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檳榔園改種油茶樹!
被稱為「環保殺手」的檳榔,不僅影響人體健康,更造成山林水土保持、農藥汙染土壤等隱憂。
金椿茶油工坊、陽光基金會與里仁在台灣各地推行 #廢檳榔園轉作油茶計畫,成為支持農友轉作的最佳後盾:
👉https://pse.is/3mtg9s
#檳榔 #轉作 #農業 #水土保持
---------
🍩10 分鐘填寫調查,了解你的永續素養有幾分,還能免費換多項好禮!
>>> https://bit.ly/37o8CJT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梨山地區又出現垃圾瀑布。有民眾拍下環山部落的產業道路附近,有大批的農業廢棄物和民生垃圾。有些地方就算設置鐵網、欄杆,垃圾照樣被扔進山溝,加上位在大甲溪上游,經過大雨沖刷就可能流到德基水庫。台中市環保局表示,今年度已經開出9張罰單,也會對農業廢材來源,加強稽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
台灣 廢棄 水庫 在 經濟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廢棄物再利用,污泥也能變黃金!
響應 #循環經濟,由「中興大學輕質粒料研發團隊」所成立的優泥來公司,突破傳統技術,首創以水庫淤泥及工業污泥等,再製成高性能輕質粒料,這是一種含有多孔隙、單位重較小的混凝土骨材,可被應用在節能耐震的綠建材當中。
加碼投資台灣,透過「#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優泥來將投入逾4億元,在臺中市龍井區興建輕質粒料廠,並導入智慧化製造元素,如溫度監測、監視系統與保護裝置等,積極投入綠色循環經濟,為生態環境創造實質效益。
台灣 廢棄 水庫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正在製造天災
還記得5月底因為乾旱,寶二水庫只剩2.6%的蓄水率,讓新竹差點在6月1日要進入分區限水的日子嗎?
僅僅1個月的雨量,寶二水庫不但到達滿水位,接著盧碧颱風帶來的西南氣流,讓新竹的道路淹大水。不只是新竹如此,南部的彰化、雲林地區也和我們一樣經歷了半年乾旱,然後幾天的降雨就讓住宅、道路與農田泡湯,高雄的桃源、六龜和茂林地區更是經歷了接近八八風災的超大豪雨,雨勢造成偏鄉的聯外道路崩塌,讓當地聚落成了陸上孤島。
▍乾旱水災交替而來,我們這一年不只被疫情圍繞,還有天災。
這週由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簡稱為AR6)第一工作小組的報告,氣候專業的各國科學家們再一次地向世界敲響警鐘,這樣旱澇交替的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因為它們其實不是天災,它們是「人造的天災」,是人類的活動製造溫室氣體,改變了全球的氣候環境,讓災害的強度與來臨的時間更加不可測。
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已經讓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增加了1.07度C,距離巴黎協定目標控制升溫的1.5-2度C已經非常非常迫切,事實上所有的預測情境都指出,2040年升溫超過1.5度C幾乎無可避免了。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如果台灣和世界從現在開始積極地減碳,我們還是有機會透過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加上負碳排技術,在世紀末的時候讓升溫控制在1.5度C。也許那時我們都已不在,但我們能夠沒有任何愧疚地交給孩子們一個人類還能安居樂業的地球與台灣。
昨天晚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率先發文(https://reurl.cc/9r8Rgn),聲明表示農業部門全面啟動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排放執行途徑。我樂見也期待更多部會的積極表態。
台灣的氣候研究單位也在8月10日發布了對台灣的氣候趨勢推估,簡單整理如下:
1. 1.4到3.4的升溫:最壞的情況台灣可能會在世紀末升溫3.4度C,最理想的狀況則可能僅升溫到1.4度C。
2. 熱浪來襲:最壞的情況台灣可能會在世紀末極端高溫(超過36度C)的天數增加48.1天,最理想的狀況則可能僅增加6.6天。
3. 夏天延長,冬天不再:夏天可能會從目前的130天延長到155天到210天,冬天可能從目前的70天縮短為0天到50天,最壞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失去冬天。
4. 暴雨強度增強:最大一日暴雨強度最壞會在世紀末增強到41.3%,最理想則只會增加15.3%。
5. 乾旱不斷:一年內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最壞的情況會在世紀末增加12.4%,最理想的狀況反而能夠減少0.4%。
▍這不是天災,是人禍
去年一年我說了很多關於氣候變遷的事,我相信這一年來大家也感覺得到,高溫、乾旱與暴雨越來越頻繁,我希望大家從現在起看待這些災害時,不要再用「天災」定義它們,它們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有能力減少它們發生的機會和強度。就像我們能夠控制住疫情一樣,我們同樣也做得到從能源、產業、建築、交通、農業、土地利用與廢棄物的淨零碳排深度轉型。
我們現在努力轉型,也許不能避免升溫1.5度C,至少能避免最壞的突破2度C的狀況,就像打疫苗能夠避免重症死亡一樣。
氣候變遷聽起來很遠,實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不僅只是中央部會的問題。事實上,國外有許多城市走得比他們自己的國家還前進,我也是如此期許我們新竹市,也不斷地在各項政策給予建言。環保確實有許多的個人實踐,但企業與政府都也各有責任,且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終於宣布台灣也要走向2050淨零碳排,由國家元首的高度來宣布這個方向非常值得肯定,雖然後來疫情爆發難免影響政策的規劃,但台灣真的該有實質的氣候行動了。
2020環境專欄整理
https://reurl.cc/eEYLDR
————
📣子齊有官方line囉!
