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鰹のタタキ】(本日動態回顧)
我非常愛吃「鰹のタタキ」,這是坂本龍馬故鄉土佐的鄉土料理。タタキ的漢字寫做叩き、或是敲き,中文多翻做鰹魚半敲燒,因為它的做法是用乾的稻草烤了表面之後再拌以蔥、蒜片、茗荷等佐料再予以拍打。有人以為用稻草烤過的料理就叫鰹のタタキ,甚至有人直接管它叫鰹魚稻草燒(カツオのワラ焼き)。
高知縣是日本鰹魚消費量最高的地方。在以前鹽和醬汁都還很缺乏的年代,土佐漁夫家的奶奶就用自己的手把鹽和醬汁的味道拍進去魚的身體裡,用這種方式讓味道融為一體。這是在調味料不足的時代衍生出的智慧。
至於表面要烤過的原因,則是因為烤過的話,原本較硬的魚皮就會變軟而容易食用,而且還可以消除魚腥味。至於會使用稻草而不用炭火和木材來烤,是由於稻草本身帶著少許的油份,因此燒起來火力很大,能夠迅速烤好鰹魚的表皮,使外層在烤過的情況下,內部還是維持生的狀態,這種狀態就非常適合拍打入味了。了而且稻草的香氣不但會沾染上鰹魚,烤過之後還可以除去多餘的水份,讓味道更加地凝縮。
鰹のタタキ還有一個起源,是土佐第一代藩主山内一豊為了防止食物中毒而禁止吃鰹魚刺身而改良的。自此之後多稱做「鰹の塩辛」,直到第12代藩主の山内豊資才正式被稱為鰹のタタキ。
不過已故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非常看不起這道鄉土料理。他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土佐的炙燒鰹魚片只不過是當地人不知大城市美味的人們胡亂當作名產來宣揚的東西罷了,在我看來,很令人不舒服而粗糙,剛烤好又生又熱的,只讓我感到一陣腥。不過土佐這般連皮快速烤過,帶皮一起食用的作法,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在這裡我很意外北大路魯山人沒有調查過土佐鄉土料理的相關文獻,不過在土佐出身的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在他的文字書裡抗議過:『佐料太多,鰹魚本來的味道會 . . . 』這種美食家式的說法我才不管呢!宴會後,鰹魚全部吃光後,用筷子夾著餐盤上浸著醬汁的青蔥、洋蔥等剩下的配料當小菜吃,一面聊天一面喝酒,這才是土佐酒鬼正確的作風。
到高知除了去坂本龍馬的故居探訪之外,最開心的就是終於吃到最正統的鰹のタタキ了。不過雖說高知市到處都有賣,但在高知縣民心中排行第一的還是這間漁師料理 明神丸 ひろめ市場店。鹽味的尤其好吃。表皮的焦香,充滿脂肪與鮮味的紅色魚身,再加上粗粒的鹽,一定要切得厚一點,再夾蔥蒜末一起大口放進嘴裡,再配一口酒,太完美了。
雖然明神丸要去高知才吃得到,不過另外一家當地名店「黑尊」在東京得銀座有分店。還有一間連鎖店祢保希(ねぼけ)則在東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連高知著名的皿鉢料理(さわちりょうり)也有賣。
以前的江戶人愛吃「初鰹」(春天到夏天在日本近海北上的鰹魚,到秋天油脂飽滿後南下的則為「歸鰹」),愛到有「把老婆拿去當了也要吃」的說法。對此北大路魯山人也提出過他的看法:「此處引人深思的,是所謂的江戶人大約是什麼身份的人?大概不是富人,也不是貴族吧。既然還得為了吃鰹魚而典當物品,應該是身份低的人吧。對這些人來說好吃得令人雀躍,這番話必須考量到說話者的程度。」北大路魯山人的說法雖然刻薄了點,但也不無道理。以當時的物價,一尾初鰹約相當於現在的十五萬日圓,而且初進貨的必須先進貢給將軍,流通到市場上的所剩無幾,而且還有富商和高級料亭搶著買,平民老百姓想買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大路魯山人說的,講得直接點就是:「他們說的話能聽嗎?」但是江戶有句「吃了初物,壽命就能延長七十五天」的俗語,所以對吃初物這件事江戶人真的是有非同小可的執著。不過其實遠古時代的日本人是不太吃鰹魚的,一直到了武士的時代,因為鰹魚的日文發音和勝男一樣,才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
此外,鰹魚在壽司世界裡,又因為很容易腐壞,會希望能在進貨當天就能賣完,因此被稱為「忙碌的壽司料」。
鰹魚會在低緯度的太平洋水域產卵,孵化後在北緯二十度以南的海域長大,再以南北螺旋狀方式迴游往東移動,然後在四月五月時從沖繩北上到鹿兒島,最後在六月到達日本的房總海域。接著,鰹魚群會繼續北上,在七月抵達日本東北海域,這裡黑潮與親潮交會,對鰹魚而言是個菜色豐富的吃到飽餐廳。在這裡吃的鰹魚會一直大吃大喝到九月變成大胖子再往南游。這時的鰹魚充滿了肥美的油脂,特別適合做成生魚片。而鰹魚又可分為以下的:
正鰹,俗名卓鯤。日文為カツオ(鰹、堅魚、堅木魚、勝魚)。英文名Striped tuna,學名,Katsuwonus pelamis。條紋在腹部,紅肉。日本主產地在宮城縣氣仙沼和千葉縣勝浦。
巴鰹,花煙,三點仔。日文名,スマ(縞鰹、須満、須万)。日文別名有すまがつお、やいとがつお(灸鰹)、ほしがつお(星鰹)、モンガツオ(モンカツオ 紋鰹)等。英文名有Kawa kawa, Eastern little tuna, Little tunny, Wavyback skipjack。學名:Euthynnus affinis。條紋在背上,斜條,魚肚上有三個小黑點,紅肉。台灣主要產於東部、東北部與南部海域。日本主產地有鹿兒島縣、三重縣、和歌山縣、神奈川縣。
叫煙仔的花鰹,日文是ソウダガツオ(宗太鰹、騒多鰹),學名為Auxis Cuvier。又分為圓舵鰹、圓花鰹。日文マルソウダ(丸宗太鰹、丸騒多鰹),英文Bullet tuna,學名Auxis rochei。產於日本房總半島以南、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朝鮮半島南岸・東岸與濟州島。扁花鰹或平花鰹的日文是ヒラソウダ(平騒多鰹、平宗太鰹),英文Frigate tuna,學名Auxis thazard。產於日本屋久島、琉球列島、小笠原諸島。
齒鰆,別名煙仔虎、土魠串。日本叫はがつお/歯鰹,別名為キツネガツオ(狐鰹),關東又叫「トウサン」「トウザン」。英文名:Striped bonito,學名:Sarda orientalis 條紋在背上,直條牙齒銳利,白肉。台灣四周海域均有出現,以東部、東北部及南部為多。静岡縣以西,尤以三重縣到高知縣、宮﨑縣、鹿児島為多。味道介於鰹魚和土魠之間,
最後,根據日本大學農獸醫學系博士成瀨宇平教授的研究,鰹魚是與日本酒最合的魚。鰹魚容易被細菌分解出產生魚腥味的鹼性三甲胺剛好可以被酸性日本酒的有著美味成份的胺基酸中和掉,也難怪高知人特別會喝酒了。
#鰹のタタキ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3的網紅蕾可家男子宿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親子遊|X park 去年來青埔一遊,就滿心期待水族館完工開幕 是由日本「株式會社横浜八景島」團隊與國泰人壽攜手打造的首座國際水族館喔! 還記得第一次帶小孩看水族館,是帶哥哥去日本品川的「Aqua Park」 這次我們帶上略懂略懂的啾吉,一起去感受海中散步的夢幻。 啾吉顯得比已經去過水族館的哥哥還...
「台灣四周海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澎湖水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澎湖水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蕾可家男子宿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台灣海域介紹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漁獲職人- 台灣四周海域皆有馬頭魚的分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四周海域 在 海洋學門資料庫-台灣周圍海域海底地形影片檔-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四周海域 在 澎湖水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水說好魚-澎湖野生肉魚(肉鯽仔)✨
台灣四周海域都有肉魚分布,以西部及南部海域較多,喜歡棲息於有沙泥底底質的海域,盛產期在10月至次年4月,此時肉質油脂最肥美。
近海捕撈的純正澎湖野生肉魚,是水水孩時最喜歡的味道,只要抹薄鹽靜置熟成,乾煎至雙面金黃洽洽,皮薄肉多刺少,細緻肉質,簡單料理就能品嘗鮮甜原味,這道鹹香可口的下飯料理,只要端上桌就能多扒一碗飯。
水水挑選最好品質的新鮮澎湖野生肉魚,肉質肥美鮮嫩無細小魚刺,質地柔軟,也適合長輩跟寶貝副食品食用,更貼心處理只要解凍後稍微清洗,即可輕鬆料理,省去您去鱗去鰓去肚的麻煩喲。
👩🏻🍳#澎湖野生肉魚1包2入這裡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058670386908/
台灣四周海域 在 澎湖水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澎湖在地稱的青衣, 就是俗稱的鸚哥魚(鸚哥魚科)
雖然和石老長得很像,但它們可是不同科的噢!
