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大民俗祭典之一——#二結王公過火】
#全臺最大規模的過火儀式 !
位在宜蘭二結的王公廟,創立於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主祀神為「古公三王」,而其「#過火儀式」更是具有超過百年以上的歷史。
老三王公的誕辰日是農曆11月15日(對照今年國曆是12月10日),廟方每年都會舉辦熱鬧的祝壽慶典,這時位在全台各地的信徒、遊客,以及萬千社區居民也都會來一起共襄盛舉。
其中著名又具特色的「#捉童乩跳過火」儀式,在民國100年登錄為國家 #無形文化資產,更經國家文化總會評選為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何謂捉童乩(乩童)?
「捉童乩」儀式是指王公會親自找尋其欲附身的乩童。儀式開始前,乩童會先於躲在村莊內沒人知道的地方,廟方會擲筊請示王公乩童的藏匿之處。接著再由大王公率領著神轎群、馬伕、護衛隊、工作人員,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去抓乩童,以此展現王公之神威顯赫。
但因時代之變遷,樓房林立不易找尋之故,今日負責扛轎的人會事先知道乩童的躲藏處,並帶領隊伍找到乩童。乩童便會隨輦轎回到廟埕進行過火儀式。
#何謂跳過火?
「跳過火」是整場儀式的重頭戲。每年廟方都會向王公請示過火木炭的數量,並備妥 #逾萬斤的燒紅木炭,堆成小丘。在獲得聖筊後,手執黑令旗的信徒會率先「開火路」,隨後由乩童、抬王公神轎、手持神像或令旗者,依神格、本廟、分廟,在鞭炮聲、鑼鼓聲、萬眾齊呼中,依過火順序一一 #赤腳跑過火堆,藉由「過火」以達除穢去凶之功用,並彰顯王公之神威,也為信徒帶來好運。
過火後,民眾也能夠將火堆餘燼帶回家保平安。也有民眾會拿衣物在火堆上揮動,以祛除身上的污穢之物。
—————
你是不是也跟我們一樣,覺得這個慶典非常特別呢?
臺灣其實有非常多地方宗教盛事,都極具文化代表性與獨特性呢!
你還參加過哪些呢?
歡迎在底下曬圖!
#恭祝三王公生日快樂
#有誰也有拿過炭灰嗎
#若是沒機會到場 #也推薦一定要找影片來看!
#若有介紹不足之處 #尚祈各方大哥大姐幫忙補充指正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台灣旅行】EP6|鹽水蜂炮/世界十大危險慶典之一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文化銀行Bank of Culture -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之一——#二結 ... 的評價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sKbdvfUYfo/hqdefault.jpg)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qKu5dYxMJw/hqdefault.jpg)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WF8o3DhCOg/hqdefault.jpg)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文化銀行Bank of Culture -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之一——#二結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之一——#二結王公過火】 #全臺最大規模的過火儀式! 位在宜蘭二結的王公廟,創立於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主祀神為「古公三王」,而其「#過火 ... ... <看更多>
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在 【台灣旅行】EP6|鹽水蜂炮/世界十大危險慶典之一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生在 台灣 怎麼能不去參加世界級的慶典呢世界 十大 危險 祭典 之一&世界三大 民俗 慶典之一非常刺激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刺激危險只要防護措施做好即可開心參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