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未來展望
因緣際會之下,我近期參加了林務局委託學界辦理的訪談會,其目的是針對國有林地上的某中級山熱門健行路線與當地部落的狀況交流意見並提出建議。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隱隱約約能看到未來登山活動的發展脈絡。
若是從漢人的眼睛來看,這是個山區鐵閘林立,原住民部落各據山頭,開展各種事業的未來。即使是觀察現在的狀況,也能得知在蔡政府「轉型正義」主導之下,原住民正在山域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利與主導權。
如果再來研究國外比臺灣發展更久的案例,情勢會更加明朗:現在的傳統領域,未來極可能會演變為國中之國,也就是中央政府對部落自治區會是主權對主權的關係。
我擔憂的是,雖然歷史與政策背景都是公開資訊,也有官方版本的詳盡說明,所謂的「臺灣人」與「臺灣意識」主流論述,其實都不包括原住民──若是沒有人願意去了解,政策又缺乏強而有力的溝通橋樑,那麼我們面臨的是什麼?
簡單,延伸至現代的「原漢衝突2.0」。
從清朝殖民主義下的土牛、樟腦、隘寮、開山撫番為始,這場戰役要隨著轉型正義在21世紀復活了。
.
.
問題出在哪?答案很簡單:史觀。
無論是盛行已久的大中華史觀,還是農業文化中根深柢固的思考模式,都讓臺灣原住民變得如次人類一般的異民族,從岳飛豪氣干雲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到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動人精神,剛則抵禦外侮、收復失土,柔則離鄉背井、開疆闢土,說穿了,排除異己的本質並無不同。
漢人自古最喜歡華夷之辨,從不把異族當成自己人,歷代統治臺灣的政權大抵承襲這一點,從不把原住民當自己人,即便近代有識之士要爭取脫離大中華史觀,可有想過原住民的角色與定位如何?魏徵所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至今仍深植於我們的精神文化之中,只要異族舉動不符漢人的利益,即可為口誅筆伐、刀劍相向的對象。
.
好吧,那麼再來一個思想的導火線:為什麼原鄉都是藍營鐵票區?
原因不少。其一是光復初期,國共內戰使然,國民政府深知必須要盡速掌握山地的局勢,以免共產主義入侵,因此從50年代就以黨國力量深耕地方,透過各種手段掌握民心;其二是民進黨傳統上鼓吹的臺灣意識,主要受眾是講台語的族群,也是歷史上不斷受到統治者打壓的族群,但此舉卻完全無法引起原住民的共鳴,因為大中華史觀中英勇的臺灣先民,對於他們來說卻是侵略者。美國白人優越主義有「黑鬼」一詞,大家都知道是惡劣的種族歧視,但抱歉了,臺灣人一樣有優越主義的用語「番仔」。我們笑別人的時候,自己並沒有做的多好。
轉型正義就知識份子來看是正確的作為,與國際趨勢接軌之外,更能讓民進黨有機會削弱國民黨在原民社會中的影響力,也許蔡英文團隊看到了這點,才決定要實施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政策吧。
.
帶著新的理解,讓我們的目光暫時離開寶島,移往太平洋彼岸的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印地安人,命運和臺灣原住民驚人的類似:如同日本人實施的「集團移往」政策將原住民強制遷離祖居地,現今美洲原住民所居住之印地安保留區(Indian Reservations),同樣也不是他們的祖居地,而是祖居地遭白種人巧取豪奪之後指定的偏遠地帶。爾後兩者皆想透過教育和同化手段將原住民轉變為順民。
如同臺灣原住民的遭遇一樣,印地安保留區的生活非常艱苦,當時的美國法令限制居民不得擅離保留區,而在有限的土地之上,印地安人完全無法保持基於狩獵的傳統文化。世仇部族被丟進同個地方惡目相向,獵人在飢餓中學習如何在不適合耕種的地方當農夫,擁擠的居住環境成為疫病的溫床 … 直到1934年,聯邦政府經過調查後發覺自己錯了,這才頒布新的法令,開始以復興傳統文化、歸還多餘土地、促進部落自治為目標。在這段期間,則是由美版的原委會──印地安事務局(Bureau of Indian Affairs)提供補助。除此之外,部族的主要收入還有觀光和賭博,但大致上仍然飽受貧窮之苦,生活水平經常被拿來和第三世界比較。
美洲原住民被趕離的祖居地多已完全私有化,歸還的可能性低到不值一提。遍布於美國本土的保留區幾乎都位於大眾眼中的不毛之地,因此不太會產生利益上的衝突,但前提是保留區上沒發現值錢的天然資源,例如油田。
.
