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花蓮 從垃圾減量做起】
「春節連假湧觀光及返鄉人潮 花蓮垃圾量暴增」😨、「春節遊客破百萬人次 花蓮垃圾量3千噸」😰、「花蓮春節垃圾量暴增3倍 來不及焚燒先打包」😱,這樣的新聞標題相信各位朋友應該仍記憶猶新。
#春節垃圾暴增 的新聞報導後不到一個月,#美崙(尤其是東興一帶)的朋友們開始頻頻反映,常常聞到令人作嘔的陣陣惡臭🤮,原來是濱海的 #花蓮市垃圾衛生掩埋場 在進行打包作業,翻攪垃圾的過程讓原本被掩蓋著的臭味隨風飄來。 清潔隊努力 #噴灑除臭劑,儘量 #當日垃圾優先打包,在 #東北風強時停止作業,以這些執行上的改善措施,希望減少臭味對民眾造成的影響。🙏
但垃圾臭味問題難解,美崙不是唯一受其害的區域,#光華村 的朋友們十幾年來都在忍受著 #吉安鄉垃圾轉運站 所產生的惡臭,身、心都受到巨大的創傷😖。3 月14日 #土地公生日🎊當天,我才剛去參加光華村民的集會。這些年,村民嘗試各種陳情、陳抗,垃圾就是運不走。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正視花蓮縣內各個 #垃圾場都已嚴重飽和 的問題。👊
今年一月的 #臨時會 我提案建請縣府推動 #東大門夜市環保餐具多點租借、#網路公告花蓮環保商家;這次的臨時會我繼續追蹤 #環保局 的工作進度,同時再次反映民眾飽受垃圾臭氣的痛苦要求縣府重視。在行政部門研議解決之道的同時,我也要跟大家呼籲 #垃圾源頭減量 的重要。🌏
花蓮縣境內並沒有 #焚化爐,垃圾都是委由 #宜蘭 #利澤焚化爐 代為焚燒;過去每天可以焚燒 #100噸 的垃圾,但利澤焚化爐目前正進行歲修,到六月以前每天只接收花蓮 #20噸 的垃圾焚燒量。 然而全花蓮平均一天要製造 #150噸 的垃圾。 150-20=130,一個簡單的算術,清楚回答花蓮垃圾為何不但運不走,還越積越多、越堆越高。如果減數(焚燒量)不能增加,我們一定要讓被減數(垃圾量)減少,#垃圾源頭減量,#從自己做起。💪
吉安鄉清潔隊春節 在 張美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廚餘之亂
花蓮縣禁廚餘養豬政策108/01/21正式上路(原1/10上路、展延10天),目前花蓮地區共有六家清除業者,提供餐廳業者選擇委託清除廚餘,廚餘禁令實施至今一個禮拜了,看起來這項政策的不滿聲音,似乎已經平息,但其實背後仍有多項問題,需要被檢視。
面對突如其來的廚餘禁令,曾有餐廳業者揚言要串聯同業一起帶廚餘至縣府門口丟棄抗議,但此議題最終並沒有被擴散、發酵成抗議事件,因為業者都有顧忌,擔心抗爭檯面化之後,接下來可能會被「點名做記號」,也就是民間說法,所謂的查水表、查電表,亦即秋後算帳,遭受莫名的消防衛生安全等稽查。
另一方面,廚餘之爭也不見地方媒體後續追蹤報導,一切似乎都已回歸平靜,但私底下,我仍遇到有業者,有不滿、抱怨的情緒。
**餐廳
這項政策最大的問題,是停止廚餘餵豬後,環保局沒有提出可立即銜接上的廚餘去化措施,這讓餐飲業者叫苦連天,因為最近正是各公司行號、機關團體舉辦尾牙的高峰期,廚餘量暴增,緊接而來又是春節連續假期,有些餐飲業者連除夕都還照常營業,要搶攻春節消費市場,當然不能在自家營業場所堆積每日廚餘,因為一旦發出異味,絕對沒有客人會上門。
👉因應措施一
16公斤以下廚餘,隨清潔隊收走
很多小型的餐飲業者說清潔隊都不收他們的廚餘,因應此廚餘禁令,已明確的可收要收,但交給清潔隊前,必須先濾乾油水,否則拒收,那濾的油水往哪,當然是順著水管去,有好幾家小吃業者說,油塊皂化不會阻塞嗎?他們都倒的心慌慌,如果雨季、颱風季,花蓮市不會塞住淹水嗎?而且淹起一片油水,光想畫面就憂心噁心;另外,也難保不會出現有業者偷偷夾帶在垃圾袋內丟廚餘,或是在暗夜任意找地方丟棄,狀況多多。
👉因應措施二
找清除業者
對很多餐廳業者來說,廚餘過去是付費交給養豬戶處理,現在轉換交給清除業者處理,既然花錢找清除業者是現況唯一方法,那就趕快找,只要談妥清運價格即可,所以很多餐廳業者最近忙著比價、串聯殺價,一開始清除業者要依照重量計價,就是每公斤3.5元至4元的收費,換算下來,餐廳每個月可能要多增加七、八千元甚至是一萬元以上的支出,嚇壞了餐廳業者,經過不斷地的交涉,現在普遍是以桶量計算,平均每個月大概要花三、四千元處理廚餘,雖然價格降了下來,但也還都比原來付給養豬場的費用來得高,所以也有可能營運成本增加後,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養豬場
