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 東門市場內的字得其樂
疫情期間參與了一些合作計畫,最近陸陸續續收到「台電月刊」、「本事」與「聯合文學」,當中老屋顏寫了一篇稿、提供一張照片作為封面設計,也很榮幸受邀參與了一場線上講座。
印象中還無償提供了一些照片供某雜誌使用,但發刊至今居然連一本紙本刊物都沒收到... 好吧,那我們再找時間慢慢與大家分享這些照片,首先,就從新竹東門市場的廣告招牌開始。
傳統市場總是有種說不上來的人情味、熟悉感,喜歡研究字型的朋友提過:「或許老招牌也是功臣之一!」這些老燈箱招牌上的壓克力字,有些來自字彙集,部分出自廣告行老闆之手,各種字體交互搭配,打造出與商家調性相符的招牌。
市場內外大大小小的廣告招牌,我們特別喜歡這座,有如迎賓拱門般,既搶眼又大氣。不曉得大家喜歡照片中的那個「字」,抑或有市場內的其他招牌照片也歡迎留言分享。
#老屋顏 #廣告招牌 #字型 #文字 #東門市場 #新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的網紅愁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
台電 刊物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因為長期污名化核電,讓核廢水的排放,從科學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這個政治問題,來自政黨的無腦或無理恐懼。但我們要知道,不尊重科學,煽動恐懼的結果,受害的是人們,包括日本福島、日本漁民、與相鄰國家的漁民。如果真的想把事情解決掉,真的想幫助這些人,就請停止散佈恐懼,幫忙傳播正確知識吧。>
一向反核到底的民進黨,這次透過它所掌控的媒體發出來的新聞稿,突然變得很科學,很尊重專業,令人訝異。平時民進黨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們在這個島上,把能用的核電廠變成不能用,把能處理的核廢料變成不能處理,把核四拖個半死,不惜浪費幾十億的錢,送出燃料棒,就是不讓核四啟用。
民進黨為了殺死核電,不惜下架台電之前為核能所做的說明與刊物,已通過的以核養綠公投,照樣置之不理。民進黨還擋下核能減煤、核電延役兩項公投的提案,甚至丟棄自己過去二三十年的主張,把公投脫勾大選,就怕核四公投過關。
那麼,為什麼這次民進黨對核廢水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我想原因就在於民進黨親日的立場。從核食、釣魚台、“日據”改成“日治”等等指標來觀察,可以看到民進黨對日本幾乎完全配合。雖然不知道親日對民進黨的好處到底在哪裡,但這其中必有我們不知道的利益存在。而科學也站在核廢水海放這一邊,所以,這次民進黨支持科學了。
但回到國內,如果讓核電每年400億度的電力進入巿場,那麼民進黨與風光發電那龐大的政商利益結構,就拿不到那兆元的能源收益了。另外,支持核電又可能會流失他們的部分選票,於是他們不惜動用所有媒體說盡謊話,也要極力反核。
所以,民進黨的行為其實很好理解,簡單來說一切只是為了圖自身利益(注意,不是國家利益)。而且只有不違反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跟你談科學。
觀點投書:從核廢水,看政黨錯亂的科學與意識型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607911
台電 刊物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聯電曹興誠出來挺核電,牛鬼蛇神一樣紛紛出籠,只差政院小編沒作圖反駁而已,政黨立委和固定學者就算啦,能源局又再度以核廢料為原因強調核電不可行,根本忘記行政院就是核廢料業務的督導者,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呵
不過,其中最不爽的還是立委 鄭運鵬專頁 的發文,他的文有幾個重點
1. 民進黨政府當前能源政策是為國為民的不得已
2. 核災風險無限大,台灣不要成為下一個福島
3. 曹興誠是外國人,不該說三道四
雖然他是某人朋友啦,但跟我沒關係,所以就針對他的發文讓我不留情面回應了:
1. 醜話說前頭,不要不懂裝懂,土木系畢業也要學會尊重專業,找個核工學者弄懂福島事故並不難,福島事故是冷卻水系統(水泵與飼水閥)因海嘯沖毀出問題,而不是冷卻池出事,冷卻池指的是用過燃料棒放置的池子 aka 燃料池,這些池子迄今都完好無缺,目前持續移出中。另外補充還有所謂冷卻生水池,用於斷然處置,生水池注水僅需要重力引流,不需要電力,當時福島電廠則無此設計。
2. 您提及再生能源可預測的不穩定因素,您不會覺得這句話本身就非常矛盾嗎? 就算太陽會東昇西落,海陸與行星風系有固定時間特性,但大氣系統的多變就是會讓再生能源系統大規模跳脫,這些與傳統機組跳機一樣,都很難預測... 否則我們早就沒有官員須因錯放颱風假道歉負責了。又其中有學者提及再生能源與儲能搭配讓電力系統最穩定。根本廢話... 儲能與任何能源搭配都可以讓系統更穩定好嗎... 儲能不是再生能源專屬,但因為變異再生能源而更被需要。
