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版*[新勇哥物語]-579
《阿扁踹共》不接受採訪,在家也能講
—蘇貞昌身為閣揆不宜就刑事個案,特別是尚未定讞的案件要求判死;如果陳長文律師為殺人犯陳同佳辯護也不是「魔鬼」現形,與謝長廷律師為陳進興辯護都是律師的天職。
行政院長蘇貞昌10月25日在立法院表示,有些罪惡天地不容,如燒死自己6位親人,或是當著母親面前把孩子的頭割斷,「我認為死刑定讞,就該執行。」這兩案分別是在除夕夜燒死6名家人、看護的翁仁賢和砍斷女童「小燈泡」頭的王景玉。翁仁賢在今年7月經最高法院判處死刑定讞,但王景玉一、二審都被處無期徒刑,高院更一審審理中,非死刑定讞。蘇揆難道在指揮法院對同為罪惡天地不容的王景玉非判死定讞不可,並在死刑定讞就該執行嗎?
這讓阿扁想起被國際歷史學家認定是全世界「四大殺人魔王」的蔣介石,1960年10月8日可以在總統府召開包括審判機關首長在內的高層秘密會議,裁示6個小時後要宣判的雷震案初審應判10年以上徒刑,覆判也要駁回確定。縱使軍法覆判結果也要經過蔣介石總統最後核可,這時老蔣常硃筆一揮改變判決結果。如將軍法複審判決12年以上徒刑者「一律改處死刑」,以及原處5年徒刑的徐會之改為「應即槍決可也」⋯多到罄竹難書!
我們反對蔣介石總統為了鏟除異己濫殺無辜。我們也認為蘇院長身為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辯護律師,現任全國最高行政首長,是否適合針對司法個案發表個人意見,尤其在國會殿堂答覆立委質詢?由陳同佳事件引發台港死刑犯議題,蘇院長要談的是我國的刑事政策,究係古代「殺人者死」的「報復刑」,還是《監獄行刑法》第一條揭櫫促使改悔向上的「教育刑」?
呂副總統擔任主委的總統府人權委員會提出的《人權基本法》草案,本諸國際人權兩公約的精神,和廢死的世界潮流,不管是沒有死刑規定或暫緩死刑執行,也建議有條件廢死。所以阿扁總統時代執行死刑,從最早一年1、20個,到一年只有個位數,甚至2、3個,最後二年則一個也沒有。當時蘇貞昌還是總統府秘書長或行政院長呢!
馬總統上任後也任命堅持不殺生的虔誠佛教徒王清峰擔任法務部長,但在社會氛圍要求執行死刑的壓力下,王清峰只能選擇離去。接任法務部長的曾勇夫就執行死刑了。蔡總統就任之初也一定跟邱太三部長就暫緩執行死刑議題達成共識。二年多過去了,換成檢察官出身的蔡清祥部長恢復執行死刑,也只在2018年8月31日,也是蔡總統生日當天槍決一位死刑犯。難道選舉到了,又要執行死刑了?去年槍決死刑犯對地方選舉結果顯然也沒有多大加分!
陳長文律師與阿扁的統獨政治理念雖然不同,但對於他寫給閣揆蘇貞昌律師的信,阿扁頗表贊同。蘇院長不應用「馬英九的律師替兇手(陳同佳)辯護」,導引出「魔鬼一一現形」。那是政治語言,不是同為法律人和美麗島律師該說的話。否則謝長廷挺身為殺人兇手陳進興辯護又作何解釋?
阿扁曾自許要做「台灣的丹諾」,陳長文律師引用美國著名人權律師丹諾的名言:「一個人在未定罪前,都是無辜的」、「我恨罪行,但從不恨罪人」。其實《刑事訴訟法》也是「無罪推定」的。
沒有錯,律師的天職就是:「第一,要確保他的當事人,不會在證據未確的情況下被定罪;第二,如果證據確鑿,要確保他的當事人不會受到不合理的懲罰。」
(完整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A28W0018
(精華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A28P13M1
古代名人名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 | 舊史新知
古時候「匹夫」是指社會地位低下、經濟地位也不髙的芸芸眾生、普通百姓。為什麼普通人被稱為「匹夫」呢?
匹,原來是一個數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一說兩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合之意,按照這個意義,夫婦陰陽相合,就叫做匹夫、匹婦。段玉裁注《說文》說:「雖其半,亦得雲匹……猶人言匹夫也。」說的是匹夫、匹婦也可單獨拆離使用。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匹夫」這個詞的外延和內涵有所擴大,慢慢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普通人、平常人了。
真正讓「匹夫」兩字煥發光彩、登堂人室,是由於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廣為流傳。它由清代愛國文人顧炎武首創。顧炎武在著作《日知錄》中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梁啟超在他的《飲冰室合集》中也加以引用:「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雲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闡述了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即不論身份地位髙低,是在朝為官還是做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因為天下(國家)是所有人的天下(國家),因此每個中國人都要有責任感、使命感。這一名言的廣為傳播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無論是抗擊外族入侵還是戰勝自然災害,它都是許多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逐漸成為名人名言中的精品,被許多普通人奉為座右銘。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它也發揮了良好的鞭策、鼓舞作用,激發了全國人民奮發進取、只爭朝夕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代名人名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 | 舊史新知
古時候「匹夫」是指社會地位低下、經濟地位也不髙的芸芸眾生、普通百姓。為什麼普通人被稱為「匹夫」呢?
匹,原來是一個數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一說兩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合之意,按照這個意義,夫婦陰陽相合,就叫做匹夫、匹婦。段玉裁注《說文》說:「雖其半,亦得雲匹……猶人言匹夫也。」說的是匹夫、匹婦也可單獨拆離使用。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匹夫」這個詞的外延和內涵有所擴大,慢慢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普通人、平常人了。
真正讓「匹夫」兩字煥發光彩、登堂人室,是由於成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廣為流傳。它由清代愛國文人顧炎武首創。顧炎武在著作《日知錄》中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梁啟超在他的《飲冰室合集》中也加以引用:「今欲國恥之一灑,其在我輩之自新……夫我輩則多矣,欲盡人而自新,雲胡可致?我勿問他人,問我而已。斯乃真顧亭林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闡述了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即不論身份地位髙低,是在朝為官還是做平民百姓,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因為天下(國家)是所有人的天下(國家),因此每個中國人都要有責任感、使命感。這一名言的廣為傳播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無論是抗擊外族入侵還是戰勝自然災害,它都是許多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逐漸成為名人名言中的精品,被許多普通人奉為座右銘。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它也發揮了良好的鞭策、鼓舞作用,激發了全國人民奮發進取、只爭朝夕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