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預約長者,今天下午2點開始疫苗接種,請各位長輩小心前往、注意防曬!
大家如果在等候接種、預約施打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或遇場館有需要加派人手、改善動線、增加帳篷,都歡迎撥打我的服務電話 02-87808351!
.
由於無預約施打,市府並沒有將已預約的名單與民政系統再次比對、造冊,導致人數較無法預估,我已向衛生局確認今日若遇疫苗調度的問題,務必保持流程順暢。針對此次長者疫苗的政策問題,我也正式發出書面質詢,要求市府務必改進以下5大問題:
.
1⃣ #要求補足交通配套
對於較大型的接種點,台北市應儘速提出各里辦與場館間的 #免費接駁專車,並與民間無障礙計程車業者合作,提供 #市民接種接駁優惠。
同時,#復康巴士 原本均須3-5天前預約,我要求接種期間應 #加速媒合、縮短等候時間、確保供需平衡。疫苗施打的醫院、診所及場館周遭,也應提出 #路邊免費停車、開放紅黃線臨停等優惠措施。
.
2⃣ #開放大型場館 #施打點就近安排
台北市共有28家醫院、135家診所、12家聯醫門診部協助長者施打,但有些診所地方小,動線分流不夠,導致長輩們必須在太陽下等候,台北市醫師公會監事與診所院長都建議改在 #超大型場館 #快速施打,再由醫療院所支援人力。早在6月5日,我就建議柯市長開放大型場館,我再次呼籲市府儘速採納!
我們文山區長輩,這一波被安排在需要爬好漢坡才能抵達的萬芳高中,我也要求市府應設置接駁車或下次改在易達性較高的地點。
今天也有民眾反應無預約長者被安排的接種點,距離部分里別太遠,我要求市府在下一波施打時,務必納入大型場館,並 #就近安排。
.
3⃣ #放寬在宅施打資格
柯市長上週五喊出 #到宅接種 計畫,聲稱台北市 #最貼心,要為北市獨居、身障與重大傷病的長者安排到宅接種。
結果我追問計畫細節追了整個週末,衛生局一下表示 #還在討論,一下回應 #到宅施打只是概念、 #實際執行有困難、 #國外經驗不建議,直到昨天才正式公布規劃,申請資格也限縮到只剩長照第7、8級的重度失能長者。
疫苗開瓶後有冷藏六小時內打完即可,若有妥善冷鍊設備,以台北市人口稠密程度,事先規劃到宅施打的臨近家戶,應該是有可能。但許多身障長輩及重大傷病長輩,已有移位及平面走路的困難,卻仍被此項服務排除,我誠心的建議市府應放寬到宅施打資格,
獨居、身心障礙的長輩,都是社會局列冊的關懷對象,我也要求市府好好利用基層早已佈建的網絡,將這些已經屬於弱勢的長輩們完整納入接種方案,不要再叫長輩們自己上網、電話預約,徒增基層與市民困擾。
.
4⃣ #建立單一諮詢窗口
依照身份不同,目前長者接種的問題,市長要市民分別接洽1966、1999、區公所及里長辦公室,我要求市府建立 #單一便民窗口,並完整配套分流,加速流程、才能減輕基層負擔。
.
5⃣ #無預約長者施打也應細分時段
今明兩天的無預約長者施打,民政局配發的通知單只有給予「上午9點至12點」及「下午2點至5點」兩個選項,無法確實達到市長宣稱的時間與空間分流。
我要求市府在下一波開放施打前,務必改善,將無預約施打時段也改為小時制,減少民眾等候時間與群聚風險。
.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市人口逐漸外移,去年人口少了4.62萬人,人口總數約259.7萬人,創23年來新低!學者分析,此為台北市從地方行政區演變成大都會區的必然現象,台北市商業化程度只會愈來愈顯著。雖然高房價導致人口外移,但交通便利、捷運加高鐵打造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台北市並不會因為居住人口變少,從一線城市變二線城市。...
