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的居家生活還好嗎⁉️活著嗎⁉️
其實這一篇之前就想分享給大家了,但是家裡的小子們根本沒有給我喘息的機會讓我坐下來好好打字... #為什麼帶小孩沒有喘息服務 #現在小孩被雷打到忽然自己在玩 #我趕快分享一下
因為疫情的關係,孩子們都停課不能學,說真的爽了小孩、苦了家長.... #也苦了老師
疫情會持續多久真不知道,家長們要保留點戰鬥力外.....
以下有幾點居家一個月的小小心得分享
✔小孩作息盡量正常
我知道爸媽很希望小孩就直接睡個20小時以上 #只差沒有餵安眠藥吧 #玩笑
但是說真的作息正常,【飲食】才有辦法正常啊
✔三餐飲食正常 #是不是每天都在吃早午餐呢
平日建議居家自行烹調,假日可以外送或是購買外食 #飲食口味由奢入儉難 #餐餐外食絕對不適合孩子
✔針對小小孩,不要設計讓爸媽累死人的遊戲
網路上有很多超厲害的爸媽真的是被耽誤的美術老師,超會製作精美玩具、關卡
就我的經驗,我家孩子可能不太受教 #爸媽製作與小孩玩樂時間根本不成正比 #10比1就偷笑了
簡單設計,有時候對了孩子的味兒他就可以玩一陣子了 #路還很遠保留功力阿
✔動態與靜態遊戲交替 #不然爸媽老骨頭可能會散了
動態我就不用多說了,家裡小孩永遠都處於激動狀態
#靜態可以考慮 #拼圖 #畫畫 #黏土 #剪紙 #親子手做點心
✔夏天到了,若是家裡廁所或是陽台可以玩點小水,其實對於小孩體力的消耗是個不錯的方式
#水槍 #水球 #泳圈 #撈魚玩具 #鍋碗瓢盆都來增加遊戲變化 #玩水吃的好睡得著
✔有機會讓孩子曬曬太陽
#陽台頂樓都不錯 #居家通風好重要
✔針對大小孩,建議也要排一點跟課業有關的內容
玩久了孩子都快忘記他是位學生了 #早上跟下午可以各安排15分鐘左右
✔孩子的排便與刷牙也要規律
居家盡量不要讓孩子隨時吃東西,口腔衛生好重要
#足夠飲水量
一個月,居家與兩寶生活心得分享
#歡迎爸媽分享一些育兒小技巧
#爸媽我們一起撐下去
#防疫宅在家
#孩子來吵了掰掰
口腔衛生圖畫 在 我是吃貨營養師家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是不是也都有 #早晚刷牙 的習慣
但 #口臭 、 #蛀牙 及 #牙齦炎 等 #口腔問題 仍然會發生呢?!
人的口腔細菌超過700種,牙齒、牙齦、舌頭都滿佈細菌~😱😱😱
細菌會在口中生長繁殖,口腔細菌堆積,不但會引致口腔問題,細菌產生的毒素會隨血液循環至身體引發 #慢性發炎 !
不少外國研究發現, #心血管病 、 #糖尿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等也都與 #牙周病 息息相關。
而且而且
🤮口臭反映 #口腔衛生 及 #腸道問題
大家應該都是早上起床時口氣會比較明顯吧~不是只有我齁😂
但可能很多人都不自覺有口氣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聞不到😓
大家聞到也不好意思開口吧😰
往往因此出現尷尬情況甚至影響社交生活..
