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中央總預算,婉諭來把關part.2|居住正義不能只是口號篇 】
在追求居住正義的道路上,時代力量永不停歇。
大概在 20、30 年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們,討論的話題大多會是:「要存多少錢,才能夠買一間房?」,能夠親手構築未來生活及工作的藍圖;但如今,買房卻是年輕人想都不敢想的夢,它早已不是選項,那龐大的開銷,恐怕早已消磨年輕世代對未來想像的憧憬。
台灣位居世界名列前茅的房價所得比,近一年房價又再大幅成長,房租連續一百多個月攀升,店租高昂壓縮了商家的收益......
直到現在,年輕人買房這件事,仍是高不可攀的夢想,甚至連租屋都顯得困難。
但是,買不起房、租不起屋,不該是年輕人的宿命,囤房、炒房,更非公平社會的正常現象。
居住正義不該只是選舉的口號,好在許多民間團體的倡議及支持下,我們的居住正義,已經稍微往前踏出一步。
去年的 12 月 30 號,實價登錄 2.0 在正式在立法院通過,也解決了時代力量長久以來所呼籲的「門牌完整揭露」、「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政府查核權入法」、「定型化契約備查」、「紅單炒作納管」等五大改革主張。
但就如同我在三讀發言時所說的,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光是實價登錄 2.0 ,並不足以解決上述問題。接下來,我們必須捲起袖子,還有 #囤房稅、#社會住宅租金可負擔計算基準 及 #租屋市場透明化 等相關法案及政策,要持續推動。
因此,我在本次的預算提案中,提出「租屋規定回歸租賃專法」、「囤房稅歸戶」、「所得稅扣繳」等主張,希望內政部不要停下腳步而鬆懈改革的進程。
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我們仍要繼續前行。
▋居住正義不能只是口號篇
✔️成功爭取!內政部將研議使租屋相關規定回歸租賃專法!
✔️資訊公開!囤房資訊公開及加強稅收考核
✔️持續監督!讓精神病人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一點都不懶的懶人包又來了
#點開圖片看更多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社會住宅是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因社宅受益的,不是只有少數社宅住戶。 有健全的社會住宅,能夠壓制房價、平抑租金,讓市場健全,全民都能受惠。 今天柯文哲市長專案報告指出,按照柯市府過往的租金公式,2萬戶公宅,55年會虧損206億。因此必須要採取2020年9月市長室會議拍...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作為蔡英文總統2016年「安居三策」政見中,非常重要的「實價登錄2.0」地政三法,今天終於在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
實價登錄2.0三法,行政院雖然在2018年曾提出草案,送交第九屆立法院審議,時代力量並以行政院版為基礎,提出黨團版本草案。
但很可惜的是,最後通過只有打折再打折後的實價登錄0.5的殘缺版本,只處理了免除地政士登載責任的部分,而沒有「揭露至門牌」、「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以及「政府查核權入法」。
時代力量在第十屆立法委員任期一開始,就一直催促行政機關應該提出實價登錄2.0法案,處理高房價問題。在全國人民的殷殷期盼,以及年輕人買房壓力高漲導致的社會輿論推動下,第二度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終於願意提出草案。
草案並在12月21日內政委員會終於完成委員會審查,審查的結果,基本上均依照行政院的建議修正條文通過,終於將「門牌揭露」、「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及「政府查核權入法」正式入法。
時代力量黨團,感謝朝野各黨團委員,願意重視高房價、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願意重視時代力量的聲音,一起為改善高房價、低生育率做努力,於今日將法案交付院會三讀。這也顯現沒有修不了的法,只有不願意修的法。
實價登錄2.0三讀只是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完成,有關居住正義的「囤房稅」、「社會住宅租金可負擔計算基準」及「租屋市場透明化」等相關法案及政策,仍有待行政院儘速、積極提出修法草案及朝野共同努力完成修法,讓年輕人有個溫暖的家。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賴嘉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住正義踏出第一步 再接再勵繼續努力】
今天立法院院會完成實價登錄2.0地政三法的三讀,正式通過法案。