台北市人口 外 移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疫戰爭現在才開始
全島一命,希望政府能體認現在趕快該做的事,不要再浪費寶貴時間。
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一、建立普篩能量(去年就該做了)
二、儘速進口疫苗(去年東洋要進口 BNT 就該放行了)
三、建立獨立專責臨時醫院(去年就該沙盤推演開始規劃了)
近日看疫情狀況越來越糟,政府好像完全沒有對策。下面是我徵詢醫界後整理的摘要,給大家參考。(文長,沒耐心不要看)
1. 對抗新冠肺炎之戰的目標只有一個,減少死亡人數
A. 目前還缺乏對新冠肺炎強力有效的治療藥物,一旦染疫,就多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所以有宿疾或年長者首當其衝,死亡率高。
B. 要減少死亡人數,就只有儘可能減少感染者。最有效的方式,是全面施打疫苗,或至少施打6成至7成民眾,阻斷病毒的傳染鏈。(使用口罩和減少人的移動的停課、停班甚至封城,可以部份阻斷感染者的傳染鏈,但也只有部份的效果。甚至現在也根本沒有封城。)
C. 以蒼生為念,不要把疫苗議題政治化。
2. 將每一個潛在的確診者,在最早的時間點就找出來
A. 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很高的比例是無症狀(Nature期刊論文說是 1/5)或者只有輕微症狀,因此已經不可能再靠著量體溫或者其他方式來找出潛在的確診者。
B. 「普篩」是有必要的:關鍵在於需要非常大量、有效的篩查採樣,與同樣大量、有效的實驗室檢驗。
C. 從風險最高,也就是確診人數最多的「熱區」開始,每一個人都進行採樣與檢驗,把「熱區」中的感染者都找出來加以隔離,讓他們不再傳染給別人。然後再針對次一級的「亞熱區」進行類似篩檢。
D. 問題是,目前篩檢站有限量(抽號碼牌,抽完為止)。台北市的三個快篩站,在5/25日只為811人進行了篩查。假設全台北市20家醫院,每家都為200人進行快篩,全台北市每天也只有不到5000人進行篩查。這個數字只是台北市人口數的0.3%!就算全部只針對目前的最「熱區」萬華的18萬人口進行篩檢,也要40天才能篩檢完畢。
E. 必須立即建置全新針對大規模人群,採集檢體與進一步快速檢驗的能量,才能從最熱區開始再擴增到亞熱區,甚至一般社區,進行主動式的篩查,找出熱區與一般社區裡的每一個已感染者。
3. 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
A. 目前醫療能量不足,影響民眾篩檢意願。必須讓所有民眾,對於確診之後的醫護處置有信心,他才會願意站出來接受篩檢。目前若是感染者一旦被確診,也未必可得到好的醫療照護,使得許多感染者就算有症狀也不會去接受篩檢。因為即使確診也多半只是被告知回家休息,結果就是乾脆不篩檢,造成社區中仍然有著大量沒有被發現的感染者。社會只會看到因為症狀嚴重而必須就醫,因而浮出水面被醫療系統找到而住院的病人(就是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的數字)。
B. 大區域來看,讓病毒儘可能留在雙北。因此不要因為北部醫療院所滿載而再把重症病人送到全國的各大醫學中心去。目前把確診病人硬是塞入各個醫院去的作法,只會讓各個醫院一個接著一個地爆發院內感染,導致醫療能量癱瘓,不但無法全力面對愈來愈多的重症病人,也同時讓其他的醫療需求也全部被排擠,造成更多人的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C. 要讓病毒留在雙北,確診者也儘量留在雙北,只靠著目前的醫療能量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醫學中心與大醫院,是為了一般的疾病而設置與設計的,並不是為了應付像新冠病毒這樣單一傳染病。舉例來說,光是病人要照的X光與電腦斷層,幾乎在每一個醫院的設計中,為了達到最有效率的人力與設備利用,都是把所有的影像檢查治療設備集中在同一樓的一個區塊,很難區分什麼清潔區或污區與設計各種不同的動線。因此除非醫院裡面沒有新冠肺炎的病人,否則光是照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就會造成新冠病毒與一般病人的交叉感染。
D. 在目前多數的醫院設計中,即使指定成了新冠肺炎專責醫院,在這醫院中全部只收確診的病人,但對於潔污動線混雜、沒有明確的潔區、半污區與污區的區分,對於照護新冠肺炎的醫療人員,還是很容易造成自身的感染。
4. 要減少死亡率,就要讓感染者不要惡化成重症,以及重症病人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
A. 目前的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最多只有隔離的效果,但對於輕症者的觀察、與中症者的治療,完全沒有能力。
B. 醫院若要改為專責只處理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療,目前的醫院設計與設施,沒有作好清污分區,對於醫療人員的保護太差。如果要在目前的醫院進行改裝,不但耗時太久,而且施工困難,更因為既有的感染風險,將沒有人敢去作。
5. 我們需要全新的、額外的,專為處理新冠肺炎而設置的臨時專責醫院。
A. 確診者要有好的隔離、觀察、治療、加護的一條龍式的醫療設施與計畫。我們需要有新的醫療設備與設施能量,就動線與流程重新加以配置,才有可能為所有已經被確診的病人,提供無症狀者隔離、輕症狀者觀察、中症狀者醫療、重症者加護醫療的分級式的健康監視與醫療照護。
B. 現在的衛服部與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以及雙北的近十家醫學中心,都已經沒有能力在目前的疫情中建置這樣的新設施與新醫療能量。
C. 應該立即由民間力量參考國外的專責醫院設計,動員一切力量在最短時間裡,在新北及台北市建置這樣的新醫療設施。這個新醫療設施的最重要設計,就是要保護醫療人員的工作安全。
D. 在此之前一定要保留一部份的醫院,例如高雄與台中的醫學中心,不要將雙北的病人送到這些地方。因為他們的醫療人員,將必須先調度承接作為這個新醫療設施的第一批主力醫療部隊。
