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都那麼久了,憑什麼情緒勒索我,不讓我回家過端午節?】
下週一的端午節是特別的一個端午節,不是普通的端午節。
我也覺得很奇怪,幹嘛連總統都直接公開呼籲:【端午節盡量減少家庭聚會】呢?
三級都那麼久了,回家一下會怎樣嗎?
擋得了這一次,難道家人永遠都不要見面團聚了是嗎?
所以我拿出日曆來看了看,算了算。
再看看上週的新聞:日本送疫苗來,美國參議員搭著軍機降落,公開承諾送更多疫苗過來。
再搭配目前一到三類的疫苗接種期程,我推算出一些猜測(只是推測喔!):
——
【6月28日星期一,也就是這次端午節的兩週後,可能是台灣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起點】。
為了這個起點,軍隊已經整備好:醫療相關人員的疫苗已經打好,而且體內也已經生成抗體。(醫護藥等執業登記人員在桃園市於上周日大部分施打完畢,等待兩週生成抗體是合理的。本週及下週已安排開打醫療院所沒能執照登記的醫事人員如行政掛號清潔等。)
跟各國協調的疫苗也已經到貨,檢驗完畢。
國產疫苗也準備上線。因為製程研發都在台灣,一邊做一邊檢驗,也許可以節省更多時間,相較於進口疫苗來說。
——
所有一切都準備好,然後開始依順序讓大家打疫苗。
你各位啊,打疫苗會多混亂你知道嗎?
【要排隊、要填表、核對身份、醫師問診、打疫苗、打完疫苗後觀察20分鐘後才離開】。
每個環節都會出狀況,讓醫療人員疲於奔命,甚至讓整個疫苗施打流水線停擺!!!
——
【排隊】:
台灣暑氣高溫,優點是讓病毒活性下降,但也讓民眾悶熱中暑。
最理想的狀況是搭棚子讓你遮蔭,就不要想可以坐板凳、吹冷氣排隊了。
為了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排隊間隔拉長,再大的場地都不夠用,會排到外面去。
光排隊就要好幾個小時,這幾天前幾類施打的民眾可以開始練練體力,準備熬過排隊。
【填表】:
你各位啊!要填表格寫住址電話注意事項說明書簽名等。
重要的來了!!!
【要帶筆!!】
你寫字填表很快是吧?你沒筆怎麼寫?
等別人寫好傳筆給你,要花時間。
別人借你的筆,你敢用?
衛生所準備的筆,幾百個人共用,不適合吧?
你要記得帶自己的筆,這是填表最重要的事。
慢慢寫,不要寫錯。
不知道怎麼寫,記得要問。
很多人問,就要排隊等。
寫錯塗改,小心被打槍,一切從頭。
是啊,離開排隊隊伍,去便利商店買飲料上廁所,能不能回來排?
誰維持秩序,誰負責仲裁?
不要搞亂好嗎。
一切按部就班,心平氣和。
寫錯單子,要拿新單子,人家沒空,你要插隊,說:「我只是拿表單子而已。」
難道可以嗎?
你後面整排人都是要拿單子而已啊!
好,你說:「單子怎麼會寫錯?」
如果規定「這間衛生所就是給桃園市中壢區打疫苗的地方。」我填寫到戶籍地「桃園市平鎮區」「桃園市桃園區」的地址,人家說不行打怎麼辦?
還是說:
我家人寫到戶籍地在「台北」,結果中壢區衛生所說不能打,怎麼辦?(我明明就住中壢啊!)
寫聯絡地址啊笨蛋,只是要「重寫」。
重寫就要重領表,重排隊,你就慢慢等。
其他人寫錯也是等啊,誰叫你寫錯。
你又要說美國便利商店就可以打疫苗了是吧?
人家是一路來死了60萬人,逼不得已出此下策。
台灣真的真的靠大家,疫情還維持住。
在這狀況下,照醫療常規,依規定填表,讓過程維持嚴謹有序,這樣有錯嗎?
