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史的挑戰 —— 推薦選書📚
12/21(六)在Lightbox進行的攝影史論壇中,三位講者都帶來了相當豐富精彩的內容。而針對此次論壇主題,當天在現場也展出了15本館藏,提供給參與者作為延伸閱讀。除了呼應講題的選書外,也有台灣早期討論攝影史研究的文字記錄與對談。
研究者侯鵬暉針對日本攝影史的書寫發展,提到日本寫真家協會企劃「寫真100年」展,而後編輯出版《日本寫真史1840-1945》,對日本攝影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另外,鵬暉參與執筆的《日本寫真年鑑 2019》,記錄了包含展覽、出版、獎項、產業訊息等日本攝影界的年度重要資訊,並留下專家們的討論與評述。而《photographers’ gallery press no.14》,收錄探討「人類館事件」與殖民等議題的數篇論文,由鵬暉撰寫的文章並摘錄了Lightbox館藏的《臺灣寫真帖》內容。
學者陳佳琦所關注的台灣攝影史方面,我們選了《映象與時代》這本研討會論文專輯;此書收錄了90年代初期台灣攝影家們發表、討論攝影史的重要文字紀錄。另一本選書:《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源自民國百年在北美館所舉辦的一場大型攝影展,影像內容從19世紀的玻璃溼版,橫跨到2010年的數位影像,是一本具有寫史意義的展覽圖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佳琦的著作《臺灣攝影家:黃伯驥》是一本詳實深入、圖文並茂的攝影家專書,特別推薦給大家。
新加坡攝影研究者莊吳斌,以攝影書作為出發點探討東南亞攝影的發展歷程。我們挑選了《The Photobook: A History volume 1》、他的個人著作《東南亞攝影概論》,以及《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等書,作為延伸閱讀,期盼可以幫助讀者們了解和比較亞洲與歐美文化視野下的攝影書有何異同。
除了上述的書籍,我們還為大家選了更多攝影史的相關書籍!論壇雖然結束了,但書展仍將持續進行,歡迎大家來Lightbox翻閱這些書,增進對攝影史的認識喔。
👇 展出書單 👇
。 《攝影之聲 Issue 21:影像刊誌考》 李威儀 主編(2017.07)
。 《映象與時代-中華民國國際攝影藝術大觀攝影藝術研討會論文專輯》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委員會 編(1992.06)
。 《回首台灣百年攝影幽光:台灣影像風格與攝影特質的轉變》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編(2003.12)
。 《攝影訪談輯 2》 姚瑞中、章芷珩 主編(2019.01)
。 《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 林志明 著(2013.02)
。 《凝望的時代:日治時期寫真館的影像追尋》 簡永彬 主編(2010.08)
。 《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 莊靈、張蒼松 策展、余思穎 編(2011.05)
。 《台灣攝影年鑑綜覽:台灣百年攝影-1997》 台灣攝影年間編輯委員會 著(1998.06)
。 《臺灣攝影家:黃伯驥》 黃伯驥 攝影/陳佳琦 著(2017.12)
。 《『光画』と新興写真- マデニズムの日本》 藤村里美、関次和子、芦高郁子 策展(2018.03)
。 《日本寫真年鑑 2019》日本写真協会 編(2019.10.15)
。 《日本写真史 1840-1945》日本写真家協会 編(1971.08)
。 《東南亞攝影概論》莊吳斌 著(2019.11)
。 《photographers’ gallery press no.14》北島敬三、岸幸太 編(2019.12)
。 《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Mary Warner Marien 著(2015)
。 《The Photobook: A History volume 1》Martin Parr、Gerry Badger 編(2004)
—
Lightbox 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攝影圖書室
#週二到六 #下午1到8點 #無需預約 #免入場費 #直接來吧
😎 追蹤我們的 IG,看最新消息:www.instagram.com/lightbox_lib
💪🏼 捐款給Lightbox,讓我們能持續策劃更多書展與大家分享:
www.lightboxlib.org/belightboxfriend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攝影史的挑戰 —— 影像檔案、歷史敘事與記憶政治✨
論壇講題內容簡介重磅登場!!!快來看看!
