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臺南市中西區康樂街118號,意麵小吃攤外頭的老招牌寫著:「有買必中,祝君中獎,第一特獎四佰萬元」,令人懷舊。(謝謝網友白襪拍攝分享)
由於愛國獎券第1134至1151期(1986至1987年間)的第一特獎金額為新臺幣四百萬元,因此判斷這塊老招牌應該是1986年製作的。
愛國獎券的歷史:
前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廳長任顯群,於任內為了充裕國家財政,先後推動愛國獎券與統一發票兩項給獎措施,被譽為「台灣統一發票之父」,對於安定台灣經濟有很大貢獻。
1952年1月1日實施的統一發票一直沿用至今,而自1950年4月開始發行的愛國獎券,雖已於1987年底停止發行,但仍是目前財政史上最長壽的獎券,共發行了1,171期。
1950年初,台海軍情緊張,政府正在風雨飄搖之際,由於愛國公債籌募不易,台灣省政府於是公布了「台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從1950年4月11日起,委託臺灣銀行發售愛國獎券,獎券籌款作為建設與社會福利之用,獎金支出部分,按規定需佔售出獎券票面總金額的60%至70%之間。
第1期愛國獎券發行時,每張定價是15元,由於定價過高,市場反應並不熱烈,政府於是調降定價為5元,最高獎金為新台幣20萬元,當時足以在台北市鬧區購置房屋一棟,因此吸引許多民眾購買。
隨著台灣經濟逐漸富裕,愛國獎券的售價逐步調升為10元、20元、50元、100元,最高獎金也自1982年起,調升為1,000萬元,獎券迷大為捧場,開獎頻率由每月1期,增加至最鼎盛時期的每月開獎3次,當時每逢5號、15號,與25號的開獎時刻,買獎券的民眾無不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中獎的幸運兒,就此躋身富翁行列;民間甚至還開始傳唱「愛國獎券歌」,描寫小市民期待中獎的心聲。
愛國獎券因為購買者眾,開獎過程也特別受到矚目。最早的開獎設備,是四台手提六角型的木質搖獎機;1971年開始,採用7台法國製的電動開獎機開獎;1987年9月開始,在台北市中山堂進行的開獎實況更透過電視轉播。當時全台地價最貴的地王,每年皆由同一間位於西門町的獎券行蟬聯,由此可見當時愛國獎券風靡的程度。
最早期的愛國獎券,式樣相當簡單,採用紅色單色直式的設計,頗為類似當時發行的新臺幣,獎券上並且印有「臺灣省政府委託臺灣銀行發行」字樣。自第28期開始,陸續出現了中華民國全圖、總統府、赤崁樓等等圖樣,四個角上並且加上反共抗俄的標語。
自第282期愛國獎券開始,版面改為橫式印刷,並且由著名畫家梁又銘擔綱繪製圖樣,內容包括了台灣名勝與節慶、歷史人物與24孝故事、故宮國寶等等。
1960、70年代,愛國獎券上印製的口號標語,除了反共抗俄以外,還有建國富國、保密防諜、革新精神等不同類型。
1970年代開始,愛國獎券的圖樣多次出現歷史人物,例如第998期發行的愛國獎券,就以宋代劉克莊妻子,勉夫拒敵的故事作為主題:『克莊妻林氏,性賢孝,虜騎入境,克莊率師督戰,以妻病重,遲未出發,林氏責之曰:「虜入大恥,奈何以妾身而害君是乎。」克莊感愧,遂即出發殺敵。』
1982年10月5日,愛國獎券邁入第1,000期的發行里程碑。
1985、1986年間,依附愛國獎券開獎的「大家樂」日漸風行,賭風熾烈之累,就連當時負責為愛國獎券繪製插圖的畫家林幸雄,也不免池魚之殃,居然被一心求取明牌的歹徒,前後綁架三次,於是政府開始慎重思索愛國獎券的存廢問題。
1987年間,由於國內經濟蓬勃發展,愛國獎券籌募的建設財源早已可由其他租稅收入替代,為了遏阻大家樂賭風,台灣省主席邱創煥遂宣布愛國獎券於1987年12月27日發行第1,171期之後,暫停發行。
就在末代愛國獎券發行之前,臺灣銀行獎券科科長江勇吉的兒子,又遭到歹徒綁架,勒贖的並非高額贖金,而是中獎號碼明牌,幸虧最後平安歸來,為愛國獎券劃下充滿驚嘆,但還算圓滿的句點。
累計在長達37年的發行過程中,愛國獎券的銷售總額超過了新台幣689億元。1990年1月,台灣省愛國獎券發行辦法正式廢止。
附錄:愛國獎券的最高獎金變化
第1-314期(1950到1963年間)的愛國獎券最高獎金為新臺幣20萬元,隨後,最高獎金與售價同步增加;第315-576期(1963到1970年間)的最高獎金額為25萬元,第577-785期(1970到1976年間)的最高獎為50萬元,第786-999期(1976-1982年間)的最高獎金為100萬元;1982年發行的第1000期愛國獎券之最高獎金提高為1000萬元;第1001-1120和1122-1133期(1982-1986年間)的最高獎金為300萬,其中第1048和第1086期(適逢1984年和1985年春節)的最高獎金增加為1000萬,另外第1121期亦因適逢1986年春節而將最高獎金額提高為800萬元;第1134-1151期(1986-1987年間)的最高獎金為400萬元;最後20期(1152-1171期,1987年)的愛國獎券取消特獎,最高獎金變為頭獎,金額為100萬元。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興濱計畫代表作登場
#哈瑪星貿易商大樓復活
圖文:洪正 Âng Chèng
「興濱計畫」中,為於哈瑪星站前方的重要地標「貿易商大樓」於9/18修復啟用。當眾多報導稱讚此案為「官民協力保存」典範時,我卻想起了一週前大胖豬油拌麵老屋被列為「暫定古蹟」的讚否紛爭,同樣的事情,四年前也在貿易商大樓上演過,當時可是一點也沒有什麼官民協力的和樂融融氛圍呢!
