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Ruby說
今天來談談 《如何預測消費者的行為(1):前景理論》
消費心理學是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
在過去的研究中我們能夠總結出一個結論:
消費者在消費時都不是理性思考的。
因此,
經營者想要提高經營效率、
增加消費效益,
透過消費心理學來預測消費者的行為,
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會分三個篇幅,
分別簡單講述三種較為常見的消費心理學,
只要能熟悉並掌握其規律,
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預測顧客的行為,
並針對這些行為做相對的準備
#前景理論
又被稱為展望理論,由卡內曼與特沃斯基,
在1986年發表論文、
並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被稱為行為金融學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
前景理論是講述消費者在不確定情況下的判斷和決策模式,
卡內曼與特沃斯基在實驗中提供兩個方案,
供參與實驗者選擇
方案A:確定可以獲得 30美元
方案B:有80%的機率獲得 45美元、
20%的機率獲得0美元
根據研究結果指出,
即使方案B有較高的期望值,
仍有78%的人會選擇A方案。
之後,他們進行了第二個方案選擇:
方案C:有25%的機率獲得 30美元、
75%的機率獲得0美元
方案D:有20%的機率獲得 45美元、
80%的機率獲得0美元
這次的實驗結果顯示,有58%的人選擇 D方案
這個簡單的實驗讓前景理論總結出五個常見的消費行為:
1. 確定效應:
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厭惡風險的,
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
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收益,
所以多數人會選擇方案A
2. 反射效應:
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喜好風險的,
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
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
因此多數人會選擇方案D
3. 參照依賴:
大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考點決定,
舉例來說:「你損失100,他人損失50」
會比「你損失150,他人損失200」
讓你感到更心痛
4. 損失規避:
大多數人對損失比對收益更敏感,
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
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跟據統計發顯示,
損失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收益的2至2.5倍,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面對收益時,
人們會表現出確定效應的心理狀態
5. 迷戀小概率事件:
在收益或損失很小的情況下,
大多數人會有心存僥幸搏小概率事件的傾向,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樂透的機率微乎其微,
卻又讓人忍不住想買的原因
透過前景理論總結出的五個消費行為,
我們就能針對許多商業行為做出一些總結
1. 利用確定效應與反射效應來操縱人們的選擇,
誘導消費者選擇商家期望的結果,
來降低優惠成本或達成其他目的
2. 透過參照依賴來制定競爭策略和方案(例如價格的錨定效應),
從而誘導消費者做出經營者期望的選擇
3. 避免出現讓消費者感到損失的描述(即:避免損失描述),
例如:你不該說刷卡要加收手續費,
而是告訴消費者用現金結帳有打折
4. 在宣傳時應該要設法打消用戶對損失的顧慮,
例如:保證XX天無條件退換貨、買貴退差價…等
5. 可以善用消費者迷戀小概率事件的行為,
為行銷活動快速帶來大量的人氣,
因此在抽獎活動中,
應該把僅有一名的頭獎與其他所有獎項做出極大的收益差異,
藉此來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參與。
#起點娛樂 #超媒體小姐頭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阿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運用心理技巧 讓他對妳喜歡成癮? #兩性 #心理學 #間歇性強化 喜歡別忘了訂閱、分享及開啟小鈴鐺哦。 🔸【阿畫第二頻道】日常廢片 https://reurl.cc/5qkMOv 🔸【阿畫】粉絲團 https://bit.ly/2pRPiiE 🔸【阿畫】Instagram https://bit...
反射效應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為什麼人有了錢以後,就不敢冒險❓
負債累累的時候
卻越敢貸更多的錢來冒險⁉
.
今天和大家分享在生活當中
常見的「前景理論」
和你一一解釋什麼是損失厭惡,確定效應
反射效應,以及降價敏感性
.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是由諾貝爾獎得主
丹尼爾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特韋斯基(Amos Tversky)
在1979年所提出的
.
.
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學家👨
但卻取得了經濟學屆的諾貝爾獎🏆
.
因為他在原有的傳統經濟學原理上
把心理學研究結合了在一起
並解釋了其無法解釋的現象
.
