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說得有其道理,值得臺灣的我們一起思考。很感謝社團內的朋友分享翻譯。
「當然,國軍也不是全盤一潭死水。海空軍,特別是空軍,的表現就相當不錯,在外國同行中讚譽有加。現在的問題出在陸軍,而民眾接觸的最多的,剛好就是最有問題的部隊。
大量年輕人可能是心懷興奮地進入義務役,然後被現實打臉。此文附有的漫畫就反映了這一點。
在我訪問的數十名義務役人員中,只有一人對台灣的國防有信心,大部分人都充滿了憤怒和失敗主義。
我就直接說了:台灣最大的敵人不是解放軍,而是自己的打擊士氣系統。
這個問題不難發現,很多人亦知道,難處在於要怎麼處理。我認為現存的台灣政治制度,沒有辦法在無外部因素下解決問題。我去年就這現象撰寫過文章,但問題不只於此。
國軍搞成這種恐怖狀態,某程度上還因為它曾是蔣家的鎮壓工具。綠營的老一輩很難消除國軍是屠夫的印象,而這會影響年輕一代;這甚至會蔓延至全台人口。」
同時也有3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央銀行在一年之內,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遏止炒房,但房市好像變得更旺,房市928檔期在北台灣爆出了近3千億天量。有立委質疑,央行的健全房市政策失靈,讓房價攀升。但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如果從金融穩定角度來觀察,是有成效的,尤其3戶以上的平均貸款成數有明顯下降。同時也坦言,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房...
「台灣政治制度」的推薦目錄:
台灣政治制度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美味書摘 /
許多政治與社會學者的研究已指出,在台灣政治制度民主化的過程中,「本土化」政策是一重要轉折。隨著1970年代黨外運動的成形、文化界「鄉土文學論戰」與一連串街頭抗爭,在1980年代後期解除黨禁、報禁、進而解嚴,更進入一個政治轉型及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時期,農工、客家、原住民、環保運動、教育改革等都在政治鬆綁下積極發聲。
當時對於「本土」或「鄉土」,雖存在不同的解讀方式,但重點在於肯定、釋放過去遭到壓抑的普羅大眾文化,逐漸讓這些較為接近大眾生活的文化內容有了呈現的機會。此種「本土意識」到1990年代有了更明顯的發展。
陳玉箴《「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新書!
不想錯過好文?請訂閱電子報 https://reurl.cc/arX1Q9
台灣政治制度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時候,差不多每天都會去火車站前的阿公家玩耍。
阿公是個殷實而精明的生意人。有時候,會想跟阿公要零用錢來買東西,阿公會叮嚀一句話:
「你跟我要零用錢,你如果好好跟我講一個理由,我一定會給;你如果大小聲跟我灰,那我一毛錢都不給你。」
這句話雖然平凡,但是影響我很深。
🔹 「高雄人不是乞丐」,但…
而最近高雄市長補選,常聽到關於財劃法的攻防。尤其吳益政踢館陳其邁的時候,講得很悲情:「高雄人不是乞丐」、「高雄人不是塑膠」、「高雄人不能站尾包衰」。尤其在路過行人面前聲淚俱下,戲劇效果甚佳。
但我竊以為,這不是為高雄爭取資源的正確態度。
台灣的財劃制度強幹弱枝,絕大多數的稅收上繳中央,再按公式分配回地方。而這個重分配的過程,對高雄非常不公平,這點我是完全同意的。蕪菁雜誌也不只一次提到這件事。
為高雄爭取資源,三位候選人皆同此心,沒有誰會不願意。李眉蓁那種只會跳針一直講3300億的就不提了。那陳其邁與吳益政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爭取資源的態度與方法。
🔹 搞對態度與方法,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面對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問題,高雄應該抱持什麼態度呢?
我認為要有兩個正確的認識:
👉 第一,中央不是天生要跟地方敵對的。馬政府冥頑不靈也就算了,但蔡政府肯定不是。前提是,你必須瞭解他們要的是什麼。
👉 第二,如果你不能馬上改變不公平的現狀,那就讓自己變強,強到可以影響現狀。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陳其邁在行政院歷練一年半,成熟最多的地方,在於深入地瞭解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博弈關係。長期作為區域立委,也當過代理市長,陳其邁對於「地方要什麼」的熟悉當然不在話下;但去中央歷練一趟回來,他對於「中央要什麼」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而找到這兩者之間的「交集」,才能找到為高雄爭取資源最有利的切入點。
中央對高雄的要求是什麼呢?我認為有兩大重點:
👉 第一,高雄要能夠跟上整個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尤其是美中脫鉤以後,產業回流、發展國防的大趨勢。
👉 第二,高雄要能夠扮演「南台灣的火車頭」,起到區域平衡的作用。台灣不能只用新竹以北的三分之一個台灣,跟全世界競爭。
陳其邁很能搞清楚重點。在全球美中對抗態勢已成的當下,中央的戰略目標有幾個:首先,是用尖端製造業,尤其是優勢的半導體「矽盾」來保護自己;再來,是發展能源自主;第三,是發展國防自主。而陳其邁的產業政策,包括橋科、興達港風電產業,還有漢翔航太產業與國艦國造等,都不是空思夢想,而是緊跟著國家戰略來的。
而要談到南台灣區域發展,高雄就不能脫離台南和屏東,自己搞自己的。而陳其邁在整個南台灣跨縣市治理的方面,也是論述最完整、最有具體作為的。北高雄科技廊道、捷運延伸等,都是切合著這個目標來的。
這跟「錢」有什麼關係?當然有!當你找到那個交集點,提出好的方案,中央慷慨給錢補助,而地方得到發展的動能,這就是一種雙贏的關係。這就跟在公司跟老闆爭取加薪是一樣的道理,總得要有個說法,你能為公司貢獻些什麼?
