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共論述所忽略。以下十個香港政府助長發展商壟斷的行為,是否亦需要一併「整改」?
◾助長發展商加速圈地
多年來各種類型土地的發展管制,有維護城市景觀、保障生活質素與不同群體的權利,更有避免發展商全面壟斷土地資源的政策功能。但近日最新報導消息,傳出林鄭放風要大肆為發展商發展「起釘」,除放寬早已被發展商割據的濕地的發展地積比,亦打算向發展商視為「豬頭骨」的祖堂地開刀,鬆綁出售限制,預期發展商將能在新界加速囤地。
今次全方位的發展鬆綁,亦劍指市區土儲。自2010年起林鄭將強拍條件由9成收購門檻放寬到8成,十年後,今日有放風林鄭政府將舊樓強拍條件再降至7成。強拍底線似乎容許「無限後退」,在法例上不斷合理化發展商壟斷式收樓行為,相信「田牲式」收樓手法會更加放肆,而舊樓小業主及租戶的議價空間卻退無可退。
有趣的是,早前外投行的數據分析,在今次中央施壓下,估計恒基的地產謀財策略(農地王及私人市區收樓)將受最大影響。然而,今次放風的強拍放寬卻令市區舊樓最多土儲的恒基最受惠。政府跟發展商之間捆綁利益關係,在現時中央針對發展商壟斷行為下,更顯弔詭及複雜。
◾散播土地「荒」言
由2002年「孫九招」起,政府將香港房屋政策「定性」為集中土地供應,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將私人房屋供應交由市場決定,是其後樓價飆升的重要因素。歷經20年,政府房屋大方針卻不見有大改變,繼續盲目催谷覓地,甚至不斷提倡天價人工島開,只為「做大個餅」,卻不全面收回棕地、發展商土儲及潛在違規丁地等其他土地選項。只講土地供應的政策論調背後,正配合著發展商動員打手發功,聯手在公眾輿論上背書式輸入「土地荒」的幻象,最後發展商圈地囤地等壟斷行為卻以「公共利益」之名變得合情合理。
林薪最近轉口風表示香港短期「搵夠地」,但劍指官僚「卡關」要加速審批,跟現時發展商指控回應香港房屋問題源自覓地到建屋速度「唔夠快」,明顯口徑一致,更顯政府貫徹親發展商的立場,不斷為發展商釋放土儲,助長由發展商主導香港土地供應。
◾「土地共享」度身訂做兼送基建
作為政府近年重點推銷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本身已被詬病為發展商「度身訂做」。政府以提供基建為由,幫助發展商釋放其偏遠、或有客觀條件限制(如位於濕地旁)而不適合發展的土儲,而公眾因而額外獲得的單位,往往只佔整個發展小部分(*額外*樓面面積的六成作公營房屋用途),發展商甚至能申請將官地納入發展範圍,將計劃稱為「共享」,實在是一個搵笨的公關表演,最後只會助長發展商繼續壟斷香港規劃主導權。
由發展商決定土地共享的選址,會否出現規劃錯配的社區?單從最新一宗共享申請中,恒基建議在林村杜山村鄉郊地區興建近40層高「公屋」,足見其潛在規劃災難。
可能發展商政府觀望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發展限制,亦正與政府討價還價中,過去兩年土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只接到三宗申請,就土地供應速度而言,又是另一種「搵笨」。而昨天有發展商接受文匯報專訪就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發展商可扮演更積極角色,表示可以提供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可能是發展商心目中應酬北京施壓的其中一個成績表,能否真的解決房屋問題或壟斷問題只是一個大問號。
◾傾向避開發展商土儲收地
若政府真的動真格應付發展商壟斷及囤積行為,運用過去數十年在法院未嘗一敗的《收回土地條例》(土收)就最適合,將高度集中的業權復歸公有作公共用途,亦能夠增加租住公營房屋供應,舒緩基層居住困境。
政府亦會在收地政策上處處配合發展商。近數年有無數案例顯示,政府會選擇性利用土收針對一般農民、非原居民村甚至小地主,如橫洲、馬屎埔等,而巧妙地被避開發展商土儲,例如屏山北的棕地發展選址,以維護發展商的「私人業權」。「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容許政府利用土收收回選址內小業主的業權,為大業主的土地共享申請開路,位於林村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屬此例,申請文件建議政府利用土收收回申請範圍內某些道路的業權,為發展項目興建接駁道路。
單單看林鄭於2019年提出收回十組私人地興建公屋,兩年後現時只能夠收回三組地塊,另外有三組地塊因屬發展商而放棄收回。而宣布收回的三組地塊中,其中一組更是新鴻基地產無法獲得當中位置關鍵的「祖堂地」業權而未能發展,屬「豬頭骨」地,政府收地屬收拾殘局。而發展商和政府亦能分別在收取「壯士斷臂」及「果斷收地」的公關之效,但諸如此類選擇性收地的做法只是在助長發展商壟斷市場的行為。
◾助長囤地自肥兼送發展權
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部分土地再行公開拍賣,沙田新市鎮便是一例。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卻開始加入「原址換地」等概念,(「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逐漸將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發展商可以保留土地的發展權,早年聞風而一湧囤地的發展商大有斬獲,亦能夠決定能在那個位置起樓。