【核對身份】:
若依分類表施打疫苗,你是第幾類,需要帶什麼證件,記得帶好。
別人沒有義務知道你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幫你查詢身份。
你是監獄工作人員,工作證記得帶。
你是長照機構人員,在職證明記得帶。
你是什麼身份,被告知要帶什麼資料證明,就要記得帶,不要卡住了就大聲。
【醫師問診】:
一個診幾百人,醫師問診也很難詳細。
問什麼答什麼,不要隱瞞。
不要把這個當作門診閒聊,拿出一疊病歷跟一桶藥丸給醫師,然後【要求醫師向你保證打完疫苗沒問題】。
是啊,都排隊那麼久了,我就是要來打疫苗的呀!
既然要來打疫苗,帶那麼多病歷跟藥丸來幹嘛呢?
難道是希望醫師告訴你:「你不適合打疫苗」嗎?
還不就是希望醫師幫你仔細看過,然後安心安慰地說:「你就放心打針,有事我負責。」
是這樣嗎?不能這樣想嗎?我就是怕打針,怎麼辦?
是啊,就是那麼麻煩的事。
「最近有沒有發燒?」醫師問。
「沒有。但是有點咳嗽,流鼻涕。」急著回答,又想改答案。不想隱瞞,但又想順利打到針。
「有沒有吃什麼藥?」
「我有吃XXX藥,可不可以打?」
醫師也很想回答你,也很希望讓你安全打到針。
但這個,真的沒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答案。
【打疫苗】:我要指定廠牌!
不要巨嬰好嗎?輪到你,打什麼就什麼。
「剛剛那個為什麼可以!」
「我看到那邊箱子還有貨!」
「我不管你就要聽我的!」
一百個民眾裡面出一個,流水線就會停擺。
要你悶著頭打,心不甘情不願,誰也不願意。
你不想,醫師不想,護理也不想。
行政院長總統通通不想!!
要怪誰?
怪那個傳出病毒的壞蛋吧!
【打完疫苗】:
終於鬆懈下來,想吹冷氣喝水乘涼的,
等家人會合的,手機上網分享心得的,
通通坐在休息區,
等待看看是否有任何立即顯著的不良反應。
絕大部份不會有問題,但一有問題就要處理。
不會有一組急救人員在那邊等你出事。
一出事,就是全線停擺,優先幫你用。
——
好啦!打完針啦!
端午節回家,若發生大型群聚,兩週後顯現在每天下午兩點的報告中。
早已安排好的施打計畫,若因為【民眾恐慌讓上述流程更混亂】,對誰都不好。
不該你打的,硬要去擠去鬧,還要有人穿全套防護衣安慰你勸退你。
你不是鬧的人,要眼睜睜看著流水線因為恐慌的民眾阻塞,你只會更不爽。
「我怕啊!疫情變得更嚴重,有疫苗來,我為什麼不能打?」
「我符合啊!只是寫錯資料、沒帶證件。」
「我只是小感冒,沒發燒應該不會怎樣吧?」(然後健保卡顯示有去拿退燒藥)
再忍忍,只是個端午節。
讓大家盡量撐過這兩週。
讓疫情持平或下降,
然後依序冷靜順利地:
開始打疫苗。
——
這是我假設的劇本,沒任何根據,也不替政策背書喔!
這是我所想像的:【為什麼這個端午節那麼重要】。
——
文後補充:
種種跡象跟宣導,都彷彿在替大規模施打準備
(當然越早越好,但我猜月底),
結果現在有間【好心X診所】在亂。
不按順序,走後門,亂打!
這只會造成其他施打地點的秩序混亂。
「不是有自費的嗎?新聞上的好心診所不是有門路可以替民眾打針嗎?」
「台北那間不是一天可以打一千多人嗎?為什麼你們一個下午只能預約200號?」
「別人都可以,不要騙我沒有啦!」
「台北市長說的啊!他說好心診所是在做善事,你們怎麼不做善事?」
麥來亂好嗎?
好嗎!!!!
#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 #AZ疫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
台灣 在職證明 怎麼 寫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然他不養小孩,小孩憑什麼姓他家的姓,小孩也有一半我的血統,我可以讓小孩改跟我姓嗎?」
真的,以前相信虎毒不食子,怎麼可能有父親不養自己的小孩?後來事務所的婚姻事件辦多了,才發現,不但有,還真不少,甚至為了不讓自己的收入或財產被強制執行,脫產的脫產,退勞保的退勞保,就是一毛錢也不出。
結果,不少單親媽媽(畢竟多數家庭,小孩還是都跟父親的姓)把心一橫,乾脆跟對方劃清關係,想讓小孩改姓自己娘家的姓,可以嗎?
