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思維的啟蒙】
有人好奇,為什麼我會推薦高中生看那一本講財報的書「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原因很簡單,因為 作者 林明樟 MJ 老師是我的財務思維啟蒙老師。作為一個在教學創新也投入很多心力的老師,坦白說,教學設計能做到讓我在台下看得瞠目結舌的老師,這樣的人並不多。而 MJ 老師卻是當中唯一一位,除了讓我瞠目結舌之外,我還立即幫我太太報名上他課程的老師 😀
我從小只會念書、很會應付考試,但就跟許多的台灣人一樣,我們從來沒有被教過怎麼了解財務、甚至看懂財報,更不要講說怎麼投資理財。這其實是很可怕的事情。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退休後餘命還有二三十年。如果對投資理財完全沒概念,退休後坐吃山空能撐多少年?
幾年前我開始思考,我們台灣是不是該對孩子開始設計理財的教育,我認為這對台灣未來的年輕人非常重要。一個常聽到的說法,猶太人從小就教孩子理財,所以猶太人在全球經濟、商業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台灣的孩子卻是從小很少被教導關於財務思維。總是被要求專心唸書準備考試就好,其他事情不要管。
當我在思考台灣的孩子需要理財教育這件事情的同時,我也驚覺自己在這方面思維與知識的欠缺。知道自己缺,就該學!而要學,當然就要學最好的。我的許多好友都是台灣知名的業界講師。很快地我就得到資訊說台灣教財務思維最厲害的老師是一位叫 MJ 的老師,要上課都要排好幾個月之後才有可能報得到,因為太熱門了。
於是我就報名了。坦白說,兩天一夜的課程我是有猶豫的。作為一個創業者,為了公司,每天時間都不夠用。要花兩天的時間去上一個課?這時間成本也太高了!但我這個人就是好奇心很旺盛,為什麼這個課每次都秒殺、每次都要排好幾個月才也可能報得到?作為一個自認也是教學上堪稱高手的我,真的很想見識看看。
等到真的上了課之後,我真的服了。MJ 老師發展出來的種種方法跟工具,真的很厲害。這個課程讓我很快地如何看懂一家公司的財務資訊不會被騙、如何掌握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而清楚知道是不是一個好投資、也更清楚知道什麼才是正確而且有效的理財思維。
但一個家庭不是只有我,還有太太也是我最重要的夥伴呀!夫妻兩個人都要有正確、一致的財務思維才行啊。所以我上完課後立馬幫我太太也報名。這麼多年來,我自己上過的課會極力拉我太太也去上的,也只有好幾年前的福智生命成長營,跟 MJ 老師的財務思維課,惟二而已。
有健全的理財、財務思維,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素養。不僅是大人,對小孩來說,也很重要。台灣教財務的老師不少,當中也不乏高手,如教小資理財的鋒哥 李柏鋒 等。但對我來說,我心目中最厲害的也最感佩的,是啟蒙我的 MJ 老師。
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推薦無界塾的高二生看 MJ 老師的財報書?他們是我的學生,我當然是推薦他們最好、最容易學得懂的書。能啟蒙我讓我服氣的老師真的不多,MJ 老師真的很神。
財務思維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對於我們的下一代,一定要幫他們培養。更重要的是,我們大人自己也必須學會才行。不管是看書或是上課,我們都應該開始學習這塊過去台灣教育所忽視的重要能力!
【MJ 老師相關書籍、課程】
MJ 老師的財報入門書: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4573
給孩子看的商業思維書:#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230
財務思維啟蒙課程(for 三十歲以上大人):#超級數字力
https://bit.ly/2YNhmUF
(歡迎分享)
原神創作者成長營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會知道自己真的改變了,往往是透過別人的眼睛來告訴自己,因為他們會說,我覺得你跟從前不一樣了,這幾年你改變了好多,當然不是指身材,比起十年前的我,真的胖滿多的,這表示我一直有認真在投資自己。
改變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對我而言,那是漸變的過程,有時候極為漫長。
那人為何有如此的改變,他的人生好像走上不同的軌道,當初引發改變的起心動念為何,改變經歷了哪些過程,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改變的結果是那人想要的嗎,還是超出他原本的預期?人會自主改變嗎?還是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一旦改變了,可能再也回不去。
改變往往是不可逆的過程,如果改變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保持現狀似乎是更明智的選擇,但凡事都在變,世界也不停地變動,要不改變很難,從小範圍的生活習慣,從室內電話到智慧型手機,從工業時代到 AI人工智慧,時代改變了,我們改變了什麼?
如果可以觀察到改變的動向,我們能否複製相同的經驗,或者創造屬於自己的改變計畫?之於個人,那是自我成長,之於企業,也許是商業模式轉型或者再創新,之於社會,那是一種變革。
改變的動能為何,改變的流向為何,改變需要的條件,改變有沒有SOP,改變如何被觀測,從改變的契機到改變所需要的工具,每一項我都感到好奇,如果能改變,誰還想要待在原地?