臺灣的傳統領域的位置則多處於山地,於法理上應和公有地、私有地並存,不改變土地的所有權,只要求大規模商業開發案的「諮商同意權」。針對現在的情況,這是大眾比較能接受的做法,但也難保部落方會不會存在激進分子,意圖將傳統領域推向私有化,挑戰雙方之間已經很薄弱的信任感。
他們高舉復興文化的大旗,心裡想的卻是:以前你們漢人用什麼對付我們,我們就用什麼對付你們。轉型正義中提到的歸還土地,就他們的理解是要私有化才能完全保護部落的利益,傳統領域只是個踏板罷了。即使在法律上無據的現實下,少數人一樣會嘗試實現私有化的訴求,例如擅自封路、坐地起價、收取規費等等,而這類現象就足以喚醒漢人夷夏之防的敵視心理,更加深化對立情緒。
我相信激進分子只佔了少數,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原漢衝突2.0只會更加激化。讓財團和政府坐下來跟部落談大型開發案不會影響到個人,但我們要小心的是「主動權」握在誰手裡,一旦地方政府在這個方面採取姑息主義,放任激進分子先斬後奏,我們未來會看到的就是雙方不斷交惡的戰場,和解將成為更遙遠的路,法規也會因為輿論莫衷一是而遲滯不前。
.
我是登山者,我最在意的議題是登山活動和原鄉的關係。
我希望有一天,當部落參與的健行、旅遊、觀光相關事業開始發展,影響大家原先熟悉的模式時,大家能先不要以漢人史觀給原住民蓋上貪婪的印記,而要學習從原住民的眼睛來看他們的「家園」。是的,部落中必定有激進分子與受個人利益驅使的人,漢人中也有不由分說先大罵番仔的糟糕傢伙,但我們得知道這種人只會讓事情更糟。不要隨廉價的情緒起舞,要相信互相理解才能有好的結果。
兩句話說完,漢人需要保持理性與理解,原住民需要強化內控力量。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造訪人次越多的路線,未來與原鄉發展結合的機會越高。無論我們怎麼論斷此事,對於主政者來說,人潮即是錢潮,錢潮才能改善生活、平衡城鄉發展,部落主導的觀光活動、輕登山行程勢必會有越來越大的存在感,甚至走向專營制,登山者所追尋的「自由」,似乎也只能往別處尋找了吧。
---
照片攝於台東境內,魯凱族祖居地的重建家屋。
原漢衝突 原因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若以文哲自稱的科學邏輯來看,文哲實際上象徵的是一種「偽科學」,也就是把自我想像的,各種「簡化」過後的形式,稱之為公眾之中具有實證性的理論.
以他稱1894年台灣大陸同文同種來看,光看圖就知道了這是一種謬論,應該是將其個人政治目的偷渡進大眾的歷史學觀點,可以知道,越看這種東西,智商會越低,其唯一的效用,就是「Kofan化」成為其眷養的,無法理解事實的破殼小雞.
最明顯的謬誤是,清國實際上是滿人統治的殖民王朝,清國的國語是滿語,也使用滿文字,雖然現實上也有大宗的漢語和文言文,但絕不能說這是「同文同種」,更遑論將這概念同文同種至台灣.
台灣那時的人口,原住民人口約有十萬人以上,與渡海來台的人口數相比,約莫20:1,在這樣的比例下,更不可能是「幾乎整個台灣跟大陸同文同種」,近來出土的新港文書,可以看見西拉雅語及大武壠語還有極少數馬卡道語用羅馬文字寫成的地契,這是從荷蘭統治開始到清國年間,至清嘉慶年間都還使用的雙語契約,可以想見的是,那是為了避免被詐欺而特意使用的己群文字.