首先,我們要提醒大家,
不管是改姓還是單獨監護,生父的血緣關係依舊存在,假設單親媽媽這方過世了,依法監護權會自動回歸到生父身上,而子女繼承到的財產也會因此被生父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管理,並無法由單親媽媽立下遺囑來指定其他監護人,而必須要由單親媽媽屬意的親人於單親媽媽不在世時聲請指定監護人,才能由其他人譬如說外公、外婆等來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如果單親媽媽擔心的話,可能要透過信託或遺贈的方式來杜絕,而我們昨天說的由繼父收養未成年子女也是種方式,但就看法院會不會裁定准許了。
當然,以上的狀況換成單親爸爸也是同樣適用,當然不是鼓勵大家狠心斷絕血緣關係,而是提醒遇到不負責甚至家庭人格狀況很糟的生父或生母,的確有這層顧慮存在。
我們來看看民法關於改姓的規定,是訂在第1059條第5項:「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
一、父母離婚者。
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
三、父母之一方或雙方生死不明滿三年者。
四、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護或教養義務之情事者。」
所以通常一般最常見的聲請改姓的事由就是其中的一跟四,而以父方不付扶養費的狀況最多。
雖然在民國92年間『姓名條例』曾經修正為:夫妻離婚,未成年子女姓與行使親權之父或母姓不同者,可以改姓。也就是說單獨監護的一方可以把小孩改成跟自己姓。但民國96年時又再度修正刪掉這一款。理由是不必於申請前告知或獲得非行使親權者之同意,致非行使親權者深感不受尊重;且未成年子女如不願改姓,而行使親權者仍執意為之者,反而影響未成年子女之人格發展。
當然,我相信那些氣前夫不養小孩的單親媽媽一定很不能認同。
不管如何,現行的規定就是回歸民法,即使是在單獨監護的狀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配合辦理改姓,則必須要離婚或對方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時,依子女的利益來聲請,過程會開庭,甚至會有社工來做家庭訪問,確認家庭狀況是不是改姓對子女比較有利,聲請人也可以聲請傳喚證人來證明小孩子的教養狀況。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前夫都不來搭理小孩,而小孩跟娘家這邊的親戚相處很親密,認為改姓有助於小孩未來跟娘家這邊的人彼此的認同。
我們來舉幾個改姓成功的例子:
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家親聲字第231號裁定
審酌聲請人甲○○與相對人早已於91年間離婚,未成年子女即聲請人丙○○、乙○○、丁○○與聲請人甲○○同住,並由其照顧,依附關係密切,相對人已多年未給付子女扶養費用,亦未委託相對人父母親給付扶養費用,復未曾主動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顯未盡保護教養義務,而未成年子女即聲請人丙○○、乙○○、丁○○到庭表示希望改從母姓,認對其等現處家族之認同感、歸屬感之建立較為有利,從而,聲請人本件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台北地方法院104年年度家親聲字第140號裁定
兩造於103年7月31日協議離婚,嗣於103 年10月27日約定OOO親權由聲請人行使或負擔,惟相對人離婚後即於103 年10月28日返回大陸地區,迄今未曾回返台灣,不惟未給付任何扶養費用外,亦未曾聞問關心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聲請人在職證明書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相對人入出境資料及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居留申請書查明屬實,另審酌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映晟社會工作師事務所對聲請人進行訪視,其評估與建議略以:被監護人出生後,相對人未善盡教養及照顧責任,兩造於103 年間離婚後,相對人未曾主動關心被監護人生活狀況,亦未負擔任何扶養費用,被監護人與相對人親子關係生疏且無情感依附, 被監護人亦希望透過改成聲請人姓氏能給予被監護人重新建立新生活,經評估被監護人變更從聲請人姓氏,有助於增進被監護人權益等語,有新北市政府社會局104年9月24日新北社兒字第0000000000號函附訪視報告在卷可稽。本院認相對人自離婚後,未盡其扶養子女之義務,且OOO自小由聲請人照顧至今,依附關係深厚,聲請人親職功能良好,並無照顧不當之處,基於未成年子女對自幼生長家庭之認同及生活和諧美滿之考量,認為OOO變更姓氏為「李」對其較為有利,揆諸前開說明,應准聲請人變更子女姓氏之聲請。
