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25 ~ 07/26]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25] 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警戒降二級,防疫不鬆懈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50458205015776
●擬定開放策略
1.以中央及各部會公布的指引為原則
○參考美國德州醫學會風險評估等級
○.避免飛沫傳播、接觸傳染
2保持社交距離
○餐廳採三面或ㄇ字型隔板,厚紙板、壓克力或是透明、任何物理性的皆可
○密閉空間改善通風
○稍微開窗或用空氣濾清器,讓空氣流通
3.7/25高雄無確診個案+0、疫苗覆蓋率達28%
○兼顧經濟、生活、防疫,雖然可能造成不便,謝謝落實防疫的每一位市民朋友
●7/27起,降為二級警戒
○開放場域應篩對象及教育類工作人員採檢專案 https://bit.ly/3zpiKOC
○市場及夜市採人流總量管制 https://bit.ly/371k2mB
○降級管理原則圖卡一次看 https://bit.ly/3zxZkaq
○警戒降二級Q&A圖卡下載 https://bit.ly/2TxLkhl
●提醒國高中教育人員及補教人員
○即日起安排COVID-19疫苗施打 https://bit.ly/3iNiSAz
~~~~~~~~~~~~~~~~~~
[110/07/26] 高雄市政府 疫情警戒降二級公園涼亭、籃球場開放使用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E92E254661C39A36
配合中央宣布疫情警戒於7月27日降為二級,工務局針對權管公園、綠地、兒童遊戲場內涼亭及籃球場將開放使用,惟仍需佩帶口罩,且在涼亭內需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並禁止群聚泡茶、飲食等行為。
工務局表示,7月27日以後公園內涼亭、廁所、籃球場、羽球場及網球場民眾均可使用,另健身器材及遊具容易造成群聚且使用頻繁,仍維持封閉禁止使用。
養工處提醒,民眾如到公園仍需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養工處也將派員至各公園宣導,提醒民眾注意相關防範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瞬息萬變,仍不可輕忽,請市民朋友與中央、地方政府機關聯手抗疫,早日恢復安全健康的生活。
~˙~˙~˙~˙~˙~˙~˙~˙~˙
[110/07/26] 衛生福利部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四輪自7月30日起開打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41632026003206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26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j0mFckCN4XE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7ZMzS7wIOE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dSr8x2vJ2Tg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四輪預計自7月30日起開打。自7月27日上午10時起,198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之民眾、宜蘭縣/基隆市因受颱風影響取消預約者、以及第三輪已收過簡訊但尚未完成預約者共約144萬人,將陸續收到預約簡訊,預約接種期程至7月29日中午12時截止;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straZenecaCOVID-19疫苗,施打期間預計自7月30日至8月6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
○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登記系統 https://1922.gov.tw/
○民眾疫苗預約系統操作手冊 https://www.cdc.gov.tw/File/Get/b8G7e5pGnRYhgpdYk-z6zw
○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系統操作問答集 https://www.cdc.gov.tw/File/Get/BJ0lo0SgIPm2d2SYKS7dqw
●請民眾於「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開放意願登記時,先進行意願登記,後續才會收到預約簡訊通知。系統平臺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登記之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才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7/26] 衛生福利部 因應全球COVID-19疫情回升且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41624472670628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26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j0mFckCN4XE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7ZMzS7wIOE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dSr8x2vJ2Tg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國內COVID-19疫情降級不鬆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自今(2021)年7月27日起調降國內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惟考量全球COVID-19疫情回升、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為避免境外移入病例增加我國檢疫防疫量能及醫療資源的負擔,將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包括:
(一)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緊急或人道考量等經專案許可者除外。
(二)暫停旅客來臺轉機。指揮中心亦將視國內外疫情及社區防疫執行狀況,適時滾動調整。
●因應全球Delta變異株流行,持續執行邊境管制為防範COVID-19疫情之重要關鍵,落實全民共同抗疫,將疫情阻絕於境外,以守護國人健康安居的環境。
~~~~~~~~~~~~~~~~~~
[110/07/26] 衛生福利部 「民俗調理業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自即日起生效。
https://dep.mohw.gov.tw/DOCMAP/cp-890-62381-108.html