顏色又花又多種,綠色、藍色、黃藍等皆是同屬不同種,有公母之分,共通特徵就是有鳥喙般的齒板,能啃食珊瑚上的藻類喔。
皮薄而肉量飽足、少剌無腥味,是肉質鮮美且為高價的海鮮魚類,所以深受釣客及飺客們的喜愛,雖然台灣四周海域皆有青衣的分佈,但以澎湖地方無污染高鹽份海水生長的青衣最為甘甜美味!
青方是非常非常多煮夫(婦)朋友們引項期盼的好食材,因為它熟透後肌肉紋理片片分明、容易入味,入口即化的魚肉讓牙口不佳的寶寶或長輩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啊!
不過因青衣魚喜歡單獨活動,因此每次下網捕獲的數量都不多,更是令人格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好魚呀!
烹調方式:清蒸、紅燒和煮湯都十分適合。
👩🏻🍳想買青衣這裡有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058670386908/
台灣四周海域 在 蕾可家男子宿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親子遊|X park
去年來青埔一遊,就滿心期待水族館完工開幕
是由日本「株式會社横浜八景島」團隊與國泰人壽攜手打造的首座國際水族館喔!
還記得第一次帶小孩看水族館,是帶哥哥去日本品川的「Aqua Park」 這次我們帶上略懂略懂的啾吉,一起去感受海中散步的夢幻。
啾吉顯得比已經去過水族館的哥哥還要興奮,一路上情緒澎湃不已。(難得坐汽座乖乖的直到目的地。)
蕾可是國小時校外教學活動,第一次到水族館。當時隔著水缸看到波光粼粼,威猛的鯊魚與巨大的海龜從眼前游過,內心感到的震撼實在無法言喻。
只能佇立在玻璃前,端看那從不曾見過的畫面。看起來很寂靜,裡頭的魚類與生物看似互不相干,卻又如此和諧。
隨著水波與光景,彷彿身處在未知夢幻的國度,我幾乎看到入迷的,仔細看著不同的魚類,成群結隊穿梭在礁岩裡。還有如一抹軟帕優雅來回游動的魟魚。
僅是仿造海洋的一處,就足以讓我目眩神迷。直到同學催促我往下一個地方前進。
帶小孩去X park 水族館,早做好會有人潮壅擠的心理準備。
果然不出所料,許多家長陪同尚未開學的學生,看到都是全家動員來抓住暑假的尾聲。
#X park 遊歷心得
蕾可從KKday 訂購門票(到九月底只開放網路預約,建議大家先線上買票登記入場時段!)