平埔族語文雖然大量的失傳,但可以做為一種證明,當時的台灣絕非與中國「幾乎同文同種」,至於渡海來台的漢人,他們更因為彼此語言不同而展開械鬥,原漢衝突、閩粵械鬥、漳泉械鬥,衝突,即是不同的象徵.
這些械鬥與衝突除了彼此語言不同,甚至其後產生同化,例如福佬客,至於從政治意義上來看,台灣從鄭氏王朝移轉至清國,本身有許多支持鄭氏王朝抗清的意識存在,例如渡台禁令,清國當時將台灣視為外族反抗的根據地,用兵也並非為了治理,而是掃除反對勢力,除了對台灣人極端不信任外,也限制其他漢人前往台灣.
其中第三條禁令,即是粵東人長期幫助鄭軍抗清,所以禁止他們來台,而渡台禁令也造成台灣人口男女比例失衡,所以造成漢人與平埔通婚,「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而大量的羅漢腳產生,也是造成械鬥的原因之一.
乾隆期間,發生的林爽文事件,即是天地會領袖林爽文帶領的大規模抗清活動,他們殺死台灣知府,甚至創建自己的年號,天運與順天,那是林氏順天政權與大清帝國的對抗,乾隆甚至將平台一事,列為自己的十全武功.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從一開始就不是「同文同種」,並且從清國來台時期就開始衝突產生各種不同的本土文化,柯文哲將1894年以前,當作一種統一文化的集大成,事實上,在那以前早就是各種衝突與融合形成的本島文化的創新結果.
其後日本治台,又對這個文化融爐展開進一步的影響,所以神父認為,柯文哲的頻道,少看為妙,那是打著教育為目的的反教育,除了怠惰市政,行銷自己,成為一個網紅,更打造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統戰的陰影,更是柯氏合理化自己謊言的謬誤集合,brother.
原漢衝突 原因 在 舊文化復新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部歷史洪流的推手:有關阿罩霧林家的起起落落
大清國統治時期,早期械鬥民變樣樣來,來台灣討生活的同姓、同鄉漢人當然要團結起來,除了聯絡彼此感情也能互相幫忙,漸漸地許多有勢力的家族形成地方上的重要力量,霧峰林家就是那經歷過大起大落,還是屹立不搖的稱霸大台中的望族。
林家的祖先參加過林爽文事件,其中一支後代被政府趕走後,逃到阿罩霧落腳,也就是現在的霧峰區。到了林文察主導家族事業後,他在清國政府中當到很高的官位,當時台灣人要在大清國的官場裡走跳並不容易,林文察就是靠著從軍往上爬,一路當到福建陸路提督的位置,在平定台灣歷史最久的民變戴潮春事件後,政府更是給了他福建全省的樟腦專賣權,霧峰林家就是從這邊發達的。
但1864年時,林文察在福建的一場戰爭中戰死,死後追封太子少保,霧峰林家老宅被稱為宮保第也就是這個原因,可惜樹大招風,種種官司壓著林家喘不過氣,林文察的弟弟林文明還被當庭斬殺,這樣的局面直到林文察的兒子林朝棟主掌後才逐漸改善,低調協助政府事務終於得到劉銘傳賞識,從開山撫番到樟腦外銷都有他的參與,讓霧峰林家重回中部扛霸子的寶座。
⚡拒絕厭世找樂子 WTFmedia 樂誌
〔#故事臺中 EP2│霧峰才是臺中的核心?!〕
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以後,樟腦因為是賽璐珞的重要原料成為有國際需求的商品,而山區🌲🌲🌲的樟腦開發也讓原漢衝突也愈演愈烈。本集一起到清代時期的臺中,一探當時的原漢關係、霧峰林家與臺中發展的歷史脈絡!
#北台北南高雄 #中間有個大臺中
《故事‧臺中》馬上Play下去🎬🎬🎬
每月25日晚間8點準時上映
也可以到YouTube看高畫質版本哟
🤜 http://bit.ly/STCEP2
-
#工商時間 『醉不可能的任務』│新製品発売
🤜 https://goo.gl/dou5Sa
過年就一起玩這個!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訂閱集資│https://taiwanbar.cc/subscribe
►訂閱頻道│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線上商城│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taiwanbarstudi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