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格局 #文長慢慢看
照理來說,閉關是不要看手機;不過前幾天Ho發起一個考題,剛好對應了我需要閉關的原因之一;
還在思考要不要發文的時候,抽出的靈性動物是「看見大的格局」,還正位,無非是要我說出我所想的;
今天就來說說這次關於「某個特定類型」的死刑犯/殺人犯課題的事情。
--
前幾年有部很紅的台製電視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這齣劇在說什麼?
關於殺人犯那個情節,是我代入感非常深之一的片段。
那時候的台灣,到處都是隨機殺人,每個囚犯都被判定是精神失常,辯護律師以此為理由,要求減刑,這引起了台灣社會的眾怒。
霎時間,所有精神病患被套上「該死、去死、不應該存在、精神病都該被統一關起來以便管理」的枷鎖與言語霸凌。
那時候的我,正在人生第二次復發重度憂鬱症時期,看著FB版面許多分享相關文章下的厭惡言詞、朋友群組排山倒海對精神病患者的批判言論,當時的我做了一件事,就是直接公開我的憂鬱症病史,同時開始禮貌詢問大家:「所以你們也認為我是必須被這樣管教、甚至直接聽從大眾意見而『去死』的人嗎?」
先不論當下我得到什麼答案,後續效應很快就發生了。
我被當成病毒一樣看待,沉默拉開距離的、封鎖的、刪除好友的,瞬間交友圈少了以往的70%。
可是沒有人問過我:「妳怎麼了?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也沒有人問過我:「所以妳是怎麼撐下來的?」
沒有,一個人都沒有。
在大家都對精神疾病患者抱著恐懼、厭惡的氛圍中,如果當時我沒有把自己的情緒鎖在一個角落,我確實很可能發生跟那些罪犯一樣的行為;
因為我不被接受、不被認可、沒有人問我怎麼了、沒有人有耐心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心聲、沒有人肯真正了解精神病患者其實也有分別;
我被一視同仁、我被套上潛在殺人犯因子的框架;我什麼都沒有做,卻被自認為是『正常人』的人群分類。當時的我憤怒極了,也在心中決定「既然這麼想要事情發生,那我就讓它發生吧!」
當然,事情是沒有發生。
很幸運的,那時候我有室友、深諳心理學的朋友也住在同一個社區,他們互相通報、交流我的狀況,輪流在我每次接近暴戾的那條線時,將我拉回來。
在理解、陪伴、傾聽、溝通、輔導之下,我的憤怒逐漸遞減,成為角落那個潘朵拉盒子;但是對人性的信任、樂觀、希望、友愛,也在那時候同時鎖了進去,直到踏上塔羅讀牌師的旅程開始,才逐漸解開這重重的鎖鏈。
--
我的故事說完了,我也沒有要為犯下大錯的人說話。
而是要告訴你、因為這個議題而憤怒的你,在這些人做了這些事的背後,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隻字片語無法完整形容當時我的心態與處境,因為你不是我,你不會懂;但是你可以試著理解,而不是斥責。
犯錯的人確實要為他的行為負起責任,Ho開啟的議題也不是「他不用負責」,而是探討「為什麼他會這樣」。
沒有一個父母想養出一個殺人犯;
沒有一個殺人犯天生就會殺人;
我們都曾經想要相信社會是讓我們感到有希望的,只是最後事與願違。
如果犯罪的他們都跟我一樣,有人理解、有人陪伴、如此幸運就好了;可惜,我們都知道事實是什麼,也沒有這麼多的幸運可以公平分配給這些人。
他們要為自己犯的錯贖罪,但是促使他們變成這樣的大眾,就能置身事外嗎?
跟著天使長前進的你,除了追求光明,你敢直視光明背後的黑暗深淵嗎?