從本屆行政院於12月初送出院版草案,到完成三讀,時間不到一個月。
時間看似雖短,但在第九屆時,2018年行政院送出的法案版本、時代力量黨團以院版為基礎提出的黨團版本,遭冰凍到任期結束,2019年通過的,是被譏為實價登錄0.5的張宏陸版。
實際上,實價登錄2.0法案已經遲到兩年之久,在高房價民怨的壓力下,卻又可以從送案到三讀可以在短短一個月內完成修法,這表示只有沒有不能修的法,只有不願意修的法。
實價登錄2.0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囤房稅」、「社會住宅租金可負擔計算基準」及「租屋市場透明化」等相關法案需要推動,而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也都分別提出相關修正草案,繼續為居住正義做努力。
#實價登錄二點零
#平均地權條例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
#地政士法
#門牌揭露
#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
#政府查核權入法
#囤房稅
#社會住宅
#可負擔計算基準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苗博雅 #台北市 #質詢
社會住宅是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因社宅受益的,不是只有少數社宅住戶。
有健全的社會住宅,能夠壓制房價、平抑租金,讓市場健全,全民都能受惠。
今天柯文哲市長專案報告指出,按照柯市府過往的租金公式,2萬戶公宅,55年會虧損206億。因此必須要採取2020年9月市長室會議拍板的新租金公式,也就是明倫社宅、木柵社宅高價租金的根本原因。
柯市長甚至說,不能讓公宅成為下一個勞保基金。把公宅比喻為政府破產炸彈。
市長的說法,我認為是在恐嚇市民、愚弄市民。
沒錯,虧損206億乍聽之下很可怕,是天文數字。
但我跟市民朋友報告,市府每年的社福補貼預算,林林總總加起來有150億,是全部無法回收的。
若以社福預算的規模而言,一年150億,55年有8250億。8250億的社福預算,何以206億的公宅資金缺口就是「政府絕對無法負擔」?
55年虧損206億,平均一年虧損3.75億。照顧兩萬戶社宅住戶,平均一戶每年補貼18,727元。政府虧很大嗎?
別忘了,柯市長力推的老人卡補貼,補貼每位老人每年5760元;柯市長選前推出的幼兒學費補助,每個幼童每學期補助13660,一年就是27320元。這兩件事,都是柯市長洋洋得意的政績。
相較之下,弱勢家庭居住公宅,若按照柯市府第一任的公式,每年「每戶」政府多補貼18,727元,為何就變成柯市長口中的政府破產元兇呢?
關於社宅,我的政策立場是:政府應該用公務預算支持社會住宅,租金計算應從「弱勢承租人可負擔」來思考,應該以「住戶所得30%」為基準。不該設定「每分錢都要從租金回收」的超高標準(世界各國沒人這樣做!)
柯市府應該回歸柯文哲市長第一任的社宅租金公式。
我的政策立場,和柯文哲2014年的政見一致,也和2014~2018的柯市府一致。請大家幫忙,幫柯市長找回從政的初心。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對你來說,「做決定」這件事情會不會很困難?而你通常會很容易卡在哪些事情上面,難以抉擇呢?
我曾經遇到一個學員,他自稱罹患了「選擇困難症」。
他從報名實體課程開始,就遲遲下不了決定;他很怕自己選了某一期之後,到時候會出差啊、太忙啊,去影響自己的學習而浪費了學費。
好不容易他終於進了教室,他似乎又把我當成土地公,任何事情都要先徵詢我的意見;從小到交通安排,大到選工作、買房子,他總想要透過我幫他做決定,他才敢放心的去執行。
表面上啊,這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但實事上這種決策風格,他常常會惹毛身邊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會鑽牛角尖,可是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停止這種習慣。於是呢,我就問他:「如果不要想這麼多,直接做一個決定,那會怎樣?」
他就很驚恐的回答我:「怎麼可以呢?做錯決定會有損失,不能這麼草率啊!」
於是我接著問:「可是你再怎麼小心,也不可能事事保證成功。假使真的跟預期不同,那又會怎樣呢?」
他就回答:「失敗了很丟臉,而且會被罵……」這個話講到一半,他突然收回去,有一點欲言又止。
我意識到喔,這背後有故事,就輕聲的問他說:「那被誰罵呢?」
他說:「沒事,他們都不在了……」他的眼神忽然變得有一點迷離,好像是自己的思緒,被拉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
原來啊,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斷的對他耳提面命,說所有的決定都要小心,如果做錯了,輕考試會扣分,重呢,人生會壞掉。
像是某個親戚就是因為誤信了明牌,從此以後家破人亡;或是某個鄰居,就是因為夠幸運,他選對了產業、嫁對了人,從此以後吃香喝辣、生活無虞。
而他的父母親呢,也常常對他叨念,如果當年呢懂得多買兩棟房子,那早就當包租公、享清福了啊!
