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身為一名探險家,必麒麟幾乎走遍了臺灣各地,與原住民進行深入交流。那麼,在他眼中,原住民是怎麼樣的一個族群呢?
以下內容節錄自由必麒麟本人撰寫的《歷險福爾摩沙》:
原住民多居住在深山地區,鮮少與漢人接觸。一直到 1865 年,我才有機會拜訪莫里遜山附近的原住民,在此同時,淡水商人陶德則見到了臺灣北部的部落。
住在西部的漢人相信山地原住民長著尾巴,模樣像猿猴,還會吃人。長尾巴的想法當然是無稽之談,至於吃不吃人,倒是值得爭議的。
事實上,山區原住民十分熱衷獵取人頭,能將敵人的首級帶回部落,是一名勇士的偉大功績。
一旦獵得人頭,其家屬和族人便會設宴慶賀,將死人的腦漿混入烈酒裡,一飲而盡,據說這種酒可增加力量,變得更為英勇。
除此之外,我並不認為臺灣原住民是食人族。即使有上述那種行為,漢人也不能蔑視原住民,而自視中國文明高尚。因為漢人社會中也流行一些可怕的行為,例如:
『罪無可赦的罪犯被處予死刑後,劊子手會將死者的肝臟挖出來,過油煎烤,切成小塊狀,自己吃了一口後,把剩餘的賣給觀眾,他們相信吃過這種肝臟,可以感染被砍頭之罪犯的大膽勇氣。』
1868 年,在臺灣府附近,有一位不幸的基督教徒被一群漢人暴民扯成碎片,最後他的肝臟就像上面所描述的那樣被人吃了。
山區原住民以部落形態群居。他們所居住的房子用石頭建造,屋頂也是石板瓦,外觀十分潔淨,也有若干部落用竹子茅草和泥土建造房子。
原住民通常對外國人很友善。如果送一些肥皂、小珠子、紅布、鋼製器具或小鏡子,他們會十分感激。原住民對漢人極為反感,有時也對行為不檢點的歐洲人表現敵對的態度。
原住民具有特殊的敏感度,可以察覺文明人看不出的足跡,去追蹤敵人。常常,只要發現可疑人物,他們便尾隨跟蹤許多哩路,一定等到最有利的時機才出現,敏捷地將敵人包圍起來。
所有原住民都是英勇、技術高超的獵人和漁夫,即使年紀輕輕的獵人,也能輕易獵取一隻鹿。通常,他們有一種特殊品種的狗幫忙打獵。
我拜訪過幾個部落後,發現男人們除了打獵、捕魚、戰鬥和製造或裝飾自己的武器外,心裡並無其他懸念。
婦女們負責背負重擔、做飯、照料農務、種植玉米、旱稻及煙草,空閒時還要織布。
她們善於用麻和多色的歐洲棉線,編織美麗的紋布,製造精美的網袋。男人們要遠征狩獵時,一些婦女也跟著去,好將獸肉揹回部落……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必麒麟 #探險家 #歷險福爾摩沙 #原住民 #習俗
▶百年前,外國人眼中的臺灣人是什麼模樣?英格蘭冒險家必麒麟的福爾摩沙歷險記,網站文章這邊請:https://bit.ly/3lgfbVj
📖本文節錄自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著作,由前衛出版社的《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東慢食節來了 #有種餐桌 #策展人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 #小米原來有糯有稉 #油芒是下一個超級食物 #馬告的樣子好像花椒 #原住民如何吃旱稻 #四十家台東店家幻化在地食材 #周六周日在鐵花新聚落登場 #今年最後一次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fb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
原住民旱稻 在 陳明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竹筍災損|
農委會剛剛已核定嘉義縣阿里山鄉、番路鄉、梅山鄉及竹崎鄉為辦理竹筍3-5月高溫乾旱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並函請嘉義縣政府自公告日翌日起,辦理救助相關事宜。
種植竹筍受損農戶損失率達20%以上者,依標準予以救助每公頃3萬6千元。
▨救助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救助對象應為實際從事農作生產之自然人,且無農業天然災救助辦法第5條第2項所定情事。
二、現金救助額度:竹筍每公頃救助36000元。
三、申報項目損失率達20%以上者,依救助額度予以救助;未達20%者不予救助。
四、長期作農產品於同曆年,救助以一次為限。
本案現金救助之作業程序及期限,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彈性調整如下:
一、請各單位務必遵守防疫指引之規定。
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之受理申請延長為30日,假日得不受理。
三、受理方式增列得以郵寄、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方式申請。
四、其餘部分如「疫情期間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申請及現勘作業防疫指引」說明。
農民申請現金救助應檢附下列文件向受災地公所申請:
一、國民身分證及存款簿。
二、申請人為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或種稻及轉(契)作、休耕申報書農民收執聯。
