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更多準備。如同身在加拿大的賴孟泉醫師所說:「這不是三級四級到五月底或更久的問題。這會是整個2021甚至進入2022的議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非幻想回到過往的正常。」
.
與此同時,也陸續看到許多人分享自身因為接觸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的經歷。無論PCR結果是陰是陽,那些過程呈現出「校正回歸」背後的實際場景。也許看著「校正回歸」,還可以覺得那只是數字;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切膚的真實。
.
然而,少有人提及如何因應這些過程中的心理衝擊。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
〈#恐懼〉
.
最近和一個因家人採檢(偽)陽性、被隔離兩天三採的朋友談過話。
.
他是醫事人員,有三個孩子,太太肚子裡還有第四個。當時,幾個孩子輪流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加上他曾到過風險區域;於是幾天之間,他很警覺地分別帶出現症狀的孩子前往急診兩次。後來接到通知結果:他是陰性,但大兒子竟是陽性。於是,在接到衛生局電話的十幾分鐘後,老婆陪著大兒子坐上救護車先前往醫院;而他趕忙隨意收拾三大包行李,準備帶著兩個小的,再坐另一台救護車到醫院急診篩檢,也預備接受可能的住院隔離。
.
當時,他腦中滿滿的想法都是「怎麼辦?」
.
「孩子怎麼辦?他們都是高風險⋯⋯」「誰要陪孩子進去隔離?」「老婆懷孕了,怎麼照顧小的?」「可是現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幫忙⋯⋯」「同事怎麼辦?」「隔離要準備什麼?」「要帶牙刷嗎?」「最近接觸過的病人怎麼辦?他們大多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
每想到一個「怎麼辦」,他的心就不停沈下去;但有些部分,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下去。
.
另一個寫下經歷的朋友是位臨床心理師。她接到通知,某天會談的某位個案確診。「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很不確定當天對方是否有拉下口罩,在這之前我已經和孩子在家宅了一個禮拜,若我是無症狀帶原怎麼辦,心理很不安。」
.
這陣子,有年輕且無慢性病史的確診者猝死,讓「隱形缺氧」的話題浮上檯面。這也讓許多年輕的學子惶惶不安、蠢蠢欲動,真的開始感到害怕。
.
「恐懼」,是人們在此刻第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感受到生死的威脅逼近,想要戰鬥(如果有對手的話)或逃跑(如果逃得掉的話),若打不過、逃不走,還可能進入凍結癱瘓。
.
「恐懼」,是為了提醒我們威脅有多靠近,提醒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其實可能是一種幻想。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得以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
〈#自責〉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活在社群中。當想到自己可能影響到的其他人,會有另一種強烈的情緒出現:「自責」。
.
談到自責,不由得讓我想起SARS當年,好友兼同事心怡發燒疑似染疫,被居家隔離的經過。
.
當時,我們都在台大醫院實習。她在神經科,我和另一個同學勝翔在家醫科。疫情初起,人心惶惶;SARS是新的敵人,無人熟悉;學校對於是否要召回實習生,意見分歧。我們雖然會盡量避免在大樓間移動(當天只待在舊館做門診業務,或只待在新館做病房業務),但同學間仍忍不住抱團取暖、互相打氣。
.
就是這個忍不住,讓我們三人在某天中午一起吃了飯。而後當天傍晚,心怡發燒了。
.
她說,當時的她,其實沒有太多害怕,但想到我和勝翔,心中滿滿自責,反覆想著會不會因此害到我們。當打電話告知我們的時候,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中帶淚。
.
作家 陳茻 最近也寫下一篇經歷,提到「第一時間想起妻小家人,而後馬上又想起我的學生。我開始回憶我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把口罩戴好。有吧,我有好好消毒吧,我如何如何。但無論如何去想,總有一股不理性的自責情緒緩緩升起。」
.
「自責」,不是犯錯的人才會有的情緒。當此之時,即使每天小心翼翼帶著口罩、噴酒精消毒的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自己不會被傳染。如果已經萬般小心,卻還是確診、更感染身邊最愛的親友,那樣的自責,其實比什麼都更龐大。
.
「自責」,讓我們感受到對身邊他者的強烈責任,讓我們真的看見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安危放在心上。適當的自責,其實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對他人多一些慈悲與利他。
.
〈#無助〉
.
回到第一個故事中的朋友。當他去到急診,又是另一個挑戰。雖然在路上福至心靈,趕忙跟小朋友說了要「讓棉花棒到鼻孔裡探險」的故事,但實際上來到急診,篩檢的不舒服仍然是小朋友難以忍受的。於是,他一手抱著四歲多正在大哭的老二,試圖控制他被採檢;另一手還得壓著一歲多、採檢完也在大哭還掛著鼻血的老么。而三袋行李,身邊沒人敢幫忙、又怕地板髒,該放還是掛在身上?那模樣,說多狼狽有多狼狽。
.
