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文章 27—2020/09/15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於是,「3E青年愛樂交響樂團」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成立了。有趣的是,當時台灣除了長榮交響樂團、NSO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是幾個比較有名、已經耕耘一段時間有制度的樂團,大概都有穩定的補助和收入。沒想到默默無聞的我們,居然也可以成立一個交響樂團,這讓我們在音樂界裡面算是特別的一件事情。
樂團申請下來之後,我們開始陸續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每年公演的經費哪裡來?場地、費用呢?老師薪資誰出?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場地問題。光是要解決練習場地的問題,就讓我們搬了好幾次家。一開始,我們去借中和四號公園地下室的國際會議廳,那裡雖然可以免費使用,但前前後後不到半年時間﹔就因為外包國際會議廳的企業停止經營,於是我們被迫搬家。傷腦筋,要搬到哪裡去呢?後來我們去借了頂溪國小的室內體育館,但是萬萬沒想到只練習了一天,就被學校附近的住家,以「噪音干擾」為由,請警察前來取締。警察很快就找上門,好吧,我們只好再度遷徙。
後來我們又找到另外一間國小,設備還不錯,但是要收費。一次練習兩個小時,收費要一千五百元,夏天冷氣費另外算,如果超過時間,每個小時要再多加五百元。一個月練習下來,光是場地費至少就要花掉八千元。以練習次數跟時間來算,長久累積下來也是滿可觀的負擔。一直到現在,樂團都還是在那間學校練習,雖然場地不大,最起碼可以隔音,不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可以接受。
苦無經費,等待奧援
第二個問題,團員哪裡來?
一個交響樂團的小提琴一、二部、中提琴大提琴,再加上低音大提琴、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和打擊手,林林總總加一加,整個管弦樂團加起來至少會有八十個人跑不掉,人從哪裡來?蘇老師於是東邀西請,從國中小、高中、大學生和社會人士,硬是讓各年齡層的精英湊成了這麼一群人,好在從舞台下遠看,也看不出年紀差別。
樂團就在場地一遷再遷、人員東湊西漢、經費幾近為零的克難狀況下,憑著一股傻勁成立了。第一年,我們辦了一場演出,在蘇老師的號召下,吸引了很多觀眾﹔但問題是,舞台上亮麗演出的背後,還是有實際開支要付出啊﹔表演租場地要錢、印DM要錢、錄影要錢,還有當天的餐費通通都要錢。我們沒有政府補助,有些家長募到了一點點款項,反正就這樣七湊八湊,湊到二、三十萬就上場了。這樣的經費要演出一場完整的演奏,大概會創下國內所有交響樂團表演經費最低的紀錄吧。但正因為這一群團員對一音樂抱持的熱情,大家也不以營利為目標,純粹是為了興趣,因為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全心全意投入演出,讓當天的演出感人萬分。
樂團成軍到今年第三年了,每年我們都持續辦一場演奏會,可是老實說,成軍至今,大家都很傷。傷什麼呢?傷口袋呀。雖然現實,但「錢」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總不能每年都自掏腰包捐個三、五十萬,因此,很可惜的,在今年演出結束之後,我決定暫時辭去團長的職務。
「3E青年愛樂交響樂團」於演出前排練。
我相信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定也有像我們一樣的傻瓜,為了藝術的美好而單純地堅持著。如果不是憑著一股傻勁和興趣,在台灣能夠持續從事這類文化活動的人少之又少,非常可惜。雖然我們的素質和世界級交響樂團無法相比,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有企業團體願意認養我們的樂團。
不管最後結果是什麼,至少我們已經創造了很美好的回憶,也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在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過程很美好,那結果成不成功,我想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我相信,之後只要有對的時機出現,就是我們愛樂人重相聚守的時候。
「牽手」就是要牽她手走一輩子
老實說,各位看我披露了那麼多的熱血行徑,看起來好像很衝很帶種,但如果沒有一個人在我不顧後果往前衝的時候,依然在我身後對我點頭微笑、給我鼓勵,那恐怕今天也不會有我劉鳳和在這裡口沫橫飛。她,就是我太太,那個在我人生跌最低點,卻還是要嫁給我的太太。