在現代,
所有關於行為經濟學的著作
都繞不開這個理論
.
.
🍀🍀🍀🍀🍀🍀🍀🍀🍀🍀🍀🍀
.
好了
現在就和大家做一個實驗來體驗前景理論
.
❶損失厭惡(Risk Aversion)
我現在要和你玩一個拋硬幣的遊戲
如果你嬴的話
我就給你1000美金💰
.
但如果你輸的話
你就要給我1000美金💰
.
你會想要和我玩這一個遊戲嗎❓
相信大部分的人
都不會想要和我玩對吧? 😬
.
不如我們改一下遊戲規則
現在,如果你贏的話
我就給你1100美金😬
.
而如果妳輸掉的話
就只需要給我1000美金💎
.
從預期價值的角度來看
這是一個完全對你有利的遊戲
.
但如果我叫你現在馬上和我賭一把的話
你有很大可能還是不會想要和我對賭
.
因為你知道
你有50%的幾率會輸掉這一筆錢💰
.
這就是前景理論當中
第一個人類不理性的行為:損失厭惡
大多數人對損失比收益更為敏感🆘
.
我必須要把收益提升到2000美金
才有人願意和我打這一個賭
.
許多營銷場景也經常看到這種現象
「趕快下單,
今天過後你就會失去這一個優惠了‼」
「首30名報名講座者免費入場‼」
.
「沒購買這份保單,
痛苦的是就是你的家人」等等
.
許多商家都會利用損失厭惡,
調動你害怕失去的情緒和心理
來推動交易💹
.
損失厭惡除了可以應用在銷售上
也可以用它來說服自己
或是其他人來改掉壞習慣💢
.
比如說你想要說服自己的哥哥戒煙
你會怎麼做呢?
.
會告訴他如果戒煙的話
就可以改善口腔問題、
牙齒會變白👄
更有機會交到女朋友👩❤️👨
.
還是你會告訴他
如果不戒煙的話,
會導致癌症❓
.
.
🍀🍀🍀🍀🍀🍀🍀🍀🍀🍀🍀🍀
.
❷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
現在我就來進入第二個人類不理性的行為:
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
.
在「確定的好處」和「賭一把」
之間做一個抉擇⛔
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
.
用一個詞形容詞來說就是「見好就收」
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
「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正所謂「落袋為安」👛
.
再讓大家做一個這樣的測試:
A.你一定能賺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賺40000元,
20%可能性什麼都得不到💸
.
面對這樣的抉擇,
你會選擇A還是B呢?
.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A對吧😉
但其實選項B才是收益最大化的選項
.
因為40000×80%=32000
期望值要大於A的30000倍
.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
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
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
.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
稱這種現象為「確定效應」
.
即處於收益狀態時
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
投資時,
多數人的表現是「賠則拖,贏必走」
.
這樣的心態更容易陷入沈默成本的深淵中
在股票市場中💹
普遍就有這種「賣出效應」⚠
.
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的股票的意向
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
.
這與「對則持,錯即改」
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
.
🍀🍀🍀🍀🍀🍀🍀🍀🍀🍀🍀🍀
.
❸ 反射效應
在面對兩種損害
你是會選擇躲避,還是勇往直前呢❓
.
在確定的壞處(損失)
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
.
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
這叫「反射效應」 (reflection effect)
.
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
就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
.
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
A. 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 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
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A還是B呢❓
.
投票結果是
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
而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賭一把,選擇B
.
現實也是這樣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
會極不甘心😡
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
.
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
大多數人都會變得甘願冒風險
.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
稱這種現象為「反射效應」
.
這就是解釋了
許多所謂的「成功大師」
喜歡述說自己如何從負債累累欠了幾百萬
再借更多的錢到轉虧為盈的原因💡
.
但其實當你負債一大筆數目時
你我都會更願意冒險
.
.
🍀🍀🍀🍀🍀🍀🍀🍀🍀🍀🍀🍀
.
前景理論還有另外一個原理:
參照依賴(reference dependence)
.