3. 每種能源以及選擇方式都有其風險,而談到風險,就是頻率以及影響程度的加成,通常我們會製作風險矩陣,優先針對高頻率高影響的風險優先排除,其次才可能是高頻率低影響或低頻率高影響的風險。核災是風險,但碳排增加加劇氣候變遷也是風險,重點是,我在知道風險後有機會做出選擇。但是執政黨從今天萊豬進口事件道規劃能源政策,全部先斬為快,剝奪人民選擇的權利,能源局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邀請公民與談只能在非核框架下給出建議,台電在貴黨施壓下將核能資訊與刊物從網站下架,以及貴黨阻擋了核四公投綁上今年大選等等都在剝奪人民選擇自由。非核優先或減碳優先?各個國家都相當負責清楚呈現必要資訊給人民,請問民進黨清楚提供資訊前,憑什麼幫人民做選擇?
4. 如上述提供的風險概念,發生任何事故的風險 #基本上 都不可能為零,因此少在那邊無限上綱,發生核災也隨事故等級不同而有不同應對方式,請先說說你心中的核災想像,我可以為你解答,而福島至今都沒完蛋,台灣更不可能完蛋,台灣核能機組的建廠評估與事故風險評估都相當清楚,請找原能會與氣象局調資料了解(說說能源也提過 https://reurl.cc/R15rng )。一再上綱風險,就只會造成人民不信任科學的窘境,惡果就是現在進口萊豬的溝通以及未來開放日本食品的溝通困難重重,這些多少都與貴黨過去強調的零風險做政治鬥爭息息相關。
5. 作為半導體從業人員,如果要無限上綱地震危害,我建議貴黨不要在台灣規劃半導體產業了。還有,不要如政客式的扣企業家帽子,阿,或許你本來就是政客,新加坡人又怎樣?每一年執政黨還不是找很多反核外國人來合理化自己的正當性,更何況一個與台灣有緊密連結的外籍國人貢獻比你多~ 很多。
台電 刊物 在 愁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印尼等地的龐克相關紀錄片,除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議題更涵蓋DIY(自己搞)、集體主義、公社、無政府、性別、環境、動物權、政治參與......。且看1970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無政府龐克樂團駑鈍(Crass)如何於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貫徹「拒絕權威,自己做主」原則?日本的龐克社群在311福島核災後,又是如何以音樂與行動參與政治和社會?或者聆聽印尼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娓娓道來龐克啟蒙的經驗,並且直面場景內的性別與暴力議題。究竟龐克是一種「超越時尚與音樂、背後隱藏一種哲學」(語出《叢林裡的龐克》一片)?或者已如駑鈍樂團於40多年前所唱:「龐克淪為嬉皮,成為運動,但我們卻開始感到迷惘」(〈Punk is Dead〉)?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世界各地仍有為數眾多的龐克樂團與樂迷們,秉持DIY的精神,對此問題進行反覆辯證。
★★★★★【影片介紹】★★★★★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
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
除了性手槍(Sex Pistols)與衝擊樂團(The Clash),龐克還有駑鈍(Crass)!如果說1975年性手槍的組建與登台呻吟「沒有未來」,開啟了第一波的龐克浪潮、衝擊樂團被評論者視為龐克的良心,稍後成立的駑鈍,則為後續至今世界各地的龐克樂團與愛好者,指出一條可供實踐的道路。音樂上,駑鈍樂團對於成員加入持開放原則,並以集體方式創作生產,專輯封面標明「售價不高於...」,其視覺美學持續影響後繼者們。政治實踐方面,除了歌曲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批判,樂團成員也投入街頭塗鴉,甚至偽造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關於福克蘭戰爭之對話錄音帶,一時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即便樂團最終劃下句點,部分成員仍堅守艾賽克斯郡(Essex)的集體公屋「戴爾之屋」(Dial House),持續創作與實踐。
片名「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是樂團第五張專輯《Yes Sir, I Will》之最後一句歌詞,亦可濃縮樂團的政治思想。影片包括樂團成員的訪問與演出影像,除了講述駑鈍樂團的歷史,也介紹紀錄戴爾之屋的運作大小事。
片長:64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國亡之日】
The Day The Country Died
此片為作家/歷史學者/龐克音樂人Ian Glasper同名書籍對當事人的採訪與現場資料視頻,訪問Crass、Flux of Pink Indians、Subhumans、Chumbawamba與Conflict等眾多樂隊成員,追溯1980至1984年期間發生於英國的無政府主義龐克運動歷史: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反戰、反核、反同性戀歧視、反全球化,主張「DIY not EMI」;從無政府主義龐克開始,龐克不再是暴動與混亂,而是和平、自由與團結。