有句廣告詞是這樣寫的:
「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它真的發生了。」
坦白說,沒有人教我如何改變,學校不會為了改變開一堂課,或許什麼心靈大師激勵課程,自我成長營隊,會教你如何在短時間改變,但聽說那個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因為涉及洗腦brainwashing和思想控制mind control。
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電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改變的工具。
電影作為戲劇的延伸,通常以三幕劇的形式,將表演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基本的三幕劇結構——包含了開頭、中場、結尾,分別代表著觸發、衝突、解決。
所有的電影文本結構,都是從文學理論衍生出來的,在文學小說裡,改變(Change)是相當重要的概念,一個角色所經歷的事物,會從外在衝突引發個人內在的衝突,當衝突得以化解或問題得以解決,通常這個角色就會體驗到改變的整個歷程。
以《屍速列車》為例,男主角孔劉是投資公司的操盤手,專門坑殺那些散戶,賺取暴利,像冷血的吸血鬼,自我中心,不管他人死活,對他人的事向來漠不關心,只關心數字和效率,有一天這樣的他搭上一班從首爾開往釜山的高速列車。
一個事件觸發了這個角色,這個企業成功人士沒時間陪他的女兒和老婆,終於他想要彌補關係的缺憾,卻遇上生化僵屍病毒的襲擊,整個城市癱瘓,交通大亂,每個人都有可能瞬間染上病毒,而他和女兒搭上了有病毒感染的列車。
外在衝突是他想到的地方可能到不了,是他再也無法漠視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他必須為女兒的安危做出一些抉擇,而內在衝突是價值觀差異,自我認同和他人眼中的利益,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你要選邊站的問題。
男主角孔劉,他努力去克服環境帶給他的課題,同時他這個人也因為劇情的發展,逐漸轉變了心態和行為。
這種故事劇情很容易在電影中找到。
而我特別喜歡兩位主角相互影響的電影。
隨便舉三部片《落日殺神》《幸福綠皮書》《亞斯小子》
故事劇情都是原本不相干的兩個人,因為某種契機,他們的人生線連結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衝突和牴觸,但因為共同經歷了某些事,彼此的距離感逐漸消解,他們開始思考對方的立場,不知不覺改變了原有的三觀,甚至出現黃金交叉,意即雙方的立場互換,形成了極具戲劇化的轉變,也恰好是電影最精采的部分。
從電影的故事劇情到文學理論,乃至電影文本的分析和探討,我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法則,關於改變這件事,我們能否為自己做點什麼?
我發現非常簡單。
只要每天餵自己一點新的關鍵詞,半年後,改變就是必然的事,只要每天持續做一件小事,就會養成一些習慣,而新的習慣會帶出新的行為,新的行為會形塑新的大腦。
改變,就是透過行為來重塑我們的大腦。
有三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一、學習新的關鍵詞
藉由關鍵詞聯想,延展你的知識版圖。
二、持續做一件小事
直到它成為你的習慣,習慣會改變你的行為。
三、透過行為重塑大腦
為夢想的事找到實踐之道,行動改變思考。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改變」這個主題。
銀快為你挑選三本書。
《短時間「完全專注」:1分鐘改變拖延小毛病,重新設定心智,整理思緒、環境與心情》作者:佐佐木正悟,遠流出版
《行為科學的魔法:52個技巧,鍛鍊更厲害的自己!》作者:石田淳,如果出版
《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日本企業改造師教你不強迫、不動怒,輕鬆發揮影響力》作者:與良昌浩 方智出版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的資訊很實用,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自行筆記存檔,希望能啟發你的思考和行動。
認真做喜歡的事,讓興趣也能變現。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729 AM 08:33
我相信透過閱讀可以改變世界。
原神創作者成長營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電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改變的工具。
電影作為戲劇的延伸,通常以三幕劇的形式,將表演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基本的三幕劇結構——包含了開頭、中場、結尾,分別代表著觸發、衝突、解決。
所有的電影文本結構,都是從文學理論衍生出來的,在文學小說裡,改變(Change)是相當重要的概念,一個角色所經歷的事物,會從外在衝突引發個人內在的衝突,當衝突得以化解或問題得以解決,通常這個角色就會體驗到改變的整個歷程。
以《屍速列車》為例,男主角孔劉是投資公司的操盤手,專門坑殺那些散戶,賺取暴利,像冷血的吸血鬼,自我中心,不管他人死活,對他人的事向來漠不關心,只關心數字和效率,有一天這樣的他搭上一班從首爾開往釜山的高速列車。
一個事件觸發了這個角色,這個企業成功人士沒時間陪他的女兒和老婆,終於他想要彌補關係的缺憾,卻遇上生化僵屍病毒的襲擊,整個城市癱瘓,交通大亂,每個人都有可能瞬間染上病毒,而他和女兒搭上了有病毒感染的列車。
外在衝突是他想到的地方可能到不了,是他再也無法漠視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他必須為女兒的安危做出一些抉擇,而內在衝突是價值觀差異,自我認同和他人眼中的利益,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你要選邊站的問題。
男主角孔劉,他努力去克服環境帶給他的課題,同時他這個人也因為劇情的發展,逐漸轉變了心態和行為。
這種故事劇情很容易在電影中找到。
改變不是一瞬間發生的。
對我而言,那是漸變的過程,有時候極為漫長。
你會知道自己真的改變了,往往是透過別人的眼睛來告訴自己,因為他們會說,我覺得你跟從前不一樣了,這幾年你改變了好多,當然不是指身材,比起十年前的我,真的胖滿多的,這表示我一直有認真在投資自己。
對於改變,我始終抱持好奇。
那人為何有如此的改變,他的人生好像走上不同的軌道,當初引發改變的起心動念為何,改變經歷了哪些過程,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改變的結果是那人想要的嗎,還是超出他原本的預期?人會自主改變嗎?還是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一旦改變了,可能再也回不去。
改變往往是不可逆的過程,如果改變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保持現狀似乎是更明智的選擇,但凡事都在變,世界也不停地變動,要不改變很難,從小範圍的生活習慣,從室內電話到智慧型手機,從工業時代到 AI人工智慧,時代改變了,我們改變了什麼?