如果你只看到光明,而不去了解黑暗深淵裡面有什麼、為什麼深淵會形成,那你只有學到天使長的皮毛罷了。
別欺騙自己是真的有同理心的人,其實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了解你自己。
--
回到這部劇,所以劇中的吳慷仁才會對殺人犯被輿論壓力影響,而被秒處決,感到灰心。
因為他很清楚,要根治這樣的現象,只能從長期的心理諮商開始,去探討殺人犯的內心狀況,進而加強台灣心理諮商的完整佈局,並讓還沒有病識感的人,也能提起勇氣去面對這件事;
然而,劇中情節我們都知道怎麼了,這個現象在現實生活也在發生:表面被清除了的問題,『根』卻已被深入這個社會最深處,卻被視而不見。
其實你我都有一定的潛在精神病因子,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罷了。
至少,我知道我有。
陌生人跟我相處,比跟你相處來得安全;因為我可以覺察我在幹嘛,你沒辦法。
--
👍占卜好評點連結:
3.0:https://reurl.cc/e9QxoQ
2.0:https://reurl.cc/g8zjzQ
1.0:https://reurl.cc/E2ZMnm
--
怎麼問問題:https://reurl.cc/OXpNx9
占卜預約流程:https://reurl.cc/qmOR9D
--
月亮塔羅坊🌙
📍IG:https://instagram.com/cat.moon.tarot
🔎FB:https://www.facebook.com/CatMoonTarot/
🌙預約占卜專線:https://linktr.ee/cat.moon.tarot
--
#月亮塔羅坊🌙 #喵子 #我們與惡的距離 #死刑犯 #殺人犯 #法律 #道德 #憂鬱症 #治療 #心理學 #占卜 #讀牌師 #塔羅牌 #靈性動物神諭卡 #thespiritanimaloraclecards #tarotreader #tarotreading #tarotcards #taipei #taiwa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
台灣心理 諮商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新冠疫情下的生離死別]
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可能正在經歷這樣經歷的人。
你會經驗到什麼,可以怎麼幫助自己?(請見圖)
2021的初夏台灣新冠病毒疫情不過社區傳染,落筆當下,已經來到全國三級警戒的第四週,雖然政府風風火火的宣布施行許多抗疫政策,確診人數已經破萬,死亡的人數竟也達四百多人,單看數字就夠怵目驚心,但真實決不是生硬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生離和死別。
在醫院見了那麼多的生離死別,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場景,卻是我感到最遺憾,也最辛酸無奈的。
因為病毒傳染的特性,一旦有人確診,所有接觸者就需要隔離,若是不幸重身亡,需要最快速度火化深掩埋,這由不得你的也讓人驚慌失措而且來不及好好道別。
這樣的生離、死別,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罹病震驚、被迫分離、意外猝死、無法告別、死者不安、生者遺憾。
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不同以往,是人們不熟悉的。完全在意料之外的確診,或在確診後短時間內死亡,人生瞬間遭逢如此巨變,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而意外的失去,對人類的心靈來說就像創傷。逝者已矣,而生者面對意料之外創傷般的死亡,會讓人感覺到世界不再安全,因為世界的運作失去了原先的可預料性,本來平穩的日子因著這個疾病和死亡動盪不安,失去相信的信念就像失去繩繫的旗子在風中飄盪,無處可依。
其實不僅是喪親的家屬會有失落或創傷性的反應,在第一線的醫療、救護、服務人員會因為目睹、經驗或是在服務的過程中生命也遭受威脅,也會產生創傷反應,雖不是親身的失去,但身心同樣承受的極大的壓力。
我想跟這些面臨疾病、隔離、傷亡、喪親者說:「我知道現在任何的語言都無法代替你的受苦與悲傷。然而,希望你們仍能對生命抱有信任與盼望、找到幫助自己可以復甦的動力。就算你現在覺得孤單、無助或徬徨,請你記得在這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人,即便不能親身和你們在一起,也都用他們的心意跟你們同在。有為著疫情禱告的朋友、有默默捐贈物資的朋友、有如我一樣希望用自己不一樣的方式讓受苦的你們一點幫助的人,即便只是一點心靈上的溫暖,都希望你們能夠收到!」,也要跟在一線衝鋒陷陣冒險犯難的朋友說聲:「辛苦了,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期待疫情退去、人們能夠自由呼吸、能真實交流、拉近距離的一天。
天佑台灣!
#心理師的呢喃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新冠疫情
#隔離 #創傷 #悲傷 #心理復原
台灣心理 諮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直播_做別人期待的自己,為什麼容易疲憊心累?
.