在新界東北發展公佈前,現任財政司陳茂波被涉嫌利益衝突,搶閘新界東北囤地,最後更逃過廉署起訴。連政府官員亦「其身不正」參與囤地等壟斷操作,怎能期望政府會大力遏止囤積堆奇?「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為發展商度身訂造,「獎勵」囤地行為,誰囤地囤得最多,誰就更能有能力壟斷市場。
◾批准無底線開則
回歸早年的發水樓、屏風樓,到近年納米樓,卻是一直導致香港房屋「貴、細、擠、焗」的一大推手。往往政府給予發展商樓面面積的優惠豁免,放寬這些建築物法規時,卻縱容發展商鑽政策空子,可以「無底線」開則,賺盡每一呎,而政府一向少有適時作出管制,卻稱將問題交予市場決定及解決,造就一個個三尖八角的「怪則」單位。除了樓價貴生活成本高,連市民的居住空間也被收縮及改造。今日,上有夏寶龍聲稱要解決劏房問題,下有繼續造就恒基成為「納米地產王」,更顯政府無心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放任樓市縱火
面對發展商囤樓囤地以及熱錢流入炒賣樓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將需求管理置於不顧,更故意忽視壓抑樓市炒賣的房稅政策改革,才是香港房屋問題「貴、細、擠」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改善的關鍵。
上年年頭大肆宣揚的一手樓空置稅,林鄭已經不敢再提,資產增值稅亦再不考慮。而早幾年政府為「應對」熱錢炒賣物業投資樓價飆升而推出的買家及特別印花稅(「辣招」),原來可以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業權形式避開, 所以公眾不時驚訝某高官、富商或明星竟能夠「首置」買樓,才猛然醒覺這些「辣招」實質上只係用來「做下樣」,向公眾顯示已經「做咗嘢」,實質上繼續「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卸膊公營房屋予私人參建
除了政府每年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外,現時林鄭自稱「重建置業階梯」一大措施首置樓,更是政府將公營房屋供應責任交予私人參建的「卸膊」發展模式。在首置樓的官方定義上卻一直彈出彈入,一時形容為「公」,一時又「私」,變相可以「捽數」,成為林鄭公私營「七三比例」達標的最大「公因數」,根本地影響原作公營房屋(公屋/居屋)的潛在土地供應數目。
當政府推銷土地共享計劃的前身「以公私合營釋放發展商農地土儲」時,強調需要在地皮提供公營房屋,但沒有明言是是哪一種(公屋/居屋),時至今日,公營房屋部分成為了「公營房屋/首置樓」。首置樓「名公實私」,作為私人發展商作出「社會貢獻」的一大賣點,讓夾心階層可以首置「可負擔」的單位,但定價上所價不菲,舉例說最新由長實發展的安達臣首置樓,定價已不考慮申請者負擔能力,而是重新與市價掛鈎,往往比居屋更加昂貴,這正是政府卸膊公營房屋的必然後果。
從「公營房屋」定義的變樣,明顯見到政府房屋供應政策放軟手腳,鬆章於發展商。如日後首置樓恆常化為公營房屋供應的話,將延續香港房屋供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命運。
◾讓地產利益滲入城規會
董建華時期,首次委任過半數有發展商背景的人進入城規會,將城規會審批土地發展的把關角色,慢慢被日益摻雜的發展商利益弱化。現時單靠城規會本身利益申報機制以及避席做法,已經未足夠釋取公眾對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例如現時城規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會議」,已有五個委員有發展商背景,公眾對於城規會能否發揮公正審議發展申請的觀感已經大打折扣。
◾增加發展商土儲的「活化」政策
除了慣常賣地強拍舊樓,近年的活化工廈政策亦給予發展商增加土儲的機會。由初時2010年的整幢工廠改建優惠、2018年第二輪工廈重建免補地價,再到近日的工廠改契標準補地價,除了很有可能為發展商日後農地改契補地價標準化試水溫外,一連串加快重建工廠措施,據傳媒報導亦助長發展商過往十年囤積甚至炒賣工廠單位,直接導致工廠區的呎價急升。
所謂「活化」,不止助長發展商的壟斷行為由土地房屋重建,延伸至平民工廠區,在加快重建同時,卻少有安置及補償小租戶的措施,租戶愈搬愈遠/細。單是靠虛有其表的劏房租管,根本不足以解決香港中低層生活工作空間日漸收縮的問題。
◾小結
回顧過往十多年政府縱容史,縱使近日中央點名發展商壟斷行為,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政府很有可能進行土地發展鬆綁大手術,短期內繼續甚至加劇這場壟斷遊戲。而未來這個利益纏繞的聯盟究竟會不會被清算/替代?或是中央施壓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長遠仍需繼續觀望香港土地利益版圖變動、未來中央施政方針以及下一任政府班底之間如何互動。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印花稅誰付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0481-Q20500)
Q20481:
老師,我整嘢食都有啲天份,自家製XXXX都人人皆讚。
我有一個想法,想開拓自己的另一事業,如網上賣以上的産品,我應該從邊方面入手呢?請老師指點迷津
龔成老師:
當然可以。
你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產品的獨特性,因為市場上已經有你這些產品,你怎樣令人記得你,買你產品?