🔗https://lin.ee/vKYRzLs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保護你我他🤜🏻🤛🏻
台灣 廢棄 水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梨山地區又出現垃圾瀑布。有民眾拍下環山部落的產業道路附近,有大批的農業廢棄物和民生垃圾。有些地方就算設置鐵網、欄杆,垃圾照樣被扔進山溝,加上位在大甲溪上游,經過大雨沖刷就可能流到德基水庫。台中市環保局表示,今年度已經開出9張罰單,也會對農業廢材來源,加強稽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99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1O6nvQ7ZhE/hqdefault.jpg)
台灣 廢棄 水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情嚴峻,各地水庫創新低, 截至今天下午三點,南投日月潭水庫蓄水量僅39%為歷年新低,也讓原本沉在底部廢棄物浮現。由於數量龐大,漁民說只能清多少算多少。至於4月限水在即,苗栗頭份義民廟的噴水池仍持續噴水,廟方解釋水源是地下水,沒有浪費自來水。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899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k38e5r2_w/hqdefault.jpg)
台灣 廢棄 水庫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宜蘭冬山河是一個很平靜的水域,開放游泳,卻禁止划更安全的獨木舟,台灣像這樣沒邏輯的封閉水域太多太多了,例如水庫開放動力遊艇營業,卻禁止無動力環保的獨木舟,所以這次我跟小飛一起來參加一個水域解禁的活動,想要對這樣的管理方式表達不滿。
台灣需多水域是封閉的,靜止下水,遊嬉,但是卻開放遊艇,竹筏捕魚,許多封閉的原因也沒任何邏輯,例如許多激流水域是完全沒管制,但是大部分平靜水域卻管制,甚至許多有遊艇,適合小漁船捕撈的水域都是封閉了,我目前理解的邏輯就是水域封閉的邏輯是為了保障遊艇業者跟魚民。
我想其他在水域上航行的納稅人也是有權力,但是其他人也是,每一個族群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如同汽車、火車、行人、單車,各種權益都應該要平等對待。
如果封閉式0,全面開放是10,訴求並不是全面開放,當然是有條件,符合邏輯下的開放,
這不是0跟1的分別,事情無法這樣簡單的二分法。
例如平靜水域的冬山河就不是全部開放,大部分的水庫都不行。
你當然可以漠不關心,畢竟台灣獨木舟算是少數人的運動,充其量幾千人,但是這是機生蛋蛋生機的問題,因為法規不友善,才會讓這一項適合台灣的運動這麼小眾,當你在稱讚有狼性的國家最好,你卻不希望你的小孩有機會變成水中的鯊。
當你稱讚許多台灣之光,卻因為你的冷漠,讓環球航行冒險家誕生在海島台灣的機率變成0。
我也看到需多朋友的發出來的疑問,例如: Q:你願意讓你家水塔讓人玩水嗎?(暗指水庫划水)
A:台灣許多水庫都開放會排放廢棄的遊艇航行,為何你沒抗議?
你卻覺得無排放環保的人力獨木舟不應該航行?
並不是要全部開放,有危險,軍事敏感區域,保育區等封閉當然適合理跟贊同的。
Q:只要開放就會有垃圾,不開放對台灣的山林最好。
A:這部分我回答過很多次,如果把台灣全部的山林都封閉,任何的山林的影片都刪除,台灣的山林就會最乾淨嗎?
當人對於山林不嚮往,不尊敬,就會漠視山林被盜採,挖山,排廢水,反正河流只是廢水溝,土石就是用來賣錢的,
當你的小孩不是在山林溪水中長大,如何珍惜,如何感激,我小時候六日暑假都在阿公家玩耍,附近有一條小溪,那是我成長回憶,小溪就應該充滿生態,魚蝦,美麗的石頭,但是這樣的環境在台灣卻是我要努力找尋才找的到的。
所以結論在於垃圾是人的問題,要解決那些丟垃圾的人,應該要做的是增加尋山相關工作人員,提高薪資,提高罰款,山林教育從小開始,有些人可能覺得台灣人沒有這要高的素質,我也去過不少國家,台灣的環境與素質並不差,當然有改進的空間,但是絕對不是鬼島。
Q:後果自負
A:有些人覺得出海上山如果出事就應該不要救,或者付費,我覺得目前新的政策很合理,開放山林,但是降低公務員的責任,如果在颱風等危險期間上山,出事救援需要負擔費用,這樣的羅即是很合理的,但是有人卻說下水出事就應該自負,這樣邏輯也不通,那漁船貨運海上出事要不要救援?開車出遊在山路上出車禍摔落山谷要不要救援?我覺得應該跟釣魚的邏輯一樣,海釣需要穿著救生衣,防滑鞋,如果沒有就需要罰款,水上活動也是,應該要穿著救生衣,準備好防水的通訊器材等,在做好準備的其況下,進行戶外活動,已經是對自己負責的一部份。
Q溺水出事後奧客家屬哭訴
A:這部分跟台灣目前的山林政策一樣,前面有說到了,目前政策是降低公務員的責任,避免被媽寶提告,有問題的是媽寶,也因為媽寶讓公務員變成縮頭心態,這點我支持公務人員,投訴能讓達到監督政府的功用,但是也會讓法令限縮。
如果你不認同我,請在下方留言,事實是夠過辯解產生出來的。
本次拍攝工具:
Gopro Hero 7
Gopro Hero 6
iPhone XR
SONY A6400
SONY 18~135mm F3.5~5.6
SONY 10~18mm F4
Sigma 16mm F1.4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Rode wirelessGo 麥克風
Manfrotto Element 碳纖維小型腳架
DJI Mavic Pro
Zoom H1n 錄音機
剪輯設備:
MSI GS65
Philips BDM4350 (43" 4K)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w6ECM5TTY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