假設你在尋找一個新的烤麵包機🍞
進到商店後
你發現這間商品的價格為35美元💵
.
這時有人告訴你另一家同名的連鎖店
有辦促銷活動✨
.
可以以30%的折扣
既25美元就買到相同的烤麵包機
而這家店離此處還有20分鐘的車程🚗
但可以確定的是那邊是一定會有貨的
.
這時,你會選擇在第一家購買
還是會開車到第二家店
購買這個烤麵包機呢❓
.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
相信也會願意到第二家店去購買🙋♀️
.
畢竟,
如此短距離的車程就能省去30%的成本
.
不過
讓我們再來考慮一個類似的例子
.
假如現在你準備買一台新的電視機
在某個店鋪里
你看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電視牌子
發現它的標價是1650美元💸
.
這時又有任何告訴你
另一家分店只賣1640美元
同樣是距離20分鐘的車程🚕
.
在這種形勢下,你會怎麼選擇呢?
你會願意為了一台電視機📺
花20分鐘的時間開車🚗
去節省10美元嗎❓
.
假如你和大多數人一樣,
這一次
你很可能就不會跑去第二家店購買了
.
為什麼同樣是節省10美元
在購買麵包機和電視機上
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
.
這是因為參照依賴反映了這樣的思想
即相同的價格變化
在更大的價格參照上有更小的影響
.
所以說,降價要有驚喜🌟
無論你是賣什麼產品的
我們都可以運用100法則🔧
.
降價促銷的顯示一般有兩種:
價格顯示,或是折扣顯示
降了多少錢,或是折了多少巴仙
.
假設有一件25美元的襯衫👚
打完8折後
顧客可以享受5美元的優惠🎉
.
那麼20%的折價
或是5美元的讓利
哪一種顯示更吸引消費者呢❓
.
假設一台2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
降價200美元 💻
相等於折價了10%
.
以上哪一種折扣顯示
會讓這筆交易顯得更划算呢❓
.
25美元的一件襯衫👕
20%的減價折扣也只有5美元
所以以20%的比例折扣顯示更為妥當
.
而像筆記本電腦、 珠寶等貴重商品
應該採用相反的價格顯示策略
利用Absolute value(絕對折扣價值)
來顯示更加吸引消費者🛒
.
筆記本電腦降價200美元
會比起折價10%更加來得吸引人🎀
.
.
🍀🍀🍀🍀🍀🍀🍀🍀🍀🍀🍀🍀
.
我們可以把100美元作為臨界點
當你的商品價格低於100美元時
「100法則」會提醒你用比例折扣的方式
來顯示價格優惠會更打動人
.
像是30美元的Tshirt
或者15美元的開胃菜,
僅僅3美元的折扣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
相比之下🎏
若顧客看到該商品有10%或20%的折扣
即使是同樣的優惠程度
也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
假如商品的價格超過了100美元💵
我們應該用絕對的金額折扣顯示價格優惠
.
就像有一個價值750美元的度假配套🏖
或一台2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
僅僅10%的折扣就會顯得非常吝嗇
.
但如果把優惠的形式用絕對金額轉化一下
用75美元或是200美元的優惠🎊
就顯得更有吸引力了‼
.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人們在做決策時
並不是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
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
.
就像剛才的降價例子一樣,
顯示的數字大小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而不是物品的真正價值✨
.
.
🍀🍀🍀🍀🍀🍀🍀🍀🍀🍀🍀🍀
.
這就是今天好葉和大家分享前進理論的
④條原理以及①⓪⓪法則的運用
我們來回顧一下:
.
❶損失厭惡,
我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
❷確定效應
當我們在面臨獲得時
往往小心翼翼,不會願意去冒險
.
❸反射效應
面對損失時
人人都變成了冒險家
.
❹參考依賴
人們看的不是最終的結果
而是以容易可得的參考來判斷
.
