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參政的世代對談及前行
昨天晚上,很榮幸受到女書店的邀請,能夠主持「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座談會的第一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這個場次名副其實邀請了4位 #跨世代女性參政者 對話交流:
#李元貞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苗博雅 MiaoPoya
大家的參與前後跨越近四十年,見證台灣女性參政歷程並實踐其中。整個座談會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兩三百位與會者一起渡過了精彩的150分鐘。
#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性平運動」比較認識,但其實台灣發展性別平等,是從婦運開始的。
這場座談會世代傳承的意義格外重要,關心性別議題的各世代,可以直接由運動者的分享,了解婦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含台灣成為 #亞州最性別平等國家 的歷程。
#女性參政所帶來的改變與意義
今天座談會主題是「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參政」只是其中一種實踐路徑。
女性參政不是只為了女人要平等的權利,而是一個女性邁向平權的象徵與過程。如果性別真的已經很平等,以佔據人口一半來看,應該要有一半的決策者是女性,但實際並沒有。
此外,女人參與公共事務,也會改變政治的結果。許多研究都看到,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會讓公共政策不一樣;因為女性會更關心和家庭相關的公共政策與下一代,例如托育、健康、照顧和教育。
#四起女性參政的重要事件
台灣在女性參政上有許多重要的事件,以下列舉我自己最熟悉的4起事件作為分享:
1️⃣1996年,彭婉如女士擔任婦女發展部主任時,成功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民進黨內各類公職選舉提名,保障女性名額佔1/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2️⃣2000年,當時婦女團體遊說了所有總統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女性內閣比例要1/4。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女性內閣比例21.4%,是首次台灣內閣女性超過20%(42位中有9位是女性)。
3️⃣2005年,修憲的關鍵突破之一是「不分區立委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婦女保障名額」,這件事我自己有親身參與推動。
當時,立委要從「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我們提出實證研究,說明單一選區對於女性不利,所以做出要求, #成功獲得跨黨派支持。
這個關鍵改變,保障了全國113位立委中,即使區域立委皆無女性當選,至少還有17位女性能擔任不分區立委,佔整體的15%。
也因此,愈來愈多女性的努力與傑出表現 #能被看見(之前是連機會都沒有);連帶影響更多女性能夠進入國會,到我們這屆女性立委比例已突破4成,不只是有史以來最高,也是亞洲之冠。
4️⃣2016年,社會民主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中6位中有5位是女性,只有1位是男性,女性佔83%。
當時還有人質疑說:女性候選人這麼多,社民黨是不是厭男?但反過來,過往常見許多候選人提名多為男性時,卻鮮少遭受質疑。
#女性參政還要更往前
過去,婦女運動為台灣女性參政打下重要基礎。現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加性別平等的公共參與環境。
我在立法院,有兩個相關的修法提案:
🍀 內閣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的修法草案:
台灣在2007年就簽署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公約),其中第23號一般性建議便指出,女性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比例應達30%至35%。
我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增訂第十二條之一條文草案」,希望台灣的內閣比例,#任一性別不得低於1/3,本草案已於去年9月一讀通過。
🍀 政黨補助款5%培育多元人才參政的政黨法修法草案:
促進女性參政已是國際潮流。以韓國為例,2004年起,政府對各政黨所補助的經常費之10%必須用來促進婦女參政,約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2.5%。
台灣應參考南韓培育女性參政之作法,培育多元族群(含女性)參政人才制度性的財源應更加擴大。因此我將提案,建議「多元參政人才培育」費用比例,應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5%。
#座談會精彩分享摘要
昨天4位重量級與談人以及1位神秘嘉賓的精彩分享及回應,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點盡量摘要,希望能為這場豐富座談留下一些紀錄,也跟大家分享:
🙋♀李元貞
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辦人/台灣婦運先驅/淡大中文系榮譽教授/《眾女成城》作者
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興盛,人權觀念開始被提出,但當時很少討論兩性平等,也缺少對於婦女議題的重視。
所以我和好幾個婦運夥伴就在8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知基金會,把全台各方面的婦女議題,包含兩性平權、女性各類議題(婚姻、家庭、就業、參政等),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提出主張及批判,讓社會能夠看見。
我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常被人家罵說:「你那什麼問題啊?!女人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裡有什麼兩性不平等?!」等話語。
也因為我離婚,所以那時大家就說:「元貞就是因為離婚,心理有問題,一天到晚要講兩性平等。」
當時的我面對人家這樣說,就覺得更要去提兩性平權;當人家說婦女哪有什麼情慾好談時,我就更要去談。
婦運的努力從早期,一直到後來好多婦女團體紛紛成立,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婦女議題,真的愈來愈好。
當然推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競爭與辯論,例如早期提出的婦女就業較無爭議,後來情慾部分的爭議就比較多。但整體來說,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愈加關注與提升,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我相當開心。
🙋♀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2001年創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2018年教授退休/2020代表台灣基進參選不分區立委/現任台灣基進黨 性別發展部 顧問
今天的主題「眾女成城」雖然是「女」性為主,但這之中也有男性的參與。
元貞寫的《眾女成城》這本書中就有提到,早期消基會的創辦人之一柴松林,每次婦女運動時,他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一群女性中,跟大家一起遊行與支持。
有人會說你們都不包括男人,我覺得不是,重點是以女性為主體,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也都會是我們的好夥伴。
談到女性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認定應該要很寬廣,我們的發言、開會、上街遊行、課堂教學、在外演講或寫書等,這些都是公共事務;我們不應該只將參選和擔任公職當成參與公共事務。
例如當時劉毓秀堅持要從母姓,這個行動和發言就改變了大家的思考,去反思為什麼姓一定要用父親的姓?為什麼不能用母親的姓?