你不要同你比做到最好,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是最重要的。
建議你「集中開發」某些產品。不要雜,要專。
另外,你要想想怎樣將產品「市場化」,一個好食的產品,不等如好賣,想想麥當勞,當中的包要造其實無難度,但就無人有佢咁賺錢。
另一點,你要建立宣傳及銷售網絡,網上是一個方向,你可以開始自己的網上銷售,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宣傳,例如教人整野食,怎樣用你的產品等。
你其實可以從身邊人著手,慢慢擴大銷售網絡。
「銷售網絡」是最難的一步,你未必會好快見到效果,但就要多想方法怎樣做好。加油!
------------------------------------------------
Q20482:
老師您好,今年30,工作穩定持有一個自住物業。本身唔太鐘意短炒所以比較少接觸股票,由上年開始留意你的fb才開始嘗試投資。
本身已穩定月供3000盈富同每月少量買入3067。
現預留20萬現金希望再投資增長比較高的潛力股,計劃10萬以月供股票形式每月供
阿里3000、港交所2000
另外10萬預留大跌市再入貨,請問方向同配置正確嗎?
另上年已經睇好比亞迪,但當時初試投資比較保守最後決定供盈富基金。想問如果以而家價位再係上面的組合分出位置月供比亞迪會唔會已經唔太適合 / 應該去到邊個價位先再入手會比較理想?
感謝,祝身體健康。
龔成老師:
你持有盈富(2800)及3067,方向正確,長線持有就得。
你月供阿里(9988)、港交所(0388),可以,這兩隻都是有增長力的股,適合你年齡。只要長期進行就得。
再預留$10萬等跌市入貨,可以。
至於比亞迪(1211),潛力股,但現價貴,擔心你買貴左,可以等回翻少少先小注,又或者考慮:GX中國電車(2845),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持股中最重就係比亞迪A股(002594),以及與中國電動車產業有關的股票,中國因為能源問題,長遠一定要發展電動車,這是大方向,故此股有一定投資價值。
由於近期不少車股被炒起,此股現價略貴。無貨可以現時入少少,到有明顯回調才再慢慢加注。
潛力度是有的,但會比較波動,如投資宜慢慢分注,可長線。
------------------------------------------------
Q20483:
龔成老師,你好。本身無乜股票同投資概念,最近先有緣睇到你既fb page,想問返你其下既書for我哩個情況應該睇邊本先?
同埋想問點睇個價值唔值得入?我見你話可買盈富個d,但其實而家3x 我係咪要等佢低返d先買定其實都可分批入手?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這幾本都是適合初學者的。
至於盈富(2800),現價未算貴,但當然比之前上左唔少,所以,可以用月供,或者分注投資的策略,只要同時留到現金就得。
或者你可以現價小注買入先,等跌先加注。
------------------------------------------------
Q20484:
龔Sir好,請問可以評價一下我現時持有的股票組合嗎?該止賺止蝕還是持有?謝謝您的幫忙
175、305、941、1810、2333、6666、6690
龔成老師:
上述的股票,基本上都有質素的,問題不大。
五菱汽車(0305)質素算中等,不建議持有太過多。
雖然潛力度有的,但同時都有風險。
近期款新能源車「五菱宏光MINIEV」已較平民價出售,令銷售打嬴TESLA之餘,增長也算理想。
但我地分析時,唔可以只用咁短時間,就去決定一間企業品牌。這個平價車模式,可否能為佢持續增長,依然係一個問號。
以佢過去幾年,最高單年純利都不足2億,但現時市值好高,已經係唔平。近期此股急升了不時,此刻投資有一定風險。
如果以長遠角度分析,佢主要業務為於中國從事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及專用汽車之製造及銷售業務。為中國商用微車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之領導製造商,製造設施設於柳州及青島。
最近有中國品牌電動車大賣,而五菱汽車有做供應所以在當中有利益,因此都有潛力度,但真實的市場情況仍要觀察。
另外一個問題,你持有多隻與車企,你要留意集中風險。
至於恒大物業(6666)其實都有質素,不建議持有太多,因為負債交。
佢係物業管理服務運營商,佢係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中,以項目所覆蓋城市數目計,佢排名第二,如果以總收入、總毛利及總淨利潤計,排名第三。
類別為中高端住宅物業、寫字樓及商用物業,並已訂約管理其他物業類型如主題樂園、產業園、康養項目、特色小鎮及學校等。
佢絕大部分物業管理服務收入,來自集團控股股東恒大集(3333)所開發物業提供的服務。
但負債高始終有風險,同時令股價上落較大。
------------------------------------------------
Q20485:
老師你好..我認識你是透過FB, 看完你幾個post 同YouTube video 覺得你説話很像我爸爸,不知道為什麼他說話我就是不聴,外人說的就好像很有道理。廢話少講吧!
