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Fishermen's Song Of The Evening。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Fishermen's Song Of The Evening
《漁舟唱晚》古箏重奏 20210425古箏師生發表會 https://youtu.be/rjWd-jOCwKQ
#渔舟唱晚 #FishermenSongOfTheEvening
#古箏名曲 #guzheng #演奏樂器 #古箏教學
#才藝培養 #一技之長 #金灼南 #婁樹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
「古琴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古琴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古琴曲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古琴曲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古琴曲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古琴曲 在 古琴曲集Guqin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太古遺音」古琴曲-瀟湘水雲陳守信演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古琴曲廣陵散黃永明演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西函】古琴曲,净心静心安神,中国古典音乐,聆听心灵的声音 ...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古琴曲集-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古琴曲集-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古琴曲 在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 古琴曲《白雪》 | Facebook 的評價
古琴曲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已不存,糟粕仍在】
昨夜批判醬缸儒家殘害之深,引起激辯。但是不可否認,這些禍害的結果,也常是中國文化最美的部分。更遑論,中國歷史中令我欽佩之人,如文天祥、史可法、于謙、譚嗣同、王國維,其氣節也某部分建立在對於儒家糟粕的愚蠢信仰中。
古琴,琴家常論代表儒家美學。《白虎通義》甚至將琴音之美與儒家道德觀緊密連結。古琴形制也常被詮釋為符合儒家尊卑思想。宋明清至今,「仲尼式」更在社會氛圍極度尊儒的狀況下,最為流行。
但是仔細看看中國文化中最美的部分,美的創作者通常也是最被這個糟粕文化殘害之人。屈原、蘇軾、曹雪芹等在被貶、被誤解、被迫害,因與世俗悖離,生命從而提升。
古琴曲〈廣陵散〉據說為嵇康就死前所奏,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刺死韓相俠累,然後自殺的故事。這些悲劇的確是儒家所賜。所以,可以說這就是儒家的美嗎?
但不管如何,還是美的。可悲的是現代台灣,最醬缸的以為自己是最進步的。捍衛朝庭的,自稱是革命的!但也僅僅如此,沒有文化、沒有風骨、沒有境界、沒有美。只剩自以為是的道德糟粕。
誰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歷史證明,人類的愚蠢、無知、貪婪、缺乏美感,總是一再得勝。
在儒家「慎獨自持」的道德中,愚蠢還能夠顯出生命的光芒!在隨時可以推翻自己理念的台灣,糟粕早已失去僅剩(謹慎)的酒香,只是徹底的腐敗臭酸!
回到廣陵散,金庸在笑傲江湖一書中透過此曲彰示正(劉正風)邪(曲洋)立場間,透過藝術建立的友誼。
昨晚,與我把酒言歡,誠摯辯論的,是文化統派。我愕然發現,在這幾年間能夠與我誠摯交往的朋友,統派比獨派來得太多。和笑傲江湖,有不可思議的相似。
其實,世間總是如此。佔據主流地位的,特別容易假掰!他們視我為魔教中人,我視主流為邪教。而且不可思議的,缺乏美感!
「美」生自「真」,不必為「善」!
寫於步出衙門之外。
龔一廣陵散:
https://youtu.be/IrmsVxP0uPU
古琴曲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在地過年,其一最觸動的事,竟是新世代還記得【回家過年】。
過年前,接到一個留台大馬學生的信息,因疫情無法返國過年,同學們欲用手機拍一支影片,想藉這首【回家過年】送給家鄉的親友,表達思念。
回想12年前,這是迄今唯一,我為電台提筆寫過一首不唱“興旺發”的賀歲歌。
2008年9月12日,檳城女記者因報導某巫統黨員的“寄居論”,在一句 “為了保護她安全” 荒謬藉口下被扣留。那一夜我跟許多媒體人一樣,憤怒,徹夜不眠。
事隔一個月,接到這任務,寫了這首詞,試試能否過關,後來,將采集到的一首洗琉瑯客家山歌,找Alex San作為創作素材,所以部分人聽得出,曲意有濃濃的本土客家韻。歌曲編寫好了,又遇上零budget,想辦法找自家電視攝制隊拍了電台有史以來第一支MV,而且當年還得午夜當完班後,趕去電視台陪一個馬來剪接師剪輯,那時電視台連基本的中文字幕系統都沒有,臨時找了友人連夜用書法抄歌詞。4天內,在一個極度有限的環境,完成不太理想的成品,其實若有機會,或想重拍。
2009新歲之際,歌曲終於誕生,該承受的該經歷的,非三言兩語能盡訴,也因此在MV開場,選了一段古琴曲【瀟湘水雲】作序幕。
總之,能讓如此叛逆的賀歲歌出現在國營廣播電台,算是奇跡。後來竟意外地引起迴響,台方接下來每一年要求再寫一首,每一回我都拒絕,原因只有一個,你我皆知。
那年,不為鏘鏘年節而寫,12年過去了,誰還在反抗?
今日重聽,感謝新世代讓這首歌,心火不熄。
【回家過年】
作曲:Alex San
作詞:張吉安
一年又一年,這座城市的喧嘩
誰還在歡唱,誰不再反抗
一站又一站,站在自己的車站
一面都是墻,一退就是讓
一年又一年,這座城市換紅衫
誰還在歡唱,誰不再反抗
一代又一代,先賢鑼鼓走過來
家在土裏長,國在心裏放
你來自北方,我來自南方
你不是寄居,我不是流浪
你身在異鄉,我心在家鄉
只求你我都心寬
但願年年內心安
古琴曲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古琴曲 在 古琴曲集Guqin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