https://reurl.cc/gmWyyQ KKKday售票系統
全時段不清場的關係,如果想要好好拍照,建議最早10:00進場。
若是從較遠外縣市到來,可以入住和X park 合作,結合水族風格的和逸飯店!(但價格稍高,周邊也有不錯的住宿可參考。)
平日最晚入場時間為18:00,假日為20:00。
#一樓有紀念品特賣還有美食街
帶小孩參觀請務必餵飽孩子~美食街中最快的就是頂呱呱,健康點就是翰林茶館的關東煮,蕾可和青蛙哥哥很喜歡吃章魚燒,但看到大排場長龍就作罷惹。🤣
#日劇中最浪漫場景莫過於水族館與摩天輪
這次我們預約了14:00,吃飽喝足後可以慢慢參觀的時段(但也是人潮最多的時段⋯。)在等待過程,現場人員舉牌勸導未先行購票的民眾勿排隊,排隊的人潮才減少一些。(先買票很重要喔!不然只能眼巴巴看著其他人進場。)
#福爾摩沙:以台灣海域為主的生態展示。牆面高四層樓、重現台灣沿海的魚種與海洋地形。
#珊瑚潛行:以萬花筒般的絢爛華麗投影技術,搭配180度的環景櫥窗,走在裡頭我覺得自己根本就是穿梭於期間的魚,獨攬珊瑚礁的繽紛多變。(媽媽妳快回到現實啊~~)
#雨林探險:哥哥和弟弟最喜歡這個展區,將台灣亞熱帶濕熱的氣候,與熱帶雨林巧妙結合,配合聲光效果,地板上不時出現下起雨的水滴特笑,叢林中來自不同動物的叫聲。
生態缸巧妙的橫切做出了,水底、水中、水上 的生態展示。
(哥哥還學著青蛙呱呱的叫聲,帶著跳來跳去)😆
#深海尋秘:一轉眼來到黑漆漆的房間#與夜行動物館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裡都是深海特有的奇特魚類。
搭配黑暗的空間,氣氛相當奇妙玄異,讓我想到許多的珍稀怪獸,靈感應該也是從此衍生而來。
(啾吉一直說怕怕,所以沒待很久就離開了。)
#癒見水母:
要不是中心的水晶球與四周透明管柱裡,裝的是瑰麗迷人的水母,游移在其中擺動身體,觸手飄動,我會以為這是什麼奇幻藝文特展,實在太美了!
背景搭配著久石讓大師的配樂,滿滿的日系感爆表。(會不斷連想到去過的「Aqua Park」哈哈) 隨著音樂,周圍的氣氛燈會不停轉換顏色,投射在四周都是鏡面的療癒水母空間。
#企鵝奇遇 :
這裡走的是清新可愛的明亮路線,可以看到國王企鵝與麥哲倫企鵝,呆萌地搖擺走動,或是靈活躍入水中遨遊。
(不知道它們是不是特別喜歡小朋友? 我發現企鵝都會在有站著小孩的玻璃前,特別停留抓住他們的目光。)
我們還很幸運的拍到了企鵝排路隊,一搖一擺前後跟進,有序地跳入水裡的可愛模樣。
#寒帶地凍:
聳立在中間的圓柱構造展示管,裡面有三、四隻圓滾滾的海豹,看來無憂無慮的正游過來,翻肚的躺游過去,實在是太萌太古錐了!
我們看到前方一群民眾不知為何,抬頭指著頭上的一個霧面天花板,原來是一個游累!?的海豹躺在上面休息,充滿慵懶的慢步調氣氛,可愛的海豹超受小朋友的喜愛,讓我們忍不住在這裡多待了不少時間。
如果天氣好,時間還早~可以過個連通道,走去旁邊的華泰名品城逛逛,或是用餐能避免人擠人唷!😊
X park 交通小記: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春德路105號
MRT-桃園捷運 A18站出口徒步約8分鐘
台灣高鐵- 桃園站 6號出口徒步約9分鐘
開車- 水族館室內停車場或周邊停車場。
台灣四周海域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G旅遊日記: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帛琉|台灣邦交國】你不知道的18件事 X 機場通關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gqeRr7TBY&t=11s
👉️【帛琉Palau|潛水天堂】上帝的水族箱—水母湖|牛奶湖|藍色珊瑚礁|鯊魚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Ohl9vHaWk&t=259s
👉️【帛琉Palau|藍洞、藍角】此生必去美哭景點~帛琉出海要繳人頭稅(出海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Z3rCx0WZk&t=43s
👉️【帛琉Palau|玻璃城、烏龍水道】帛琉最有趣的潛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G1lEgt3Gc&t=206s
👉️【帛琉Palau|Iro Maru 二戰沈船】二戰沈船變身小丑魚101大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xvcGLr20o&t=1s
👉️【帛琉Palau|新斷層】新斷層看大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Ca933tv9k&t=71s
👉️【帛琉Palau|AOW證照解鎖】83 dive center海中打雞蛋實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yP-AtPHp0
-
德國水道
德國水道不是天然的航道,而是人工挖掘而成的;一九零零年,德國一所礦業公司為了到南端的小島開採磷礦,但是礙於洛克群島四周的天然屏障,就在此用炸藥挖掘的一條人工水道,以便利運輸船支出入而得名。德國水道全長366公尺,水深3公尺,目前這個特殊水道在生態上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德國水道海底深度大約從20公尺起,因海域寬闊且沒有太多銳利礁岩,相當適合深潛初學者體驗,可一窺奇特的珊瑚群外,大批洄游梭魚群,可說是德國水道必看的迷人景象,運氣好的話,可看到魟魚或是玳瑁的蹤影。
台灣四周海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把月琴唱遊無數,走過社頂、水蛙窟、大光、龍水、滿州、里德、港口、旭海、東源、高士和港仔十一個社區,你也能讀到唱不完的恆春調。
●聽礫石吟唱海之歌—旭海:來到最夯的阿塱壹古道,看海浪淘洗礫石稜角。在部落停留,當個一日漁夫學會阿美族式的漁法,離開海邊,往旭海草原居高遠眺,視野包攬四面山海。而玩累了最好的放鬆方式,是到旭海溫泉歇一歇腳。
●用美味文化傳承—東源:品嘗哭泣湖蛙鳴鳥叫伴隨著野薑花香,在柔軟的水上草原享受冰涼足部SPA;麻里巴廚房烹調山林野味,排灣手作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高岡上的勇士部落—高士:來旅人學苑跟小朋友上課交換免費住宿,接著換上排灣禮服體驗揹婚禮,感受既單純又濃烈的喜慶氛圍。遠眺八瑤灣,放眼盡是部落獵場,高士的收獲和農作在一日的餐桌展現讓人驚喜的豐盛飽滿!
