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不能養綠, 台灣準備「共同承擔」核後果了嗎?(11/15/2018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前幾天看公投第16案的電視辯論,看到提案方鼓吹核能復辟,把核能講得像環境的救世主、在地震帶上穩如蓮花座、再生能源破壞生態,先汙衊蘭嶼人因為回饋金反核,之後的辯論又妄言以公投解救達悟族人,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核能科技究竟是不是讓大家安心、放心的能源選項?要考慮的層面其實很複雜,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有管理信任與價值層面的問題。換言之,大家對於核電適不適合在台灣發展,所考量的不會只有技術的成熟性,也會考量到台灣這塊島嶼的人文生態,包含了我們對這塊島嶼地質結構、生態水文的認識;台電過去的管理記錄、政府面對危機的處理能力的信任;以及分散型能源或集中型能源等社會對於能源技術選擇的開展與想像。
台灣的核電安全嗎?
從這些層面檢視核能在台灣的發展,每一項大概都可以指出一大串的問題與質疑;其他能源發展當然也不是沒有問題,但不像核電廠,一旦災害發生,短期內就難以復原(如福島、車諾比核災),核廢問題更是現在世界難解的題目。選擇這樣一個科技,先不談它集中大量發電的能源形式、幾近軍事化管理的組織安排等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核電安全」在台灣也早已有不少爭論,「核廢料」問題更是最難解的。
說實在,國家資源有限,如何更集中研發精力去開創與發展符合世界潮流、社會需求的能源民主科技,讓能源科技與社會民主能夠攜手前進,並努力解決新興科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應該是更值得大家投注的方向。
每每聽到負責核廢料的技術官僚提到「需要到地方好好疏通核廢安全性,以換取地方同意」,運作了幾十年卻仍然無功而返,我就會想,如果把這個力氣與經費放在推動地方再生能源發展,創建好制度讓大家可以從社區發電中謀求福利,會不會使這個社會更健康呢?
核廢料放誰家?
自有核能發電以來,核廢問題就不斷被提出質疑,到了核一即將除役,也還沒有個解方。擁核方認為核廢只要隔絕,帶回家放都沒問題。過去十年來,我有機會參與幾個核廢論壇公共審議討論會的規劃,「受核影響地區」的居民們討論熱烈,因為他們真真實實要面對核廢料,不管是低放(蘭嶼)、高放(新北、屏東),還有被設定為候選場址的台東與金門都是如此。儘管他們都很希望核廢料趕快從自己的家鄉運出去,但也很無奈地需要面對「不是你家就是我家」的困境,也質疑這對原本用電就不多,卻要承擔核廢料存放的地區不公平。
「回饋金」究竟是帶來地方長遠發展的福祉,或是加速社會分裂?這也有許多討論。但何以核廢選址總是要這些少用電、甚至不會用到核電的地區被迫面對,討論這個科技廢料的難題?而許多享用過核電好處的都會居民,卻能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不管核廢料能不能解決,還是繼續支持這樣的能源科技。這一切都讓人覺得相當錯亂。
辦了好幾場論壇,雖然參與討論的人都不太一樣,但相似的結論都是:核廢的處置選址,台灣社會應「共同承擔責任」。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如何改變一般都會區居民覺得自己跟核廢料無相關的看法呢?
如果,核廢料真的在技術上可以安安穩穩、毫無顧慮,那麼,何不讓全台灣依據科學地質地理條件,選出所有「可能安全」的場址,不再以「低人口密度」作為選址標準,而改以用電比例、節電效率等作為選址依據,迫使大家思考用電與承擔核廢的關連,這是不是一種「共同承擔責任」的制度設計?對於目前無解的核廢問題,解決之根源不完全在技術,正因為還有世代與區域環境不正義的問題,更需要集思廣益、細膩的程序與評估,來找出不會陷入弱弱相殘的解方。
誰在神化核能發展?