❺ 100法則
昂貴產品顯示折扣金額
低價產品顯示折價百分比
更能夠調動人們的認知感官
反射效應 在 生活投資 & 投資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格力早報💯× 讓人更愛賭一把的反射效應🔪 】
大家早,想提個問題跟大家腦力激盪一下:投資虧損的人越虧越多,投資越賺越多,這兩種人請問誰更願意承擔風險?我想這次崩盤大家會更有經驗及感受,答案絕對不是越賺越多的人。
這個有趣的現象稱作「反射效應」,當一切都失去了之後,就開始覺得什麼都不怕,已經沒什麼能再失去了。如同賭場借錢給賭博的人,當他已經輸光手上籌碼,想再拼回來的時候,賭場及使用高利貸借他錢,若還不起錢甚至可能被斷手斷腳,賭徒仍然會買單,著了魔開始越賭越大,其實跟台灣人的賭性堅強有點像😂
這次崩盤似乎也有這個現象,當散戶處於損失狀態時,突然失去理智產生願意承擔風險的心態,就開始傾向「賭一把」,希望能將虧損一次拼回來。於是開始喊逢低攤平,最後就是...你知道的,越攤越平直接躺在地上開始喊這不是肯德基、這不是肯德基、這不是肯德基!
🕕 每個開盤日0600準時發報,敬請鎖定不要錯過,以上僅供參考,無買賣建議。
反射效應 在 阿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運用心理技巧
讓他對妳喜歡成癮?
#兩性 #心理學 #間歇性強化
喜歡別忘了訂閱、分享及開啟小鈴鐺哦。
🔸【阿畫第二頻道】日常廢片 https://reurl.cc/5qkMOv
🔸【阿畫】粉絲團 https://bit.ly/2pRPiiE
🔸【阿畫】Instagram https://bit.ly/2xcsNsM
▼阿畫的人氣影片▼
運用巴納姆效應!快速讓對方卸下心防!?
http://bit.ly/2JhrYFB
初次約會必學攻略!靠「這招」好感度立馬爆增
https://bit.ly/2tUxuoV
比欲擒故縱更可怕的制約學!?必學的關係制約
https://bit.ly/2IWfWTx
約會必學讀心術!揭開肢體語言的秘密
https://bit.ly/2THNGsk
教你如何聊天!把心聊走!?必學「讀心三大招」
https://bit.ly/2NQACeD
👍必看的阿畫熱門十二星座攻略
https://bit.ly/2QpTn8e
樂曲提供:Production Music by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阿畫 關鍵字:
兩性 愛情 戀愛 感情 星座 曖昧 男女 心理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V3ODF6-MA/hqdefault.jpg)
反射效應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鬼魂頻率 #ghost frequency #次聲波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鬼,在中國的悠久文化里面,在還沒有佛教的輪迴轉世之前,已經有鬼魂之說了,當時的人認為人死後會以生前的身份在陰間延續,而我們也有說過,陰間可能並不是在我們的腳底下,而是存在於第三維度空間裡面,所以鬼魂會在好像第四維度的三度空間,繼續的徘徊,如果說最可以代表鬼魂的四個字,應該就是魑魅魍魎(chi mei wang liang),在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裡面,黃蓉在過漁樵耕讀的‘書生,就是朱子柳(liu),大理國的前丞相,他出了兩道問題給郭靖和黃蓉,第一道題目就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前面的四個字都有兩個王字,加起來剛好是八個王,然後黃蓉對的下聯就是,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魑魅其實和魍魎是不同的東西,但是加起來的意思就是各種鬼怪的意思。
扯太遠了,我們回到我們的主題。
愛因斯坦證明,宇宙裡面所有的能量都是恆定不變的,它不會被創造,或者被削減,然後如果人死後的能量是恆定不變的,那麼究竟那些能量去了哪裡呢?如果人死後的能量不會被毀滅,那麼一定是從一種能量轉換成另外一種能量。如果人是被火化了,那麼它的能量是變成了火或光嗎?如果是直接埋葬呢?