依據:110年7月23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肺中指字第1103800417號函。
●110072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函.pdf
https://www.mohw.gov.tw/dl-70799-59ae6572-f194-40dd-b5a2-14b25968698f.html
●民俗調理業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_1100723奉核.pdf
https://www.mohw.gov.tw/dl-70800-70fbae17-3115-483c-84de-e4aa2da8c5f6.html
~~~~~~~~~~~~~~~~~~
[110/07/26] 衛生福利部 國人每年超過3千人死於口腔癌早期檢查揪出病變
https://www.mohw.gov.tw/cp-5018-62388-1.html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依據 衛生福利部 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有菸檳行為者,定期口腔黏膜檢查也不可少。實證顯示,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接受癌症篩檢的情形也大受影響,根據1~6月最新統計,有菸檳行為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23.7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5萬人次(6/%)。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於防疫期間做好全防護,抗疫也要防癌,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外,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記得於疫情緩和後,要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自我檢查5症狀-「破斑硬突腫」
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也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建議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口腔黏膜檢查,降低死亡風險
依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成,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為降低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9年起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每年透過篩檢可以發現3,6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300多名口腔癌。不過,防範口腔癌不能僅靠政府衛生局所與醫療院所等單方面推動篩檢,有菸檳習慣的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就可接受檢查。依資料顯示,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第0-1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不到4成!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305141146607634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728902205041106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多癌友認為,要殺死癌細胞就是把癌細胞「餓死」,於是採取激烈的「斷食」法,不讓癌細胞吸收任何營養,想使其自然凋亡。事實上,這是錯誤迷思,臨床上就曾有肝癌患者只喝水、吃少量蔬果,結果令人遺憾的是,患者的癌細胞沒殺死,反而因肝衰竭而逝世。 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就說,想要餓死癌細胞,基本上...
口腔癌第四期治療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期盼政府、醫界與全民繼續努力,讓台灣的癌症防治更上層樓
癌症是台灣的第一大死因,二十年來,台灣在癌症防治有很亮眼的成就,但也面臨更多新的挑戰。上星期六,我參加了「第24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應邀演講《台灣癌症防治的成就與挑戰》。企盼在政府、醫界與全民的繼續努力之下,能使台灣的癌症防治更上層樓,確保全民健康!
從1982年起,癌症就成為台灣的第一大死因,2016年約有10萬6千人發生新診斷癌症,4萬8千人死於癌症。1995年,台灣死亡率最高的六大癌症,在男性是肝癌、肺癌、胃癌、大腸癌、口腔癌和食道癌,在女性是肺癌、肝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和胃癌。立法院在2003年通過了《癌症防治法》,衛生福利部自2005年起,連續推動了三期的「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今年展開第四期計畫。國家癌症防治是從預防、篩檢、治療和安寧照護四方面來推動!
台灣的癌症預防計畫,包括了B型肝炎預防接種、慢性病毒肝炎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治療、防制吸菸及嚼檳榔、預防肥胖與過重、促進運動與健康飲食。台灣在1984年,推動全世界第一個國家B型肝炎接種計畫,經過了35年的努力,接種過疫苗的出生世代,比起未曾接種的出生世代,肝癌發生率(30歲以下)下降80%!衛福部接著在2003年,推動慢性病毒肝炎(B型與C型肝炎)治療計畫,經過了15年的努力,台灣30-69歲的肝癌發生率下降35%、死亡率下降45%!衛福部也在2004年,推動大幅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檢查和抗生素治療,15年間胃癌發生率下降33%!
立法院在1997年通過《菸害防制法》,衛福部也推動嚼檳榔的防制。台灣男性成人抽菸率從1990年的59%下降到2016年的29%;嚼檳榔率從2007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8%。但是,男性的肺癌、口腔癌和食道癌的發生率,仍然不斷持續上升!自1995年到2016年,台灣肺腺癌發生率大幅增加,男性達2.6倍、女性更達3.6倍!肺癌更已成為台灣男女性的第一大癌症死因,如何早期發現、適切治療肺腺癌,已成為一大挑戰!
衛福部從1995年開始推動全國子宮頸癌篩檢計畫,更在2004年推動女性乳癌篩檢計畫。到了2016年,台灣的子宮頸癌累積篩檢率達到81%,女性乳癌累積篩檢率則達到60%。近20年來,台灣的子宮頸侵襲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大幅下降70%!但是,女性乳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斷持續上升!