#站前地標貿易商大樓
現在的輕軌哈瑪星站,在日本殖民時期可是高雄中央車站「打狗驛」所在,站前道路發展成銀行、旅館林立的中心商業區。早在打狗驛二代站房完成之前,管藤德太就先搶佔站前黃金位置,設立了日式旅館「春田館」(第一家在台中),在1944年高雄大空襲時部分損毀。
戰後的中國殖民期間,春田館被「台灣省政府財政廳」接管,土地則被台糖接收。當1949年大量中國難民來台時,還一度成為難民收容所。1951年原址重建為樓高4層大樓,是當時哈瑪星最高建築,原本是華僑商業銀行辦公處所,1963年高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買下大樓,隔年進駐使用,並命名為「貿易商大樓」。
1978年,隨著哈瑪星沒落,公會也搬遷他處,原址曾租給中藥材批發公司作為倉庫等雜用。但2014年因租約解除,原址閒置,公會以大樓是危樓為理由,申請處分拆除。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轉機出現了。
#打狗文史會社等團體的搶救行動
2014年9月29日,當拆除風聲傳出後,在地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立即到場,通報文化局介入,並發布聲明呼籲保存。
在聲明中,會社理事長郭晏緹表示:1.「危樓」只是公會內部認定。且拆照只有一個工作天就核發,明顯不合建管常理,疑似有民代關說加速流程。2.此案地上物拆除後空地也是閒置要招租,但這麼有歷史價值的建物,有極大潛在利用價值,何不留下招租活化? 3.政府對於高雄港灣區的配套政策不足,具歷史意義的建物不斷快速的消失,明顯不夠重視。
文化局聯繫公會代表不成後,9月29日緊急聯繫文資委員到場會勘,經三位委員認為大樓極具歷史意義,有再利用可能性,決議列為暫定古蹟,依法不得拆除。公會當然不滿,但經過多次溝通後,於2015年獲理監事會同意,保留建物交文化局承租活化。
#從危機中重生的貿易商大樓
歷經1年多修復工程,貿易商大樓終於修復完工,在保留原樣之外,內部也增修了電梯等設施。開放參觀後,我們隨即拜訪,一樓展出貿易商大樓與哈瑪星身世歷史,二樓是各國紙鈔特展「城市鈔寫」,三樓是「觀.星百年哈瑪星巨幅影像展」,四樓則是閱讀與咖啡座位區。
有趣的是,四年前基進側翼市議員參選人劉哲宇接獲訊息到場關切時,認為該樓歷史意義深遠,四樓可做為咖啡館、二到三樓可當博物館,極具開發條件。我們拾階而上,發現建物暫時規劃,竟和哲宇當年所見相同,不禁莞薾。
而從山形屋遠眺,正在整修中的舊三和銀行、山形屋、被炸毀的原高雄郵便局(台灣銀行)均一清二楚。 如果能將站前道路重新以行人角度規劃,增加行人廣場面積,串連修復建物並規劃博物館、商業空間等不同用途,再配合文化局已經進行中的哈瑪星老街屋活化計畫。或許不久之後,將能重現「高雄金融第一街」的往日榮景!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暫定古蹟」的搶救行動後,老建物煥發第二春,呈現新的可能。更多的成功例子若能集結起來,甚至集結政府、民間、學界組成「老屋活化顧問協會」,進駐老屋提供產權人諮詢與資源,創造更多獲利空間,對於在地人保留老屋的意願或許更能大大增加!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在 沿革 - 財政部- 函釋 的相關結果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為配合業務需要,本部賦稅法令研究審查委員會與稅制委員會合署辦公。按該會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七月,原隸屬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專責辦理已往相關單位頒布 ... ... <看更多>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在 接管省有財產相關史料 的相關結果
... 臺灣省政府財政廳、臺灣省政府地政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財政部國庫署、財政部金融局、財政部法規委員會及國有財產局等機關推薦的高級業務主管,負責辦理省有財產 ... ... <看更多>
台灣省政府財政廳 在 臺灣省政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精省前[编辑] ; 財政廳, 地政處, 公務人員培訓處 ; 教育廳, 兵役處, 主計處 ; 建設廳, 勞工處, 人事處 ; 農林廳, 環境保護處, 政風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