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是「氣候末日」的起點,為何台灣青年對氣候變遷「高感知」卻「低行動」?(12/24/2020 The News K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文:熊淳儀
2020年全球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巨變,除了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外,接二連三的大火、暴雨、高溫、蝗害,對於世界上許多地方造成了生存上的危機。
台灣在2020年之中,幸運地避開了肺炎的侵襲,我們似乎是上天眷顧之地一般,過著正常的生活。然而台灣今(2020)年並非毫無感受到這些氣候異常的衝擊。面對一個沒有颱風的颱風季,今年的台灣面臨了缺水的危機;今年台北市也創下歷史高溫,事實上過去最高溫的十個年份,便有八個發生在過去十年。
即便如此,台灣民眾大部分還是過著與往常一樣的日子:上班、上課、滑手機、抱怨老闆、抱怨政府等等,物質豐饒的生活讓台灣民眾可以輕鬆地掌握「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的思維模式,氣候變遷在台灣民眾的眼中顯得很遠。因為氣候變遷是加州的大火、中南半島的淹水;是非洲的乾旱、歐洲的熱浪,但氣候變遷不會影響台灣的我們的日常,所以沒關係。日子還是要過、錢還是要賺、還是要出國旅遊(在疫情前)。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氣候變遷真的不會影響我們嗎?本文筆者將先針對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台灣簡述,再針對我國政府氣候政策做論述,最後針對我國青年如何在這一場全球災難之中缺席做反思。
台灣在氣候變遷中將會承受到相當大之衝擊,因為副熱帶地區之氣溫在改變的氣候之中,相較於其他地區上升速度屬最快的,而我國正處於副熱帶的範圍之中。
綠色和平先前做出一份報告,其中說到當海平面在不進行任何防範措施下,將於2050年淹沒台灣多處地標。先姑且不論讀者對於綠色和平之觀感為何,海平面上升在未來一定是台灣要面對的議題,而嚴重程度取決於世界各國減排之成效,而當中當然也包含了台灣。
再者,今年全國缺水的議題對於中南部農民及部分居民造成了不便,甚至於財產的損失。極端氣象現象從各方面科學研究顯示,在未來只會頻率增加、強度增強,那麼台灣有可能置身事外嗎?
除非科技進步到現今人類無法想像的地方,否則極端氣候現象必然成為台灣未來亟需面對的問題,而如同前述,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帶來之各類不確定性,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呢?台灣其實做了不少,但還做得不夠多。
針對我國政府對於氣候變遷所做的措施,應該分為兩者來檢視,第一為提出的政策及法案,第二為實際的作為。
回顧文獻可以發現,我國其實從1990年代開始便有提出一系列針對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綠能產業、減少高碳排產業的政策與計畫。例如1998、2005、2009及2014四次全國能源會議,2006年經濟永續發展會議,2007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2008行政院永續能源綱領等等。
而在這些會議之中也制定了各類減排計畫、能源轉型計畫、產業轉型計畫、排碳基準點,而且順勢推動了《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等法案,環保署也建立了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碳交易平台等。看似台灣走在很前面,我們的政府在過去做了眾多努力與全球肩並肩對抗氣候變遷,然而實際上成效十分有限。
過往研究發現,即便台灣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高耗能產業(其中又以石化工業為主)急需轉型,然而其並沒有轉型,反而有逐漸擴張的趨勢;而我國政府對於此高耗能、高碳排產業之擴張未有明顯之阻擋手段。