三、申請人非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委託經營契約書或租賃契約書或土地使用同意書,或種稻及轉(契)作、休耕申報書農民收執聯,或基層公所會同公產管理機關辦理現地會勘及審查初審通過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文件,或公產機關同意配合提供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公函,或行政院核定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公函等合法使用土地之證明文件。
四、基層公所認有必要時,得指定申請人檢附其他文件。
疫情期間請符合救助規定農民,請先行電話洽詢土地所在地公所申辦管道,若欲親自前往公所或村辦公處申請,請務必分批、分流,全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原住民旱稻 在 陳明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荔枝 災損|
農委會已公告我們嘉義縣3-5月高溫乾旱荔枝災損辦理現金救助,這一次因為剛好遇到疫情關係,所以我特別請農委會將時間申請延長至6月21日,請要前往辦理的鄉親要注意相關規定與防疫安全!
▨救助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救助對象應為實際從事農作生產之自然人,且無農業天然災救助辦法第5條第2項所定情事。
二、現金救助額度:
(一) 玉荷包荔枝、糯米荔枝、玫瑰紅荔枝等新品種荔枝(果樹一):每公頃救助9萬元。
(二) 黑葉荔枝(果樹三):每公頃救助6萬元。
三、申報項目損失率達20%以上者,依救助額度予以救助;未達20%者不予救助。
四、長期作農產品於同曆年,救助以一次為限。
本案現金救助之作業程序及期限,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彈性調整如下:
一、請各單位務必遵守防疫指引之規定。
二、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之受理申請延長為30日,假日得不受理。
三、受理方式增列得以郵寄、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方式申請。
四、其餘部分如「疫情期間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申請及現勘作業防疫指引」說明。
農民申請現金救助應檢附下列文件向受災地公所申請:
一、國民身分證及存款簿。
二、申請人為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或種稻及轉(契)作、休耕申報書農民收執聯。
三、申請人非土地所有權人者,應檢附委託經營契約書或租賃契約書或土地使用同意書,或種稻及轉(契)作、休耕申報書農民收執聯,或基層公所會同公產管理機關辦理現地會勘及審查初審通過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文件,或公產機關同意配合提供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公函,或行政院核定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之公函等合法使用土地之證明文件。
四、基層公所認有必要時,得指定申請人檢附其他文件。
疫情期間請符合救助規定農民,請先行電話洽詢土地所在地公所申辦管道,若欲親自前往公所或村辦公處申請,請務必分批、分流,全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原住民旱稻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東慢食節來了
#有種餐桌
#策展人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
#小米原來有糯有稉
#油芒是下一個超級食物
#馬告的樣子好像花椒
#原住民如何吃旱稻
#四十家台東店家幻化在地食材
#周六周日在鐵花新聚落登場
#今年最後一次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fb
#youtube超級美食家
#中廣流行網FM103和中廣線上聽app
#每天中午11點和晚上6點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一周9集內容全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LBrhsTt5_Q/hqdefault.jpg)
原住民旱稻 在 原住民如何吃旱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为什么很多农民放着高产好吃的杂交水稻不种,偏要种常规水稻? Hi科普啦. Hi ... ... <看更多>
原住民旱稻 在 有種餐桌:旱稻篇1 ... - 慢食臺東Slow Food Taitung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臺東、花蓮、南投的山區,仍有原住民持 續耕種祖先流傳下來的旱稻。 #耐旱耐貧瘠能因應氣候變遷 旱稻產量比水稻低,口感沒有水稻好,種植的人越來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