本次論壇主題——攝影史的挑戰,探問書寫攝影史的考量與限制,期望透過不同觀點與經驗的交流,激盪出書寫台灣攝影史的可能。而本次邀請的三位講者,會以什麼樣的講題內容與大家一同討論呢?請看下方各講者的題目簡介與個人簡歷!
——✦ 講者題目簡介 ✦——
🔺 侯鵬暉|日本攝影史的書寫發展與現況
1968年由日本寫真家協會所舉辦的「寫真100年——日本人攝影表現的歷史展」,對於日本攝影史的概念主軸形成,有著無可取代的歷史地位與意義。以此展覽內容為主體而出版的書籍《日本寫真史1840-1945》,亦成為了日本攝影通史當中極為重要的著作。而現今由評論家或研究者所撰寫的各種書籍,或是由美術館所舉辦的相關展覽,這些內容各自是用何種思維在進行攝影史的脈絡梳理?透過此講座將概要介紹日本攝影史的書寫演變以及現況,希望能為今後構築亞洲攝影史提供些許思考線索。
✒︎ 關於侯鵬暉:
日本大學藝術學研究科藝術博士,旅居日本從事攝影研究、策展與創作,現任教於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研究專長為日本攝影展覽文化發展與其影響,著有博士論文 《日本寫真展覽會的歷史研究—從戰後到寫真美術館的成立》,並執筆於《日本寫真年鑑》年度攝影展整理與展評之單元。
🔺 陳佳琦|當下的渴望:反思臺灣攝影
台灣攝影史的意識出現在八〇年代中期,那也是八〇年代台灣⺠主化浪潮下對台灣主體性的追求,以及台灣史研究興起的過程之中而誕生的呼籲。然而三十多年過去,作為一種文化史,台灣攝影史的發展不若文學史、美術史般發展順遂,而是在投入人才稀少、檔案史料匱乏、未能養成足夠反省力的史觀與理論方法等種種限制下,一路跌撞。近來伴隨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即將成立,台灣攝影史儼然成為一種「渴望的產物」,那麼,該如何思考歷來的攝影史書寫,如何回應何謂「台灣攝影史」以及研究台灣攝影的意義究竟為何?期許藉由此次講座一同反思。
✒︎ 關於陳佳琦: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今藝術》採訪編輯、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博物館「臺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小組成員、2016及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組初選評審。研究興趣為文學思潮、視覺文化,攝影史與紀錄片,評論文字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著有《臺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
🔺 莊吳斌|攝影書作為方法:書寫東南亞攝影
近年來在國際間所掀起的攝影書風潮,除了推高某些出版物的價碼以外,對於東南亞不同國家的影響似乎參差不齊。這股風潮也恰好讓我們再次反思打著多元化的攝影論述,如何延續帝國主義的幽魂持續地邊緣化非歐美的攝影經驗,透過理論和論述以偏概全地代表、他者化其他區域的發展脈絡。我希望在這次的演講中,探討東南亞攝影書漫長的出版歷程與經驗,如何能為攝影史的書寫與思考提供不同的可能性。
✒︎ 關於莊吳斌:
新加坡影像研究者、策展人,同時是攝影評論期刊《環亞攝影評論》的編輯委員。他長期關注東南亞的攝影實踐,曾以十年的時間踏查研究,勾勒東南亞自殖民時期以來的攝影發展軌跡,以及攝影與民族主義和冷戰的關聯。
——✦ 活動資訊 ✦——
時間|12/21(六)13:00-18:0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講者|侯鵬暉、陳佳琦、莊吳斌
主持|朱盈樺、曹良賓
入場|12:30 開始,自由入場(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
其他活動詳情請洽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62197604051426/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將將將 ! 籌備多時的攝影史東亞論壇來啦 ! 請別錯過!也請大家幫忙分享~
● 攝影史敘事.亞洲論域系列論壇:#戰後東亞攝影史
此系列論壇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主辦,關注台灣與亞洲的攝影史當前研究,聚焦探討攝影在亞洲的發展軌跡、攝影史的當代意義,以及攝影史論的創造性敘事,藉由對亞際地緣與歷史連帶的多元思索,作為理解台灣與亞洲攝影史的參照,同時建立跨國際的研究觀點、經驗及資源的交流。
本次論壇從戰後的東亞攝影發展節點出發,邀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攝影史研究者參與,透過多面向的歷史架構與研究書寫策略,針對亞洲攝影在戰後的發展歷程與文化現象進行專題發表與對話討論,同時對「什麼是攝影史」以及攝影史方法論提出反身性思辨。
(本活動為自由入場,座位有限,歡迎參加!)
