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25日一大早,有兩名報社攝影記者光著腳丫爬上臺北中山堂對面的「第一行攝影器材」三層樓房之屋頂上,為了得到最佳的視野來捕捉臺北市各界慶祝第18屆臺灣省光復節大會之壯觀盛況;可以看到聞名遐邇的「上海隆記菜飯」(1953年開業、2018年底歇業)就在隔壁。而下圖則是冒險取景的記者得來不易的攝影作品,畫面中的景物十分耐人尋味,包括當時才兩歲半的中華商場、中山堂南側對面的一心委託行、朱武漢律師、文華禮品中心,以及人群中高舉布條上的字(龍山區公所、師大附中、古亭女中⋯⋯)。
照片來源:報時光UDNtime
下面是翌日(1963年10月26日)《聯合報》第2版刊登的相關報導:
北市慶光復節大會
【本報訊】兩萬多台北市民,在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的光復節上午,湧聚在寬敞的台北中山堂廣場前,熱烈歡慶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十八週年的紀念日。工人、商人、機關團體代表和更多的學生,高撐著巨幅的彩牌,拿著國旗,把他們歡愉的心情,盡情地表露在這次慶祝大會上,不少學生樂隊,高奏勝利的歌曲,在那裡交織成一股興高采烈的熱潮。
巍峨的中山堂陽台前,旌旗迎風招展,台北市代市長周百鍊,主持這項盛大的群眾慶祝大會,立法院長黃國書、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培火、台北市議會議長張祥傳,都在會上致詞。
《台灣光復節的由來》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台灣、澎湖群島被割讓予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1945年10月25日在太平洋戰區台灣的台北市舉行戰敗方日本的受降典禮,結束了日本在台半世紀的殖民統治,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則代表盟軍接收台灣與澎湖群島。
1946年8月,中華民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以資紀念。目前依據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台灣光復節屬於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而由相關機關、團體、學校自行舉行慶祝活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