當政策之推行目的是希望能夠減少碳排,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卻未阻止相關產業擴張之矛盾現象出現時,台灣便處於一個原地打轉、停滯不前的處境;而其中一個造成台灣產業轉型困境之原因,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低水費、低電費、低油價。
或許讀者沒有共鳴,認為油電費在過往幾年的新聞中不是常常漲價嗎?在此處筆者提供一個概念,在沒有產油的台灣,每公升汽油0.92美金,而在相同未產油的西歐各國,每公升汽油大多落在1.5美金上下;而歐盟水費平均為台灣的三倍以上,台灣電費更為世界第三低。
我國油、電、水價之低廉,反而成為產業轉型路上的絆腳石,當原先的生產方式不會因為資源的減少而損失利益時,企業很難有改變資源使用效率的動機。
而台灣停滯不前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台灣的低薪情況,在未來更有可能遭受到發展上的衝擊。因為產業沒有轉型的動機,也導致台灣產業常常只能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獲得利潤,而無法以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少量商品賺取較高的利潤。
相對的,當利潤極低時,工資也不可能提高到哪裡。面對全球趨向綠色經濟的趨勢,如果台灣持續維持高碳產業的存在,將在國際貿易上遇到一定的困難。
歐盟預計於2021年6月討論進口碳稅的議題,並希望能於2022年正式啟用,當啟用後可能會使高污染產品進口時受到高關稅之貿易障礙。現今拜登成為了美國總統,勢必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也會加緊腳步將川普任內被削弱之環境政策重啟,而進口碳稅也是一個可能在拜登任期會推行的政策之一。若未來美國也跟上歐盟的腳步,台灣的貿易將會處處碰壁。
面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理論上將會遭受到最多影響的青年族群,會是最在意這類議題的。在國外也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由青年組成的氣候變遷遊行。
而台灣呢?根據筆者的觀察,台灣的青年普遍對氣候變遷冷感。身旁許多人並未意識到氣候變遷可能對台灣帶來的影響,更少人會聯想到低薪的狀況或許與氣候議題相關,甚至身旁有人未意識到台灣今年有缺水。
下文筆者將從四個角度,論證台灣青年在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的問題:第一是「Fridays for Future遊行」,第二是美國大選的支持對象,第三是台灣青年的氣候感知與行動間之差距,第四為以核養綠公投。
自從Greta Thunberg開始發動Fridays for Future氣候罷課後,全球串聯已經18次遊行了,而參與人數也已經超過1200萬人次,台灣在其中參與了五次,但參與人次卻不到5000人。
全台扣除年紀可能太小的幼兒園及小學(雖然國外的遊行中,也可以看到這個年齡層的身影),總共有超過250萬名學生。不到千分之二的人有參與過氣候罷課遊行,而且這還是將參與的5000人全視為不同的人才有這個數字。這時筆者不僅要問,台灣的青年去哪裡了?
2020年另一件國際大事為美國大選,而台灣民眾於國際民調中,成為全亞洲最大的川粉聚集地。理由多半與川普強化與台灣的關係、增加對台軍售並開啟中美對抗的局勢。筆者了解這些行為對台灣的利益極大,也十分贊同台美應要繼續深化關係;然而從環境政見的方面來看(也就是大部分的人不會注意的角度),川普對於世界的破壞會大於貢獻。
比較川普與拜登的環境政策,可以發現川普主張繼續發展石油業,而拜登則主張推展綠能產業;川普也在2016至2020年的任內透過行動證明,自身不相信氣候變遷的立場。台灣民眾並沒有因此而不支持川普,這便與下一點有關。台灣的民眾普遍氣候變遷感知很高,然而當真的要付諸行動時卻時常缺席,此現象極為不尋常。
過去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民眾身處於光譜的極端位置。台灣人對於氣候變遷擁有高感知(我們知道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我們也非常認同氣候變遷是人為的結果,且十分危急。然而在面對氣候變遷需要身體力行時,我們常常不會有任何動作,尤其年輕人更不會有行動。同時我們也不太相信我們的科學家。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高感知,卻低行動呢?