我有兩件事唔知點解決,若你有空,可以給我小小意見
。
背景:我是一個單親媽媽40 歲,在航空公司工作,疫情之前年薪over $100 萬,也算是中產,屋企及孩子所以支出也是我負責。
因為這個疫情,航空公司工作近乎停頓而我也差不多1年三個月沒有收入...這段時間也是靠積蓄過活,不過我相信疫情過後,旅行社必有光境。
在這段時間我付出25萬與朋友創業,這行業不是我專長,所以我唔知怎樣做...原因是舖頭,開張差不多三個月一單生意都冇
因為支金有限我們又不知怎樣做宣傳,怕浪費了而不見成效,舖頭每月開支大約$30000,老師你可以比點意見我怎樣走出這個困境?謝謝
龔成老師:
其實初次創業,應該做一些自己較認識,以及較了解市場的類別,要見到有市場先去開鋪,不能開左舖先知當地有無市場。
現時的情況,你怎樣找到市場,你要了解翻,現時你所賣的產品,有無市場?市場在那裡?你怎樣將客戶引到你的店裡。
首先,你盡快了解同行成功的例子,他們是怎樣運作的,他佢的地點怎樣引到客,還是他們有一批固定的客。
可能你店舖的地點,人流並不是你的客源,也有可能是你地店舖的吸引度不足,建議你找一個做過生意的朋友,上去你舖睇下,睇下有那些問題。我相信一定有些核心問題,你要盡快處理。
有時不一定是宣傳問題,你仔細了解市場先睇下點行下一步。
------------------------------------------------
Q20486:
龔老師你好,半年前開始追蹤你專頁,多謝你灌輸正確投資概念。半年來我跟隨你建議的方法開始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
在最近開始在朋友身邊聽到有債券基金年息有6-10厘,並每月派息。最近更發現有朋友按樓400萬來購買這些基金。
本人一直心存疑問,這樣還需要上班嗎...所以我也不太相信也沒理會。但昨晚太太問我關於賣出ibond事情,一問之下發現她有購買這些債券基金之意。
所以今次突然請教龔Sir, 這些基金到底是什麼東東?為什麼會有那麼吸引的利息。謝謝!
龔成老師:
利用加按物業,得到資金,投資這些高息基金,的確能創造息差,因為現時按息低,大約是2%,加按得到資金,然後投資高息基金,例如高息基金有10%,就能創造8%的息差回報,提高了每月的現金流。
當然,所有事情都有風險的,而我地最重要是明白當中的利弊。
首先,「債券基金」跟「債券」有所不同,債券基金坊間分好多種,你要小心睇,因為有d風險低,無乜問題,有d則有潛在的風險,絕對不是保本的產品,有機會出現了「賺息蝕價」的情況。
第一,有些基券基金,會投資「高收益債券」,即是「垃圾債券」,你一定要睇睇佢所佔的比率。
債券是到期收翻本金的,債券基金則不是,價格可以上落的,即是有「賺息蝕價」的可能。所以,當息率去到10%,反映基金投資了不少垃圾債券,風險自然更高。
第二,債券基金往往不是單純地持有債券,而是可以作買賣,以及利用衍生工具作對沖等策略,即是可能有價格上的波動。
這點好睇基金經理及市況,如果市況不利,價格可大跌。
第三,加按物業,以槓杆去放大回報,以平息借貸去賺取息差。低息環境時間題不大,但如果日後進入加息週期,不止借貸成本增加,同時債券價格往往在加息期下跌,雙從打擊下,要小心。當然,若然加息步伐不快,息差利潤就可觀。
如你決定投資債券基金,必需理解當中風險和仔細分析。
我並不是說這些基金有問題,而是你要明白當中的風險,利弊。
------------------------------------------------
Q20487:
261gba集團可以买入吗?
