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氣溫尚暖。
接到了昆穎的訊息,「來策展吧」。
因為參與了當年四月的誠品三十週年展而認識豪華朗機工,也是第一次對大型簡報會議如此緊張。當時還有多位優秀學長也在展覽之列,光是與他們同台就倍感榮幸(與壓力)。
啟動文博會計畫後,第一件事是畫押了 Eddie 的工作時程,幾年前受邀參加簡單生活節、以中藥主題與TCRC策了一間快閃酒吧時,擔任窗口的無敵苦主。Eddie 應允上船擔任舵手,接著才是龐雜的討論與聯繫。
孰料一進入萬眾企盼的2020,瞬間世界就被 Covid 淹沒,設計院經過兩個月縝密高壓的討論最終決定取消,我們開始處理結案事宜,打了超過一百通電話、寫了數十封郵件,同時消化心內的惋惜與聚眾的壓力。
難言感激當時所有品牌與單位對我們的體恤。
今年一月底,接到重啟任務的訊息,期待、壓力、擔憂、緊張同時翻攪;幾次線上會議後,決定了要以「解構訊息」為目的,延伸成食物策略,也成了對此刻此地民族文化投石問路的濫觴。
二月後團隊編制開始成形,一樣是無數則訊息與會面,啟動空間設計、材料測試、網站策劃、視覺主題;同時與餐飲團隊逐間拜訪、來回討論,雖因疫情難以隨心所欲,口罩戴著還是看得見發亮的眼睛。
後來的事情你知道了。
戲稱我們是「文博會小吃部」(其實無誤)在滿足大家歡喜吃喝的功能以外,還是希望在展場中可以傳遞(訊息的流動、訊息的交換、訊息的重量、訊息的循環)不厭其煩、不厭其煩,與你交換。
十天,「愛ㄉ合作社」線上地圖總測驗次數 80.6k,其中 泳渡者 54% / 農夫 19% / 狩獵人 27%。
十天的展策歡樂下檔,如果口齒留一點香,如果餘音稍微嫋嫋。那是一件集眾人之力所能企求最微小的光。
I recall the beginning as belief. __ Louis I Kahn
匯聚起來的,稱為信仰。
.
.
.
.
策展單位|陳小曼食物設計 Slow Food Design
專案執行|Kollector
網站統籌|Novize Creative Workshop
視覺設計|李珮雯 PW Lee
影像製作|鍾睿年 Renan Chung
文字翻譯|Curtis Chen
印刷協力|原印臺南 IMIN Tainan
咖啡夥伴|StableNice BLDG., St. 1 café / Work Room
廚房規劃|啟辰商業廚房設計規劃
空間設計|本事空間製作所, 真空通信, 渥得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餐飲團隊| (按時間序) LSD Café Salon, 想想廚房 Joseph Bistro, Mamathai 11, 小夏天 Petit été, 赤綠 Taiwanippon, 花芽廚房 Haname Kitchen; Tei by Obond, PLUS 1, Moonrock, UGLY HALF BEER, Daily by Draftland
現場夥伴|Wen Chang, Irene Chang, Carey Chung, Weishin Ho, Fei Wang, Angelita Tsao, Yirou Chiang, Pevin Liang
指導單位|文化部, 台灣設計研究院
總策展人|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 林昆穎
特別感謝|正隆股份有限公司, 溫度物所, 偶然設計, 均勻製作, 拾福青果, 豊賀大酒家, Tossware, Duffy Hung, Ashley Han, Theodore Hsiao, Erato Chan, Summer Wan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歹勢啦!這篇文有點長,因為講到政策,我就情不自禁停不下來。 今年是高雄改制及更名的一百週年。回顧過去百年的發展,我們由名為「打狗」的漁村,數十年來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市,肩負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如今朝向國際宜居港灣城市轉型。 今天是我就任市長以來,第一次施政報告。我提出四大優先、13個方向...
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博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處長的日常
#1621雲林亮晶晶
#開台四百大航海時代
#2021台灣文博會數據廟
雖然很忙還是要圓滿~🤗
(一種無藥可救的強迫症⋯🙄)
趕在 台灣文博會 最終日,
陪同張縣長 張麗善 走訪了松菸文創園區 展場,感謝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副院長艾淑婷的導覽,
也謝謝策展人 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 創辦人林昆穎 !
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博會 在 食力foodnex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條「隱」以為傲的北回歸線】
屬於台灣的朝聖之路,#2021台灣文博會 #地方總論館 由 #種籽設計 總監淦克萍操刀,她如何以「北回歸線」為題結合味道、藝術與美,把17種風光濃縮成一種滋味?
臺灣文博會 Creative Expo Taiwan 種籽設計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博會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歹勢啦!這篇文有點長,因為講到政策,我就情不自禁停不下來。
今年是高雄改制及更名的一百週年。回顧過去百年的發展,我們由名為「打狗」的漁村,數十年來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工業城市,肩負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如今朝向國際宜居港灣城市轉型。
今天是我就任市長以來,第一次施政報告。我提出四大優先、13個方向,考量到過去歷史、展望高雄未來,在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希望為高雄的下一個一百年,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也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
.