筆者認為與當今方便的物質社會有關。雖然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的存在,卻因為生活上沒有影響而將它放置於代辦事項非常後面。再者,台灣的媒體對於氣候變遷的報導時常缺乏本土元素。加州、澳洲的大火雖然讓我們為當地的人及動物感到悲憫,然而對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完全沒有影響,也無法產生共鳴。在無法產生共鳴的情況下,台灣人不痛不癢的繼續過生活也是顯而易見的後果。
最後,筆者認為儒家文化、長期的威權統治及大眾看待教育的態度,也造成了今天這一個現象。儒家文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在社會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各司其職、和樂融融;這種文化思維與社會功能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中所有的職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我們也不應該要打破它。
然而這種思維卻造就了服從在上位者的後遺症,當在上位者在司其職時,平民百姓應該要安分守己、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使平民即便在政府運作出現問題時,大多數的時候也會保持沉默,而不逾越自身的「本分」,使監督政府的力量微弱,因此當政府無氣候變遷明確政策時,民眾也選擇了觀望。
又台灣長期受到威權統治,導致反抗、質疑威權在社會中承平時式微,唯獨在有重大事件時,才會有人反抗專家治理的模式。此外,在台灣的文化中,讀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認真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成就美滿人生,這個充斥著私利的思想導致學生不願意放棄部分的學業,投入社會進步相關運動。即便學生有意願,面對家長教師的雙重壓力,也可能因此卻步。
在這些多重背景的影響下,台灣的社會面對氣候變遷時,因為並沒有即刻的威脅感知,因此時常期待政府會先帶頭做,等政府開始做了,人民再緩慢跟上就可以。
2018年的公投案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在以核養綠公投議題上,當時公投的結果為贊成方獲得54.2%的票,公投通過。然而有多少人認真看過以核養綠所提出的能源配比?以核養綠主張2025年以再生能源10%、核能20%、燃氣30%、燃煤40%的能源結構供給台灣的能源。而蔡政府主張的2025非核家園則是20%再生能源、0%核能、50%燃氣、30%燃煤。
在以核「養綠」的主張之中,反而預計燃煤比會比現行政策高,而再生能源目標比現行政策低。試問「養綠」養到哪裡了?高達40%燃媒是筆者認為在以核養綠公投中最大的、也是未傳達給民眾的問題。台灣現在的電力正好大約四成為燃煤發電,而其造成的空污問題相信居住在火力發電廠周遭的讀者多少有點感觸。以核養綠以「養綠」為名,實為推展核能,誤導民眾以為自身站在歷史上正確的那一邊。
面對以核養綠的提出到後來的公投通過,若時任台灣青年有仔細研究此議題,不是應該要為了環保、為了未來,勇敢的站出來,在社群媒體上將被隱藏的真相揭露嗎?就如同當初同婚議題在網路上真假訊息的攻防戰一般,使議題被完整的了解嗎?請讀者回想,當時有這類的聲音出現嗎?
對於民眾缺乏參與氣候變遷運動,理當青年應該是感到備受威脅的。對於年長一輩的人們,氣候變遷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太多;但對於青年們,氣候變遷正危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試想在2030年時自己會在哪裡?2050年時呢?這兩個年份是在氣候變遷中非常重要的兩年,2030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預計達成的年份,而2050年是氣候變遷重要的轉折點,是許多國家預計達到碳中和的年份,更有研究指出若無法於2050年前有效控制全球氣溫的上升,2050年將是「氣候末日」的起點。
台灣的青年們,2050年我們在哪裡?或許剛踏入知命之年,我們終於認識的「命」或許是所剩無幾在地球上的歲月。或許有些人準備退休了,但退休後日子也不會比較好過。或許有人有小孩了、有些人沒有,但台灣的下一代,尚未出世的那一代,將在更險峻的環境中生活。而今天當權的政治人物們的不作為,就是將今天的青年推向一個更危險的世界,讓未來的台灣走向風險更高的社會。
青年們,當議題有選票時,政府就會有相對應的動作了;這一回,一起讓氣候也有選票,促使執政黨與在野黨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再將青年們的未來一步一步輸掉。產業轉型不能等,綠色經濟不能等,綠能不能等,氣候變遷更不能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068
