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啱Channel嘅新老細係我嘅好朋友。我一直都唔知佢有咁大志向,想做媒體大亨,上個禮拜佢委托我做一樣嘢,就係叫我約ViuTV嘅魯生食飯
我和魯生間中會喺活動見到,上次去Mirror演唱會大家都會打招呼,但係認真約佢坐低傾偈已經係三年半前嘅事。
我都經歷一段迷惘嘅時期,嗰陣時我27歲,有啲錢餓唔死,去台灣仲可以退休;有啲人識,贏咗啲作家嘅虛榮感;事業上不過不失,想轉型又諗唔到有啲咩做。
當時魯生好好人,我哋約出嚟吹左兩個鐘水,佢俾咗啲鼓勵我,具體鼓勵左我啲咩唔係好記得。我好多謝佢,佢轉數好快,學到野。
只係我有啲怕尷尬,今時今日嘅魯生上咗神枱,一定非常繁忙,冇諗到居然都抽倒時間三條友食餐飯,都傾咗好多想法,同埋好多得意嘢,無謂嘢。佢連我同葉劉嘅關係都問。
我:「魯生我早幾日都幫你哋拍嘢」
魯:「咁你哋拍咗啲咩」
我:「一班後生仔,有保錡、靚女Asha、靚女Giann、旨呈……,拍啲香港消失緊嘅嘢囉」
魯:「同事有冇計你show錢?」
我:「冇喎,我由智富通財經節目拍到而家一直都冇收開。之前造美人收過利是。我又唔係藝人,拍嘢又幾過癮,當識吓朋友」
魯:「好啊,啱呀,同事做得好」
我:「🥺」
人生苦悶,做啲過癮有趣嘢嘅價值大好多。只是,如果可以介紹多啲靚女,咁就更好
註:冇影相,無謂打卡啦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快樂些?《第137創業知識: 開心? H = S + C + V》 攝影日期: 2019年8月1日(星期四)早上8時半 H = S + C + V Happiness = Set Range + Circumstances + Voluntary Control 快樂 = 天生基因 +...
同事 生 仔 利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甩他人便是讓自己一直進步的原因
早上看私訊,一個粉絲來信關於買房子,自己最終忽略了親友反對聲音,遵照自己意志完成想做的事,我覺得他超棒的。
這把我勾到過往回憶:
許多年前,即使已經是電視節目製作人,工作必須下許多決定;但每當自己的事,就無法順利決策,往往聽從他人建議,做了違背意志的決定,然後後悔好幾年。
小到衣服選擇問朋友,朋友選的其實我一點都不愛甚至覺得很醜還是買了;大到人生想做許多事,家人一個NO我就認為自己的想法很錯誤。
仔細想想也跟填鴨教育有很大關聯!
以前的教育,就是被動的等待被塞滿知識、寫參考書、背多分。人生一直到大學畢業前都是不需要下決定的狀態。
如果剛好家人認為女兒幸福就是嫁個好老公的,那更慘(對我在講我自己),一輩子都被教育著把決定權拱手讓人:小時候讓給老師、讓給爸媽、結婚了讓給夫家、孩子大了讓給孩子.....直到老後發現一輩子都沒為自己下過決定,懊悔不甘心各種情緒湧現,便很容易責怪自己不幸福都是家人造成的。
#家人當初因為愛而剝奪走決定權
#最後卻讓愛的人恨透了自己
(因此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絕對也包含從小讓他自己下決定,並且讓他們自己學會成敗自負。)
\
這個公式不覺得可以套到很多故事案例中嗎?
每當我們遇到必須下決定,尤其又有成敗要考量時,便會很容易受人影響。
被朋友、被網友(很多人現在不是會上論壇詢問)、被同事、被家人影響;其中阻攔力最大的應該就是家人了,因為親密、因為被了解(#了解真是把雙面刃)、因為信任他們有時候多於信任自己,然後,最後就下了一個違背心意的決定。
其實都是自己把人生自主權拱手讓給了他人;
說自己沒有下決定的權利~是假的,
自己不想全權承擔決定後的成敗~才是真的。
(或者以為自己無法承擔)
凡事怪人,把反省之球丟出,心裡會好過很多;
當只能責備檢討自己,心裡難受,能力卻可以進步很多;
\
小時候我就會放棄自己的想法,依照親人的意見去做,但是開心不起來,甚至過了幾年充滿後悔;
後來經歷很多事,學會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
「每個人思考點都截然不同」。
即使家人很愛你,很了解你,但他們不是你,也不會遭遇你的困境;所以不可能按照他們的人生模式去過活,這樣會活不出自己。
家人不會懂你的遺憾,因為那不是他們的遺憾;
家人不會懂你的後悔,因為大家追求的內在本質就不同。
長大以後不想再有遺憾、後悔的感覺;
因此學會下決定前考量到最壞,
然後任何決定下了以後,便成敗自負。
從閃電結婚、轉職、買房子...我自己下的決定,都讓人生感到圓滿。
記得把自主權拿回來,建立承擔結局的勇氣,這樣的人生真的爽度爆表。
同事 生 仔 利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同事 生 仔 利是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何快樂些?《第137創業知識: 開心? H = S + C + V》
攝影日期: 2019年8月1日(星期四)早上8時半
H = S + C + V
Happiness = Set Range + Circumstances + Voluntary Control
快樂 = 天生基因 + 外在環境 + 自我控制
我講緊乜呢,最近大家都睇到社會有好多唔同嘅衝突, 對心情一定有影響。 我做舖,零售咁差,對我影響都更太。 我可以坐喺度怨天怨地, 亦都可以積極面對,有危就有機。 其實做人搞完一大輪嘢為乜呢,都係為咗開心啫。 尋日我阿哥生日, 一家人食飯有講有笑真係好開心。
UPenn 心理學教授 Martin Seligman 係2002年出咗本書 Authentic Happiness 指出 Happiness 係5成天生,每個人都有個 Set Range 。 我相信你都遇到唔少有啲人係天生樂觀啲, 乜都笑一餐,有啲人係天生悲觀啲, 見到佢都成「負能樣」咁。
Circumstances 外在環境呢? 例如股市舖市升跌, 你中咗六合彩,或者周圍都示威遊行咁呢? 只係 account for 8至15%嘅 variance in happiness 開心程度嘅改變。 佢話即是你(大吉利是)遇上車禍下身癱瘓都好,8個禮拜內嗰個人都會開始多啲向正面諗嘢 net positive emoting than negative emotion. 幾年內, 佢嘅開心程度同一般人都只係差少少,基本上差唔多。
咁剩返4成係乜呢? 就係 voluntary control 自我控制。有啲人, 斷咗隻左手就要追究到底, 怨天怨地。 有啲人斷裂左手,就慶幸仲有一隻右手, 斷埋隻右手,就慶幸仲有對腳, 連對腳都斷埋, 就慶幸仲有條命仔, 連條命仔都無埋, 就真係冇嘢好憂慮,去到極樂啦。一杯水,唔單止話係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而係你揸住杯水幾耐。 揸十秒鐘,一分鐘無所謂。揸一個鐘,一日,一年,一世,人就好攰。 呢杯水就係你嘅負能量,你嘅怨氣,做人開心,就要學懂放下。
做人開心啲係about 三樣嘢。Past, Present, Future.