趙詠華接受了心理諮商,「經過治療才知道,當時那個電鈴聲和小時候家裡的電鈴聲一模一樣,它喚起了一段兒時深埋心中多年的陰影。」
10歲生日那天,趙詠華邀請轉學前的同學到家裡玩,母親卻有事要出門,離開前叮囑她任何人按電鈴都不要回應,「我說『好』,然後她就走了,但那一剎那我很慌很失落,好不容易大老遠請同學到家裡玩,媽媽卻不陪我招待同學。」小小內心湧現被遺棄的感覺,卻又不敢讓同學知道,她撒了生平第一次謊,告訴同學,「待會我媽媽要出去,只剩下我們小孩,但聽說附近有瘋子會來按電鈴,所以聽到電鈴聲都不要出聲。」
電鈴事件只是其一,成年之後回顧童年往事,才知兒時大人不經意的言行,常讓她有被遺棄之感。
來自單親家庭,趙詠華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家裡的拖油瓶,活著就是看大人臉色,一味討好大人,「大人說什麼我都說好,可是心裡一直有很多存疑:『這樣不對吧』、『這樣好嗎』、『這樣我不開心』。」「或許我的憂鬱症從小就有一點點,只是剛好離婚後,沒有工作,沒有動力,離婚成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花很多時間在糾結、自我疑問,後來覺得哭也要哭得有效率,而且每次都很痛,都在重複同樣的事,不如勇敢一點,問自己到底怎麼了。原來我從小就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當有一天旁邊的條件都沒有之後,你就沒有自己了,不知道怎麼辦。」
唱《最浪漫的事》這首洋溢幸福感的歌曲時,趙詠華患有甲狀腺亢進,很瘦、不停喘、眼睛微腫,即使很累躺下休息,手還是不停抖,心跳很快、眼淚直流,明明工作很忙,一早還要趕通告,就是睡不著,「再看當時的照片,其實很難過,那時很緊繃,硬是裝成沒事的緊繃,」她感嘆:「一直以來有太多壓力、心理的病,層出不窮考驗身體,看你會不會有一天發現身體真的不行了。」
「你感受不到美好事物,別人的關心你就是看不到、聽不到,甚至覺得厭煩,就像那時別人說『加油』、『你可以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但內心只想翻白眼,難道我還不夠加油嗎?可以了吧,我的人生還要怎麼樣。」
解開原初的結,趙詠華漸漸打開心扉,現在的她只討好自己,花很多時間愛自己,運動、跳舞、推拿,每天早上起床手沖一杯咖啡,「希望泡出來的咖啡是好喝的,表示今天狀況很好!」
原本就是「宅女」的她也能享受自處、享受寂寞,而不是害怕地躲在家裡;並時時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態,「聲音是不能騙人的,當身心平衡,才能唱出感動人的歌聲。」
但她認為,憂鬱症就像情緒感冒,很難痊癒,「當有一天發現看什麼都不順眼,就默默把藥拿出來吃;對我來說,現在也還是這樣,不時檢視自己、問身邊的人,我最近是不是情緒不大好。」
「因為憂鬱症,我找到自己,當你了解這個疾病,認真去面對,不要害怕,不必感到丟臉,才能找回最真的自己,那是一個很好的禮物。」
而人生打開後,再唱起《最浪漫的事》也會有不一樣的眼界,她轉著大眼、甜笑說,現在覺得處處都有浪漫的事,「原生家庭讓我覺得一定要找一個伴,去圓小時候的不圓滿;尋尋覓覓後發現,只有自己可以給自己力量和圓滿,只有先把自己圓滿後,如果有契機可以找到一樣磁場的人,兩人才會更開心,如果沒有,至少有自己就圓滿了。」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目前台灣心理困境與心理健康資源
■ 認識自己,為什麼會這麼重要?
.
討論書籍:
《#康健 5月號/2021 第270期》
情緒就醫指南
作者: 康健雜誌
直播時間:
5/12(三)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台灣心理 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全方位的積極治療、緩和醫療及心理照護》介紹
訪問作者:陳佳宏 醫師
內容簡介:
好發率比胃癌、胰臟癌高?!
台灣首本專論全方位預防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不是罕見疾病,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更高!