♡
台北加州實價登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台八縣市跨年改線上 屏東延期 台北今十點宣布
https://youtu.be/R3iHlmDBbto
※今日來賓:
07:30 摩爾投顧 陳昆仁分析師 談「低軌道衛星 全球最大低成本高速網路」
08:15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談「駭客入侵 該認賠吃土還是反擊防堵?」
※今日最大條
●強寒流發威!桃4校停課、竹4校今下午停課 宜蘭山區學校自行決定
●變種武肺侵台首例 明起封境1個月 今跨年晚會 基桃中南高宜嘉義縣市取消入場改線上直播 屏東跨年晚會延期!北市今10時宣布
●【2021曙光】迎接2021年日出看這 最早06:31在蘭嶼
●寒流來襲 清晨最低溫在新北富貴角4.3度 寒流今最強!寒流發威到明天
●【總疫報】加州發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病例 英國逾6成確診病例為變種病毒
●北京宣步提前分批放寒假 最早1/16開始 中國大連多家醫院採線上預約 疫情警戒
●彭博:不管疫苗多有用 Fed明年鴿派色彩都會更濃
●首例英國變種病毒入侵 外國人明起限制入境
●總統府元旦升旗 取消民眾觀禮
●偷渡台灣失敗 港青「送中」判3年
●嚴審中資生效 蝦皮、易遊網將適用
●保障經濟弱勢一方…夫妻剩餘財產 可依貢獻分配
●金融業好威 前11月賺6,463億,創新高
●台股擺尾 寫七大亮點
●台幣連三升 爆量23億美元
●歐盟中國投資協定 拍板
●外資抱股過年 大買 268 億
●12月PMI續揚 製造業全面轉好
●供應鏈重組 台灣躍居台商遷徙首選
●中經院:景氣熱到明年Q2
●台灣50登高 散戶大發財
●雙王較勁,大立光、台積電法說會先後於元月7日及14日登場 為金牛年熱場的意味濃厚
●力積電Q1大漲價 晶圓代工將調漲約10%
●台塑化急行軍 Q4狂賺逾百億 花旗證升評台塑、南亞
●砸32億元 台聚集團赴高雄港投資
●舊換新快落日 老車搶報廢
●光陽、三陽產能開最大 12月機車狂賣逾12萬輛
●實價登錄2.0 五拳打炒房
#低軌道衛星 #駭客入侵 #陳昆仁分析師 #宋承恩 #摩爾投顧
#汪潔民 #簡余晏 #新聞放輕鬆 #寶島聯播網
台北加州實價登錄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安太重要! 食品添加物業者 4月強制登錄 食藥署今表示
食品添加物的「製造 加工 輸入」「販售」業者 分別應在
今年5月1日、10月1日前完成登錄 !
大家週一(0217)晚安 今晚最新消息
集中市場融資增1.47億達2002.27億
融券減1492張達52萬6309張
(一)
1.台幣收30.285創馬年新高 美元走弱 亞洲貨幣今普遍升值
新台幣匯率因外資匯入呈升值走勢 終場收30.285升6.2分
匯價創馬年9個交易日以來的新高
2.TIFA下 洽美挺台入TPP 駐美副代表李澄然今表示 美方表達
歡迎台灣想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意願 政府未來
會在TIFA架構下推動加入TPP
外交部與經濟部今舉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
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策略規劃研習會」派駐在TPP、RCEP
相關國大使與經濟參事返台參與接受密集研習
3.國壽賣高雄地 獲利10億 國泰金控(2882)旗下國泰人壽今公告
出售高雄市仁武區澄清段土地 交易價12.5億台幣 獲利10.17億
---國泰金:外資.投信今天同步賣超
外資賣:遠東銀.兆豐金.開發金.國泰金.F中租
外資買:玉山金.中壽.永豐金.合庫金.台企銀.新光金.第一金
(二)
1.關懷數位落差 微星捐百台平板 微星(2377)今致贈教育部
120台Primo系列9.7吋平板電腦 以具體行動落實企業公民
責任 捐贈儀式在新北市大觀國小舉行現場並展示互動教學
---微星:今外資.投信唯一一檔同步買超股 操作?
2.世界法說重點
‧Q1晶圓出貨將季增2~4% 產能利用率維持100%
‧Q1毛利率介於34~36%‧ASP與上季將下滑3~5%
‧世界先進去年每股賺2.71元 發言人曾棟樑:預估第1季出貨
量比去年第4季增2%至4% 毛利率增1到3個百分點產能續滿
‧世界法說:去年第4季營運報告 合併營收約54.02億 稅後
純益約11.29億 每股稅後盈餘約0.7元 累計去年全年合併
營收約211.35億 稅後純益約43.71億元 每股盈餘約2.71
---世界法說會業績解讀?操作?國內晶圓代工三雄(台積電
聯電 世界先進)今年第二季業績展望?操作?
---外資買超台積電第1名,台灣50第2名,以上佈局代表外資
現階段操作台股心態?
---外資今又買日月光.鴻海.友達.聯發科.華亞科.晶電,
買超這些人氣股,意義?操作?