另外,衛福部也在2004年推動大腸癌、吸菸或嚼檳榔者之口腔癌的篩檢計畫,到了2016年,大腸癌的累積篩檢率達到66%,口腔癌累積篩檢達到55%。男女性的大腸癌發生率,在2010年達到高峰後,已呈現下降趨勢,到2016年下降約10%!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則仍居高不下!
台灣的癌症診斷與治療,絕大部分是由健保給付,給付點數從1996年的113億,增加到2016年的621億!全民健保署對於癌症新藥的核准給付審查相當有效率,符合治療標準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適時適切的治療。衛福部在2005年頒訂《癌症診療品質保證措施準則》,課責醫院落實癌症診斷與治療管理,確保癌症醫療品質。在2008年正式實施「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截至2017年全國共59家醫院通過認證,照護超過80%的癌症病人!
立法院在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2016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根據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15年的評估,台灣的安寧療護照顧,在全球80個國家排名第六,而且是亞洲排名第一! 2017年,及早介入緩和醫療,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之精神,也納入第四版的《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基準》。目前大約有60%的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曾經使用過安寧照護!
衛福部未來將與醫界和全民合作,繼續努力推動癌症的預防、篩檢、早期診斷、適切治療、安寧照護,以期有效降低各種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確保癌症病人的診斷與治療品質!
口腔癌第四期治療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們衝上台,得到了彩蛋】
雨,把台北下得好冷好冷,
但我的心卻好暖好暖。
因為一場健康宣導的演講,
我猜出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
因為結局,有彩蛋。
學校學務處邀請陽光基金會,
來為孩子們宣導口腔癌防治。
zZzZ⋯⋯
是不是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我承認,看到講題,
我也一陣睡意襲來。
不過,這時我就好奇了,
這麼讓人無法提起興趣的講題,
講師到底要怎麼講。
來了兩位講師,
一位是年輕小鮮肉,
一位是中年大哥,
臉上看起來歷經滄桑。
年輕講師開講了,
意外地非常接學生地氣,
巧妙比喻、有獎徵答、說學逗唱
樣樣來。
學生嗨得不得了。
但這主題實在太硬,
慢慢地,學生開始扭動、聊天,
廁所列車一台接一台出發。
講師講得賣力,
但我卻為他捏把冷汗。
突然,年輕講師說:
「接下來,我們請抗癌鬥士張大哥,
來跟大家分享他對抗口腔癌的過程。」
那位中年大哥步上講台,
接過麥克風,
說出了第一句話:
「乍將好,裹寺臧撻刻⋯⋯」
本來還在喧鬧的孩子們,
在那瞬間,全靜了下來。
或許是想聽清楚張大哥的話,
但我覺得更像是惻隱之心,在湧現。
張大哥每句話都說得吃力,
每講幾句,就得停下來,
拿出水杯,吸幾口水,
因為他已無法分泌唾液。
張大哥說起他罹癌的經過,
國中畢業後,就去工作,
他做烤漆,那行溝通的行話,
叫做菸酒檳榔。
那個年代,
沒人告訴他口腔癌的知識,
他不知道:
口腔癌患者100個有88個嚼檳榔;
菸酒檳榔成癮者,
比一般人得口腔癌的機率,高出123倍;
口腔癌高居國人死因第五名,男性第四名。
他只知道,
為了融進圈子,不被當成異類,
他得跟他們一樣,吞雲吐霧、夜夜笙歌⋯⋯
43歲,他被診斷出口腔癌。
他怕了,所以逃了,
沒即時接受治療的結果,
就是進入了第四期。
他被送上手術台,進行電療,
好細胞壞細胞全死了,臉部潰爛。
於是進行切除手術。
臉被切了,拿大腿補;
舌頭也被切了,
從此,食物和液體畫上等號。
家人看著他一直哭,
他愛他們,他想說,
卻連話都說不清楚。
這是我聽過最沈重的演講。
張大哥沒了口水,但卻多了淚水,
講到一直掉淚,
讓他的話更難聽懂了,
但我們卻更懂了些什麼。
就這樣,演講結束了。
沒有人喧鬧、沒有人跑掉,
就只是靜靜地聽著,
我們誰也聽不懂的語言。
但我看見孩子們眼裡,
噙著淚。
教官整隊後,
孩子們一班班回教室用餐了,
我想這頓午餐,一定不好下嚥。
我習慣聽完演講後,
會到台前向講師致意,
我常在外面演講,
知道一句感謝對講師有多重要。
突然間,
