並不是好的,團體的生活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是十分大的挑戰。
實際在操作,在養家父母決定要收養的過程中,社工就已經在陪伴準養家父母在分辨自己的收養動機、釐清自己是否有收養孩子的能力,過程中要上的課程除了「如何照顧小孩」以外,還有伴侶課程來理解彼此的關係、「身世告知的重要性」(身世告知要從小就開始)、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等等等等等等課程。等孩子進入養家試養,又是一連串陪伴的歷程。
收養絕對是個大議題,收養的歷程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輕鬆容易,只要說「我要收養小孩」,小孩就立刻被收養。也是因為是個大議題,所以出養機構會非常的小心審慎陪伴每一位準養家父母,希望他們是仔細考量過的、瞭解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挑戰,再去做一個「一輩子的承諾」。
結論:
所以,我覺得收養議題跟同婚議題綁在一起真的是一個假議題,
若大眾知道收養歷程有這麼複雜、繁瑣和細微,就不會覺得好似今天任何人來,都可以輕易地把孩子接走。
而且,若社會相信單身者可以收養孩子,並且把孩子照顧好,且不擔心單親如何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那為何會擔心同性雙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或是沒有收養孩子的資格呢?
在收養的申請歷程中,最考量的絕對是孩子的利益,也絕對是擔心孩子受到兒虐、被拋棄等等狀態,或是雙親情緒及環境的不穩定ˋ,這是放在優先考量的部分。
所以,領養議題是領養議題,同婚是同婚,真的無須綁在一起看啦。
#就我的工作經驗分享一些觀察如果有誤歡迎提出
同志領養孩子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收養孩子
「因為同婚通過,同志就可以領養孩子,所以反對同婚」
基本上,反對同志領養孩子,這根本是個假議題啊,好嗎,拜託各位,為此,我又要在書寫一篇文章了。基於我工作的緣故,會接觸到收養機構及準收養父母,與他們工作,因此有一些理解和觀察。
昨天睡前,我老公問起了我這個問題,我才驚覺,「啊,所以大家對於領養的想像是長這樣啊?!」對不起,這真是有在接觸收出養議題的工作的我們的錯,應該要來及時釐清這些問題的。
1. 很多人說孩子不是貓貓狗狗,所以不是同志想要成家有小孩,所以就可以領養孩子。
各位親愛的捧油,事實是來上我的收養親職課程夫婦,十個有九個半都是不孕夫婦來參加,因為經過了漫長且辛苦的不孕療程、人工受孕,但他們還是渴望有孩子,經驗做父母而來。剩下半個(甚至不到半個),才是所謂大家期待的那種,有大愛、有能力,想要來領養一個孩子給他溫暖的一個家。
真實的狀況是好不容易經歷了漫長的收養審核,真的收養了孩子,才是考驗的開始。孩子隨著年齡不同,進入養家的適應能力也不一樣,有因為孩子也有他們獨特的個性,養家父母的挑戰是日積月累與孩子的日漸親密,也會遇到孩子超乎他們的期待的失落,而他們必須經歷怎麼去調整自己內心的失落感或情緒,然後再繼續愛孩子。
所以,出養機構真的比較在乎的是養家父母的身心健康與穩定度,有沒有調適情緒、適應關係及環境變化的能力,如果有的話,縱然是因為不孕而想要領養孩子,那他們願意為孩子彈性調整或改變或適應,接受孩子一起適應環境,那就是合格的父母了。
因此,若不孕症夫婦因為不孕而想要有孩子,進而找尋到出養機構,想要領養孩子一起來組一個家,為何同志有這樣的想法,就得被檢驗這個想法呢?
2. 目前單身也是可以收養孩子。
好吧,會不會覺得有點怪,單身都可以提出收養申請了,卻將同志視作不能收養的人,那是否其實也有隱形的歧視呢?那個隱形的歧視是認為,
「同志會不會養出同志」<--所以還是認為同志不正常?
「同志家庭會被歧視」<--所以要處理的是歧視別人的人還是被歧視的人啊?
「孩子需要一父一母心理才會健全」<--呃....所以,單親家庭也被一起歧視了嗎.......