更多資訊 | http://www.vopmagazine.com/forum/
活動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06070573529702/
----------------------------
● Session 1
9/5 (四) 19:00-21:00
獨立攝影藝廊的時代:一九七〇年代日本攝影的另隅
講者 | #金子隆一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傳興
● Session 2
9/7 (六) 13:30-16:30
初探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攝影的日本影響
講者 | #陳佳琦
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在戰後韓國攝影中的碰撞
講者 | #朴平鍾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陳學聖
● Session 3
9/7 (六) 18:00-21:00
日本「主觀主義攝影」的特徵與色彩
講者 | #戸田昌子
台灣攝影的「戰後」是什麼?一個問題史的試探與考察
講者 | #張世倫
對話討論
與談人 | #許綺玲
----------------------------
◼︎ 講者簡介
金子隆一(KANEKO Ryuichi),日本攝影史學者。1948年生於日本東京,1972年畢業於立正大學文學部。自1970年代中起開始收藏攝影書與影像資料,並於80年代投入攝影評論工作,文章散見於各報刊。90年代起擔任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專門調查員(客座策展人),曾策畫包括「藝術攝影的精華」(2012年)、「日本攝影的1968」(2013)等展覽,2014年3月自該館退休。著有《日本攝影史》(2003)、《日本攝影集史1956-1981》(2009)等書,另編有《定本木村伊兵衛》(2002)、《日本攝影史的至寶》(2005)等書籍與攝影史相關輯冊。曾獲日本寫真協會頒授「策展人獎」(2010)及「國際獎」(2019)。
陳佳琦(CHEN Chia-Chi),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今藝術》採訪編輯、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博物館「台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小組成員、2016及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組初選評審。研究興趣為文學思潮、視覺文化,攝影史與紀錄片,評論文字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ACT》等刊物,著有《臺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
朴平鍾(박평종/PARK Pyungjong),韓國中央大學教授。韓國中央大學攝影系畢業,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著有《攝影的仿真》(2006)、《遺跡的美學》(2006)、《韓國攝影的先行者》(2007)、《韓國攝影原生力》(2010)、《攝影家幽暗的全盛期》(2014)等書。
戸田昌子(TODA Masako),1975年生於日本東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形態資料學)博士,現任教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及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曾獲日本攝影藝術學會「獎勵賞」(2006)。其研究專長為日本現代主義攝影史及日本戰後攝影發展運動。她亦協同參與多項策展工作,包括「幻影現代派——堀野正雄的世界展」(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2)、「岡村昭彥的攝影——生與死的一切」(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4)等。共同著有《攝影經驗的社會史》(2012),並編有《快門之前 No.6》(2015)等書。
張世倫(CHANG Shih-Lun),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譯有《另一種影像敘事》(2007)、《這就是當代攝影》(2011)與《攝影的異義》(2016)等書。研究興趣包括影像史、當代藝術、音樂批評、電影研究、藝術現代性與冷戰史等諸多範疇,現正從事台灣攝影史相關研究的書寫計畫。
----------------------------
本活動由《攝影之聲》策畫、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共同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協辦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台灣攝影史意識的荒蕪和覺醒 的相關結果
Mackay)博士於1871年在台灣留有的. 影像,是目前發現最早可考的文獻資. 台灣攝影史意識的. 荒蕪和覺醒. ○ 簡永彬. 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 論研究所副教授 ... ... <看更多>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他者之眼 台灣攝影紀實發展之文化背景初探 的相關結果
台灣 的歷史發展中,在經歷了不同外來文化與不同政權體制的統治下,自然 ... 根據《臺灣攝影史簡論》黃明川探討臺灣第一張. 照片文獻中所提及: ……從比較重要的歷史事件 ... ... <看更多>
台灣攝影史 簡 論 在 1993 台灣攝影簡史 - 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的相關結果
對台灣的攝影歷史有比較正式的研究是從1985 年5 月8 日,由政府的行政院又化建設委員會出資支持,筆者主事的「百年台灣攝影史料整理工作」開始,才逐漸展開序幕的。這個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