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佛再度亮起來》
說到「彰化」,大家就會想到「八卦山大佛」。
據說,外國朋友來到中台灣觀光,首要就是來看彰化縣的「#八卦山大佛」。這尊以日本鎌倉大佛造形為本,所設計的釋迦牟尼佛像,其面容慈祥莊嚴,高達23公尺,建成至今已一甲子。祂擁有『#東亞第一大佛』美名,也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然而,歷經長期的風力、生物及雨水等外力作用,大佛外觀損壞的情況十分嚴重。佛身表層斑駁及建物漏水等問題。
於是,彰化八卦山大佛寺主任委員 #張世良 博士,十幾年以來多方奔走,希望獲得政府重視,重現八卦山大佛風華。
終於獲得 #文化部 的補助,這項經費高達三千多萬元的修復工程標案,歷經多次流標後,在去年(2020年)發包開工了。然而,大家高興沒有多久,卻因為縣府和包商屢屢發生工程糾紛,#工期不斷延宕,原訂於今年2月重新開放的大佛,至今依舊外觀斑駁、黯淡無光,令彰化縣民與遊客們都很失望。
谷哥認為,八卦山大佛不但守護我們的鄉土,也是縣民珍貴的回憶,更是彰化縣揚名海外的重要地標。因此,呼籲 #彰化縣政府要積極作為,#提高行政效率,敦促施工單位儘快完工,恢復往日人潮如織的榮景,讓大佛再度亮起來!
#魏明谷 #WillBeGood
#福國利民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
台灣觀光 開放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陸客不來之後,台灣觀光業嚴冬?】
97年開放陸客團以來,陸客成為台灣多年觀光主力。但隨兩岸關係不穩後,陸客人數於104-105年驟減,105年蔡英文上任後,北京更展開一系列限縮觀光客赴台政策。台灣觀光業面臨嚴峻衝擊:104-105年觀光外匯收入直掉10億美元,107年才迎來睽違4年正成長,其他國籍旅客和新南向政策發揮成效是主因。
專接陸客的飯店和旅行團首當其衝,他們如何痛定思痛,利用在地優勢,發展吸引觀光客一去再去的理由?
https://bit.ly/3nEWbmx
📨週週發送,立即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bit.ly/3qiujmh
#天下40 #打開天下 #進步的軌跡
台灣觀光 開放 在 陳歐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振興觀光運輸、活化經濟就業」
#挺國旅 #撐場站 #顧台灣
今早歐珀與 立法委員 陳亭妃 、 立法委員 莊競程 以及旅行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 張永成、台灣觀光協會聯合總會理事⾧ 余紫菱、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遴選秘書長 蘇冠霖、桃園市國際機場產業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詹成吉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相關政策適度調整。
去年交通部推出「安心旅遊」補助方案補貼逾新台幣94.3億元,粗估帶動1,842萬人次出遊,創造逾674億元產值(資料引述觀光局),乘數效果逾7.1倍,約佔三倍券效益(1,349億)的47%,可見觀光產業是帶動內需經濟的引擎。
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國內經濟活動面臨更嚴重的考驗,尤其服務業大受打擊,根據勞動部公布最新的無薪假數據,住宿及餐飲業、包含旅行業的支援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的無薪假,在警戒期間居高不下,而疫情未完全緩解,什麼時候恢復過往水準仍是未知,包含旅行業的支援服務業無薪假人數還看不到下降趨勢。觀光串連各類型服務業,整體承受的衝擊難以想像。
如果以幾個觀光重鎮的遊客人數來看,從四月疫情爆發,台灣各地觀光遊憩景點的遊客人數可說雪崩下滑至觸底,雖然七月旅客人數略為回升,但與去年同期的旅遊人次相比仍相差甚遠,顯然還沒脫離困境。
經歷全國三級警戒兩個多月,近日國內疫情再度遇到亂流,干擾了中央及地方政府振興經濟的計劃。從逐漸開始回升的遊客人數恐受衝擊,將減緩旅遊相關產業及以內需經濟復原的速度。因此,我們呼籲,面對疫情新常態,政府應考慮防疫與經濟齊頭並進。應該透過重新檢討相關紓困與振興措施,讓產業在危機中升級,讓國人安心旅遊、放心消費。
#觀光旅遊持續紓困
觀光業已經撐了超過一年半,儘管已經執行了4波紓困,還是慘澹經營。雖政府已承諾七月底紓困截止後再給相關從業人員每人一萬元的補貼,但在疫情反覆與邊境封鎖下,除了設法振興,也應考慮延續補助,擴大編列紓困預算,好讓旅遊業在國境開放後能重啟爐灶。
去年國內疫情穩定,國旅未中斷,雖無法打平國際旅遊歸零的巨大損失,但至少業者能夠嘗試轉型,往精緻化路線緩緩前行,但今年連國旅都欲振乏力,如果旅遊業者不論體質好壞淘汰殆盡,等到國門開啟,就算是Agoda全球十大熱搜旅遊景點第一名,也不可能做到「在地驕傲,世界知道」,透過觀光向世界訴說台灣的故事。
#場站設施持續紓困
對於還不能放鬆管制的邊境,相關補助也要持續支援,而配合緩步解封,交通場站的薪資、營運、租金相關紓困補貼,應該從長計議,以延長、加大的原則,縝密規劃,幫助受困已久的產業,撐住我們的國門、交通樞紐。
我在6月11日時曾在紓困4.0預算審查時提出,應該將現有針對受衝擊的機場商業服務設施員工每月薪資補貼,由40%提升至50%,並且將現有基本維運費用補貼從30%提升到40%。對於這些商業服務設施來說,從停團、停航以來,營業額下降的幅度到九成都可能是常態,就算每個月補貼40%,也代表著每個月要虧五成,一年半下來恐怕已經難以支撐。所以在紓困5.0內,我們的國門還需要持續、足夠的支持。
高速公路的部分,因應疫情三級警戒,高速公路局於5月31日將服務區權利金依營業額及來客數下滑比例計算抵扣,加油站則按同期月份總發油量下降率,按比例酌減月租金,但到6月端午連假,服務區賣場直接停業。即便現在疫情趨緩,有條件放寬,也不能大意,人潮仍未恢復,因此呼籲國道休息區、省道休息站的租金,依據各站營運狀況的不同,應該秉持延長、加大的原則,持續補貼至少到明年6月,營業衰退紓困也要從寬認定。
許多客運站、轉運站則是在地方政府的土地上經營,紓困減租也有賴地方的規劃,我們希望中央單位帶頭減租,也能帶動地方政府和私部門,這將更廣泛幫助到受疫情衝擊的交通運輸產業和場站的商業服務設施。
雙鐵的部分,我們肯定目前對場站服務設施的減租、緩繳方案,但是在方案期限後,目前最多是到年底,是不是還有完善規劃,希望也能盡速研議、盡力爭取。
台灣觀光 開放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台灣觀光 開放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台灣觀光 開放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天我們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不過你們有想過這個水來自哪裡嗎?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背後有很多人在努力著,我們生活在台灣真的很幸福。這次我也首次來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解密給大家看😁
#台灣 #台中 #水利局
水利大台中👉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resourcetaichung/
貼心提醒:為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臺中市各水資中心目前暫停開放,後續將視疫情發展狀況,再公佈開放時間。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