另外,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1983年的暑假,我和婦女新知的夥伴聚在一起,大家開會討論 sexual harassment 這詞要怎麼翻譯?後來決定要翻成「性騷擾」;隔年,華航空服員做身體檢查時遭到醫師性騷擾,這個詞就開始有意義、成了公共議題。
🙋♀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為什麼歐巴桑會參選?一個是身為小民的不服氣,另一個是做為一位女性的不服氣。
不久前富比世雜誌指出,女性在領導國家時,比較具有公開透明、當機立斷、富同情心、鼓勵對話與交流等特質,也使得許多國家遠離新冠肺炎的疫情威脅。
我們很希望女性能夠帶進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為父權文化其實影響我們生活各個層面,也影響了政治的場域,比方說逞凶好鬥真的是唯一的樣子嗎?
2018年時南部還有男性議員的候選人,看板設計是把自己和金正恩的照片併在一起,然後下標說:敢說敢做敢爭取。
但其實民意代表不只是爭取福利,更是要喚起民眾的參與才對。且這個照片雖然下面寫了「傾聽民意」,但金正恩這個人物本身就和民意有所衝突。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同女性候選人穿著結婚禮服下標說要嫁入議會。
我們的參選是希望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包含女性帶來新的政治文化、更多的對話、溝通、同理.以及讓這個政治不是一個金錢的競賽。推動參政平權,支持更多女性和一般的小民能夠進入政治場域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改善。
🙋♀ 苗博雅 MiaoPoya
台北市議員
我自己剛好是在解嚴的1987年出生,我等於是大家努力奮鬥下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先前二、三十年大家努力做的倡議和教育,今天台灣是不會進入到讓像我這樣子的一個人選上議員的時代。
過去二、三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了一件工作,就是台灣性別平等法制工程其實是做得相當好。
尤其是我有時候跟其他亞洲國家,例如香港和日本的朋友經驗交流時,他們常提到台灣有一些在亞洲相當亮眼的數字,比如說女性國會立委的比例、女性政治人物的比例、婦女的就業率及勞動參與率等等,他們常問說到底台灣做什麼麼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認為過去大家努力推動各種法律制度,顯著提升婦女與各種性少數、LGBT族群的法律地位以及國家公權力的保障,這點非常重要。
包含《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等等,正因為台灣有這些相對完整的法律保障,讓我們的婦女不管是在職場、家庭,或我們現在不斷培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在學校內,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更自由地發展自我。
🙋神秘嘉賓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從現任各級民選政治人物的女性比例:
總統100%
立委41.6%
縣市長31.8%
縣市議員33.7%
村里長16.6%
就可以看到,和我們很驕傲的立委及縣市議員女性比例相比,女性村里長的比例相對很低;且在我們推女里長運動前,更只有13.9%。
保障名額帶來了正面的效應,讓許多女性的亮麗表現被看見,讓愈來愈多女性被提名;但在保障名額制度無法執行的村里長層面,則必須要婦運的陪伴與支持。
2016年的資料顯示,社區女性志工的比例有69%;但女性村里長只有14%、女性社區協會理事長只有19.3%,都不到1/5,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況,必須要系統性的改變。
--------
以上是 女書店「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的首場摘要分享,接下來還有6場次。
下一場接棒的是10/8(五)晚上,由紀惠容監委所主持的「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相信精彩可期,請大家持續關注女書店臉書,報名參加!
婦女運動四十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我也會在國會繼續推動修法與政策監督,讓台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分性別與認同,都能平等自在生活的地方!