E. 在建置第一座醫療設施的同時,就啟動中部與南部的第二及第三新醫療設施的建置工作。等到第一座新醫院建置好之後,由中南部的醫療人員進駐治療病人。等到第二座新醫院建置好之後,中部醫療人員歸建中部,然後開始啟動第二新醫院。北部的第一新醫院就由已經稍獲喘息空間的台北醫療人員接手。然後第三座新醫院建置也依同一模式辦理。
F. 以這個模式來等待一年後或更久的時間,對全民施打疫苗到一安全比例。
台北市人口 外 移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台北市議會關注的話題,便是人口減少一事。台北市人口今年僅剩258萬人,是20多年來的最低點。於是各路議員理所當然地就開始對著柯文哲檢討起北市府的人口政策。
不過,台北市民政局早於前幾年,就做了關於人口推估的預測,有興趣的齋友可查詢《臺北市109-138年人口推估報告》。報告中提到,因應交通、房價及福利等因素,台北市人口會在未來10年內外移至鄰近行政區。當2030年之後,台北市人口也不會增加,其原因將是自然減少,也就是人口老化而過世。依照民政局的預測,到2049年時,台北市人口僅剩200萬左右。
當然,減少的不只會是台北市。依照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所做的國家未來人口推估。不管採用的高中低哪種推估模型,以同樣的2049年為時間點,台灣全體人口將剩下2000萬上下。換言之台北市減少的人口數,約佔為全台灣的20%。
人口減少是開發中國家邁進已開發國家的必然階段。為了降低生育及家庭開銷,而從市中心搬到郊區,也是發展必然的歷程。應該不需要太大驚小怪。
有人可能會緊張地說,將來人口勞動力不足要怎麼辦?
沒怎麼辦,真的快不足時,自然會開放外籍人口進來補。
別緊張。
最後補充一點,都市規劃中有個神奇的理論,那就是如果人們追求良好的居住品質,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約為1萬人。早期台北市在1967年被升格為直轄市時,即為272平方公里,並人口數長期維持在270萬左右。是個台北市極欲維持的人口密度數字。
隨著其他都會區崛起,加上整體人口減少。我想對於政府來說,更切要的問題是如何打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讓人民有更宜居的環境。
台北市人口 外 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北市人口逐漸外移,去年人口少了4.62萬人,人口總數約259.7萬人,創23年來新低!學者分析,此為台北市從地方行政區演變成大都會區的必然現象,台北市商業化程度只會愈來愈顯著。雖然高房價導致人口外移,但交通便利、捷運加高鐵打造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台北市並不會因為居住人口變少,從一線城市變二線城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4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uBrcPW00tw/hqdefault.jpg)
台北市人口 外 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市人口逐漸外移,去年人口少了4.62萬人,人口總數約259.7萬人,創23年來新低!學者分析,此為台北市從地方行政區演變成大都會區的必然現象,台北市商業化程度只會愈來愈顯著。雖然高房價導致人口外移,但交通便利、捷運加高鐵打造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台北市並不會因為居住人口變少,從一線城市變二線城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4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XGqYHlIkxE/hqdefault.jpg)
台北市人口 外 移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1124八大 連年外流 北市今年人口淨移出創新高達2.5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XpxUX5c-wew
一整排的房子,有完工、有正在蓋的,新北市林口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建案,大林口A7重劃區2字頭房價十分吸引人。
記者/劉彥萱、賴辰瑋 採訪報導……↓
近年來北市人口外移嚴重,因為買不起房子只好離開台北,搬到新北甚至是桃園,北市人口今年前10月淨移出已逼近2.5萬人是18年以來新高!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房地產是逐年往下修正,但是畢竟還是一個高房價的狀態,多數民眾仍然是買不起,就算買也頂多買得起套房而已,民眾存錢賺錢的速度依舊跟不上台北的房價。」
造成「脫北者」暴增的三大主因,主要是因為北市房價居高不下,大台北捷運網絡不斷擴大以及外縣市公共建設陸續到位。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從2015年起開始出現人口外移潮,2015年淨移出約9386人,2016年起連續3年淨移出近2萬人,而到今年10月,人口淨移出已達到24996人。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雙北市甚至包含整個延伸到桃園,它的交通網絡,尤其是像北捷、很多機場捷運等等是越來越方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家會覺得說,我利用通勤的時間來換取居住的空間跟品質,我一樣的預算我可以住更新、更大、更好的房子。」
房市專家也表示,對於希望居住空間大、家庭人口數多者,大多會退而求其次,轉往房價低,遠離市中心的蛋白區購屋,只能說房價回溫速度慢,民眾想在台北市買房,真是難上加難。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11/191124-25.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pxUX5c-we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