沒有人能告訴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回答他腦中那堆「怎麼辦」的問題。我幫他命名出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其實不是恐懼,更多是「無助」。
.
陳茻也寫到:「有太多事我需要弄清楚了。我到底何時要被隔離?如果我確診,那妻子孩子該如何安置?孩子只有兩個月,有社工會接手嗎?我需要去篩檢嗎?有防疫專車會來嗎?什麼條件符合才會被匡列?沒有答案,只有不斷重複的台詞:『我們不清楚』『要等疫調單位』『要醫生判斷』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很茫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知道他也無助。」
.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讓狗待在籠子裡,每當警示燈亮起,地板就通電。通電時,狗可以跳過小柵欄,逃到沒有電的另半邊籠子裡。很快地,狗兒就學會「看到警示燈就跳到另一邊」。不過,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壞心的版本:即使逃到另半邊籠子,地板還是有電。於是很快地,狗兒又學會了:「做什麼都沒用」;當警示燈亮起,牠會趴在地板上,縮起身體,等待電流過去。最後,即使把牠放回正常的、逃得掉的籠子,牠也仍舊會縮在地板等待,放棄得以不被電的機會。
.
「無助」,正是當我們認為「做什麼都沒用」時,心中最強烈的感受。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或覺得自己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仍無法改變困境。這樣的感受,甚至可能讓我們看不見環境的改變與機會的出現。
.
「無助」,其實也是一種保存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真正無望的情境中,不浪費多餘的體力、腦力與心力。適當的無助,也可能讓我們願意放下尊嚴,開口尋求幫助,從而創造出過去未曾接觸到的資源。
.
〈#委屈〉
.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陣子也被隔離採檢。她的臉書貼文有這麼一段:「同仁打電話給民眾,說由於我們辦公室有確診者,某日您前來服務處也將會被匡列,希望您要自主管理到某日,沒想到電話那頭是一陣狂罵『垃圾,你們都是垃圾!會害我得病不能出門』,也有民眾對我的確診同仁指指點點說一些十分難堪的話語。我實在很生氣,也十分心疼。」
.
前面那位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急診的朋友,也描述當他坐上救護車時,聽見鄰居用力關門、大聲耳語的聲音。後來他身邊謠言四起,甚至有來自其他縣市的朋友傳訊詢問,聽說有人確診云云(渾然不知他正是謠言的中心,而且其實他沒有確診)。沒錯,當疑似確診或確診時,可能會遇到最殘酷的人性:排斥。
.
中古世紀,歐洲蔓延著痲瘋病;高度的傳染性,讓世人極度恐懼。為了擺脫威脅,開始有人把病人放在船上,漂流遠方,史稱「愚人船」。於是,這些被排斥的異己之聲,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林亮君那種生氣與心疼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委屈」。
.
「委屈」是當我們自認沒有做錯什麼,卻被誤解、錯待、冤枉,卻無從辯解、無人聆聽、無法靠近時的痛苦感受。委屈的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故意(染疫)的,卻感覺自己被(社會)放逐了。
.
「委屈」的人常常會生氣,因為我們心裡有滿滿壓抑的感覺想要釋放。委屈讓我們想要用力伸展、用力表達出自己。適當的委屈,其實讓我們更有勇氣挺身而出,矯正我們心中的錯誤。
.
「恐懼」、「自責」、「無助」、「委屈」,正是當人們接受到可能要「隔離篩檢」的通知時,可能會產生的初級情緒反應。至於後續最常出現的「憤怒」反應,可以參考先前另一篇「#息怒靜心 心法」。
.
現在,你已經看過四種不同情緒的故事。如果可以,接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照著以下的步驟做。
.
—— #模擬Simulation ——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將自己帶入上述的場景,體會那樣的心情。
.
如果這些故事真的難以帶入,也可以回想一個「可比擬的經驗」。
.
什麼是可比擬的經驗?例如孩子雖然無法真正理解失去摯愛的傷痛,但也許可以想像心愛的狗狗過世,或是最愛的糖果紙被丟掉。這種「失落」的經驗看似天差地遠,但是仍然算是某種「可比擬」的失落經驗。
.
因此,我們也可以分別想像一個可比擬「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人生經驗,並且體會這段回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覺、想法與情緒感受。
.
這些引發出的情緒,就是「心理抗原」。
.
—— #喚醒Evoc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超越當時的恐懼、自責、無助、委屈,來到這裡的?運用了什麼資源?得到了什麼幫助?創造了什麼樣的結局?學到了什麼經驗?得到了什麼成長?
.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早有許多成功因應的經驗;只是在情緒高張的時刻,那些內在的資源會被我們「忘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學會全新的能力,而是需要辨識出這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挑戰,將我們的舊能力重新組裝起來。
.