縱然改姓並無法斷絕與生父、生母間的血緣關係,但有時候改姓也的確影響了某些人傳宗接代、是不是自家血脈的刻板印象,其實對某些家庭來說還是蠻重要的。
譬如說離婚單親的女性或許將子女改為娘家姓,有機會讓子女得到更多來自娘家的資源,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子女著想,而不要作為雙親間的報復籌碼。
👩和律師娘一對一聊天
https://line.me/R/ti/p/%40womengo
❤️可道律師,可到幸福❤️
週末全台各縣市免費法律諮詢歡迎來此預約
http://bit.ly/2Hrndb2
可道1890線上狀紙生成器,自己寫狀不求人
https://1890.tw
台灣 在職證明 怎麼 寫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然他不養小孩,小孩憑什麼姓他家的姓,小孩也有一半我的血統,我可以讓小孩改跟我姓嗎?」
真的,以前相信虎毒不食子,怎麼可能有父親不養自己的小孩?後來事務所的婚姻事件辦多了,才發現,不但有,還真不少,甚至為了不讓自己的收入或財產被強制執行,脫產的脫產,退勞保的退勞保,就是一毛錢也不出。
結果,不少單親媽媽(畢竟多數家庭,小孩還是都跟父親的姓)把心一橫,乾脆跟對方劃清關係,想讓小孩改姓自己娘家的姓,可以嗎?
首先,我們要提醒大家,
不管是改姓還是單獨監護,生父的血緣關係依舊存在,假設單親媽媽這方過世了,依法監護權會自動回歸到生父身上,而子女繼承到的財產也會因此被生父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管理,並無法由單親媽媽立下遺囑來指定其他監護人,而必須要由單親媽媽屬意的親人於單親媽媽不在世時聲請指定監護人,才能由其他人譬如說外公、外婆等來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如果單親媽媽擔心的話,可能要透過信託或遺贈的方式來杜絕,而我們昨天說的由繼父收養未成年子女也是種方式,但就看法院會不會裁定准許了。
當然,以上的狀況換成單親爸爸也是同樣適用,當然不是鼓勵大家狠心斷絕血緣關係,而是提醒遇到不負責甚至家庭人格狀況很糟的生父或生母,的確有這層顧慮存在。
我們來看看民法關於改姓的規定,是訂在第1059條第5項:「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
一、父母離婚者。
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
三、父母之一方或雙方生死不明滿三年者。
四、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護或教養義務之情事者。」
所以通常一般最常見的聲請改姓的事由就是其中的一跟四,而以父方不付扶養費的狀況最多。
雖然在民國92年間『姓名條例』曾經修正為:夫妻離婚,未成年子女姓與行使親權之父或母姓不同者,可以改姓。也就是說單獨監護的一方可以把小孩改成跟自己姓。但民國96年時又再度修正刪掉這一款。理由是不必於申請前告知或獲得非行使親權者之同意,致非行使親權者深感不受尊重;且未成年子女如不願改姓,而行使親權者仍執意為之者,反而影響未成年子女之人格發展。
當然,我相信那些氣前夫不養小孩的單親媽媽一定很不能認同。
不管如何,現行的規定就是回歸民法,即使是在單獨監護的狀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配合辦理改姓,則必須要離婚或對方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時,依子女的利益來聲請,過程會開庭,甚至會有社工來做家庭訪問,確認家庭狀況是不是改姓對子女比較有利,聲請人也可以聲請傳喚證人來證明小孩子的教養狀況。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前夫都不來搭理小孩,而小孩跟娘家這邊的親戚相處很親密,認為改姓有助於小孩未來跟娘家這邊的人彼此的認同。
我們來舉幾個改姓成功的例子:
台北地方法院103年度家親聲字第231號裁定
審酌聲請人甲○○與相對人早已於91年間離婚,未成年子女即聲請人丙○○、乙○○、丁○○與聲請人甲○○同住,並由其照顧,依附關係密切,相對人已多年未給付子女扶養費用,亦未委託相對人父母親給付扶養費用,復未曾主動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顯未盡保護教養義務,而未成年子女即聲請人丙○○、乙○○、丁○○到庭表示希望改從母姓,認對其等現處家族之認同感、歸屬感之建立較為有利,從而,聲請人本件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台北地方法院104年年度家親聲字第140號裁定