(三)
1.鴻海FIT 擬明年IPO 「華爾街日報」報導 鴻海集團
(2317)在為海外擴張與新技術籌資之際 計劃讓旗下連接器
事業FIT(Foxconn)明年在台灣上市
2.科妍贊助高雄燈會 為將高雄市燈會推向國際 今年高雄
燈會藝術節擴大舉辦 高雄在地企業科妍生技(1786)與
醫美連鎖通路商愛爾麗集團攜手 贊助三多商圈燈區
---今太陽能股弱,生技股就轉強,市場:業內一套資金兩邊做?
生技股操作技巧?
---政府將催生五家旗艦型生技公司,是啥公司?生技股觀察?
3.暴風雪攪局 日大車廠停產 日本本月第2場大暴風雪中斷
供應商零組件供貨後 豐田汽車 本田汽車與鈴木汽車中止
在日本部分工廠的生產作業
台灣天氣轉好,但全球氣候卻極度異常 美冰風暴出現-53度低溫
南美卻大乾旱,500年來最嚴重;日本大風雪;英國淹大水,極端
氣候已經衝擊美國.日本.世界主要國家GDP表現?全球經濟復甦
動能隨之放緩?衝擊亞洲?波及台灣經濟未來表現?
---美GDP被異常氣候衝擊多嚴重?連續三季GDP減多少個百分點?
※美國 加州乾旱500年最嚴重 + 美東冰風暴 蒙大拿州-53度
---全世界氣候異常圖? 日GDP受到衝擊影響多少?日本第4季
GDP成長年率達1.0% 外界估增2.8% 為何差如此多?和日本
4月份要將消費稅從5%調至8%關聯性多大?
---世界其他國家因為氣候異常 將影響GDP多少?全球GDP衝擊?
※壞天氣拖累全球經濟
美冰風暴 首季GDP恐降0.3%
英暴風雨 估損138億英鎊 佔GDP1%
目前暴風雨區 佔GDP13%
全球 世銀:年損1500億美元
1.收8519 漲5 量723億 外資+27億
---今量723億,創今年新低,但收紅,月線有守,盤續強?盤轉弱?
---上週五美歐股全收紅,最強:那斯達克創13年高;次強:費半
創12年高,美科技股大漲VS台灣電子股?VS電子主流?台股?
---台股今撐盤人氣股?操作?
---大盤量縮壞事?大盤為何量縮?
---本週三,台指期結算,結算前影響行情?期貨+選擇權訊號?
---外資連2買逾122億 外資買盤會繼續縮手?還是續偏多做?
2.亞股全都紅
---營建.金融漲 大宇建設+7.18% 韓股四週高
---保險.汽車漲 創業板+2.83% 滬兩個月高
陸掃黃 經濟影響恐達一千億人民幣
3.焦點股
---太陽能股今天全重挫,因為時間逼近,意思?美上週五(2/14)
我們周六,美ITC初步裁定,中國.台灣太陽能產品將課反傾銷
反補貼稅!該事件原委說清楚?台灣太陽能產業影響?
※太陽能股操作? 專家:多注意今天有一類太陽能股被錯殺!
---美國那斯達克創13年高,費半創12年高,利多理由?
那斯達克.費半大漲股VS台灣相關股?台灣半導體股?
---本周台股有三大焦點!西班牙MWC展;智慧城市展2/19-2/22;
4G基地台建設受惠股 各自有哪些指標股?操作?
---今年全球股市"吃喝玩樂股"走勢都很強!漲理由?國際哪些股?
※世界吃喝玩樂股VS台灣相關股?操作?
4.異常股
---外資狂賣統一理由?羅智先才剛接手董事長,外資為何就大賣?
其中藏啥內幕?針對股價重挫,羅智先說了一段話!內容?解讀?
※內幕!大股東賣自家股票?檢查台南幫.大股東,統一股票進出?
統一.統一超股票操作?
---台灣大.仁寶,外資也狂賣,股價持續下跌理由?檢視籌碼!操作?
5.旅店進駐台北信義豪宅區!到過101的人都見過這棟氣派豪宅
「鴻禧花園大廈」地下1樓改裝成旅店!旅店裝潢?一夜費用?
最靠近101旅店商機?主要吸引客源?該大樓有住哪些名人?
首都銀行大樓七樓也有一層樓旅店,鎖定青年背包客?觀光股?
****精采內容都在(周一)錢線百分百,睿涵與您分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