因此,我們要找出這些能力,並且好好體會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做到過)時,心中升起的自信與能力感。
.
這種被喚起的自信,就是「心理抗體」。
.
—— #鞏固Consolid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把過去曾經成功轉化困境的自信,融入現在的場景。想像自己今天忽然得知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知道自己可能會出現「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情緒。然後——準備好面對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也知道自己可以度過,更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擊垮自己。接著引導自己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自己正專注在接下來應該採取的適切行動中。
.
我們仍然可以有情緒,然而我們得以讓情緒留在「適當的程度」,並且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
現在,當完成以上「SEC」步驟後,再做一個深呼吸,感謝自己花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做了練習,帶給自己力量。
.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簡單的「SEC」步驟中,為自己秒打一劑「心理疫苗」。果若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現在真的必須要把這樣的可能性放在心中),便能有足夠的心理抗體應對;同時,因為這樣的心理疫苗,也讓此刻的自己更加謹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與移動。
.
甚至,也可能幫助我們彼此,獲得群體的心理免疫,讓我們的社群,變得更強壯。
.
因為,我們真的同島一命。
.
--
.
📒延伸資訊:
.
◼️ 文章中提到的陳茻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 文章中提到的林亮君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天豪與長揚之前製作的息怒靜心五步驟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1263768678590
.
◼️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的的隔離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0524175419216
.
◼️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翻譯的家長/照顧者協助家庭因應COVID-19疫情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suehuei.chen/posts/4683708274989717
「台大醫院 家 醫科 電話」的推薦目錄:
台大醫院 家 醫科 電話 在 林思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勇敢追夢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夢想
我也一樣
小時候不懂事胡說八道的夢想不算
打從我有思考能力以來
夢想就是跟我爸一樣可以當個婦產科醫師
一來是自小到大 爸爸的工作
讓我們家三個孩子衣食無虞沒有太大的煩惱
二來是工作上也讓爸爸獲得成就感
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刻
「有什麼工作是參與人家的喜事,人家拿錢給你,還跟你說謝謝」
所以我很早就決定我要當婦產科醫師,而且是產科醫師
說實話很幸運
也讓我考上了醫科,同學也都知道即便我們那時是婦產科最差的年代
醫病關係緊張,糾紛又多,工時又長
但我始終都是以產科醫師為第一志願
更幸運的是因為是最差的年代
讓我這個成績普普的醫學生能夠申請到台大醫院訓練,遇到了很多很棒的教授,能夠在即將結業時接到蘇醫師的一通越洋電話,改變了我原先規劃的生涯
來到禾馨,有了今天的工作
看似一路順遂的生涯過程
其實是開始到了禾馨才開始全方位的學習
禾馨當時是一個全新品牌
而且我到職之前是一天主治醫師都沒有當過
要如何在台北市診所立足,產婦為何會相信我,選擇我,把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轉變過程交給我
其實我自己對自己 也有很多問號
更別說剛起步診所大大小小事情實在非常多
必須要從頭一步一步慢慢摸索
也才發現 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很不簡單
爸爸成功診所的背後
原來是一個人把所有大小事都一肩挑起
所以一直努力摸索 花最多的時間不是看門診(因為沒產婦)而是希望能夠把所有事情都能夠親自操作一次,才知道問題在哪裡
六七年過去了,我深刻的體會最難處理的是「人」
要面試新人很容易,但要跟一起從無到有打拼的夥伴說再見很困難
要指責陌生人很容易,但要唸一個每天一起工作的夥伴很困難
我們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被社群軟體制約