他的父母親不斷的灌輸他,人生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就有可能上天堂;但是也可能因為一時看走眼,從天堂掉到地獄,從此不得翻身。
然而像這樣子過於簡略的歸因,讓他完全沒有辦法思考,任何事情的詳細過程;他只會把結果歸因在「單一因素」上面。
進而讓他對於「做決定」這件事情喔,變得越來越焦慮,他深怕自己一不注意,就會變成自己父母口中當中的失敗者。
日積月累下來,他變成是一個「隱性的完美主義者」。他如果沒有辦法保證這個結果是好的,他就會開始拖延、他遲遲不敢下決定。
儘管呢,他總是誠懇的待人,他對品質的要求也不至於吹毛求疵,但是這種需要「正確」的習慣,還是讓他受盡折磨。
特別啊,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過去的成功方程式,一個個的被證明失效;在別人口中當中的「好決定」,放到自己身上卻變成了惡夢。
他就越來越害怕改變,他一想到要跨出舒適區,去做自己那些不熟悉的事情,腦子裡就會充滿災難性的思考;他會覺得對方不會錄用自己、老闆一定會質疑自己的能力…。
不管是生活或者是工作,都會變得越來越僵化;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產業正在走下坡,他要轉型,但卻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
因為他心裡,一直想要當爸媽心目中的乖女兒,他企圖做對一個決定,就讓自己永保安康;而不是喔好好的去面對現實,去長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於是我試著跟他分析,父母親跟他之間的差異。也許喔,在爸媽那個年代,真的可以透過選對一家公司,從此就做到終老、頤養天年。
而且那個年代,民風保守,很多人呢,他可能只談過一次戀愛,就直接嫁了或娶了,根本不敢認識多一些異性朋友。
再加上結了婚,還不能輕易的離婚,所以選擇伴侶,就會像一場賭博,選錯了,就賠上了一生的幸福,那當然不能掉以輕心啊!
可是時至今日,社會越來越開放,很多過去的禁忌,一個個的被解放;所有顛撲不破的規則,一個個的被改寫。
所以從「抉擇」到「結果」之間,它的關連性會越來越低,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究竟會是什麼模樣。
這使我們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只是一種「校正」的刻度,它的目的是要去重新思考我們下一個選擇,可以怎麼做?怎麼做會更貼近自己的期待?
這個時代裡面的「決定」,它意味著它開始了一個持續「修正」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論」。
所以呢,關鍵已經不是「做決定」的那個當下,而是做完決定之後,的觀察跟評估,如果情況不如預期,那該怎麼調整?假如一切順利,那要怎麼樣保持水準?
同時隨時隨地的去掌握最新的趨勢,去適時的去作出一些改變。
換句話說喔,如果你想在21世紀脫穎而出,你必須學會和不確定共處,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決策模式;幫助自己在多變的狀況底下,保持冷靜,穩定的朝向你的目標邁進。
否則啊,你越害怕做決定,就代表著你越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調整,當你把得失心放得太大,就沒有辦法對現況有真正客觀,而且全面的理解。
甚至於還把選擇權,交給所謂的「權威者」,讓他代替你思考,結果受騙上當,造成更大的悲劇。
如果你身旁真的有人企圖用做對一個決定,來獲得永恆不變的保障;那麼你可以合理懷疑,在他的心中有極大的機率,是想偷懶和推卸責任的。
就像有人結了婚,從此以後,就覺得伴侶必須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而不再去努力的經營關係、時時刻刻的去注意對方的需要,你覺得這樣的婚姻可能快樂嗎?