愛因斯坦在晚年對於靈魂的一些研究中有說到,鬼魂是人類死後殘留的腦電波,有著一個特別的頻率,這種頻率並不是好像電波一樣,有收音機的電線就可以接收到聲音,而是一種無形的頻率,如果你的腦電波和鬼魂的腦電波一樣,那麼就會產生共鳴,而使你看到或聽到對方死前殘留的情感,或是意識。
我們姑且相信這些鬼魂是人死後的腦電波,那麼我們要如果聽到鬼的聲音呢?傳說中鬼魂的頻率是屬於次聲波,我們人類的耳朵可以聽到的音頻是從20-20kHz,而鬼魂的頻率是低於20hz,而在網上真的找到關於鬼魂頻率的文章,他們說鬼魂的頻率是18.98hz,在Youtube找到的鬼魂頻率並不是真的,因為低於20Hz,你的電腦喇叭根本不能播出這種聲音,因為喇叭可以播出的聲音需要多於300hz,不過你們還是可以去這個網站去聽聽18.98Hz的‘聲音’。
https://www.szynalski.com/tone-generator/#18.98,v1
人體雖然聽不到次聲波,但是卻能感受到並且身體會有所反應,許多的自然界現象例如是颱風,火山爆發,地震,漩渦等等都會有可能伴隨著次聲波,次聲波可以傳播得非常遠,可以傳遞到幾千甚至幾萬公里的範圍。而動物可以聽得到這些次聲波,所以會提前做出反應。所以每當這些天災發生之前,動物就可以‘預知’它的發生。
這些次聲波發生會穿透人類的身體,讓人會覺得頭暈,噁心,煩躁,心悸,視線模糊等等,傷害最大的會是我們的心臟,會影響心跳頻率不正常跳動,或是血壓飆升,甚至會死亡。在自然界中,老虎的吼聲,有低於18Hz的次聲波讓獵物暫時失去反應,或反應遲鈍,甚至讓其昏迷,經而達成他捕食的目的。而且次聲波可以讓人產生幻覺!
在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開始研究令人失常的武器,嘗試用次聲波裡面的‘大聲效應’來摧毀士兵的意志力,甚至隔空令其崩潰。而法國也是在這方面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法國的次聲波武器之父加夫雷奧,在開始研究對核子武器的軍用機器人時,軍中很多人染上怪病,很多人不停的嘔吐,感覺到噁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個星期,在最後他鎖定一台空調,只要這台空調一關上,軍中就沒有這種病了,原來是因為空調裡面的馬達是以低於20hz的頻率在振動,雖然人類聽不到,但是身體的器官卻因為這個次聲波而暫時失去功能,尤其是心臟和大腦,於是他就著手研究次聲波武器。
那麼回到了我們講的鬼魂頻率,其實在破舊的屋子裡面,由於是風化或者是建築物已經鬆動了,當大風吹動它的時候,令其剛好產生低頻率的次聲波,而如果人在這些建築一久,會讓人感到不安,恐懼,頭暈,噁心甚至看到幻覺。不過也有可能是鬼魂的頻率是低頻率的腦電波,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會看到幻覺。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測量到次聲波呢?其實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的儀器叫做水母耳,這種儀器是模仿水母的聽覺系統,由於大風暴的海浪和空氣的摩擦可以產生8-13hz的次聲波,因此如果把這個水母耳放在船頭,當遠方即將發生風暴時,這個水母耳旋轉360度的喇叭會停止轉動,停止然後指向風暴即將來臨的方向,而且還可以顯示風暴的強度,可以在風暴前15小時就可以預測到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水,次聲波雖然無法看到或聽到,但是它會造成空氣中有一定的振動,或者是蠟燭,可以在沒有風的情況之下,令燭光閃爍個不停。但是這些方法都是測量次聲波,並不可以分別那個是家裡的機器產生的次聲波,還是鬼魂的次聲波。
那麼如何去解釋在網上拍到鬼魂的影片呢?網上的影片很難去分辨它的真偽,現在的科技可以讓這些影片幾可亂真,但我也相信有一些是真的。大家知道錄影的原理和攝影是蠻接近的,就是在攝影機裡面有一個感光元件,它可以捕捉到一些可以反射光的物體,如果鬼魂是一團腦電波,也可以說是一團電子,那麼捕捉到它的影像也是有可能的。
殘留的意識可能是生前的強烈情感,大部分是因為遺憾,悲傷,後悔,也有一些是帶有負面的低頻能量,所以也就是為什麼會在一個常發生命案的地方,再次會發生命案的原因。
所以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要帶有遺憾,有什麼夢想,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至少你要去嘗試,就算失敗也不要遺憾,如果有些人說他怕鬼,其實我更怕人生中有遺憾,
希望大家在人生中活出精彩!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這次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講解鬼魂,下次大家想看什麼主題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會試著做的。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CWo4VVe9o/hqdefault.jpg)