Past - 對過去發生嘅事情感恩。They happened for a reason.
Present - 對現有嘅嘢要享受同珍惜,我成日話最好嘅嘢可能已經係身邊。 你對佢好,佢自然會變得更加好。
Future - 對未來要樂觀,有信念及有目標追求。
尋日我先同同事們分享完呢條formula, 為佢哋打氣,今早五點幾我就起身寫稿好想錄呢條影片俾你。原來我老婆仲早過我起身, 喺大廳度做緊佢個教育project.... 佢話「老公,我好driven 呀! 」我話 I'm so happy that u are happy.
5成天生,1成外在環境,4成你可以自我控制。對過去感恩,珍惜現在,記住,最好嘅已經係身邊,對未來抱著希望,H = S + C + V,I'm happy,but I'm happier if I can make you happy too.
Summary:
《第137創業知識: 開心? H = S + C + V》
Happiness = Set Range (50%) + Circumstances (8-15%) + Voluntary Control (40%)
快樂 = 天生基因 + 外在環境 + 自我控制
記住 Voluntary Control:
Past - 感恩
Present - 享受同珍惜
Future - 樂觀,有信念及追求目標
#如何快樂,#快樂方程式
同事 生 仔 利是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新年,作為打工仔的,當然期望升職加人工,老闆派大利是,今集《港。故》要介紹的這位主角,是一位裝修公司的老闆,現年46歲的吳志超(Ringo),他不只會在新年派利是,在員工生日、結婚、生小朋友等場合,都會派大利是給員工。
「生日有封1000蚊利是,結婚都係喜慶事,都應該派發利是,結婚係5000至10000,生一個小朋友係5000蚊利是。」Ringo笑著說,而他對員工的福利,並不止於利是。
泰國租了間度假屋,給員工及親友隨時申請去玩;退休時有額外一筆幾十萬的退休金;員工可自由組織興趣小組,公司會資助一半以上活動費;每個月有生日派對:每日有生果或涼茶……這樣的一間公司,大家是否很羨慕?
Ringo對員工這麼好,是因為在他眼中,二百多個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資產:「我成日覺得呢啲錢或公司唔係我嘅,名義上係但實際上覺得係屬於大家嘅,因為無佢哋,根本唔會有我呢間公司,無我今天可以做嘅事,一定要靠同事、靠人。」
Ringo這一套管理哲學,源於他中五畢業後的第一份工。
出生於七十年代的基層家庭,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練就了Ringo堅毅拚勁的性格,讀書成績亦很好,但為了養家,Ringo不得不在中五畢業後就出來工作,到一間工程公司做office boy:「呢行對學歷要求唔算太高,以及佢有機會去創業嘅,你只要好勤力咁去學三、五年,你識咗一班判頭也好,設計師也好,你就好容易去創業。」
雖然有一開始已有創業的心,但Ringo並沒有急於成事,在這間公司一做就做了十年,至項目經理的職位,當他認為自己已裝備好,才踏出「安全網」去創業。
但創業第一年,已因被「走數」而欠下100萬債務。
「2002年當時欠100萬係好慘嘅事,大部分朋友都叫我不如破產,五年後又係一條好漢,但我寧願好辛苦,用咗一年半時間去捱麵包,去還清呢100萬負債。」在講究義氣的年代,Ringo此舉令他的信用度大增,從此他裝修公司的發展就步步高升,年營業額由一開始的100萬,至今時的6至7億,亦成為行內頭五名的新晉企業。
但即使是這樣,Ringo認為,他「裝修佬」出身的形象,仍不被社會討好:「無讀書、污糟邋塌、擔住支煙,讀唔成書先做裝修,依家邊有人尊重我哋,叫我哋『裝修佬』囉,等同偷工減料,等同要小心、要提防,其實唔係嘅,我哋都有好人。」
為了令市民更了解裝修師傅的工作,Ringo成立了一個商會,冀推動裝修的專業化,以及制定一些行業標準,增加透明度,改善市民對他們的印象,為養育他成長的裝修界出一份力。
「我覺得應該秉承一啲精神,我哋應該受到尊重,我哋係工匠嚟!」這是Ringo的心願。
農曆新年,《港。故》為大家送上裝修界這位好老闆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