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具備分散風險、被動投資的特性,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投資客。
國內ETF市場從2015年到2019年成長超過10倍,儼然是投資人必須了解的一個商品。
想知道台灣ETF的規模與現況嗎?想了解美國ETF的市場動向跟領導發行商嗎?
那一定要看阿爾發發行的2020年ETF關鍵報告,內容不只包含台灣、美國
更分析了全球的ETF規模及市場資金流動,想要了解ETF的投資人絕對不能錯過!
🔹2020 ETF關鍵報告內容🔹
1.台灣ETF規模、市場分析與競爭狀況
2.美國ETF規模、發行商排名、市場分析
3.全球ETF規模、資金流向
只要在貼文下方Tag兩位朋友並分享本篇貼文,我們就會將關鍵報告寄送給您囉!
另外,2021年版本的ETF關鍵報告正在火速製作中,
記得持續關注我們,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我們的關鍵報告唷!
想看更多?
👉IG|@alpha_roboadvisor
👉FB|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 阿爾發投顧
👉LINE|@ robo
台灣機器人理財規模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網友筆記
110.6.19台灣指數投資理財的拐點
●陳志彥
1.過去在花旗的時間,基金容易賣,但不容易賺到錢,對此事很困惱。
2.理專會去猜測市場,但不是很準確,早期曾經看到理專用轉筆的方式來選擇要賣哪支基金,覺得驚訝。
3.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當時賣了很多結構型商品,但理專也不是全都很了解。
4.國外機器人理財是依顧客資產規模收費(管理費),台灣金融機構大多採用手續費方式收費。
5.國外與國內的金融機構收費模式及使用工具不同。
6.想取得投顧牌照,使用B2C模式。
7.金融業是所有產業裡面,受科技影響最少的一個產業(因為門檻比較高)。
8.金融科技將對傳統金融機構將產生很大的衝擊。
9.以後會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內含管理費這個問題。
10.傳統金融機構需要去思考費用的問題,且思考是否能提供顧客價值。
11.傳統金融機構成本會比較高(如地租),較難獲利,新創金融公司控制成本相對容易。
12.職場成功的關鍵,找到一個可以請益的導師(mentor),在關鍵時點可以提供很好的建議。(PG補述如果沒有mentor,也可以從書上學習)
13.對年輕人來講,擁有的是時間,努力每月存10至15%資金、放在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使用低成本的使用工具(如ETF)、放著不要動。
14.要慎選第一份工作,找工作需要鎖定目標,努力研究這個公司為什麼你要去,才不會進去後才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會待不久。
15.內含管理費及手續費模式的改變(企業模式改變),才是真正會讓產業改變的關鍵。
16.金融科技的創新,就是要降低收費,努力控制成本,讓民眾獲得更多的好處。
17.之前的年代主要是被大的媒體控制,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可以較容易獲得多元的資訊(如正確的投資觀念)。
感謝蒞臨
李柏鋒
Jet Lee的投資隨筆
竹軒的理財筆記
台灣機器人理財規模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5 年將有 8 成投資決策靠 AI!人工智慧會取代操盤手和理專嗎?
2021/04/27
by
張庭瑋
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發展,如今已被應用於工業、零售及金融等場域,除了前幾年開始風行的投資機器人外,近來也開始有創投透過 AI 進行投資決策,利用演算法分析大量數據,不僅能減少搜尋和評估的成本負擔,還能分散投資風險。
銀行、創投都在用,2025 年近八成投資決策會用到 AI
「當你有了大數據,卻還貿然進行投資,是愚蠢的。」Google 風投(Google Ventures)前合夥人馬里斯(Bill Maris)如此告訴《哈佛商業評論》。
根據調研公司 Gartner 預估,2025 年將有近八成的投資決策會使用到人工智慧(AI)。該公司分析師吾卡克(Alastair Woolcock)表示,風險投資行業採用 AI 技術,將改變財務評估、團隊評估以及成長策略的評估方式,「人工智慧將改善這些『以人為本』的評估方法。」他說。
《華爾街日報》以兩個創投公司為例,分別是管理資產規模 3.65 億美元的 Correlation Ventures,以及管理資產規模 12 億歐元的 EQT Ventures,這兩家公司都運用 AI 進行投資評估。僅需輸入新創團隊的財務狀況、產品成績,以及創辦人和核心成員的經歷資料,AI 便會給出一個投資評分,創投即可根據此評分,決定是否要投資。
而在台灣,也有許多銀行開辦 AI 機器人的理財業務,幫助客戶進行投資理財策略的制定。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國內已有 13 家業者推行,包括永豐銀行、國泰世華、第一銀行等,其中投資人數約 8 萬 1,512 人、資產規模 22.97 億元,比起 2019 年,人數增加 4 萬 8958 人、資產增加 12.67 億元。
AI 理財投資比理專或操盤手厲害?
目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推出的智慧理財系統,是透過電腦程式,依循設定好的條件和模式,追蹤市場數據、價格走勢、個股資訊等,作為判斷投資決策的依據。《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快速又冷靜地掌握市場動態,找出獲利空間。
由於已預設好判定標準,因此可以避免許多人心偏誤,例如不甘心認賠或是追高殺低的心態,但從另個角度來說,AI 也很難做出像人一樣逆轉劣勢的「神操作」,畢竟市場不只是一堆數據,還包含各種偶發事件和市場信心,要能判讀各種複雜的外在條件,還是得靠專家的經驗和智慧。
雖說如此,各界對於 AI 應用在投資理財,仍抱樂觀態度,如《Entrepreneur》就指出,AI 智慧理財可以幫助股市民主化。過去,大投資者和銀行家掌控著股市,其主因就是因為他們有辦法獲取各種訊息,讓他們做出好的投資決策。
現在有了 AI 的輔助,進入門檻也跟著降低了,像是有些金融科技服務提供 AI 顧問,該顧問可以分析大量數據並提供個人化的投資建議,用戶可以快速獲得他們的問題的答案,例如投資多少,如何分散投資以及什麼是特定投資者的理想投資組合。就算你是投資菜鳥,也能在幾秒鐘內獲得相關數據和資訊。
如此一來,可以幫助新手投資者作出早期投資決策,避免走冤枉路,從而在投資生涯的早期獲得高回報,鼓勵他們繼續投資。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導,人工智慧進入金融場域可以讓更多人接觸投資,讓經濟活動更活絡,但不要想靠著 AI 發大財,畢竟真正優秀的投資者,除了要有精準理性的分析之外,還是得靠經驗的累積,培養自身對市場的敏銳度,才能奪得先機,找到最有前途的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32
台灣機器人理財規模 在 《機器人理財規模逾32億疫後商機爆發! 機器人理財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機器人理財規模 逾32億疫後商機爆發! 機器人理財 掀熱潮13家金融機構搶進!》【錢線百分百】20210525-6│非凡財經新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