你越想要一步到位,就越容易死在半路上。
沒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選擇A公司一定會比B公司好,花錢學C技能,就一定能夠賺回D額度的報酬。這是沒有的事!但任何一個決定,都蘊含著失敗的可能。
如果你沒有克服問題的自信,遲遲不下決定,只想躲在猶豫的背後,再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是與世無爭啊、求穩定啊…但事實上,是你的完美主義在作祟,到最後你的命運,就只能掌握在別人手裡。
要能夠擁有「做決定」的能力,首先你一定要能夠擁有「期望值」的概念,而不是「絕對值」的思維。
任何事情都有發生,或不發生的機率,評估可能的機率它的背後,各自去分析不同的結果,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而哪一個代價是你負擔得起,而且更符合你的需求?
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企圖一把翻身,這樣子會落入賭徒的心態,一次不成功,下一次就會放更多的期待,讓自己有一種「非得成功不可」的壓力。
反過來,如果你懂得「摸著石頭過河」,用「修正」的態度,取代「一把定生死」,那麼你已經具備了「做決定」的理性思維。
剩下來就是鍛鍊「做決定」的肌肉,懂得去計算最差的結果,做出合理的歸因;如此喔隨著時間累積,你做決定的準度和品質,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千萬不要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學員一樣,把別人的成功,歸結到單一因素,企圖把自己擺在神的位置,老想要預測未來,再回推自己現在該做的事,卻把自己卡的更死,更不得動彈啊!
假使你想精進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戒除「完美主義」的習慣,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最新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門線上課程,集合了我上千人次的諮詢經驗。
我會跟你分享,為什麼人很容易被卡住?怎麼樣去評估自己的處境?去恰如其分的,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跟決定,既不猶豫也不躁進,去過上一個你想要的人生。
其實任何人或任何事的成功或圓滿,都是不是單一因素的結果。人生本來就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結合。
你企圖透過單一決定來控制人生,你會得到的只有無止境的挫折感。你需要學會跟「不確定」共處,任何決定不意味著此後就不能變更。
你學會「做決定」是幫助你建立修正的基準點,讓你做出下一個更適當的決定。
如果沒有這些參照,你就想像一個想確保行車安全的人,他卻蒙上眼睛、上路開車,那你覺得這樣的人,上路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詳細的相關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也幫助了很多人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去過去一個自己更想要的好人生。
期待你的加入,更期待得到你在學習之後的體會、收獲跟發現。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徐巧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針對公共化學前教育政策進行專案報告,提到108年公托、準公托比例已達72%,但是,這個比例是建立在有問題的基準上,市府透過美化數據衝政績卻背離一般民眾的感受。
截至108年3月底,台北市未滿2歲兒童人口數為4萬6628人,台北市提供公共及準公共供給人數是6943人,托幼名額明顯是僧多粥少。但臺北市政府依臺北市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0至2歲家長有送托需求推估為20%」為理由,認定只有兩成家長有托育需求,以此計算托育供給率,才會得出超過七成的比例,明顯不符合實際狀況。
我認為,不能將沒有送去公托、公幼的家長直接算成「沒需求」,因為或許當中有很多人是因為經濟負擔或抽不到公托、公幼,才未送托,並不代表八成的家長都單純是想自己帶小孩。
此外,市府也只公布公托(0-2歲)供給情形推算數,而未提到公幼(2-5歲)供給情形數。教育局長曾燦金回覆,教育局計算的基準是「約有四成的家長有將孩子送公幼的需求」,那六成的家長到底是沒需求?還是抽不到?臺北市長柯文哲直言大概主因是「抽不到」。
日本因為也有嚴重的托兒所數量不足問題,因此把這些尚未受到幼年教育的兒童稱「待機兒童」。這不只是影響到孩子錯過學前教育和幼兒社會學習開發,甚至會增加隔代教養的可能性,也可能拉低民眾的勞動參與率,尤其這之中影響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比男性更高。
目前教育局對於公托、公幼的計算基礎並不完善,會導致即便市府認為已經達標,仍無法解決社會問題,要求北市府研究目前未送公托、公幼的家長當中,有多少比例是有意願參與的,並列入需求人數,才能真正回應民意。
可負擔計算基準 在 OURs 都市改革組織- |#住宅補貼之可負擔計算基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住宅補貼之可負擔計算基準|依《住宅法》於11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須於修法後兩年(也就是108年1月11日前)完成「相關租金資料或價格蒐集、負擔基準及補貼金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