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顏綠芬教授
現場示範音樂家/女高音林慈音、鋼琴合作林亮宇
19-20世紀交替的台灣社會到處仍是充滿著傳統音樂,各族群說著自己的母語,唱著祖先口傳的民歌,吹奏或欣賞的都是鄉土音樂。在教會和教會學校裡,西方傳教士悄悄的種下了西方音樂文明的種子,五線譜、莊嚴的合唱曲、飽滿的和聲開啟了台灣人的音樂視野。1895年後,總督府也從日本傳來西式音樂教育,西洋古典音樂、樂譜透過教育逐漸進入台灣。
費用 : NT$ 700
官網註冊會員報名可享優惠價NT$ 600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西式音樂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利音樂沙龍》一直以來裝載著不同的前衛元素、心靈顏色!而今年七月起也將推出全新系列—傾聽台灣。
節目內容耙梳 1920 年以後的臺灣音樂歷史,先以宏觀的輪廓概述,再細部破解分析、舉例說明;也將訪問各領域具代表性的音樂家與專業人士,讓聽眾更全面瞭解臺灣音樂,甚至會有珍貴的第一手音檔也一同呈現在節目中。
適逢 2020 年,是臺灣光復 75 週年,從日本統治時代到今日,正為臺灣音樂接受西式音樂的文化縮影,從 1920 年只有零星的文獻發展至今,擁有媒體與數位資料的幫助,使得廣播節目的製播內容,能夠更深入,並朝多元化與全方位的發展。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
#IC之音 #馬利音樂沙龍 #劉馬利 #傾聽台灣
台灣 西式音樂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尋找台灣音樂定位】#當台灣遇上西式音樂 #兩種常見的思維限制
過去一年來在牛津大學,與音樂系同學們聊天的話題中,作者最常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大概就是:「台灣的音樂史是什麼?」
此外,在一次次與同學的交流中,作者發覺:「我應該以什麼樣的觀點出發,跟同學們介紹台灣音樂史,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並激發更深入的討論?」
作者是怎麼回答他們的呢?一起看看 →
#評論 #台灣音樂 #國族主義 #漢人中心 #西方 #文化運動 #樂團 #王敏而 #業餘知識分子
▍2018 換日線冬季號徵稿:世界青年的世代之聲 → bit.ly/2E7zFwA
▍換日線 2018 冬季號《台日韓青年的世代之聲》→ bit.ly/2qWJSmJ
▍換日線 12 月徵稿活動:2018,__之年 → bit.ly/2G2Kr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