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台灣--
【「台灣蔗王」紀長在水林】(上)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水林蔗鄉
位在雲林縣西南一隅的水林鄉,相較於東側北港鎮的響亮名氣,水林可說是一個很少人聽過、到過的地方。但是在日治時期,水林曾經出現一位對台灣糖業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台灣蔗王」紀長。
「台灣蔗王」紀長
水林自古以來就種植大片面積的甘蔗,世居水林的水北村村長洪茂仁先生告訴筆者:「一百多年前,水林北面的後庄一帶,當時庄內有99 間舊式糖廍,但每每再出現第一百間糖廍,一定會有一間發生火災,真是很神奇。」
紀長出生於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從小就展現了對於甘蔗栽種過人的興趣和努力。根據紀利男(音樂家,紀長孫子)從他祖母口中描述,紀長小時候在日本糖廠當泡茶小弟,糖廠後面有塊農地,就在那裏忙進忙出種甘蔗,研究甘蔗要怎麼種糖分才會提高。廠長竟然因為他的認真,還撥一甲地給他做實驗。
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紀長研究淡化水林高鹽分的土壤、改良甘蔗種植採深土栽培,並以及改善排水、調整適合的肥料。在日治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4月21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一則〈紀長氏農場栽蔗近況〉新聞中,就詳細報導了紀長在種植甘蔗方面所作的努力與改良的方法。
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臺灣新聞社發起全島甘蔗品評會比賽,紀長打敗眾家對手勇奪「一等賞」,並獲邀在臺中公會堂的「糖業演講大會」中發表演說。前述的報紙,也報導他曾獲得臺灣第10任總督伊澤多喜男、大日本農會總裁守正王、台南州松井知事的褒賞。
除了自身所擁有的數百甲田地,紀長還承租一千三百甲土地種植甘蔗,因此總產量非常龐鉅,也成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北港製糖所(北港糖廠的前身)甘蔗原料採收區內最大的個體戶。這也難怪,北港製糖所原本只有連接北港到嘉義的糖業鐵道,到了大正二年(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再從北港往海邊延伸,從土間厝、水林、萬興、蔡厝,終點站是烏麻園(現在的口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載運紀長在水林週邊栽種的甘蔗。
#走讀台灣
#台灣蔗王
(.....未完待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第 七 任總督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西班牙大流感,這個病毒致死率在2.5到5%之間,比這次肺炎更可怕,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的致死率是歐洲的30倍。
談到這次全球疫情嚴重的武漢肺炎,謝金河不禁想起死於百年前西班牙大流感的台灣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
#武漢肺炎 #瘟疫 #謝金河
台灣 第 七 任總督 在 財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百年前台灣也曾有一場瘟疫,西班牙流襲擊台灣,造成全台高達2.5萬人死亡。
當時任台灣總督的明石元二郎,奔走全台致力基礎建設,也積極推動對抗流感。明石後來病逝在日本,因他遺言堅持,而回葬台灣。
#明石元二郎 #流感 #林森公園 #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