親愛的,事實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存在。
理論中理想的家庭是有著一個樣板樣貌,充滿愛與和諧。但其實,並沒有這樣完美的家庭存在,因為我們每個人帶著自己從原生家庭或本身性格而來的議題共組一個家,與家中每一個人產生的交互作用,都會是考驗這個家庭的火花。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這個家庭有沒有這個意願去接受或面對家庭所帶來的挑戰,經過長期相處磨合的歷程,家庭有沒有彈性去因應不同的變化。而人,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有著各式各樣的試驗及成長。
3. 出養機構審核養家是以「孩子利益」為優先考量。
目前臺灣立案合法的出養社福機構,都有被限制必須以孩子利益為優先作為審核養家是否可以進入領養媒合階段。因此,在審核的時候,並非是機構決定養家是否可以領養,還必須外聘專家加入審核會議,審核的歷程需要充分討論養家的狀態、準備度,並且以「收養童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這是無論是單身、同婚伴侶或異婚伴侶都無關,因為需要審核的部分就是養家的身心狀況、領養心路歷程、對領養的準備狀態、伴侶(或家庭)對於領養的接納及參與度等等作為審核中的考量,自然沒有什麼「只是因為你們想要孩子,所以這些出養的孩子就變成犧牲品」這種事情。因為,審核委員跟社工也是戰戰兢兢地把孩子交託在養家的身上啊。
一旦出養的孩子與養家進入試養階段,甚至正式收養之後,出養機構的社工仍會持續地陪伴,甚至每年舉辦活動來陪伴這些收養家庭,這個部分完全是以孩子為主體做考量。
而我也就有幸見證了這些養家父母,無論當初收養的動機為何,面對孩子的健康或各種教養困境,全心全意地去愛孩子、陪孩子,跟一般父母一樣,有著歡笑和眼淚,有著真實地生命故事。
4. 收養的確是個大議題,但這個大議題真的無關父母的性向!
簡單來說,一個出養機構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找到一個真正的家,因為在機構內成長,對孩子的長期發展而言並不是好的,團體的生活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是十分大的挑戰。
實際在操作,在養家父母決定要收養的過程中,社工就已經在陪伴準養家父母在分辨自己的收養動機、釐清自己是否有收養孩子的能力,過程中要上的課程除了「如何照顧小孩」以外,還有伴侶課程來理解彼此的關係、「身世告知的重要性」(身世告知要從小就開始)、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等等等等等等課程。等孩子進入養家試養,又是一連串陪伴的歷程。
收養絕對是個大議題,收養的歷程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輕鬆容易,只要說「我要收養小孩」,小孩就立刻被收養。也是因為是個大議題,所以出養機構會非常的小心審慎陪伴每一位準養家父母,希望他們是仔細考量過的、瞭解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挑戰,再去做一個「一輩子的承諾」。
結論:
所以,我覺得收養議題跟同婚議題綁在一起真的是一個假議題,
若大眾知道收養歷程有這麼複雜、繁瑣和細微,就不會覺得好似今天任何人來,都可以輕易地把孩子接走。
而且,若社會相信單身者可以收養孩子,並且把孩子照顧好,且不擔心單親如何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那為何會擔心同性雙親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或是沒有收養孩子的資格呢?
在收養的申請歷程中,最考量的絕對是孩子的利益,也絕對是擔心孩子受到兒虐、被拋棄等等狀態,或是雙親情緒及環境的不穩定ˋ,這是放在優先考量的部分。
所以,領養議題是領養議題,同婚是同婚,真的無須綁在一起看啦。
#就我的工作經驗分享一些觀察如果有誤歡迎提出
同志領養孩子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各位 party people,有收到派對邀請了嗎?還沒的話,快加入鬼島 FB 和 IG 粉專 👇
【 全臺最重口味女力趴 - 第四趴 】
主題:人工生殖法 - 斷開鎖鏈,讓生養自由!
節目:
人工生殖法:崇尚一夫一妻、 血緣至上的邪門歪道
凍卵凍的是心酸:如果沒有白馬王子來取卵,只能放到臭掉?
DIY 一個親子關係?「滴精」是個高風險的操作
同志伴侶 NO NO NO:婚姻 NO!生小孩 NO!領養 NO!