反過來說,如果你連好的方案都提不出來,只是自顧自在那邊嚷嚷不公平,那中央要用什麼理由給你錢呢?
🔹 如果你不能馬上改寫遊戲規則,請先強化自己的條件
財政劃分是一個零和遊戲,始終是台灣政治制度的大難題。任何變動,難免順了姑意逆了嫂意,往往爭執不休,到最後不了了之。
遊戲規則不可能是高雄一個人說了算。那麼,我們就必須在現在的統籌稅款公式底下,盡量讓高雄多佔一點優勢。而統籌稅款分配公式,佔最大重要性(權重)的是什麼?是一個地方的「營利事業總銷售額」。簡單說,就是一個地方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
所以你要在統籌稅款上佔優勢,首要任務就是強化城市的經濟體質、招商引資。當然你會說,統籌稅款拿得少,沒錢搞建設,要怎麼強化城市的條件呢?
這就回到了上一個問題:你怎麼拿出好的方案,讓中央政府認可,爭取到專案補助,用中央的錢來發展地方的經濟。經濟發展起來以後,自有財源、統籌稅款又能增加,進入一個正向循環的境界。
另一個方式,就是高雄找到自己「佔全台灣獨一無二」的重要性,以此為籌碼,來改變中央分配的規則。例如說,陳菊以石化管線的使用權為談判條件,蛇打在七寸上,要求石化業者的總部遷來高雄,為高雄增加了每年數十億的統籌稅款。這對陳菊任期最後兩年,高雄能夠「收支打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改變,不會是一步到位的。但是,當你一步一步強化自己的條件,日有所進、功不唐捐,總有一天你回頭看,會發現自己的優勢無可取代。
🔹 「高雄人不是乞丐」,我們用對的方法來爭取資源
回到我阿公說的那句話,你要零用錢,就得找一個好理由來討,而不是來無理取鬧。為城市爭取資源,也是一樣的道理。
地方政府能夠提出符合國家戰略的提案,自然就容易爭取到專案補助;而以此為基礎,地方的經濟體質改善了,又能夠回頭來增加自有財源與統籌稅款。找到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合作雙贏的那個「點」,做什麼事情都容易得多。
而最不可取的,就是像像韓國瑜這樣,講一堆荒誕不經的政策,做不到又高分貝怪中央政府不配合給錢。你說,誰會笨到給你錢去搞一個不知所謂的「愛情摩天輪」?
而像吳益政這樣訴諸悲情、聲淚俱下,卻又拿不出具體方法,只是用一些「陽光經濟」之類的空頭口號草草帶過;請問,這樣要怎麼得到市民的信賴呢?
高雄人不是乞丐,只是,我們選擇用對的態度、對的方法來爭取資源而已。
台灣政治制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央銀行在一年之內,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遏止炒房,但房市好像變得更旺,房市928檔期在北台灣爆出了近3千億天量。有立委質疑,央行的健全房市政策失靈,讓房價攀升。但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如果從金融穩定角度來觀察,是有成效的,尤其3戶以上的平均貸款成數有明顯下降。同時也坦言,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實在太難了,所以才會從需求面、供給面、制度面三管齊下,讓房市軟著陸。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Gzsjdf7A4/hqdefault.jpg)
台灣政治制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學指考明年更名分科測驗,原定每科滿分為45級分,大學招聯會近期確定調整為每科60級分,立院教委會上午辦理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出席的多數老師與團體支持60級分制,卻也提醒,方案106年就確定,但仍有高中師生不了解制度運作與施行,應加速溝通。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90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otlxdFEtls/hqdefault.jpg)
台灣政治制度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日前率先啟用台語通譯,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並沒有獲得邱國正採納,雙方一度僵持不下,也引起外界對通譯的討論。民團今天前往立法院支持通譯服務,喊話尊重不同語言,強調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也提出即時通譯制度化的訴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9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G-43wgXpts/hqdefault.jpg)
台灣政治制度 在 B2L3政府的體制(內閣制、總統制、混合制)複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老師私心認為,要強化國會對於行政機關的監督,最重要的一件事在於「監察權」必須由監察院回歸國會。放諸世界各 民主 國家,監察權皆是國會重要職權,唯有 ... ... <看更多>
台灣政治制度 在 台灣「獨一無二」體制三分鐘看懂為何修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啟動修憲】全民一起來參與! http://bit.ly/32e81q9 你支持修憲嗎?快來參加「 政治 IQ大測驗」有機會獲得大獎!【修憲論壇】 政治 大人物發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