以核不會養「綠」。從核廢料難解的課題來看,核工業帶來的是一個「犧牲」的體系;過去經驗顯示,核能的運轉也沒有帶來空污或排碳的減量(空污的產生不只來自電業,還有其他產業),更不用提一旦發生核災對於生態環境的浩劫。掩蓋或淡化核能至今無解的問題,硬要放大部分再生能源開發破壞生態環境,來合理化(甚至神化)核能的發展,更是以偏概全、模糊焦點。
誠然,再生能源的發展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但相關技術發展、管理、災害控制面向的彈性,以及配合社區能源自主、建構社區經濟支持體系的潛力,都比缺乏能源調度彈性與核廢無解的核能發電為佳。
16號公投案考驗我們的是要不要走回頭路,繼續在「擁核燒煤」與「非核減煤」的十字路口徘徊?或者,我們有更好、更聰明的選擇,在非核家園的道路上,尋找對生態、社會衝擊最小的方式,提高台灣再生能源比例,創造能源與地方發展共生的支持體系。
作者:杜文苓 /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477…
♡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期以來,中部人一直擔心並苦於中火排放污染的問題,而政府開啟了能源轉型進程,整體能源轉型路徑以「逐步增加再生能源與燃氣發電,降低燃煤比例」為發展方向,因此在能源發電結構配比中,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從 2019 年的 46% 與 33%, 逐漸調整配比規劃,預計 2025 年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將會變成 27...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在 股魚-不看盤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部長所提的2025 非核家園的作法,便是仿效德國將整體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拉高到20%。以目前台灣再生能源比例約為8.4%,核電12.5%,用再生能源完全取代核能後就是所謂20%的比例。
就綠能最成功的德國來看,該國民眾可以為了綠能忍受電價上漲進而發展出各種綠能建築的手段來降低用電量。以德國的
再生能源比例高達30%但核能也仍佔有14.1%的水準,顯示上下一心要積極綠能的國家要發展無核家園仍非易事。
依我們的國情來看難度應該是更高才是。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要替換調12.5%的核能,這就是一個龐大的內需商機。太陽能、水力機組、風力發電等廠商倒是可以觀察一下。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推動太陽能慢吞吞 --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現況的檢討與反省。(01/13/2016 客家電視台)
去年底的法國巴黎氣候變遷高峰會,通過了全球第一個具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量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為了達成「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的減排目標。
政府表示將致力於提升台灣再生能源比例,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30年達到14%,經濟部能源局則趕在去年底聖誕節前,調整太陽光電申請計畫,政策趨向放寬,但是民間仍質疑,自從2009年「再生能源法」通過以來,太陽光電的發展,還是受到重重卡關,空有數百萬戶的屋頂,卻浪費掉免費的太陽能發電機會!
另外一個關鍵是,台灣進口能源依賴達99%,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低電價,如果從政策到產業、再到人民,都不願面對電價結構,又奢望擁有「再生能源」發展美譽,距離2030年的非核家園目標,已不足15年,我們,真的做得到嗎。
★★ 我們台灣每多建設一分的再生能源發電,每提升一分能源效率,台灣就能減少一分的空氣污染,水污染,也減少一分的對外採購能源的費用,發展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是取代高污染、高排放的火力發電的利器,就更不用提再生能源不會產生危害萬年,處理上極端危險、困難,費用又超級天價昂貴的核廢料以及核輻射污染問題了。
我們目前已經製造了夠多的核廢料了,不能再繼續丟給我們的後代更多棘手無解的核廢難題,並且糟蹋這片我們跟後代子孫借來使用的珍貴生存環境。
畢竟陽光、風力、潮汐、洋流、地熱能才是台灣真正自有的自主能源,以台灣目前將近98%能源外購的比率,每年超過台幣2兆元的對外能源採購費用來說,我們哪裏有本錢浪費能源?我們哪裏有本錢不知節制的揮霍用電呢?我們哪有本錢不努力提升能源效率呢?
由於能源科技的日新月異,使得我們現今擁有過去數十年中所無法想像、無法擁有的更多樣、更多重的優質能源新選項,是時候讓我們拋棄老舊的、僵化的電業、能源思維,積極的改革台灣的能源政策,建設台灣的新世代的、永續環保的新能源建設了。
透過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與提升能源效率的建設,不但是解決台灣的能源問題,翻轉台灣不健康的能源對外依賴度,也才能促成台灣新的綠色產業發展、開發新的本土藍海產業鏈,創造真正在地的優質新工作機會、產生實質的在地GDP產值,任何改變都有其挑戰性,但事在人為,只要有決心,事情就不難。
在遭遇問題與挑戰的時候,有心要做的找到解決方案,不想做的只會找到推託的藉口。讓我們把握嶄新的契機,凝聚全民共識,攜手完成台灣能源轉型目標,為我們、為將來是代子孫、也為了整個地球環境生態打造一個乾淨、安全、永續的生存空間吧!
影片內容來自客家電視台客家新聞雜誌第471集 「太陽能慢吞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TaTi3PiGs
======== ♡♡♡ ========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 以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官網 (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masterpage/Index.aspx )謝謝!! ♡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長期以來,中部人一直擔心並苦於中火排放污染的問題,而政府開啟了能源轉型進程,整體能源轉型路徑以「逐步增加再生能源與燃氣發電,降低燃煤比例」為發展方向,因此在能源發電結構配比中,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從 2019 年的 46% 與 33%, 逐漸調整配比規劃,預計 2025 年燃煤及燃氣的比例將會變成 27 %與 50%。為配合政府發電結構配比,台電在北中南陸續推出新增燃氣機組計劃,以台中電廠為例,目前所規劃的燃氣機組以「複循環機組 」為主,即是結合氣渦輪機組與汽力機組的發電方式。
那過去中火一年燃煤的空污排放量與燃煤量有多少呢?