口臭的主要成因,是口腔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時產生異味
此外以下原因也都會引發口臭👇
❎口腔衞生欠佳
❎唾液分泌不足
❎吃味道濃烈的食物
❎菸酒過多🚬
❎消化不良
❎便秘
想要改善口臭,必須防止口腔壞菌滋生及改善腸道健康~很多人習慣嚼口香糖或薄荷糖都是 #治標不治本 ~
口腔和腸道是人體健康的屏障💪
想身體健康, #提升免疫力 ,就要 #維持口腔及腸道的微生態平衡 ,不讓壞菌有機可乘👿
歡迎分享~你多久沒有洗牙或檢查牙齒🦷啦?留言給吃貨吧❤️
ღ訂閱吃貨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verna810117
ღ追蹤吃貨ig👉https://instagram.com/yunliuu
ღ一對一專屬諮詢👉https://pros.is/KW2C5
#牙齒保健 #吃貨營養師 #芯芯🐰 #牙痛
插圖畫設計: 香噴噴梅子の藝術創作
口腔衛生圖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地震後,嚇到的可能不只大人,孩子因此更容易受到驚嚇或緊張、不安,想到就問:「媽媽,地震來了我們房子會倒嗎?」我可以感覺得到他的不安的情緒,這會是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救災雖已告一段落,但面對這過程的心理反應,如果沒有慢慢減緩恢復,可能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由其是孩子表達及認知能力還在學習、發展中,身心尚未成熟,經歷此重大創傷, PTSD症狀好發機率會偏高,更需要特別留意。
∎「創傷壓力的形成」
在沒預警下被迫面對、經驗或親眼目睹,一種或多種可能構成死亡、危及身體完整性的重大威脅事件。兒童感受到強烈害怕、無助、恐怖,會用混亂或激動行為表達感受。
∎「創傷後出現三種壓力症狀」
1.帶著痛苦反覆經驗到與創傷有關的記憶或情境
不斷想起或夢見創傷情境,並表現痛苦。遊戲時重複扮演創傷的特定內容,或在圖畫中呈現經歷的地震情景。回事發地點或看到相關情節、物品,出現痛苦或明顯不適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快、冒冷汗、身體開始發抖等。
2.逃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反應麻木、疏離,是創傷前所沒有的症狀
盡可能不去想或講相關的事,逃避某些活動、地方、人物。若問起發生什麼事?會回答不知道、想不起來,無法回想重要事件經過。對以前喜歡的活動感到沒有興趣,上課不專心、懼學、成績退步等現象。
3.出現創傷前所沒有的過度警覺反應
難入睡即使睡著,也常半夜驚醒,或噩夢連連。清醒時變非常敏感,容易受驚嚇或緊張不安,影響注意力、上課不專心、遊戲時難投入。難表達或調適自己的感覺、情緒,而常哭泣、發脾氣表現內在感受。
∎「有效協助兒童度過創傷壓力心理危機的方法」
1.保持冷靜,讓兒童相信你會保護他
營造穩定、安全的環境及感覺,用身體接觸(如擁抱、牽手等)及安慰言語,勿讓孩子獨處,不會覺得孤單。不批判、否定創傷事件發生的行為,如:你笨喔!怎麼不知道要喊救命、自己爬出來,只會哭。
2.鼓勵兒童表達想法及感受
可藉活動設計,以遊戲、圖畫、文字或語言等不同形式,協助表達痛苦感受或與創傷有關的想法,若他們不願意或還沒準備好,不要勉強,否則會更害怕。避免勸導或直接說一些安慰的話,例如「不要想太多,事情已經過了,小孩子只要好好吃飯、唸書就好」這樣逃避的說詞,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3.正面增強、肯定兒童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增加其自我控制感
肯定孩子勇氣,並回饋正向能力。協助保持正常作息、恢復就學、料理日常生活起居,分配簡單家事,從基本生活技能中,尋找自己的自主性與自我肯定。
4.修正幼兒的負向認知或歸因,以減輕自責、罪惡與無助感
將實際情況作溫和解說,如:地震是地殼變動,這是天災,沒有人可以完全預測,絕對不是因你而起。讓孩子了解有症狀,感到失望無助是正常的,其他人遇到同樣的事,也會相同的現象,減低其不安與無助。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需盡速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醫」
1. 持續達一個月以上,出現以上三種壓力症狀,其中一項從未改善,且影響學習、人際關係、生活自理等功能。
2. 症狀持續未超過一個月,但兒童認知、情緒、行為呈現嚴重異常,出現失去定向感、失去日常生活基本功能、傷害自己或他人、有自殺傾向、情緒過於激動、重複行為無法停下來等。
3. 父母師長無法接受孩子情緒反應,或是自覺討厭孩子、諷刺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在照顧孩子時感到身心俱疲、需要求助。(完整文章,詳: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BBcomes.tw)-「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來源:
➤➤資料/照片
∎( 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 )-「大地震後驚魂未定-談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bit.ly/35WWs7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小孩PTSD #幼兒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口腔衛生圖畫 在 口腔衛生保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口腔 健康-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 建檔日期:106-01-09; 更新時間:109-11-25. 資料來源: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中央健康保險署. 當您需要口腔保健相關的資訊時,可以參考 ... ... <看更多>
口腔衛生圖畫 在 口腔衛生保健- Página inicial 的推薦與評價
口腔衛生 保健. 65 curtidas · 2 falando sobre isso. Comunidade. ... <看更多>
口腔衛生圖畫 在 口腔衛生保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口腔 健康-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 建檔日期:106-01-09; 更新時間:109-11-25. 資料來源: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中央健康保險署. 當您需要口腔保健相關的資訊時,可以參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