既然講到太太,我不得不說,家庭要幸福,能與另一半相互扶持,是很重要的因素。我跟我太太在民國八十年結婚,到現在剛好跨過二十年,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沒跟老婆吵過架。小口角一定難免,但二十多年沒真正吵過架,是我們維持家庭幸福的重要原因。當然,除了我不喜歡吵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非常尊重老婆。
我跟老婆在民國七十七年認識,也就是被學弟騙錢事件的尾端。所以我太太跟我一起經歷了我最潦倒的階段,包括我被關進看守所,和從看守所出來以後,我跟外界封閉的那一段時間。
當時,我被關在高雄旗山陸軍第八軍團的軍事看守所,那地方地楚偏僻。我泰泰是中和人,我在看守所的期間,她幾乎每個星期都從台北來看我。那時候交通不算發達,她要從中和坐車到台北車站,再轉車到高雄市﹔再從高雄市轉搭高雄客運,坐兩個小時車程到旗山,到旗山以後再轉計程車來看我。這條路程非常辛苦。
那時候她常常為了星期天要會客,前天就搭夜車南下,坐到旗山時剛好是早上,
再排隊登記,然後跟我會客見面十分鐘。雖然我在裡面只待了五十幾天,可我真的是度日如年!我太太雖然當時只是女朋友,卻願意大老遠跑那麼遠的路來看我,給我鼓勵、做我的精神支柱,讓我萬分感動。不曉得現今有多少人在碰到同樣的事情時,也可以為他的另一半付出這麼多。所以那時在看守所裡,我就對天發下誓願:一旦我出去跟她結婚的話,這輩子我絕對不辜負她,我絕對會好好愛她。
老婆當初可能也還搞不清我是好人還壞人,就稀哩糊塗地嫁給我。我那時因為負
債,所以即使結了婚,心情還是很低迷,只知道結了婚就該好好工作養家。於是民國八十年,我被派駐到金門,家裡有了第一個孩子。
從我知道老婆的預產期開始,我就往上遞假單,原先預定搭二十一號的飛機回台
灣,沒想到三月份的金門剛巧遇上大霧期,航班delay﹔二十三號老婆打電話說她要進醫院了,金門大霧還是沒散。千祈禱萬拜託老天爺, 十七號終於讓我回到台灣,但一下飛機不是往醫院奔去,而是直奔到岳母家。所以第一個小孩出生,我沒能在醫院陪太太,到現在都還一直被念:「你去當什麼軍人哪!」這也就算
了,老二,隔年七月出生,怪了?這次明明已經是過了霧季的七月,金門卻又遇上大霧!我真的感覺很納悶,只要我們家生小孩,都一定要有大霧就對了。不過這次,我終於趕在最後一天抵達醫院,但是從陣痛到孩子生出來的那一刻,我都沒有在場,完全沒有。那怎麼辦呢?兩個都生下來啦,只能做好心理準備,被念一輩子吧!
台北市立大學個人申請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課綱周年體檢 成功關鍵
教師分享文化 帶動專業成長
張芬芬/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
一0八課綱核心精神為素養導向教學,希望教師改變過去填塞課本的教學方式,以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實作。記者劉學聖/攝影
一○八課綱實施一年,聯合報進行了民意調查,約八成國高中教務主任/受訪者表示,新課綱實施成功得靠教師能力提升,可見教師專業成長是關鍵。
一○八課綱強調以活化教學取代填鴨教學,期透過適性教學,點燃每個孩子的學習熱情,培養能活化所學的實作者、溝通者與終身學習者。而活化的知能就是「素養」,它能裨益學生的生活、生命與生涯。由此可見,教學要去除填塞走向活化,將知識生活化/脈絡化,需要教師專業成長。
不少實徵研究顯示,教師成長若在社群中進行,其成效是相加相乘的。而教師社群裡不藏私的專業分享,更能讓人體驗到人性的良善,願意互惠共好;進而讓參與者以自信信人的態度,帶動學校裡的良性循環,讓分享文化持續推動教師精進。
教師分享文化在台灣其實已有,各縣市高中職、國中小校園裡並不罕見。而台北市推動的「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則是最制度化、持續落實最久的。此制度由台北市中小學自由申請,台北市有些國小實施已廿年,筆者在廿年來的訪視中,以及諸多學者對該制度的研究裡,看見教師打開教室,走出個人城堡;看見不藏私、樂分享的教師文化,及其對教師成長與校園文化的幫助。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原是一種母雞帶小雞的師徒制,由師傅老師帶領新手/新進教師;逐漸地師徒間發展成雙向互學,而數組師徒建立起更大的學習社群,且開放給全校願參與的教師。這種非強制參與的制度,更能激發教師成長的內在動機,願意隨著教育革新而求新求變求成長;傑出的資深教師可成為師傅教師,將累積多年的教學智慧傳承給新手教師,猶如衣缽有了傳人,生命有了新意,教學倦怠也隨之消解。這種內發的師徒制與外塑的教師分級、教師評鑑制度,並不相同。而這些制度間可否相輔相成?或彼此難以相容?這是決策者可深究的問題。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師徒除備課觀課議課活動外,也會安排成長研習,其主題正可結合教師關心的一○八課綱實施問題去設計,過去幾年可能概括認識一○八課綱特色、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彈性學習/選修課程的設計、素養教學、素養命題、考招新制等。未來教師群體則可細究素養導向實施迄今已出現的疑問,如:跨科統整前單科如何奠定基本能力?單科如何活化教學?跨科如何統整活化?甚至可討論素養教學適用的範圍與侷限?如何彌補?素養考題的適用範圍與侷限?如何處理?