我過去多次要求中火在空污季擴大降載,2020 年創下史上最大降載幅度中火用煤量從最高峰 2014 年 1839 萬公噸,至 2020 年已降為 1229 萬公噸,大減超過 600 萬公噸,排放量更是減少將近 6 成。
而要讓燃煤、空污排放量更降低,燃氣機組可達到這樣的需求。
但目前中火 2 部燃氣機組已經拖到 2025、2026 年完工,比先前規畫要晚。現在預定 5 月開工日期,可是如果因為台中市政府不給都市審議通過,那麼工期勢必再往後延。也就是說,中火改燃氣已經晚一年了,如果中火再拖、再晚 2年,中南部民眾就白白多吸這些明明可改善的空污排放。
再看用電量的資料,可能因為台商回流、設廠、股市的熱錢,創業投資的人變多,在 2020 年全國的用電量比前一年增加了2.3% 左右,算起來大約是 57 億度電,57 億度光一個電廠就撐不起來,中火燃氣的機組已送了七次補件,卻到現在都還沒拿到都審的資格。另外,去年全國的製造業、半導體產業,一直在增產,很明顯用電量再增加,但應該有的燃氣新機組卻沒辦法就位,只能就既有的機組去處理。
能源的穩定供應,事關全國的經濟發展、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我們都知道,能源短少或者是運送能源的路途若受到外力威脅,國家社會的安全就會有動蕩的風險。去年我質詢這個議題時,政院回覆我,台中的燃氣還卡在地方政府證照的問題,今天我質詢,卻還是得到這樣的答案。
所以台中市政府可以卡全台的能源轉型嗎?
所以台中市政府可以卡全國的國防安全嗎?
地方首長如果可以卡全國的經濟發展、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這真是全世界的笑話。
如果有人不會想也沒有關係,但以行政院的高度必須要把這件事放在心裡,明明可以立即改善的機制,卻老被行政程序卡著,這完全說不過去。
再來看台中的用電量,近年來台中市用電成長率提高,2019、2020 年台中市用電量皆超越各縣市,成為全台第一城市。
過去我常常在冬天時,要求中火要降載,我希望未來也可以將火力電廠的燃煤,能慢慢減少燃煤被視為「基載」的比重,漸進優先選用污染較低的發電方式。
希望政院真的能實踐本日院會答應我的內容,至少應積極溝通,這是國家安全的事情,減少空污而能穩定發電,這事關台灣人的健康、台灣的科技產業命脈!早一天用燃氣來取代燃煤、對全國好、對台中更好!
2021-03-19,院會第三會期總質詢,行政院 蘇貞昌院長,經濟部 王美花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政府期望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佔供電比例20%的目標正在逐漸發酵,原先選前擱置許久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也終於公布草案,目前規劃2026年到2035 年將每年釋出1GW,整體規劃累計釋出10GW容量。進入區塊開發階段後,未來離岸風電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離岸風電供應鏈業績又如何?MoneyDJ採訪團隊也邀請到離岸風場開發商上緯新能源、風機鑄件廠商永冠-KY、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廠商台船為我們分析台灣離岸風電政策所帶來的影響與相關業績。
#風力發電 #離岸風電 #風機 #永冠 #上緯新能源 #台船 #台汽電 #東元 #華城#世紀鋼 #上緯投控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差減碳績效國,環保署的政策漏洞百出!
為了因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環保署提出了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然而內容竟然只提及氣候變遷(目標13)、水及衛生(目標6),沒有提到溫管法、限塑、海洋、汙染者付費等其他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不免讓人覺得相當可惜!我們的環保署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限塑一直是環保的重大課題,2014年全球塑膠產量約3億1100萬噸,2050年預測產量將增加到11億2400萬噸,而製造塑膠所需耗費的原油比例,也將由2014年的6%,升高到2050年的20%,不斷增加的塑膠袋,不僅會產生更多的垃圾,還會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多重傷害。
糟心的是,台灣對此「貢獻良多」。根據2018年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的減碳評比,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再生能源」方面的表現相當差,排名全球第56名,與其他大國並列最差減碳績效國,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且排名還連續三年都下滑兩名,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由此可見,環保署的限塑政策在執行上並沒有符合大眾的期待。環保署從96年開始推動PLA可分解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12年過去,全台十大量販超市及便利商店仍有高達77%的商品是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此外,台灣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掩埋垃圾,環保署推動PLA的意義何在?最後這些塑膠垃圾還是全進了焚化爐!
不僅如此,環保署在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上,也沒有太大的作為,因為公約限制的是國內業者,但現在大部分的網購都是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依舊會有買一項商品,結果附加氣泡袋、塑膠袋、紙箱等層層包裝垃圾的現象出現,請環保署對此擬定出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
#質詢
#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