後面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
我回頭一看,
班上一票孩子跟著衝上來了。
他們跑到張大哥身邊,
女生們拿出衛生紙遞給張大哥,
張大哥的淚止不住地繼續掉⋯⋯
這時,子秦問張大哥:
「張大哥,我能跟你擁抱一下嗎?」
張大哥點點頭,
兩個人擁抱在一起,
生命很難,我們只能相濡以沫。
接著,雅娟也跟張大哥擁抱了。
他們給張大哥的溫暖,像螢光,
在病魔籠罩的黑夜裡,
微弱,但存在。
那一刻,
我感動到無法自己,
終於明白為什麼余懷瑾老師,
總不斷強調:「做個有溫度的人。」
因為,
只有心中有溫暖,
才能散發無窮的力量。
我深深以這些孩子們為榮。
他們做到連我都做不到的事。
走進生命的電影院,
散場後,大家紛紛離去,
而我們待到了最後,
竟然親眼見證感動的片尾彩蛋。
彩蛋裡,有洋蔥。
口腔癌第四期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許多癌友認為,要殺死癌細胞就是把癌細胞「餓死」,於是採取激烈的「斷食」法,不讓癌細胞吸收任何營養,想使其自然凋亡。事實上,這是錯誤迷思,臨床上就曾有肝癌患者只喝水、吃少量蔬果,結果令人遺憾的是,患者的癌細胞沒殺死,反而因肝衰竭而逝世。
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就說,想要餓死癌細胞,基本上是絕對不可能的。那麼究竟正確的抗癌法則是什麼?賴易成醫師6點告訴你!
抗癌:癌細胞要趕盡殺絕
賴易成醫師指出,想要用斷食法餓死癌細胞,風險性很高,且絕對不可能,所以他並不鼓勵自己的患者這樣做。他進一步說明,癌細胞會分泌很多生長激素,促使血管生成另一條小血管供應腫瘤的生長,仍有源源不絕的養分,「所以斷食反而是斷了自己的命。」
賴易成醫師認為,癌細胞要除惡務盡才有效,因為若開刀切除腫瘤後,癌細胞數目馬上就會減少,但若沒有清除乾淨,殘存的癌幹細胞經過一陣休息(休眠期)後,又會開始生長且速度更快,就會導致腫瘤復發,所以不太可能與癌細胞共存。
治療及癌細胞本身都會消耗體力及能量,患者比健康時需要更多抵抗力,若人體缺乏營養,將使正常細胞無法運作,身體健康大受影響,因此均衡飲食加上接受標準醫療才是抗癌的最好方法。
抗癌成功的6大要點
清楚癌症特性
不同癌症的治療方式也不同,賴易成醫師舉例,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口腔癌則以開刀為主,所以了解個別癌症特性,對症治療才有效。
癌症分期精準定位
不同癌症的期別治療方式也不同,賴易成醫師以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為例指出,肺腺癌第一、二期都能手術切除;第三期A開始則會視情況先採放、化療的方式,使腫瘤縮小再開刀;第四期則以化療為主,「精準確定癌症分期,抗癌才更有效率。」
遵循癌症治療準則
目前過內各大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癌症中心,都有訂定自己醫院的醫療準則,但多數都是參考美國的NCCN Guidelines(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癌症治療指引)。遵循癌症治療的公式也很重要。
飲食營養均衡
?營養就是你的軍糧,」賴易成醫師強調,若將對抗癌細胞當作是戰爭,營養就像是軍糧般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說明,癌症治療期間要吃進比平時多兩成的熱量。
醫師用心
醫師本身是否用心、到位,也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點。
親情支持
賴易成醫師分享,無論是生活照顧,還是情緒方面,患者若能有家人的支持,對於抗癌成功也有相當大的影響。
【相關影片】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傷腎3行為、腎病5元兇,這招有效護腎︱洪永祥醫師
https://youtu.be/n1-mKpmLKL4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346hmE0KbkQ
【相關文章】
癌友死於化療的傷身,而非癌症?癌症靠中醫才治本?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3
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第一名癌症醫師:2大關鍵戰勝病魔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4
防癌好食別吃錯!第一名癌症醫師的私房祕訣就這3步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5
#賴易成 #癌症 #抗癌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