一○八課綱衝擊最大的是高中,高中教師面臨最大的挑戰,前述「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則主要實施於小學。固然中小學體制有別,然中小學教師同為教師,同為成人,專業同為教學,其成長之路仍有其共通處,應可彼此借鑒。而建立教師分享文化,將可帶領教師對同儕由成己走向到成人之道。這也是一條由自發,到互動、共好的大道。
台北市立大學個人申請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越一甲子 愛永不止息
第60屆嘉新清寒獎學金暨第55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頒獎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60週年頒獎典禮,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先生以三段工業革命時期的故事與學生分享,鼓勵學生利用時間多讀書,汲取知識、努力創新。
基金會一共嘉惠550位學生 總獎助達新台幣657萬5千元
2019年財團法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第60屆嘉新清寒獎學金」暨「第55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聯合頒獎典禮,於8月25日(日)上午十時三十分於頤品大飯店新莊七樓宴會廳舉行。
嘉新清寒獎學金從1960年創立至今已走過一甲子,補助大學與高中職清寒及身心障礙學子,本屆總計獲獎人數為426位優秀學生、核發金額為531萬元。而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也已邁入第55屆,計有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體育專業、教練獎及特別獎共7個組別共124人脫穎而出,總計核發金額為126萬5千元。
適逢嘉新清寒獎學金60周年,基金會特別以象徵平實、堅定、穩固的水泥打造甲子特別貢獻獎,感謝曾擔任基金會的數位董事與委員為基金會的長期付出;同時,基金會更本著關懷教育、為國舉才的心,培育國家優秀潛力選手,獎助學術優異的青少年桌球國手張佑安,規劃長期訓練計畫並頒發甲子特別體育獎予以肯定。
在頒獎典禮上,以影片緬懷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創辦人張敏鈺先生,張敏鈺先生一生充分利用時間與生命,始終認為教育對每個人極為重要,在有能力之後為周圍的人與社會貢獻,因而成立基金會。
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先生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陶藝之父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美國石油大亨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國鋼鐵大亨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三人促成對社會更大利益的事業故事做分享,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知識不是從網路而來,而是從書本裡得到,而且鼓勵年輕人成為一個做決定者,無論決定是對是錯,做完決定後把事情變得完美。
他並以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與發明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一段話作結語,時間就像風中的花瓣,柔和的流動,隨著舊生命的始末有新的開始,一個不停的生命鏈在永恆中持續著,每一個生命可能只有一分鐘,但都是有同等的重要,鼓勵學子們一起決定做值得做的事情,創造精彩人生。
傳承分享 患漸凍症的吳韋諒成功心法
今年基金會特別邀請1960年第1屆獎學金與2015年第56屆身障組的嘉新獎學金得主分享過去的努力、內心的感動,以及未來的期許。邱創權先生是民國50年代師專畢業的高材生,經學校推薦他成為嘉新水泥獎學金的首屆得主。
現年80歲活到老學到老的邱先生是位受人尊敬的退休老師,回憶當年獎學金不僅是金錢的補助,更是溫暖的鼓勵,激勵他的意志從此更加用功學習,進入社會努力工作,畢業後投身教職作育英才。邱先生以影片勉勵今年得獎的同學效法張敏鈺先生誠信勤勉的信念,在平凡中創新機,對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另一位是目前就讀師大國文系的吳韋諒,自幼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俗稱漸凍症),克服健康狀況不佳與升學壓力兩頭燒的問題,走過艱辛的求學路於建中以第一名畢業,至今更在文學領域有優秀的表現。吳同學蒞臨現場分享個人生命經歷,以「迎接挑戰」、「訓練專業」與「表達感謝」三項要旨來克服生命中種種困難,樂觀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兆福60 以水泥打造甲子特別貢獻獎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秉持嘉新水泥集團創辦人張敏鈺先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無論景氣好壞,持續提撥獎學金鼓勵學生與體育專才學子。為感謝歷任董事與委員為基金會的一切事物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的付出,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先生特頒「甲子特別貢獻獎」給已故閰振興(曾任教育部部長和國立台灣大學校長)、楚崧秋(曾任中華日報董事長和社長),及曾任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董事與現任最高顧問的郭為藩、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董事吳清基、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召集人詹德基長年對基金會的支持與貢獻。