龔成老師:
GBA集團(0261)主要從事物業發展及金融業務,生意持續下跌,年年虧損,投資價值很低。
不要以為股價1仙可以無得跌,佢可以利用合股,將股價變大,到時可以再跌。
------------------------------------------------
Q20488:
龔sir, 我有朋友未買過股票, 佢對美股有少少研究, 想買啲優質美股e.g. 蘋果,迪士尼。
但問題係,美國無限qe, 而家美股日日升, 我朋友懷疑個市值遠超企業內在價值,因此現時不適合買入。
但佢又驚 唔知要等到幾時個市先會跌, 佢知道長渣現金 只會不們貶值。
龔sir覺得, 無限qe下 ,美股會形成泡沫嗎? 但又好似冇咩原因會令佢出現熊市,再者,龔sir認為現時美股仲可入市嗎? Thx!
龔成老師:
蘋果,迪士尼都是有質素的股票,當然現價唔算平,可以用分注投資的模式進行。
我唔建議100%現金等,最好是買入基本的貨後,再等跌先正式買入。
其實,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至於泡沫,現時新經濟股的確有少少熱,所以我地投資時要明白這風險,但無人知幾時升跌,佢可以再上的。我地最重要是睇「企業長遠發展」,中短期股價走勢,就不要太多分析。
------------------------------------------------
Q20489:
老師你好!我最近煩惱緊一件事,希望能聽聽你的寶貴意見。
我和老婆2人現住在一間未補地價的居屋,每月供款13000,樓齡22年,因未補地價所以有一些限制,例如不能二按、不能隨便轉名和再過幾年就好好好難賣出去(因銀行今年都只批17年按揭了
樓齡越大銀行就越少按揭的,因為政府吾做擔保人,白居二或綠表人士要拎四成首期先可以買即超過200萬,拎得出的都去買私樓吾會買咁高樓齡的居屋了),所以我們現時有三個想法,但吾知個最可行:
現時層樓未補地價市值500萬,300萬時購入,月供13000,2人收入48000
1.賣出去扣除銀行按揭後有250萬現金流,拿200萬做首期再借銀行500萬買一間700萬左右的樓,月供大約21000左右。餘下50萬用在裝修、印花稅、律師費、經紀佣金等費用上
2.直接補回現住單位的地價,向銀行供多200萬,現時地價大約200-220萬(未核實但是這個範圍),咁就省回時間、裝修、印花稅、律師費、經紀佣金等,現時欠銀行250萬再加200萬即欠450萬。
3.維持現狀,每月供款13000,儲備多些現金流投資股票,但層樓N年後就賣吾出去銀行都吾做二按,如果日後移民都吾可以變動為資產,因未補地價要暗盤先可以租,政府最新政策只可以租一半
即兩間房的未補地價居屋可以放租一間房出去,但實際無咩人咁做的。坊間都有財務公司會借錢俾未補地價的居屋但息好高而且還款期好短,所以吾會考慮。
我同老婆都33歳了,準備要小朋友,有穏定工作,疫情對我們無任何影響,現時就煩惱樓,如果揀1換樓,計過條數其實都無賺的
因都系要孭住咁多債,住的單位面積一樣無變到,仲要浪費時間重新裝修過,我現時間屋其實新裝修4年咋,投咗40萬落去,但換樓就可以多個選擇,揀吾同的私樓或已補地價居屋,我哋都偏向揀返同區。如果揀2,補地價200萬真系貴!
好多人話吾值,寧願額外儲200萬買其他單位收租,我計返我買入價加現加補地價即500萬買入這單位,自住的話又吾覺好貴,但都明白朋友的說話。如果揀3,維持現狀生活就會輕鬆好多,無咩負擔
但吾知道將來會發生咩事,吾補地價又有點擔心年紀大後想移民或搬去其他區都無能力,因為層樓賣吾出去。
我哋都吾知點好,好煩惱,12月上完你的投資股票班後,就很想問你的了,每次上堂時間都很緊湊,未能親自問你,落堂後已過10:30,我住得遠所以都無留低請教你,依家真的諗吾到邊個方案好,唯有打擾你的寶貴時間了。謝謝你!
龔成老師:
以你現時的情況,(3)是最好的。
因為你地打算自住,(1)的投資價值及財富增值雖然較高,但對你地較吃力,同時如果你地純自住,就不用行(1)一步,因為現時的物業都有相同作用。
至於(2),不是不可,但不用太急做,除非你認為這刻樓市好平,但我相位香港樓就算長遠向上,都不是過往倍升模式,所以不急於進行。
所以,暫時就以(3)為主軸。
因為你打算有小朋友,變數較多,這刻先以(3)是較好,同時你在這段時間努力儲蓄、財富增值,日後如果資金足夠,先再考慮是否行(2)。
我覺得你這刻先做好這刻的財富增值,準備好小朋友方面的支出等,之後再睇情況進行下一步。
------------------------------------------------
Q20490:
亞Sir,好高興認識你。喺理財同埋正能量方面跟你學嘢真係獲益良多。
今日唔問你關於股票嘅問題,因為遲d會上你既股票班。
反而我想問亞Sir你睇咁多書,你有冇一張「推介書單」,無論係正向思想或者你覺得好既書我都想知。
P.S. 你所有既書我已經買哂
而家睇咗大概一半
龔成老師:
以下是我認為適合初學者睇的書:
《我十一歲,就很有錢》
《經濟蕭條中,七年賺$1500萬》
《思考致富聖經》
《秘密》
《財富金鑰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寶典》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非常潛力股》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人性的弱點》
(當然,仲有我的書,哈)
------------------------------------------------
Q20491:
你好龔sir,我今年28歲,無投資經驗,手頭有二十萬現金。想問若果以下投資方法好唔好?