人跟人的相處要傳line訊息互罵很容易,但要面對面對話要很有勇氣
童話故事裡永遠壞人會潰散,好人總是happy ending
但現實社會卻不一定是如此
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要勇敢作夢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雖然最後還是被抓去關
但這個slogan我還是覺得非常吸引人
到現在我還是這樣想
兒童節
給自己孩子一個夢想
給自己一個夢想
給自己一個作夢的勇氣
給自己的孩子一個ROLE MODEL
勇敢追夢
台大醫院 家 醫科 電話 在 小馬 倪子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媽媽值得最好的👍
太太,我給妳🤗
2018母親節優惠專案大公開
如果您還在選擇{產後護理之家}
請盡速撥打預約鑑賞專線02-23825588
房間數量有限‧保證入住‧絕不超收
#以人為本
#以客為尊
#汭恩產後護理之家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39號21樓
#諮詢鑑賞專線02-23825588
蒞臨洽談鑑賞後,
立即贈 [汭恩超有誠意的參觀禮]
鑑賞後簽約時,
立即贈 [汭恩超級澎湃的簽約禮]
首次鑑賞並簽約者
立即贈 萬元好禮2擇1
日光調理機<寶寶副食品的好幫手>
滙嘉寶寶智慧床墊/寶寶照顧的智慧神器
選擇汭恩產後護理之家的12理由
【醫師巡診頻率】
小兒科醫師巡診:每週二四六
婦產科醫師巡診:每週一
中醫科醫師巡診:每週三五
營養科醫師巡診:每週二四六
醫美科醫師巡診:每週五
家醫科醫師巡診:每一天
【照護比】
照護比1:3 /全館僅僅8房/精緻藏於細節
【照護資質】
堅持全護理照料,杜絕保姆及照護員
【護理人員編制】
三層管理‧面面俱到
護理督導 → 三班護理長 → 三班護理師
護理督導:產兒護理工齡15年以上
且具備新生兒搶救證照
三班護理長:產兒護理工齡12年以上
且具備新生兒搶救證照
三班護理師:產兒護理工齡5年以上
【緊急後援】
台大醫院‧馬偕醫院‧三總醫院
【感染控制制度】
人人皆平等/通通享特權/一切開心
A.加強感染控制設施,設置全台第一條滅菌通道,取代拒絕訪客的封建制度
B.由媽媽自主決定會客地點,開放訪客進入媽媽房內陪伴,訪客離開後,媽媽房內開啟紫消滅菌,感控一流。
C.時尚氣派50坪會客大廳,媽媽可於此與友共餐,家人同樂,共享美食,天倫之樂。
【孕期照料‧獨一無二】
#提前200天融入您的孕期生活
#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地
#提供多元完整的孕期照料
A.媽媽秘書
B.孕期管家
C.孕期下午茶
D.孕期營養衛教
E.孕期SPA
F.孕期胎教
G.產檢陪護
H.待產福袋
I.產子陪護
J.隨身護駕
K.月子福袋
【產後照護‧有口皆碑】
月子期間,
館內設施齊備,服務專業,無後顧之憂;
A.產後SPA
B.產後美髮
C.產後育子培訓
D.產後乳腺無痛按摩
E.產後哺餵指導
F.親子教室‧哺乳支持
【離館照料‧支援延伸】
幫助媽咪預先規劃,
以愛為名,予以指導,完美過度;
A.居家保姆嚴選推介
B.新手媽咪居家動線指導
C.居家隨訪
【三師共製‧量身客製‧月子膳食】
中醫師 + 營養師 + 料理師 ‧ 三師共製
·量身客製‧因人而異‧
·獨特差異‧效果卓越·
A.客製一:用餐時間客製化
依據媽媽生活作息來安排餐飲供應,避免食物反覆加熱,營養流失且失去美味
B.客製二:用餐地點客製化
依據媽媽喜愛,鼓勵媽媽於大廳用餐,避免獨處產生心靈空虛而食之無味,餐食變化創新,月子藥膳火鍋、泰式風味、法式料理、美式早午餐、傳統台式、古法粵式、變化無窮……
C.客製三:用餐內容客製化
依據產後媽媽不同體質與食材愛好,遵循中醫師及營養師的專業評估與充分溝通,量身客製;來自喜來登的料理名廚十餘年月子餐實務經驗,精湛發揮與眾不同的月子饗宴。
【內部環境】
A.房間室內高度4.3米‧零壓迫
B.大金空調‧獨立迴風
C.整潔明亮‧大面採光
D.全室採用鍋爐水
E.3M三管淨水系統‧超高生飲水
F.負離子吹風機
G.ToTo浴廁系列
H.SONY 60吋高畫質液晶電視
I.超靈敏寶寶智能床墊
J.法蝶多桶席夢思床褥
K.文華東方高級寢具
L.寶寶監視24小時畫面
M.內置微波爐‧生活便利
N.電動窗簾
O.無線電話
P.正負壓隔離媽媽房
Q.全館密布紫外線臭氧消毒燈
【交通便利】
1.地鐵捷運西門站(步行街6號出口)
2.地下室平面停車塲可供應臨停或隔夜
#最懂媽媽的產後護理第一品牌
#以人為本
#以客為尊
#汭恩產後護理之家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39號21樓
#諮詢鑑賞專線02-23825588
台大醫院 家 醫科 電話 在 【台大醫院電話分機】台大醫院服務電話+1 :: 加油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醫...台大醫院服務電話台大醫院服務電話.台大醫院總機,(02)2312-3456. ... 醫院掛號 台大醫院家醫科電話 台大醫院住院病人查詢 台大醫院病房樓層 台大醫院住院陪病 ... ... <看更多>
台大醫院 家 醫科 電話 在 台大醫院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台大醫院東址), Taipei, Taiwan. . +886 2 2312 3456. . ntuh.gov.tw. . Always open. . See More About 台大醫院National Taiwa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