獎座由張安平親自設計,以水泥塑造山形登封為概念,搭配無限符號做出細膩刻紋,隱喻追求目標無限無盡的用氣與力量。
展望下一甲子 Garage+新創基地協助社會青年創業
主持兩項獎學金評審工作的基金會財務長張小平說,每年審核超過一千份的申請資料,這麼多年來看到非常多的成果、非常優秀的人才,感到格外高興與欣慰,並鼓勵現場的同學只要肯努力、有創意、有理想、有熱情,人人都可以上學、出人頭地,更上一層樓,在逆境中出類拔粹。
嘉新兆福基金會會幫助有理想、肯努力的年輕人,持續支持這些優秀的孩子。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為提升國家國際化競爭力及創新發展盡一分心力,2014年與時代基金會在嘉新大樓成立Garage+新創基地,協助社會青年創業。透過頒獎典禮分享Garage+近年的成果,鼓勵青年學子勇於創新、拓展視野,秉持創業精神,讓未來更加美好。
2019年第60屆嘉新清寒獎學金申請收件計有大學校院106校/466人,高中、高職暨專科213校/710人寄件。茲經本會獎學金委員會於5月22日召開評審會議,入選大學校院計83校/105人,其中低收入戶78人,身心障礙27人,每人獎學金新台幣2萬元;高中、高職暨專科計173校/321人,其中低收入戶265人,身心障礙56人,每人獎學金1萬元。本年度嘉新清寒獎學金得獎人總數為426人,總計核發金額為5,310,000元。
2019年度第55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計有國小組158人、國中組113人、高中組86人、大專組48人、體育專業組45人、教練獎30人及特別獎2人,共計482人寄件申請,其中不符資格者合10人。
經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委員會於7月15日召開審查會議,其得獎結果國小組23人(田徑10人,游泳10人,身心障礙3人),每人新台幣6千元;國中組24人(田徑10人,游泳10人,身心障礙4人),每人7千元;高中組22人(田徑8人,游泳8人,身心障礙6人),每人1萬元;大專組12人(田徑5人,游泳5人,身心障礙2人),每人2萬元;體育專業組17人(田徑5人,游泳7人,身心障礙5人),每人2萬元;教練獎5人,每人4萬元﹔特別獎1人,獨得8萬元。本年度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得獎人總數為124人,總金額為126萬5千元。
以鼓聲振奮正向能量 用料理喻人生創造不凡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不僅每年辦理獎學金,更協助國小學童課後輔導計畫,桃園市大園區后厝國民小學便是補助計畫其中之一的學校。典禮會後,基金會邀請受獎學子一同欣賞由桃園市大園區后厝國小獅隊帶來的表演,希望透過隆隆的鼓聲振奮人心,也從觀眾給予的鼓勵中,帶給獅隊學童積極正向的循環。
今年適逢60周年,透過午宴客製化的巧思,運用寧波料理、沖繩料理、義大利料理及中式料理來勉懷張敏鈺先生的德澤,四種不同特色的餐點也象徵不同的人生際遇,勉勵學子創造不凡價值。
「財團法人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是台北市立案的第一個文化基金會,提供獎學金給予各界傑出學人,作育無數英才,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東森電視台副董事長朱宗軻、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林肇堂等都是基金會獎學金得獎人。
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創辦至今已成立五十幾年,以獎勵田徑及游泳選手為主的「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也獎勵過無數莘莘學子,「亞洲鐵人」楊傳廣、「飛躍的羚羊」紀政都是得獎人,六十多年來,兩個獎項皆嘉惠許多清寒學生、重度傷害或身心障礙學子,以及優秀體育人才。基金會董事長張安平、財務長張小平與家族第三代成員─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剛綸,仍秉持嘉新水泥集團創辦人張敏鈺先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
基金會不論景氣好壞,持續提撥獎學金鼓勵學生與體育專才學子,基金會更想要傳達給社會的是「鼓勵的意義遠大於給予的意義」,希望能夠幫助及鼓勵更多家境清寒、身障學子勤奮向學、實現夢想,也期望受獎助的學生能保持感恩的心情,未來努力回饋所學予社會,發揚光大張敏鈺先生創辦基金會的理念。20190826(黃旭昇)
台北市立大學個人申請 在 【ColleGo!大學OPEN DAY系列影音】教育學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lleGo! 為你帶來了「大學OPEN DAY 2023」!本次活動邀請到屬於教育學群的 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學系,以影片方式為各位分享教育學系實際學習的內容以及 ... ... <看更多>
台北市立大學個人申請 在 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 *1070412更新面試時程表 ... 的推薦與評價
1070412更新面試時程表本週六就是個人申請第二階段面試囉! 各位考生準備好了沒🤗 連結裡面有注意事項跟本校交通方式! 以下幾點提醒大家: 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