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論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研討會
臺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之首。本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瞿宛文研究員所著新書《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探討造就如此成績的原因,挑戰了當今臺灣社會的主流論述。這場研討會,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一起討論書中的重要議題。
🔹時間:106年3月7日(星期二)14:00-18:00
🔹地點: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1會議室
🔹主辦單位:人社中心亞太專題中心東亞經貿發展研究計畫
🔹協辦單位:聯經出版社
🔹主持人:華昌宜(國土規劃中心)
🔹專題評論人:王振寰(政治大學國發所)、朱雲漢(本院政治所)、徐振國(東吳大學政治系/已退休)、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系)、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系)、謝國興(本院臺史所)
🔹線上報名: http://www.rchss.sinica.edu.tw/conf/ea201703/
📬聯絡人:孫雅瑄小姐,(02) 27821693 ext. 204,eastasia@ssp.sinica.edu.tw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新書介紹:
台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國之首。瞿宛文專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探討造就這優異績效的原因,挑戰了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論述。
就「如何做到」而言,主流的自由市場理論實難以提供合理解釋,關鍵因素確如對該學派採批判立場的結構學派所言,是國府在有利的客觀條件配合下,在當時採取了符合時宜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再則,日本殖民遺產與美國的援助,雖提供了重要有利條件,但僅為輔助性角色,無法在戰後「自然地」帶來工業化。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採取歷史性角度,探究了「發展動力」層面,認為百年來救亡圖存追求現代化的民族動力,高度提升了國府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品質,並促使國府施行土地改革並著重社會公平。然而這歷史條件也隱含了這發展模式的局限,影響至今。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一書希望藉由此研究促進對台灣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展的討論,同時對後進發展理論做出貢獻。
📝作者介紹:
瞿宛文,美國史丹佛(Stanford)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城鄉所與經濟系兼任教授,曾獲第一屆孫運璿學術獎最佳書籍獎。研究著重於台灣與東亞經濟發展,近來也開始探討中國經濟相關議題。曾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編與社長。著作包括與安士敦(Alice H. Amsden)合著的《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經濟成長的機制》;《公與私之間:台灣經濟發展的另類思考》。
Search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 在 新書論壇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書論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研討會臺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之首。本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瞿宛文研究員所著新書《台灣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