妳,想生孩子嗎?(本派對只提供氣氛、不提供房間,謝謝!)
🎉 After Party 請走這 🎉
少子女化對策納入同志家庭連署案:https://bit.ly/SZNHDCPetition
🎈 想跟我們一起 happy? 快按下訂閱、Apple Podcast 五星留言,即可免費入場!
😎 派對不提供酒水(歡迎自備邊聽邊喝),但有滿滿的 Girl(誒不是 ...,是 Girl POWER 呦~
➖
💂♂️ 派對主持人介紹:
ZOE(李菁琪律師):她跨足法律圈、政治圈、podcast 圈,擁有 PTT 56 分身帳號的社群觀察家,同時也是台灣最佳 podcast 節目主持人得主 - 鬼島之音《大麻煩不煩》主持人,並現任臺灣綠黨祕書長;她是本節目的人生問題收集器。
ZUKKIM(張竹芩教授):她大半人生都在關注性別議題,博士學位專攻如何好好講話(人際傳播),在同志倡議團體獻力長達十餘年、專注家庭與教育議題,人稱「腦波控制 Z 教授」,同時也是台灣綠黨前秘書長;她是本節目的人生百科全書。
➖
本派對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製作、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派對主辦:
主持 - ZUKKIM 張竹芩 & ZOE 李菁琪
製作人 - 許凱西 Cathy Hsu
執行製作 - 劉崔佛
剪接 & 混音 - 林迪諾
📩 派對信箱|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MB01V4S9NKVFKFC
同志領養孩子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老公,我想要有一位屬於我們的孩子。」
剛結婚的夫夫,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規劃,為了迎接一位孩子的到來,要做到哪些事前準備,又要有哪些覺悟呢?
除了合法的代孕機構,台灣也有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可以諮詢。讓我們做好準備,為自己,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平安的環境與安穩的未來。
夫夫劇場第134篇 「他和他的孩子」
一起來欣賞屬於親子最美麗溫暖的故事吧!
🏳🌈 導演/後製 Director |張維剛
編劇 Screenwriter|林哲弘
翻譯 English subtitle|DEAR BLUE
器材 相機穩定器|DJI三創授權體驗店(先創國際)https://www.esentra.com.tw/
🏳🌈 演員Cast(按出場順序)
林哲弘(哲弘) IG:_hong_noah_
朱昶維(昶維) IG:jc_94321
陳荐宏(里歐) IG:heyitsleo_kai
王盈堯(阿凱) IG:eyowang
🙏歡迎把這支影片傳出去,讓這支影片被更多人看見吧!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夫夫劇場 #代理孕母 #BL
同志領養孩子 在 小銘小玄夫夫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18 晚上與小白菜的第一次見面初體驗,小白菜是從朋友那領養的baby,一個多月的小孩子,很多人問說為什麼是叫小白菜呢?因為他是白色柴犬,所以爸爸取了諧音柴=菜,所以誕生了小白菜(柴)的名字唷~
2020/12/10 射手座 小白菜
【小白菜】IG➡https://www.instagram.com/msbaby2020/
【夫夫】IG➡https://www.instagram.com/ms961024/
【夫夫】FB➡https://www.facebook.com/ms961024/
【夫夫】YT➡https://www.youtube.com/c/小銘小玄夫夫日常
喜歡我們可以⬇⬇⬇
按讚+分享+訂閱+開鈴鐺唷!
大家好我們是小銘👦小玄👨
小銘是巨蟹座♋小玄是牡羊座♈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交往,愛著愛著就過了十幾年,時間是個只會往前不能倒轉的旅程,把握當下,不論未來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愛對方,我們都要好好的創造屬於我們的精彩回憶,珍惜與最愛的人相處時光,記得屬於我們的每一時刻。
Hello everyone. We're Marc and Shane. Marc is a Cancer and Shane is an Aries. We started dating in the freshman year of college. We fell in love and without noticing we've been in love for 10 years.
Time is a journey that can only go forward and can not be reversed. Grasp the present, no matter how many years we can love each other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reate wonderful memories that belong to us, cherish the time we spend with our loved ones, and remember every moment that belongs to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