政府長期仰賴養豬業者處理廚餘,豬農使用廚餘餵豬也比購買飼料省下更多成本,此次非洲豬瘟的威脅,農政單位希望藉此危機點讓養豬產業轉型,所以推出補助每頭豬2200元飼料費的措施,也有一些獎勵離牧的退場機制。但是,花蓮市有一家養豬場去年九月才大舉增購廚餘蒸煮設施、運送車輛等設備,據說耗資兩百萬元,可才幾個月,就不能再收廚餘,只能自行吸收想辦法處理,算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養豬場。
**清除業者
有人認為指定的飼料廠以及廚餘清除業者是這一波廚餘禁令的最大獲利者,我們以花蓮的清除業來說,有業者響應政策,立即購買了廚餘桶、增購貨車、找尋人力,但設備易買、人力難請,尤其收廚餘桶,工作環境易臭、桶子又重,收桶放桶都需要有經驗及技術,腰肩才不容易受傷,除非開高額薪資,吸引勇夫,否則一般年輕人根本不想做這類折損率高的工作。
清除業者究竟能吃下多少的生意,就由各自的投資規模,透過市場機制來決定,目前有六家清除業者分別是六德、長江、東澤、大正、包您通、綠邦。這些清除業者當中,有人是直接收購養豬場的廚餘桶、貨車、運送人力,也就是有養豬場將原先處理廚餘的工作人力及設備一併都賣給了清除業者,這也是火燒屁股政策之下的應變措施。
對業者來說,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是要運到鳳林垃圾掩埋場(饒忠局長早先提供的訊息是送到秀林掩埋場)的廚餘,因過年休四天,清除業者需先自行找臨時堆置場堆放廚餘,等清潔隊開工後,才能載至掩埋場掩埋。
**公所清潔隊
遇上年節前的國家清潔週,清潔隊工作已經非常吃緊,現又全面執行16公斤以下廚餘不得拒收的指令,所以讓清潔隊工作大增,最近天冷溫度較低、情況不至於太惡劣,但如果是夏季,將大量熟廚餘送到堆肥場或掩埋場,勢必導致發臭或汙染,衍生環境衛生問題,餐飲業十分密集的花蓮市,市公所清潔隊面臨人力不足、廚餘堆放處問題,都需要縣環保局協助。
**消費者
末端的消費者面對這項廚餘政策,比較不像餐廳業者,感受強烈的衝擊,但是廚餘是人類造成,希望大家不浪費資源,盡可能吃完或打包帶走,大家愛物惜物,減少廚餘,從源頭減量,能減少後續處理壓力。
**縣政府
最後來談執行這項禁令的花蓮縣政府,在雲林開出第一槍宣布縣內禁用廚餘養豬之後,花蓮縣是島內第二個宣布的縣份,離島金門第三個跟進(中央的態度是台灣一旦爆發疫情,就需全面實施)。
地方政府以防疫優先、快速推動禁止廚餘養豬政策,大家都能理解也願意配合,但是花蓮縣在政策執行前,並未邀集相關業者反應及溝通意見,也未同步提供明確配套方案,僅以一紙突如其來的公文說停就停,完全輕忽接踵而來的問題;在這過程中的接觸了解,我看見業者的反映與環保局的論述,形成了民間煩憂環境汙染問題,環保局相對之下卻顯樂觀,成了主客易位的怪異現象。
我們在受理業者陳情並介入反映的過程中,也看到農業處跟環保局,不斷在引用、強調所屬法規,讓民眾感受縣府是各管各的、各做各的、互相切割。以及,縣長徐榛蔚在決策時,所屬單位是否提供正確而充分的資訊供參考,或僅是首長個人為了搶快搶功的決定,這都會造成原立意正確的作為,卻因沒有周延思考,變成了遇到問題再來想因應措施的失分政策。
禁用廚餘除了對養豬產業及過程造成影響之外,民眾也需要時間適應,這波由政策指揮禁用廚餘的措施,行政院環保署也應妥善因應廚餘處理的中長程計畫,朝興建生質能源廠或是有其他替代做法,長遠解決廚餘問題,饒忠局長說,已經積極向環保署申請兩座高效能廚餘生質處理設備,將分別設在花蓮市與吉安鄉,(第三座可能是瑞穗)但獲核定及能夠啟用的時程,目前都還沒有確定答案。
希望廚餘之亂只是暫時,不會演變成環保災難。
吉安鄉清潔隊春節 在 吉安鄉公所-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吉安,繽紛優美,閃耀著美麗的光芒;上山下海,只消須臾片刻的「幸福小鎮」, ... 吉安鄉公所清潔隊111年第一次防治登革熱各村噴灑藥劑日程表一村噴灑兩天,如遇當日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