兩造於103年7月31日協議離婚,嗣於103 年10月27日約定OOO親權由聲請人行使或負擔,惟相對人離婚後即於103 年10月28日返回大陸地區,迄今未曾回返台灣,不惟未給付任何扶養費用外,亦未曾聞問關心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聲請人在職證明書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相對人入出境資料及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居留申請書查明屬實,另審酌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映晟社會工作師事務所對聲請人進行訪視,其評估與建議略以:被監護人出生後,相對人未善盡教養及照顧責任,兩造於103 年間離婚後,相對人未曾主動關心被監護人生活狀況,亦未負擔任何扶養費用,被監護人與相對人親子關係生疏且無情感依附, 被監護人亦希望透過改成聲請人姓氏能給予被監護人重新建立新生活,經評估被監護人變更從聲請人姓氏,有助於增進被監護人權益等語,有新北市政府社會局104年9月24日新北社兒字第0000000000號函附訪視報告在卷可稽。本院認相對人自離婚後,未盡其扶養子女之義務,且OOO自小由聲請人照顧至今,依附關係深厚,聲請人親職功能良好,並無照顧不當之處,基於未成年子女對自幼生長家庭之認同及生活和諧美滿之考量,認為OOO變更姓氏為「李」對其較為有利,揆諸前開說明,應准聲請人變更子女姓氏之聲請。
縱然改姓並無法斷絕與生父、生母間的血緣關係,但有時候改姓也的確影響了某些人傳宗接代、是不是自家血脈的刻板印象,其實對某些家庭來說還是蠻重要的。
譬如說離婚單親的女性或許將子女改為娘家姓,有機會讓子女得到更多來自娘家的資源,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子女著想,而不要作為雙親間的報復籌碼。
👩和律師娘一對一聊天
https://line.me/R/ti/p/%40womengo
❤️可道律師,可到幸福❤️
週末全台各縣市免費法律諮詢歡迎來此預約
http://bit.ly/2Hrndb2
可道1890線上狀紙生成器,自己寫狀不求人
https://1890.tw
台灣 在職證明 怎麼 寫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學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想在職場上努力的你,一定很想要更有效的被看見;所以呢,你可能聽過一些說法,叫做要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向上管理這些觀念。
可是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真的在上司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跟想法;甚至於開始很積極的向上管理的時候,你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很好的嗎?
還是有時候可能你的上司會表面上跟你說謝謝,但事實上,他不管在心裡跟實質,卻離你越來越遠。
甚至於,遇到一些脾氣修養比較不好的上司,他還會當面給你難堪,或者是在其它地方杯葛你,讓你的工作不順利,導致你的評價變差。
所以呢,關於啊我們要怎麼樣提供意見、提供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面對自己的上司的時候,這真的是一門學問!
否則你以為你在表達自己的意見跟想法,你以為你在為公司盡一份心力,但是在你的上司的耳裡,可能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先跟你分享一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學者,叫「法拉格」他所做的一個實驗。他的實驗他找一群主管,問這群主管說,部屬為你做什麼事情會讓你開心呢?
這些主管針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有幾個,比如說主動的說要幫忙,或者是替我建立人脈,再不然是幫我蒐集資訊。
當然也有一些主管說「說出對我的看法」,也就是部屬說出對這個上司的看法;然而呢,這個研究的結果,他們針對的製造業,零售業,服務業這些行業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越敢向上司提出意見,或者是指出問題點的人,在未來的兩年內,獲得加薪或升職的幾率越低呀!