台灣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uperPass活動推薦: 左轉有書 TouatBooks——社會亂源培力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3100414046022/
「故事必須要一直說下去。」
左轉有書 TouatBooks的現址,正是過去的「青島東路三號」--戒嚴時期的軍法處看守所,曾經監禁著大批等待軍法判決的「政治犯」。
從「青島東路三號」出發,左轉有書與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共同規劃,用一天的時間,更貼近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只是#更深入認識台灣民主與人權的歷程,更要#尋找培力走讀解說員。
▌活動資訊 ▌
時間:2021年10月3日(日) 9:00 - 20:00
工作坊詳情與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JAWczmqSonCkXz2i6
▌課程內容 ▌
(1)走讀的意義:用腳探尋台灣民主的足跡/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2)什麼是社會運動?台灣社會運動面面觀/林欣怡(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3)台灣民主與人權的發展/黃嵩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4)如何執行一場導覽/陳怡秀(島內散步產品企劃)
(5)導覽的一百種可能/顏志豪(島內散步客戶關係總監)
:sparkles:訂閱端,享有更多Superpass會員福利: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membership-bookstore-list/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台灣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桃園本日+0!
桃園連續5天零確診,居家隔離人數降為90人,代表疫情在收斂,面對挑戰仍要堅持防疫,我想,桃園是可以期待邁向清零階段。
站在國門第一線,我們必須守住每一個防疫環節,特別是在國境防疫管制對策要守護好。桃園這段時間,歷經多起感染事件,但我們的社區並沒有因為這樣,產生大規模的流行,這也是我們注重邊境防疫的地方。
今天陳時中部長針對諾富特飯店、華航機組員感染事件做報告,我也就我所知道的資訊,向大家說明:
諾富特旅館感染事件,包括有7位工作人員、3位家屬,一共10人確診。回想當天,同仁以及醫療團隊立即進駐,防疫消毒大隊也全面清消,緊急進行諾富特清零計畫。在2個星期內,包括旅館工作人員、房客、機組員、居家隔離者等1790人,我們與中央合作,先後進行2次採檢,採檢結果都是陰性。
經過這一次的清零計畫,我們也確定它是一起職場內的群聚感染事件,並沒有家庭以外的確診者,也沒有擴散到社區。但因為諾富特1館並沒有提出防疫旅館的申請,且與一般客混住,交通部民航局、交通部觀光局、市府觀旅局,根據民航法規、觀光發展條例及傳染病防治法,依法給予罰款。
而另一起華航機師感染事件,傳播鏈最早是從1位境外的印尼華航機師開始,總共36人染疫。在發病幾天後,我們也進行血清檢驗,除機師與家屬確診者外,發現9個人有血清陽性反應,代表感染有一段時間,已經有了抗體。
華航機師群聚感染是從4/21爆發,諾富特是從4/29開始,當時為了飛航與確保防疫的安全,進行了大規模華航清零2.0計畫,這計畫做了非常的久。華航前艙機組全數召回檢疫,後艙曾派飛長程或有接觸風險的機組員全數檢疫14天,另外要求風險組與安全組不得混飛,華航也陸續停飛14天。前後花了2個月的時間,終於確定疫情沒有擴散的跡象。
機組員的健康管理機制,這一年多來也做了多次的調整,這些改變的過程,地方政府並沒有參與。調整歷程從去年12/31前為3+11(圖3),今年改為7+7,後來又改為5+9,到現在大家熟悉的3+11,我想,這過程是中央與專家經過多次討論所做出的考量,我們會尊重中央的專業及決策,航空公司須承擔起人員管理的責任,航警局也必須做到追蹤管理。
不管健康機制怎麼更改,桃園嚴守國境的目標一直沒有改變,在機組員入境國門,須進行PCR採檢政策,桃園去年就已採取2採的制度,採檢結果,1月到3月6000多件,3月到4月3000多件。
不管是諾富特事件還是華航機師感染事件,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發生之後要嚴格疫調、縝密追蹤、擴大的隔離、多次採檢才有可能落幕,我們做了清零計畫,在1個月、2個月內陸續完成,整個防疫的過程,是可以攤在陽光下給大家了解。
國境防疫規範由中央制定,但我們一定會盡力做好,即便沒有參與決策,我們也會積極協助這些工作的完成,因為機場在桃園,我們不會迴避,守護桃園是市府團隊的責任,更是我的責任。
防疫要同心、防疫要冷靜,我認為防疫過程要能夠面對困難,找出解決的辦法,希望把國境防護做好,平安的台灣可以趕快到來。
台灣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 在 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出版社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唐山】十一月代理期刊書訊《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期刊》(第六卷第二期) 書名|台灣社區 ... 李易駿則透過我國社區育成中心建置的歷史發展過程,指出「社區組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