●舊日繁華今猶在—滿州:走訪有著貝殼砂鋪面和氣派迴廊的百年宅邸,還有嚼一輩子檳榔的黑牙美人,檳榔產業帶來的榮光在這裡保有一點餘溫。罕見的植群壓縮讓低海拔山區出現溫帶林生態,靜謐的南仁大山值得你走上一天。
●灰面鷲的秋祭典—里德:不用深入山區就到達沁涼宜人的欖仁溪,溯溪而走,勒沙竹手作的砲竹、海金沙葉做成的頭墊、山棕葉撿來作掃把…沿路童趣無窮!十月後這兒成為北方鷹鷲的驛站,在傍晚時分只見鷹海盤旋,倏忽以獨特的鷹柱飛落到山裡夜棲,是自然界最美的線條。
●國寶陸蟹港口茶—港口:港口溪陸蟹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二,農曆七月至中秋節前陸蟹媽媽往海岸奔走的生產之旅,是大自然最動人的篇章。帶有鹽味的海風終年吹拂的小部落,來到這裡喝杯港口茶,聽一曲人間國寶張日貴的滿州謠,就算嘗遍人生甘苦的況味了。
●迷宮森林野樂園—社頂:大尖山下蜿蜒山路的頂點,有著礁岩台地蘊藏的野生樂園,這小小一方森林裡,熱帶雨林、季風林、榕屬植物繁殖成富足的森林生態系,四季飛舞不斷的蝴蝶、躲在岩壁納涼的獼猴、大方隨意散步的爬蟲類…隱沒在山林間的龜仔角社守著這片山林,有說不完的故事…
●咆嘯山丘天人菊—水蛙窟:風吹砂公路下,有著隱藏版的壯觀沙壁;從貓鼻頭綿延到出風鼻的無垠草原,任你放縱乘風奔馳的想像。無人的曠野,在夜晚卻出奇的繁忙,悄聲而來,野地是梅花鹿的國度。
●半島最美的海域—大光:深入恆春半島海域最閃亮的珍珠,讓在地阿北阿姨帶你去看各種熱鬧繁生的潮間帶,潛入水面進行一場後壁湖漂浮旅程。向晚時分在大樹下聽陳達軼事,哼著一段思想起…
●湧泉種出稻米香—龍水:尋訪台灣最南方的有機稻作,漫步龍鑾潭,到田溝邊捲褲管撈蜆仔,在超涼爽的土角厝下,大口飽嚐著洋蔥、蘿蔔帶有泥土香氣的全食材料理。
作者簡介:
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蓮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財經生活組資深記者。
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工作後,才開始出走台北,一人開著車上山下海,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奉行「不自由毋寧死」之志。現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依舊以「遊戲人間」的姿態看待人生。編有《城市夢想家》、《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剝復》、《單純就是美》。
張 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
台灣四周海域 在 漁獲職人- 台灣四周海域皆有馬頭魚的分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四周海域 皆有馬頭魚的分布,但南部較少。其棲息的深度較深,喜歡具有沙泥底質的海域或是近海沿岸,食性為肉食性,以小魚及小蝦為食。馬頭魚屬於白肉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