片長:92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叢林裡的龐克】
Punk Im Dschugel
時間回溯至2005年,跟隨德國龐克樂團Cluster Bomb Unit的腳步來到印尼,展開一段橫跨雅加達、日惹與婆羅洲的巡迴演出之旅,經歷彼時舞台下千人竄動的美好時刻。本片訪問當時印尼各地的龐克集合、活動籌畫者、樂迷以及行動者,講述印尼龐克場景如何萌發之歷史,也紀錄了當時各種蓬勃DIY的活動、刊物與行動。ㄧ如Cluster Bomb Unit團員滿意地說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床與廁所,就是天堂了!」
片長:84分鐘
語言:印尼語、德語、英語
字幕:中文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
Ini Scene Kami Juga!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人或社區沒有同理心,那麼你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龐克喜愛吵雜快速的演奏音樂、乖張的服飾與嚇人的刺青,藉以宣誓拒絕主流的姿態。本片訪問參與印尼龐克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回憶接觸龐克音樂與活動的因緣際會、龐克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此外更道出場景中成員們時常拒絕直面的各種問題:對女性成員的賤斥、性騷擾、暴力...等等,觀影者藉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驗與看法,將會意識到:次文化與所謂主流社會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片長:67分鐘
語言:印尼語
字幕:中文
【放射能行動者-福島後的日本抗爭行動】
Radioactivists – Protest in Japan since Fukushima
311福島核災後,日本面臨巨大的社會政治變動;之前,街頭抗爭在日本是罕見的畫面。就在災後的1個月,名為「素人之亂」的行動者們策劃日本自19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他們製作各種繽紛而語調活潑的標語、移動式的搖滾或電子音樂卡車,展示有別於傳統工會或運動團體動員的抗議行動之不同風貌。另一方面,一群龐克組成了名為「Human Recovery Porject」的行動團體,在音樂演出之外,共同思索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片長:72分鐘
語言:日語、英語
字幕:中文
♫♫♫♫♫【場次】♫♫♫♫♫
◆5/5(五)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愁城
與談:何東洪(文化研究者;「地下社會」共同創辦人)
◆5/10(三)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解放之聲
◆5/13(六)7:00PM 國亡之日@愁城
◆5/17(三)8:00PM 國亡之日@解放之聲
◆5/19(五)8:00PM 放射能行動者@半路咖啡
與談:楊子瑄(半路咖啡負責人;前諾努客成員)
◆5/26(五)8:00PM 叢林裡的龐克@愁城
◆5/31(三)8:00PM 叢林裡的龐克@解放之聲
◆6/2(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愁城
與談:邱珞筑(想和大家分享經驗與觀察的一名性/別相關議題研究同好)
◆6/4(日)3:00PM 放射能行動者@愁城
◆6/9(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半路咖啡
☛☛☛☛☛【地點】☚☚☚☚☚
▨愁城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518巷14弄17號(近捷運大直站)
低消100元附飲料
▨半路咖啡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一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或公館站)
低消飲料1杯,觀影後啤酒優惠價1杯50元
▨解放之聲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606號之6一樓(近捷運信義安和站)
低消100元附啤酒
⇨⇨⇨⇨⇨【主辦單位】⇦⇦⇦⇦⇦
愁城 Trapped Citizen
半路咖啡
Liberated Rhythms 解放之聲
影讀窟
☻☻☻☻☻【感謝】☻☻☻☻☻
Cluster Bomb Unit
Hungry Heart Project
吳庭寬
敵台
▨活動頁面:https://goo.gl/qJ5h1n
▨愁城粉專:https://goo.gl/MWJ8CH
▨愁城網站:https://goo.gl/0mO7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