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市政府、公車業者及學者與市民對談「公車議題—公車好行,揪夥來TALK」,希冀改善公車服務品質。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於2019年11月20日跨黨派提案通過:「請台北市政府公運處每年一次,召開公車業者、公車駕駛與乘客的說明會/對談會,讓雙方對話溝通,促進安全及和諧的公運環境。」提案於今天下午2:00於台北市政府二樓親子劇場舉行,參與人數約200人,開放20位民眾上台發言,發言對象包含:學生、婦女、長者、身心障礙者及駕駛,發言踴躍。
今日發言反應內容為:公車評鑑優等,評鑑仍為優等的現象、公車過站不停、車門夾乘客、公車停靠區有違規車輛造成停靠問題、公車駕駛的過勞現象、稽查失能、公車低底盤未落實,造成輪椅族、長輩及孕婦因此受傷……等。
今日出席與會的評鑑委員學者,肯定今日的對談是個好的開始。任維廉教授表示公車族與市府的對談會議,澳門早就在實施了,甚至翻譯不同的語言,成立澳門公車之友會做意見交流。羅孝賢教授表示,針對長者搭乘公車受傷,或許臺灣公車可以參考日本,在公車停好後,乘客才能移動。台北市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余偉斌表示:台北市公運處建立了「八橫八縱」公車路網,公運處要多加宣傳,建立轉乘觀念。余偉斌說,市民的轉乘觀念在數據上看來不足。此外,在公車評鑑部分,可以在「駕駛平穩性」評分項目提高評分,來改善公車急煞車、猛起步的現象。
此外,也有公車司機到場表達意見表示:希望乘客與駕駛能互相體諒,很多夾傷乘客事件,以及曾出不窮的摔傷、及公車過站不停現象,起因於乘客在滑手機時未注意,因此讓乘客與駕駛產生了極大的誤會。
最後,公運處常華珍處長回應:民眾提到的公車班距不穩定的問題確實要改善,因為這將影響更多市民搭乘公車的意願,她也會跟公車業者來討論,如何讓班距更穩定,提供穩定服務。此外針對娃娃車、輪椅族的需求,主管機關應照標準作業程序,跟公車業者討論出來,讓駕駛有所依循,駕駛需要主動協助使用斜坡版、側傾裝置,公運處會要求來強化駕駛操作的熟悉度。然在乘車文化上,會多加宣傳乘客緊握扶手,待停穩後下車,減少乘客受傷的機率。
陳學台局長表示:今天會議的後續將做成會議記錄以利後續改善及檢討,後續會公開在交通局公運處的網站。此外,他補充今日會議上,針對視障者搭乘公車問題,市府開發出視障者使用的APP預約公車,讓視障者能順利搭車是今年要努力改善的目標之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