銀娛 一手
盈富、領展及港鐵各月供兩千
龔成老師: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你計劃持有的股,及月供的,可進行。
對於投資能力未強的投資者,盈富是很好的工具。
另外,你都可以小注投資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決定是否投資。你的年齡可以投資較有增長力的,但同時要明白有風險。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建議你要留$10萬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492:
龔成sir你好,上次詳細問你問題已經差唔多過左兩年,現時30歲,呢兩年我一直月供盈富$5000,累績14萬,成效覺得幾好,會繼續。
另外有留意最近你介紹的安碩3067,上個月都開始進行一手手咁買,儲股票。
現有手頭上既股票有:
領展
金沙
中生
盈富
安碩
阿里巴巴
睇到現時股價狂熱,唔敢亂入貨,之前領展同中生就係較高位入左,不過以上都係你介紹既優質股,所以會繼續持有。
請問龔成sir以上股票組合仲可以增加邊類股票?或者應該點樣再調整?除左盈富同安碩,其他股票需要等大跌市先再適合入貨嗎?
另外黎緊今年準備新上市既股票你認為邊隻會比較有質素可以少注抽?我比較關注滴滴出行上市,請問龔成sir點睇?
多謝你既分享,令我哋學識唔好亂炒股票,雖然我一開始資金有限,miss左你一直睇好既比亞迪,不過我相信繼續學習就會有能力做百萬富翁。再次感謝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有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你保持持有就得。加上上述不少都是舊經濟類別,無過熱情況。
如果其他股票想入貨,領展(0823)、金沙(1928)仍合理,只要控制注碼可以,而阿里(9988)$250以下合理,你本身有貨,可以等這個位再落多少少加注。
其實你上述的方向正確,保持增加優質股就得,而新經濟類股,就要控制注碼去增持。
至於新股,你可以留意一些獨特性較強的,較難被取代,以及無乜對手的。滴滴出行我相信有投資價值,不過要到時分析先知。
------------------------------------------------
Q20493:
龔成老師, 之前問過你一些股票問題. 前陣子公司大裁員亦得到龔成老師一些提点.
今次有一些投資方向想請教老師. 因為前陣子大裁員關係, 想起自己供了 20 年的 pfund. 20年裡只看過它一次.
幸運的是原來一直揀了高風險投資. 現有大約85 萬. 但由於航空業仍然不景氣, 心怕再有另一次裁員, 又怕世界經濟不穩,
怕如果自己的 pfund 继續放在 high risk, 萬一跌價, 公司又裁員, 怕原有的 85 萬也沒有. (如果公司像以前的稳陣, 我不怕短期的跌價).
所以我正在考慮是否应該將大部分投資轉到中或低风險, 以確保可保本?
但又有朋友說投資市場仍然處於高回報位置. 所以不知怎樣選擇. 之前亦已向老師提及自己年記不輕, 再可以出外我闖的机會不下....
想老師給予一些意見. 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強積金的配置其實唔複雜,你只要按你的年齡階段,去進行分配就得,年輕時較進取,中年平穩,退休前就保守。基本上你按年齡,慢慢跟這樣比調整就得。
強積金是一個超長線投資,中短期當然會有上落,但就唔需要轉來轉去。
只要按你的年齡,長線配置就得。我自踏入社會工作後,一直都是100%恆指,無變過,根本唔需要理會。
你工作了20年,我相信你是時候,將資金轉到「中等風險」的類別,加上你強積金應該上升了一定數,這時候轉都是時機。
你可以將部分或全部,轉到「平穩型」的類別。但你又不用太保守,因為你未到退休時期。
------------------------------------------------
Q20494:
2018年年底上完老師的堂後開始月供股票如下:
#2800~$12000
#0066~$5000
#0003~$3000(供了兩年,剛停供)
#0002~$3000(供了兩年,剛停供)
#1211~$2000(供了兩年,剛停供)
(多謝阿Sir!!!)
#1398~$2000(供了1年,停供)
#0012~$2000(供了1年,停供)
另有幾手#2638
剛開始月供:
#3067~每月買2手
#9988~$3000
#1177~$3000
想問:
1、希望5年後能每月產生$20000現金流,配置合適嗎?欠收息股?#778什麼價位可入?