你可能聽到這邊有一點沮喪、有一點挫折,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的確還蠻令人難過的,應該這麼說吧!如果你在一個工作裡面一段時間,你完全沒有任何想法,這也代表你根本沒有任何的才華,甚至於你完全不努力。
可是麻煩就在這裡了,你有想法你也夠努力,你要提出想法,往往又會造成你在職場上面的絆腳石。
然而呢,如果我們拿掉對於這些主管,可能有更好的道德情操的投射,我們回到人性的本身,其實啊不管他是不是主管,要能夠聽別人對自己的意見,這件事情本來就不容易!
除非你具備有一個叫做「特異性的信用」,什麼叫做「特異性信用」呢?那就是你遵照規矩為團隊工作,並且幫助團隊達成目標之後,取得的眾人信賴。
注意哦這叫做「眾人信賴」,還單純的只有你的同事,和你的部屬信賴你還不夠,或者是只有你的上司信賴你也不夠,要眾人的信賴。
也就是360度你身旁跟你共事的人,在最大公約數都要對你有信來跟肯定,那麼這個時候,你才具備有特異性的信用。
那如果你剛到一個團隊,或者是你自覺這一方面累積的還不夠,那你要表現你自己,這時候的第1件事情,就不是發表意見,而是提供協助。
比如說,你的主管在企畫一個方案,你就可以主動的跟你的主管表示,我有什麼可以幫忙嗎?
哪怕是自告奮勇的去採買,或者是做一些跑腿,這些都可以幫助你,累積出更大的信賴,讓你在適當的時機裡,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異性信用」。
當「特異性信用」的資源,越來越多的時候,那麼你的主管就會慢慢的主動徵詢你的意見,然而具備了這些前提,這時候你的意見,才會成為別人真的覺得你在幫忙,或者是你真的很有價值的關鍵。
所以呢,我常常講同樣一句話,面對不同的人說,結果會截然不同;可是呢,就算是面對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機底下說,它的結果還是不一樣的!
那麼最後進一步來看,即便你累積了很多特異性的信用,你的主管也足夠信賴你,所有人也給你很大的肯定,這個時候當大家想聽你的意見的時候,你就能夠大剌剌的說出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批判嗎?
我建議你還是三思而後言,這不是要你去壓抑自己的想法,而是你怎麼設計包裝你要傳達的真正意思。
就像我在實體課程,【高難度的望聞問切】裡面提到的,我們要給別人一些建議,或者是我們要點出別人想法的矛盾之處,在我們切入主題之前,我們能不能先去設計出一個pre-talk。
比如說,你的老闆針對這一次的新產品上市,問你的意見,而你也很顯然的看出這裡面有一些不夠周延的地方。
這時候如果真的直言不諱的點出那個缺點,我想啊你在考驗別人的修養,就算他修養真的很好,也不要這樣考驗吧!
然而這個時候,在你點出自己的觀察之前,先說這樣的一段話,當老闆問你的意見的時候,你可以這麼說:「老闆啊,我們一路以來哦一直經驗過了很多次的新產品上市,我在過程當中也都見證了你的遠見,還有你的細心。」
「所以呢,我接下來要說的,是我自己的觀察,我覺得這個商品,如果我們鎖定的族群,是某一個族群,那麼它的定價上是不是有調整的空間呢?」
你看到這段話,事實上是要點出,老闆在定價上面,可能沒有符合目標客戶的需求。
然而如果你大剌剌的對你的老闆說:「我覺得你這個定價策略不ok!」我想就算你是老闆,你聽到這句話可能也會反射似的,有一點不爽吧!
所以呢,我說有時候跟別人處理一些所謂的高難度對話,千萬不要直覺的就投射在,好像一定是要建立在很明顯的衝突啊、爭執啊,立場上的矛盾!
事實上不是如此的,恰巧是跟你最站在同一陣線,跟你最親近的那些人,往往最容易發生高難度對話。
因為我們會口無遮攔,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樣讓我們的觀點,讓我們的觀念軟著陸;而偏偏拿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最熟悉的人,我們最知道他的短板跟痛點在哪裡,你硬是去戳,你想你到底要證明自己,還是想解決問題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生活或職場上,跟人達成共識,特別是面對你在乎的人,去處理你在乎的事,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門課,近期的課程在7月4號開課。
我們很難得在禮拜六開課,而且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它的名額也只剩下5位了;所以請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當然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找到我們,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相關的訊息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也期待你把握這最後的機會,那麼今天就跟你聊了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