如果可以觀察到改變的動向,我們能否複製相同的經驗,或者創造屬於自己的改變計畫?之於個人,那是自我成長,之於企業,也許是商業模式轉型或者再創新,之於社會,那是一種變革。
改變的動能為何,改變的流向為何,改變需要的條件,改變有沒有SOP,改變如何被觀測,從改變的契機到改變所需要的工具,每一項我都感到好奇,如果能改變,誰還想要待在原地?
有句廣告詞是這樣寫的:
「這改變並非一夜之間,但它真的發生了。」
坦白說,沒有人教我如何改變,學校不會為了改變開一堂課,或許什麼心靈大師激勵課程,自我成長營隊,會教你如何在短時間改變,但聽說那個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因為涉及洗腦brainwashing和思想控制mind control。
以我個人的經驗,看電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改變的工具。
電影作為戲劇的延伸,通常以三幕劇的形式,將表演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基本的三幕劇結構——包含了開頭、中場、結尾,分別代表著觸發、衝突、解決。
所有的電影文本結構,都是從文學理論衍生出來的,在文學小說裡,改變(Change)是相當重要的概念,一個角色所經歷的事物,會從外在衝突引發個人內在的衝突,當衝突得以化解或問題得以解決,通常這個角色就會體驗到改變的整個歷程。
以《屍速列車》為例,男主角孔劉是投資公司的操盤手,專門坑殺那些散戶,賺取暴利,像冷血的吸血鬼,自我中心,不管他人死活,對他人的事向來漠不關心,只關心數字和效率,有一天這樣的他搭上一班從首爾開往釜山的高速列車。
一個事件觸發了這個角色,這個企業成功人士沒時間陪他的女兒和老婆,終於他想要彌補關係的缺憾,卻遇上生化僵屍病毒的襲擊,整個城市癱瘓,交通大亂,每個人都有可能瞬間染上病毒,而他和女兒搭上了有病毒感染的列車。
外在衝突是他想到的地方可能到不了,是他再也無法漠視眼前發生的一切,是他必須為女兒的安危做出一些抉擇,而內在衝突是價值觀差異,自我認同和他人眼中的利益,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你要選邊站的問題。
男主角孔劉,他努力去克服環境帶給他的課題,同時他這個人也因為劇情的發展,逐漸轉變了心態和行為。
這種故事劇情很容易在電影中找到。
而我特別喜歡兩位主角相互影響的電影。
隨便舉三部片《落日殺神》《幸福綠皮書》《亞斯小子》
故事劇情都是原本不相干的兩個人,因為某種契機,他們的人生線連結在一起,接著兩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衝突和牴觸,但因為共同經歷了某些事,彼此的距離感逐漸消解,他們開始思考對方的立場,不知不覺改變了原有的三觀,甚至出現黃金交叉,意即雙方的立場互換,形成了極具戲劇化的轉變,也恰好是電影最精采的部分。
從電影的故事劇情到文學理論,乃至電影文本的分析和探討,我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法則,關於改變這件事,我們能否為自己做點什麼?
我發現非常簡單。
只要每天餵自己一點新的關鍵詞,半年後,改變就是必然的事,只要每天持續做一件小事,就會養成一些習慣,而新的習慣會帶出新的行為,新的行為會形塑新的大腦。
改變,就是透過行為來重塑我們的大腦。
有三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一、學習新的關鍵詞
藉由關鍵詞聯想,延展你的知識版圖。
二、持續做一件小事
直到它成為你的習慣,習慣會改變你的行為。
三、透過行為重塑大腦
為夢想的事找到實踐之道,行動改變思考。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改變」這個主題。
銀快為你挑選三本書。
《短時間「完全專注」:1分鐘改變拖延小毛病,重新設定心智,整理思緒、環境與心情》作者:佐佐木正悟,遠流出版
《行為科學的魔法:52個技巧,鍛鍊更厲害的自己!》作者:石田淳,如果出版
《別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變:日本企業改造師教你不強迫、不動怒,輕鬆發揮影響力》作者:與良昌浩 方智出版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的資訊很實用,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自行筆記存檔,希望能啟發你的思考和行動。
認真做喜歡的事,讓興趣也能變現。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729 AM 08:33
我相信透過閱讀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