2、應如何理解#0003?因派股所以價位會低咗?要繼續月供嗎?
3、#0012、#1398 於2019年一直跌,有D失望,要止蝕?
4. 當年月供 #1211,都係當幫兒子儲蓄,結果⋯⋯他大賺,我則只賺5%。應如何有效投資優質潜力股?
謝謝老師用心分析、慷慨分享!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你的持貨,可長線。另外,等佢落翻多D先啟動翻月供。
1) 如果你希望5年後每月有2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5%計,你需要本金480萬。
現時組合合適,由於你需要係增值,收息股的增值效果好一般,唔建議加入。
以恆指過去年平均回報10%計(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20000,5年後只會增值至約150萬。如果要達至你的財務目標,月供金額就需要增大或供更長時間。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2) 煤氣(0003)是優質股,業務理想,可以保持月供。
以往10送1只是數字遊戲,你唔會有真實得益。因為送股後會除淨的,令股價向下調整,每股權益減少,因此前後根本是一樣。
我舉一個例,如果有隻股1送1,之前股價$100,除淨後會自然變成$50,你財富係唔會因為咁而增加左1倍。
3) 唔好因為中短期股價波動,就去沽貨。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股價變動所影響。
2隻股票都有質素,但工行(1398)收息為主,唔適合你。
4) 潜力股增長力係高,同時風險都係大。而且每隻去到真正爆發時間,都可以好唔同。
係做資產配置時,我地組合唔可以只顧長潛力,咁會太高風險。我地要加入一些"平穏增長股",去平衡個組合。你按現時月供計劃去做,已經可以。
------------------------------------------------
Q20495:
龔sir,另外,我見你好推薦月供3067安碩恒生科技,我初接觸股票吾太清楚點樣月供,係應該每月投入固定金額還是每月買入固定股數?
而家開始做月供算吾算高位?
係每月隨機時間買入?謝謝回覆
龔成老師:
簡單來說,月供股票就是你每月將現金,買入某一隻或多隻股票,慢慢咁樣儲貨。坊間不少銀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你先開證券戶口,然後登記做月供股票。
形式就是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買入同一隻或多隻股票,並持續進行。
例如,每月以相同金額$10,000 買入安碩恒生科技(3067),假設第一個月股價為$25,就能買入400股;第二個月升至$35,就能買入286 股;第三個月跌回$30,就能買入333股。
總結這三個月,投入了的資金為$30,000,累積股票為1019股,平均買入價為$29.4。
由於月供股票每月投入的金額相同,因此當股價上升時,買入的股數自然減少,而當股價下跌時,就自然會買入較多股數,如同自行調節一樣。
要注意的是,由於每月持續投入資金,因此一定要選優質股,長線投資,同時要以儲股票的概念進行,最少持續供3 年以上,之後持有5年以上。
月供最重要的一點,是「選股」,如果你無選股能力,就投資ETF,如3067。
不過,我見好多銀行都無得供3067,或者你可以自行分注去買,例如每隔2個月,入1、2手。
3067現價略貴,但都可以小注,慢慢收貨。
------------------------------------------------
Q20496:
龔成老師,你好,有少少問題想請教一下你,謝謝!
我想問你平常提及需要長線投資優質股,咁幾時先可以走?
現在股票暢旺,可能一兩個月已急升30-40%咁唔走又驚佢跌返落去,走咗又驚買唔返,咁應該點作決策?謝謝指教
龔成老師:
如果股價去到貴的水平,你賣部分是可以的。
不過,建議點都有D貨是「長線持有」。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你賣出優質後,持有「貶值的現金」,怎樣增值?
可能你會認為,賣出等跌再買,是最好的策略,但無人知會唔會跌。
如果你停留在「要賣出」的概念,你就捉不到騰訊(0700)、港交所(0388)升100倍的回報!
------------------------------------------------
Q20497:
你好龔成老師,現為全職媽媽,沒有積蓄,所以想學投資,準備儲蓄去投資,打算為快1歲囡囡的儲備,我都買了你的書學習中
但對投資完全沒有概念,請問如想佢長線穩定的投資應該買什麼呢?
