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應做好大數據及網絡工作 融入國家共建大灣區數字經濟】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容海恩
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上周一連多天就2021-202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展開討論,建制派議員們都非常關注不同政策範疇的重要統計數字,以便制訂更好政策及措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香港經濟民生。然而特區政府對於涉及港人到內地工作、學習及生活的數據,以至丁屋、丁權、離婚涉及的撫養權與贍養費等的數字,竟統統欠奉。筆者認為,特區政府理應是香港最大的大數據庫,但偏偏未有用好大數據。為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實應做好大數據庫及網絡建設及安全工作,為國家及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作出更多貢獻。
事實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一直高瞻遠矚,多年前已非常重視大數據及互聯網的發展,多次強調發展「數字經濟」,並就「數字經濟」發表重要論述,明確指出國家要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單是去年11月,習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等多個場合都提到「數字經濟」;習主席在剛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中,亦提到了「數字經濟」,習主席指:「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現代能源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可見中央的高度重視。
反觀特區政府在大數據的工作,至今仍然停滯不前。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周一連多天就財政預算案聽取官員回應,官員在會議中又或透過書面回應議員的問題時,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當議員問到一些非常重要的統計數字、數據時,不同政策局的官員都異口同聲表示:「統計處沒有相關統計數字」。議員問及香港居民在內地就業或創業的人數,以至丁屋、丁權、離婚涉及的撫養權與贍養費等的數字,政府竟然統統欠奉。
大數據不單有助分析社會實況,了解不同行業、企業、階層等不同的需求,從而協助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進行研究、討論及決策,一方面為現有政策拆牆鬆綁,另方面亦有助政府制訂更佳政策。特區政府明明就是香港最大的大數據庫,但偏偏未有用好大數據庫,結果多年來在政策上未能回應民意,更遑論做民心回歸工作。
中央去年6月及時出手,制訂及落實香港國安法,之後再回應廣大市民期盼,完善選舉制度,中央親力處理之兩大舉措,結合法律與制度的「組合拳」,為香港終結政治多年之亂象,阻斷反中亂港份子亂港奪權,從中央層面為香港提供不容挑戰、堅實可靠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讓香港能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及「愛國者治港」,凝神聚焦發展經濟民生,為香港長期繁榮穩開出良好之局。市民更形容中央兩大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守護香港未來的「利劍」和「堅盾」。
中央親力為港解憂解困,更為香港鋪墊與開展良好之勢頭,特區政府及香港各界必須團結一致,一方面做好解說、立法及選舉工作,竭力落實「愛國者治港」,全力維護國家安全,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但另方面,特區政府應憑藉自身的努力,提升管治質素,提出高質政策,爭取民意民心,做好民心回歸工作,不應事事都要中央勞心勞力。
在管治水平中,政策能否「貼地」,絕對是重要的一環,但過去多年,特區政府的政策制訂機制特別是大數據的應用不足,以致經濟及民生政策變得「離地」,結果失民意又失民心,特區政府在大數據工作上必須加以改善。
與此同時,香港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十四五」規劃,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推動大灣區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橋頭堡,做到國際第一的金融中心及創科基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可能有需要建立一個大灣區的經濟共享平台,以便利粵港澳三地各個專業的互聯互通與合作,特區政府必須急起直追,加強發展大數據,長遠目標是要形成大灣區資源流動、利益保障和分享資訊的有機體系,為國家的「數字經濟」作出貢獻!
博鰲2022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F國情聚焦】內地擬明年推數字人民幣國際用戶測試,白宮正了解其潛在影響。
—————————————————
急需大額現金週轉?新鴻基信貸提供無上限物業一按二按貸款額!
http://bit.ly/3bJiRKr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博鰲2022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美貿易談判登場 中方讓步一次看懂
中方在貿易戰中以關稅反制美國的同時,軟性作為不少,包括4降關稅、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保護智財權,更在G20川習會後重新採購美國大豆等,被視為是對美方的「讓步」。
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3月在白宮簽署301備忘錄,吹響貿易戰號角。中方雖堅稱「不怕打」,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4項措施,雖未指明針對貿易戰,卻恰好回應美方在貿易戰對中方的批評。
習近平提出的4項措施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自2018年3月迄今,延續此番談話精神的相關「讓步」作為一一展開。
※ 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投資環境
中國2018年6月28日公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並於7月28日起施行。內容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共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
最受矚目的是汽車行業與金融業。在汽車行業方面,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金融領域部分,取消對中資銀行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貨公司由中方控股改為外資股比不超過51%;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由50%放寬至51%;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和壽險的外資股比限制。
※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是2018年3月中國機構改革內容之一,重組後其管理職責將從原本唯一的專利工作擴展到涵蓋商標以及原產地地理標誌工作,並不再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而是成為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下屬機構。
習近平於博鰲論壇上除再次對外重申,中國將在2018年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並鼓勵中外企業展開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合法智慧財產權。
具體保護智財權措施包括,全國人大12月23日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專利法修正案草案,研擬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加大對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力度,對可計算的懲罰性賠償提高至5倍,難以計算者最高罰人民幣500萬元。
此外,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於2019年1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知識產權法庭」,並於當天開始受理有關侵害智慧財產權的上訴案件。
※ 主動擴大進口
(一)4降進口關稅
中國在2018年共計宣布調降關稅4次。首次降低關稅是2018年5月1日,官方宣布全面降低藥品關稅。包括抗癌藥品在內的28個稅目的進口關稅調整為0%。
7月1日,降稅措施大幅加碼,同時宣布對218個稅目的汽車及零組件降稅,以及對1449個稅目的日用消費品降稅。後者不僅降稅數目多,而且平均降稅幅度達56%。
自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最惠國進口關稅稅率,令關稅總水準由2017年的9.8%降至7.5%。
中國財政部官網12月24日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將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形同調低或取消部分產品進口關稅,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等。
(二)用力買買買
2018年11月首次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旨為「市場開放」,中國展現採購力。根據新華社報導,此次進博會交易「採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 G20川習會後中方再釋善意
中國於2018年7月6日對美國祭出關稅報復,其中大豆、汽車各被加徵25%關稅。這兩項商品在12月1日登場的20國集團(G20)川習會後,接連獲中方「善意回應」。
首先,中國財政部12月14日在網站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組件等211個項目,暫停加徵關稅3個月。時間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
其次,中國國企中糧及中儲糧12月19日在官網發出聲明,證實已開始採購美國大豆。這是自2018年7月6日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以來,首次購買美國大豆。
本新聞由新頭殼提供(本文原始來源為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