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新聞警報(?)&收到國家級警報你還傻在那嗎?快搞懂各種狀況該怎麼做吧!
今天應該會出現很多把地震、媽祖、總統參選、民俗專家、回顧過去地震前出現哪些異像... 混在一起的新聞跟談話性節目。
提醒民眾,看到時請提早轉台避免浪費時間,或導致血壓上升,避免危害身心健康。
不開玩笑了,講點認真的。如果發生地震、海嘯、核災,#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嗎?
以下是發生各類災害時,你最少應該了解的緊急避難知識。不要收到簡訊也只能傻在那。
👉 #發生核災時
1. 應儘快返家或進入附近建築物進行掩蔽,關閉門窗、空調設備調為室內循環模式。
2. 減少外出,不要食用暴露在外的食物或飲用水。
3. 碘片則必須在政府下達命令時,才可以服用。
👉#發生地震時:趴下、掩護、穩住
1. 找一個堅固的桌子或表面下躲避,保護自己的頭、頸部。
2. 注意掉落的家具和物品。
👉#發生海嘯時:依循演習訓練之步驟及路線迅速疏散至安全場所
1. 儘速 #往較高處避難。
2. 偏遠地區的港灣工作者或釣客,因與他人聯絡不易,所以必須隨身攜帶救命器具和攜帶型收音機。
3. 在港外作業中的船隻收到海嘯警報時,應視海嘯到達時間長短儘速到外海避難。
4. 被海嘯追趕而無法脫逃時,最好設法抓住任何固定物(鋼筋等),緩和海嘯通過之衝擊,若來不及逃到高處,則往建築物最上層或屋頂移動。如果海嘯波已至, 應 #儘速尋找並爬上大型漂流物。
5. 海嘯波常是 #多次侵襲 的,可能持續數小時,未獲知解除警報前,不可鬆懈戒備,勿心存僥倖為了搶救財物而喪失生命。
防災視同作戰,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危言聳聽。現代的戰爭,很多死傷人數都遠遠比重大的天然災害還少了。
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些資訊記在腦袋裡,更重要的是,平常個人要有防災的意識,政府也要適時完整演練,否則一但發生重大災害,我們真的有辦法讓災難降到最低嗎?
請協助分享這些資訊,不要把天然災害或者相關的演習、訊息當作兒戲。說不定某一天,這些知識會救了你自己,或者是你最愛的人一命!
Reference:
1. 內政部消防署
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75
2.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https://scweb.cwb.gov.tw/Twenty.aspx…
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https://www.aec.gov.tw/…/核子事故緊…/核災應變--220_237_2273_4019.html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台灣 不易 發生海嘯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發生地震、海嘯、核災,#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嗎?今天我們隨機問了10個人,結果 #沒有一個人完全答對。請分享這份資訊,幫助更多人吧!
今天早上收到了防災警示訊息,但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在抱怨,覺得這樣的測試簡訊擾民。但想請大家捫心自問,今天如果發生地震、發生海嘯、發生核災,針對上述的三種災害,大家有辦法立刻回答、更重要的是立刻反應,在災害發生的當下,你自己應該怎麼應變嗎?
以國人安全的立場出發,今天的防災測試簡訊,我們完全不覺得擾民,甚至我們擔心做得遠遠還不夠!如果以現在國人對防災的知識,很可能有一大堆人收到簡訊後,還是 #不知道該怎麼做。
臺灣身為一個多天然災害的海島國家,但國人對於地震、海嘯、核災的應變知識與能力卻還如此不足,其實代表我們的教育以及防災體系還做得不夠。
以下是發生各類災害時,你最少應該了解的緊急避難知識。
👉 #發生核災時
1. 應儘快返家或進入附近建築物進行掩蔽,關閉門窗、空調設備調為室內循環模式。
2. 減少外出,不要食用暴露在外的食物或飲用水。
3. 碘片則必須在政府下達命令時,才可以服用。
👉 #發生地震時:趴下、掩護、穩住
1. 找一個堅固的桌子或表面下躲避,保護自己的頭、頸部。
2. 注意掉落的家具和物品。
👉 #發生海嘯時:依循演習訓練之步驟及路線迅速疏散至安全場所
1. 儘速 #往較高處避難。
2. 偏遠地區的港灣工作者或釣客,因與他人聯絡不易,所以必須隨身攜帶救命器具和攜帶型收音機。
3. 在港外作業中的船隻收到海嘯警報時,應視海嘯到達時間長短儘速到外海避難。
4. 被海嘯追趕而無法脫逃時,最好設法抓住任何固定物(鋼筋等),緩和海嘯通過之衝擊,若來不及逃到高處,則往建築物最上層或屋頂移動。如果海嘯波已至, 應 #儘速尋找並爬上大型漂流物。
5. 海嘯波常是 #多次侵襲 的,可能持續數小時,未獲知解除警報前,不可鬆懈戒備,勿心存僥倖為了搶救財物而喪失生命。
防災視同作戰,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危言聳聽。現代的戰爭,很多死傷人數都遠遠比重大的天然災害還少了。
希望大家都能把這些資訊記在腦袋裡,更重要的是,平常個人要有防災的意識,政府也要適時完整演練,否則一但發生重大災害,我們真的有辦法讓災難降到最低嗎?
請協助分享這些資訊,不要把天然災害或者相關的演習、訊息當作兒戲。說不定某一天,這些知識會救了你自己,或者是你最愛的人一命!
Reference
1. 內政部消防署
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75
2.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https://scweb.cwb.gov.tw/Twenty.aspx…
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https://www.aec.gov.tw/…/核子事故緊…/核災應變--220_237_2273_4019.html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台灣 不易 發生海嘯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日本發生傷亡慘重的大地震,台灣人特別感同身受,不少人也問,台灣是否也可能發生規模9以上的大地震呢,學者分析認為,台灣的地質構造,並不利於規模9的地震生成。
學者指出,這次日本宮城地震,是由三個大破裂造成了大規模的地震,斷層約長560公里,台灣本島南北總長不到400公里,並沒有構成這麼長的破裂帶的條件,而且台灣附近海底板塊擠壓皺摺為弧形構造,不易形成連續破裂。再看歷史上,規模9以上的大地震,都是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台灣距離遙遠而且面積小,威脅不大,不過學者也提醒,台灣還是有可能發生規模8的地震,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也得小心海嘯的侵襲。
國科會表示,將向國防部取得機密的台灣海域地形資料,委託研究團隊進行海嘯模擬,由於台灣東部海溝相當陡峭且深,對海嘯有破壞力,未來的三個月到半年,將建立一套預警系統,在海嘯傳到台灣北部和西部前,預做防災準備。記者陳姝君陳昌維台北報導。"
台灣 不易 發生海嘯 在 而是海水中能量的移動。 海嘯其與一般海浪差異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教室】#為何會發生海嘯? 雖然海嘯又稱做「潮汐波」,但它們與受太陽、月球引力作用所形成的潮汐活動沒有關聯喔。 ■ 那海嘯和甚麼有關呢? 海嘯整體而言是個放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