反射效應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麻煩不煩」第11集重磅邀請醫師界資深rocker、全民金頭腦冠軍、書田診所精神科大頭目、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公開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 孔繁錦醫師來到節目中。
我們在第9集節目中,跟發起「百位醫師挺大麻」連署的新科醫師賴醫師(Dr. KIANG)聊過關於西醫界對於大麻的看法。而孔醫師在醫界打滾數十年,因一名病患問自己「有沒有聽過CBD?」而腦洞大開,開始認識並研究這株神奇的植物。我們今天就來聽聽這位資深醫師,為何要力戰群雄、公開站出來挺醫療用大麻,並從精神醫學的角度,看大麻二酚(CBD)和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這件事。
「大麻煩不煩」EP11 重點,五件事:
1)「大麻在台灣,還是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講三遍知道什麼意思了吼!
2) 請醫師開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3) 「醫療用大麻合法化」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4)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5) 420遊行相關資訊我們會在鬼島臉書公布歐~敬請期待
段落摘要:
00:42 有病要去看醫生啦!
01:40 大來賓: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 - 孔繁錦
03:10 TED演講:一個癌末病患讓老醫師對大麻改觀,搖身成為鼓吹者
04:00 因病患而讓自己大開眼界
05:30 衛福部怎麼看CBD(大麻二酚)
06:08 願意開處方籤的寥寥無幾?
06:37 藝人Makio進口CBD保養品事件
07:02 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08:00 CBD申請進口、或隨交通工具攜帶回國
08:20 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站出來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09:16 意外獲得全家認同的議題
10:12 世代議題: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10:40 反對的理由?
11:35 膝反射式的反毒教育
12:46 滑坡效應:雪球越滾越大?
13:42 大麻為何被列為二級毒品?
15:26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16:37 吸食大麻引發憂鬱症?
19:33 大麻該被降級?
21:08 用醫療包裝的戒癮治療
23:06 合法化後,中西醫搶著開藥?
23:55 漢麻考察團
24:22 合法化後的贏家 vs 輸家
24:55 大麻話題如何引爆醫界討論
26:36 種漢麻不要重工業
27:15 鄧惠文醫師怎麼看?
28:00 不是不了解,而是面子問題
29:08 政黨轉型的特效藥?
30:35 禁令解除,世界在變,台灣也該跟上了
31:35 同婚是個好例子
32:38 420大麻遊行,敬請期待!
還有,身心健康很重要,大家不要對於看身心科這件事情有障礙。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當醫生,想說弄個CBD或大麻來治療自己,這樣跟喝符水治武漢肺炎哪裡不一樣啦!有病要看醫生ok?!(武漢肺炎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很辛苦,大家要愛他們、尊重他們好嗎)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嘖嘖集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大麻煩不煩 #podcast #醫用大麻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MEUVF3MFQP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UvxzNr9Fuo/hqdefault.jpg)
反射效應 在 Domyweb多米- 【反射效應】-風險下更愛賭一把... 的推薦與評價
【反射效應】-風險下更愛賭一把如果你想做個基於人工智能的投資顧問服務,可以針對任何一支股票,根據大數據自動提出投資建議。 遵循它的投資建議,會有不小的可能性賺 ... ... <看更多>
反射效應 在 條件反射效應#心理學#認知#職場#思維#智慧人生#人性 的推薦與評價
實用的心理學技巧(7) - 條件 反射效應 #心理學 #認知 #職場 #思維 #智慧人生 #人性 · @user-rs8tj7lh6w. Subscribe. 7.5K. Dislike. 15. Sha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