現有幾萬,希望能買一些穩定派息或長遠能有一筆投資儲蓄留給囡囡,謝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考慮ETF,即是交易所買賣基金,由於當中已包了多隻質素不差的股票,因此,對投資新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你想平穩增長,可以考慮盈富(2800)。如果你想收息,可考慮高息基金(3110)。
你可以用月供股票的模式進行,原理就是儲股,每月投入,慢慢累積,我相信最適合你。
所謂的月供股票就是你每月將現金,買入某一隻或多隻股票,慢慢咁樣儲貨。坊間不少銀行都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你先開證券戶口,然後登記做月供股票。
形式就是每月投入相同的金額,買入同一隻或多隻股票,並持續進行。
例如,每月以相同金額$10,000 買入盈富基金(2800),假設第一個月股價為$25,就能買入400股;第二個月升至$35,就能買入286 股;第三個月跌回$30,就能買入333股。
總結這三個月,投入了的資金為$30,000,累積股票為1019股,平均買入價為$29.4。
由於月供股票每月投入的金額相同,因此當股價上升時,買入的股數自然減少,而當股價下跌時,就自然會買入較多股數,如同自行調節一樣。
要注意的是,由於每月持續投入資金,因此一定要選優質股,長線投資,同時要以儲股票的概念進行,最少持續供3 年以上,之後持有5年以上。
月供最重要的一點,是「選股」,如果你無選股能力,就投資ETF,如盈富。
------------------------------------------------
Q20498:
你好,我囡囡依家20個月,本身冇買儲蓄保,佢加加埋埋有八萬,想運用呢八萬做投資增值,請問阿sir有咩建議?謝謝你!
龔成老師:
首先,你要留有一定的現金,有家庭負擔,要留有一定的防守性資金,我地理財,要「穩中求勝」。
餘下先考慮增值。
最簡單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1、2隻: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如果不懂選股,投資盈富是最適合的。
------------------------------------------------
Q20499:
龔sir你好,想問如果我買中國移動 PCCW 港鐵呢3隻股票,呢個組合o唔ok?
龔成老師:
可以,中移動(0941)、港鐵(0066)有質素,可投資,現價合理。
至於電盈(0008),雖然業務算穩定,但由於負債較多,因為不是無風險。
這股作為收息股,可以,但增長力不強,同時負債多有風險,不建議大手投資。
------------------------------------------------
Q20500:
你好,龔sir。有問題想請教你。先前發現屋企欠人錢,拎左一部分去還,而家戶口得番10k左右。
因為咁,上年12月開始擺20K/年 係儲蓄保險到 (供5年),我想開始買股票(唔買應該買唔到)!我應唔應該就咁買唔月供,你先前講既盈富?
另外我需要做其他部署嗎?例如搵多份part time?
目標: 今年想儲番20萬
龔成老師:
我地理財,要平衡,儲蓄保險是防守性工具,你可持有,但不用太多。
餘下的要進攻,你投資股票是可以的。
但由於你現時現金不多,建議你先有基本的現金,然後再開始月供股票。
月供盈富(2800)或其他優質股都得,如果想有較高增長力,就考慮3067(但佔比不宜太多)。
安碩恒生科技(3067),有長線投資價值。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至略貴,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例如每月買一次、或2個月買一次),總之慢慢入,不能用盡現金,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印花稅誰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慧眼看世界—— #摸不着頭腦
2021-02-26
新財政預算案提出大幅將 #股票印花稅 稅率提升三成,引發港股小股災,單日主版總市值蒸發超過一萬八千億元。當局預期八月一日上調印花稅後,每年可為庫房帶來百多億元收入。誰知預算案發表當天有近二百億北水淨沽出,是歷來走資金額最高的日子。連北水都避走,看來政府的加稅計劃並不討好。
香港並非不可代替的國際金融市場,當主要競爭對手都傾向減股票印花稅時,香港卻反其道而行。難道當局認為大戶和散戶不會退出香港市場,尋找交易費用便宜及有更多投資工具的市場嗎?近年已有不少散戶投資美股,而且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相關衍生工具種類繁多,買賣相當方便。在沒有印花稅的吸引下,轉玩美股的人有增無減。
當下港股一刀切要買賣雙方支付0.1%的股票印花稅,加稅後總稅項將達到0.26%,稅率遠高於內地和競爭對手新加坡。其實當局可考慮向尚未徵收印花稅的衍生工具和債券等投資產品,增收相對低稅率的印花稅。這樣能增加財政收入外,對整體股市的影響也減到最少。
政府這次沒有對物業市場增加稅項,顯然是害怕「加辣」會推倒樓市。當局連研究針對豪宅的累進增值稅和物業印花稅,以及打擊囤積單位的空置稅等建議也沒有,但又經常強調「稅基狹窄」,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
#張慧慈
#今日股市再大跌
#美債息上升股市危矣
#呢個時候加稅增交易費用
#趕客兼打撃香港金融業
印花稅誰付 在 印花稅宣導手册STAMP TAX 的推薦與評價
1.收取價金書立收據時,如對方以票據(包括匯票、本票及支票)支. 付,並於書立收據時載明票據名稱及號碼,該收據就可以免貼印花. 税票。 2. 應納印花稅憑證 ... ... <看更多>
印花稅誰付 在 北市稅處,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 今天利奇馬卻來胡鬧☔️ 夏季電費依然高漲, 付完電費還有水費瓦斯費還沒 ... 銀行支票,支票號碼×××××」等字樣時, 收據就可以免貼印花稅票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