全身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地方,都有可能引爆地雷,
咳嗽、氣喘、腹瀉、心悸、熱潮紅、皮膚炎……,
你以為的小問題,卻是大症狀,早期診斷與治療,遠避腫瘤誤區!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罕見疾病?──錯!它的盛行率比胃癌、胰臟癌都要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於──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
★聚焦多面向照護──兼顧情緒與疾病,身、心、社、靈的照顧
☆晚期癌症適應──社區醫療,導入早期緩和治療
身體警訊篇
˙低血糖
˙熱潮紅
˙反覆腹痛、胃潰瘍
˙咳嗽
˙心悸、氣喘
˙發熱、盜汗
˙皮膚炎
NET醫療篇
˙與腫瘤捉迷藏:尿液檢測、CgA檢測、影像學檢測
˙手術最優先: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注射酒精,讓腫瘤壞死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救命稻草──PRRT療法是什麼?
˙抗癌好累又好痛,該怎麼解決?
緩和醫療篇
˙緩和醫療VS.安寧照護,哪裡不一樣?
˙長照2.0,從住院銜接整個社區
˙社區居家照顧,吃喝拉撒睡全包攬
˙安寧緩和居家照護
心理適應篇
˙為什麼會是我?疾病認知的重要性
˙接受或者抗拒?癌症晚期情緒適應
˙CALM心理支持模式
作者簡介:陳佳宏 醫師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內科專科醫師
血液病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血液及骨髓移植專科醫師
航空醫學專科醫師
◎現職
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安寧病房主任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作者簡介:呂敏吉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雙學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內科專科醫師
腫瘤內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現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安寧療護科主任
臺北市政府醫務室門診院聘主任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
作者簡介:蔡惠芳 社會工作師/諮商心理師
◎經歷
社會工作師
醫務專科社會工作師
諮商心理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社會服務室 社工師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師資及心理腫瘤專家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心理 諮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珈瑋心理師
內容簡介: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也許那個人是你,雖然你還年輕;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有些人面對「生死」淡然面對,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
──這裡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還是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他們聯繫
身為地表最強的母親,最困難的不是丈夫離世後的單親生活,而是要如何回應雙眼閃著淚光的孩子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心理師筆記】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的死亡認知
■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除了傷痛之外,在親人臨終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好好道別
「我想跟媽咪好好地說再見,想在媽咪的耳邊跟她說,我們都很愛她,希望她不要痛了。」於是,我陪著這兩兄弟,引導他們把愛說出來。
【心理師筆記】如何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親愛的奶奶,妳在天上我會想妳的─不是不能接受妳病後狀態,而是怕忍不住淚崩
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他。
【心理師筆記】󠄿兒童的悲傷
■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認識三十年、結縭二十年,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他們說她都離開了,叫我不要再想了,但我真的很愛她,怎麼可能不去想?當了二十年的夫妻……」面對愛人的離去,怎麼可能不想念?
【心理師筆記】關於失落悲傷
■我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我答應過會陪你走到最後,我就會做到,只是我也會累……
若非身在其中,外人難以理解身為照顧者會多麼疲憊,即使甘願,但身心壓力卻龐大無比,所以我建議:讓主要照顧者適當休息,才能有最佳照顧品質。
【心理師筆記】照顧者疲憊
■想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持續每日早晨幫妳梳頭的日常,是我最後的心願
「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然而,她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心理師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雖然很不捨,但仍想要好好地告別,因為家人是我一直守護著的
當看見一連串的失落,就會明白生命難以完美。在這樣生命本質的缺憾中,唯有「關係中的愛」讓我們覺得有存在意義。
【心理師筆記】關於好好的告別
■現在悔改,來得及嗎?─請不要把他人的付出和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在醫院臨床工作裡若遇見「做自己」的家庭成員罹癌,會看見在這份任性後,其它家庭成員的照顧工作備感艱,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也不為過。
【心理師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貓的溫柔陪伴─當我心累了,其實不需要太多鼓勵和幫助,只要最單純的陪伴就好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
【心理師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作者簡介:江珈瑋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考取中華民國高考心理諮商師證照、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心理專家認證資格,至今從事心理臨床工作邁向第八年,現任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恩寧病房心理師,也不斷將心理學自我照顧的知識與習慣透過演講、工作坊推廣心理衛生。
在的臨床工作經驗中,她接觸許多悲傷失落、複雜心理議題的個案,跟著個案一起學習,也因此在專業中不斷精進,目前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會員、台灣藝術治療協會會員,也在國際研討會IPOS、TPOS發表國際論文。興趣為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榮格分析心理學、時尚心理學、催眠心理治療等。
八年來她累積350場以上演講分享專業知識;這次她以文字方式,希望可以協助更多需要的人,期待每個心靈都不再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