👉四大優先:
#產業轉型
•橋頭科學園區
• 亞洲新灣區設立5G AIoT創新園區、5G應用示範場域
•轉型高階製造中心(和發+仁武)
•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
•高雄表參道計畫(以車站為核心,將後驛、大連、長明、三鳳中街、新堀江、中央公園、南華、六合等商圈進行轉型改造)
•205兵工廠遷建
•打造前鎮國際級觀光漁港
#增加就業
•青年創業資源網、青年創業發展基金、青年就業超前部署(大實習計畫)
•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鳳山中城計畫(結合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與周遭建軍站藝術群落的文化藝術能量,積極爭取「台灣設計研究院南部分院」、「文策院南部中心」與國家級博物館來高雄設點)
#交通建設
•積極推動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小港林園線、黃線
•加速輕軌二階
•大眾運輸接駁MeN.Go
•綠色交通運具
•共享運具(YouBike 2.0將繼續擴增租賃站,公車式小黃將提供更彈性的預約服務)
#解決空污
•國營事業帶頭降低污染源
•持續改善空污(PM2.5 AQI橘色提醒110年目標力求降為108年的一半,281站日)
👉除了四大優先外,市府也將以13個方向來努力,帶給市民好生活。
[#真安心]
1.財政紀律 舉債減少 建設增加
2.基礎建設強化
•路平SOP(落實道路施工標準化、道路挖掘管理再精進)
•綠園道(鐵路地下化完工、拆除陸橋後,將原先的鐵路廊帶,打造成為城市中的綠園道)
•透過公民參與設計,打造共融式公園
•污水接管工程
3.強化系統防災能力
•警消設備提升
•科技辦案執法、警民合作、打擊犯罪
•治水防災(針對積淹水熱點,加速提出改善方案等)
[#顧教育]
4.學童上課有冷氣(結合綠能、節電等措施)
5.推動雙語教育
6.校園永續環境
7.提升運動環境
•友善運動環境
•以促參方式、活化閒置空間、引進民間資源,增設10個國民運動中心為目標
• 開放夜間學校戶外運動空間(預計明年6月前可完成62校)
•選手培訓獎勵與生涯發展
[#好生活]
8.在地文化 走入世界
•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建設繼續推動(大美術館、見城、興濱、眷村文化保存)
•打造南台灣國際觀光城市
•原鄉建設與文化傳承
•友善新住民
•客家文化保存
9.減輕青年負擔—#長照、#幼托 政府都在
•興辦社會住宅(四年內預計興建/興辦至少6,000戶)
•降低托育與托幼負擔(將開辦首創全國夜間托育及臨時托育、公共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至110年底將可達34處)
•持續提升公共化幼兒園供應比率(預計110年公共化可達40%)
•長照服務涵蓋率提升(長照服務涵蓋提升至46.59%、1學區1日照預計111年完成達65個)
10.衛生醫療與防疫
11.社會安全網全力建構
•勞工權益維護
• 社區關懷照顧據點(111年底目標達500處)
•照顧弱勢家庭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
•維護高齡者健康(肺炎鏈球菌疫苗+居家醫療交通費補助)
•毒品防制
12.建構農漁業高雄隊
•挺豬農加碼方案(發給每場養豬場消毒劑、補助養豬場除臭生物製劑、全面補助豬瘟疫苗)
•輔導農民因應價格波動
•農作物保險(市府編列1千萬預算,針對水稻、芒果、香蕉(植株/收入)、番石榴、荔枝、棗、木瓜、梨等8項農產品,補助農民參加「農作物保險」)
•漁產品輔導
13.發揮治理效能
•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
作為高雄子弟,回饋故鄉,是我一生的理想;只要市府團隊在任的每一天,都將秉持「緊緊緊」的精神,讓高雄成為所有人都能夠實現理想、築夢踏實的海洋首都。
大港起風湧之時,高雄人從來就不怕挑戰,我們將以撼動TAKAO的精神,向前程邁進。謝謝大家。
.
完整簡報👉 https://www.facebook.com/pg/chenchimai/photos/?tab=album&album_id=3626938120701775
台灣設計研究院 文博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繪畫展 #陳昱凱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陳昱凱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企劃林肯華來介紹。
▲在精緻完美的畫作中,找到一點破壞的刺激。
▲描繪記憶中的探索經驗,創造出奇幻而鮮明的宇宙觀。
▲當形式成為形狀 藝術探險家陳昱凱挑戰平面繪畫的可能
藝術家陳昱凱幼時因家庭影響,開始接受美術教育的學習,從國小美術班一路的念上來,多年來的術科練習也讓他學會了一技之長,進而擔任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讓陳昱凱體認到台灣術科環境的侷限,使得美術學習相當的定型。由於從小就在術科體制下成長,陳昱凱也培養出紮實的繪畫基礎,「這時,就會容易沉醉在這種“畫的很不錯”的狀態裡。」他很快地發現到,自己的創作無法到達一個極限。「會畫畫的人太多了!你會想知道跟這麼多人競爭,自己追求的是甚麼?」如此的疑惑一直到升上研究所時,終於出現一絲曙光。
▲經歷過車禍的繪畫作品 意外造成不可思議的美感
陳昱凱的創作動機來自生活中的發現,在他就讀國北教研究所時,曾於某一次的創作評鑑前出了車禍,他的畫作被數輛汽車輾壓過,因造成畫面中多處的破損,原本以絕對輪廓線展現的木支架,變成一種破裂而不完整的狀態。當時,評鑑的徐文瑞教授曾對他說:這組畫作遭遇到一些破壞,我們因此可以得知;「作品是可以像人一樣去經驗事情的!」,意外造成另一種美感的展現,那樣不明確的邊界,也在視覺上提供了一種曖昧、模糊不清的語法。
「我是一個喜歡探險的人!」熱愛台灣土地的陳昱凱,時常經由旅行激發創作靈感,從陳昱凱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相當奇幻色彩的構圖搭上鮮豔的色調,最獨特的是;每一件作品都有著大膽又奇妙的拼接造型;彷彿讓他的創作賦予了鮮明的生命力!就如同藝術家本人一樣;十分具有冒險犯難精神的陳昱凱,不僅熱愛大自然、經常與朋友上山下海,更對神秘的古老文明有著濃厚的興趣。
▲熱愛神秘古老文明 創作出奇幻冒險色彩的獨特畫風
從《成為形式的形狀》系列作中,你會發現;放射性光線構圖頻繁出現,源自於陳昱凱就讀文化大學時期,曾探訪過鮮為人知的凱達格蘭遺跡,該遺跡呈現人為堆疊的金字塔造型,不禁讓他想起;古早原住民的壁畫中出現的光環,這讓他的更加地心神嚮往!但並不是每個歷史悠久的神秘古蹟都令他感興趣,陳昱凱也表示:過去曾遊歷擁有豐富故事性的吳哥窟,「只有再揭開神秘面紗的那一瞬間,最迷人。」,因為湧入大量的觀光群,古蹟被當地觀光業包裝好,也遺失了原來純粹的面貌。
「過去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都在畫好一個畫面。」一次的意外經驗;讓陳昱凱下了一個決定:將推翻以往的模式—創作重啟!「藝術家要重頭開始創作;根源就要自己去選擇,決定要使用甚麼樣的媒材。」他認真的說道:假設今天畫一張50號的畫布,在這個50號之前,都是幕後的人幫你處理好的;購買了那畫布,只有畫面是你自己能決定的,即使訂製不同的畫布尺寸,也還是在別人限制的規格之下進行創作。
在回想創作之中,陳昱凱曾受過國北教姚瑞中教授的影響,也讓他漸漸對自己在創作上有所期許。從形式上開始嘗試不同的呈現,他使用方便取得的木材拾獲物,木材因其便於切割與造型的特性,是相當適合的媒材。他嘗試混合、再創造的手法來表現材質架構。拾獲物本身有其必然的造成因素,因此具有物品不可選擇的獨特性,經過再造之後,使其成為三度空間的實存狀態,探討材質架構、空間之間的對話。
▲以拾獲物拼組作品 渾然天成的特異造型
此次的作品架構上,陳昱凱拼裝出特異的具體造型,來表現不完整的外型,這樣的不規則型體;有別於一般平面繪畫的方框支架,能製造出空間的缺口;作為一種視覺上的填空效果。他也保留物品本身的不完整,這種不完整的狀態指示著過去,同時刺激著視覺的強度。技法上他堅持以手工性的方式,表達出人的氣息以及留存個人的感情痕跡,如刮除、壓平、與重疊等手法,結合個人美感經驗與幻想空間的融合。展出時將作品本身置於展場、甚至是倚牆而置,他也試圖挑戰觀者慣性的觀看方式。
作品圖像之間不求連續性的發展,陳昱凱在創作時去創造出來,這些是特定的產物,無需去回溯自身或任何規則之上,當下反應就已經確立,在創作過程中「只要求自己」的實踐當下。他也希望:能讓大眾觀看的當下,感受到視網膜震撼,任憑身體體驗、經驗;「從這麼多精緻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一點破壞的刺激。」
▲十分熱愛探索的陳昱凱,與其創作般;有著奇幻冒險的色彩。
陳昱凱簡歷:
學歷-
2014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 畢業
2014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 研究所
經歷:
2016年 桃源創作獎 首獎 桃園展演中心
2016年《仙渡莊計畫II:想像的地理中心》 大舟造船廠
2016年 台灣當代一年展 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
2015年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
2015年 台灣國展油畫比賽得獎作品展 台灣藝術研究院
2014年 第七屆金車青年油畫獎暨歷屆首獎者創作聯展 金車文藝中心
2014年 【Archetype開箱進廠】聯展 Archetype Factory 原行廠域
2013年 POLYPHONIC五人創作展 優米胡椒 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6/09/03-2017/01/08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