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推荐》
【大稻埕老店開門 米產業時尚重生 迪化街繁華再現】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 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葉家影片)
1228阿嬤在前面 阿嬤香舉好喔 上香 拜 再拜 三拜 好 收香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 有生之年 一定要再回來。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這樣高興了喔,阿嬤好開心 看妹妹好開心,阿嬤做曾祖母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 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 (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 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 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 外觀 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 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 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 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 所以聚財。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 跟全台灣做生意。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 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葉家影片)
葉瓊姿 葉家小妹,其實這些樹,有些像玉蘭花這些樹,是從那時候就開始種,所以你說 等於之前想要把它修剪,因為太茂密了,想要把它修剪又捨不得,那我就會爬牆,沒辦法 你一定要爬到那個牆 要去剪那個枝,然後採那個玉蘭花,然後媽媽會在旁邊叫,小心點 小心點 你要扶好喔,我說 你不要喊 越喊我越怕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
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葉晏廷\葉家第五代)
小時候 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 小提琴 喇叭 小鼓 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葉瓊姿\葉家第四代)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 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 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 玩在一起 像鄧麗君的 月亮代表我的心 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 都是他,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 快樂的童年
米 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 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 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 重獲新生。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 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 阿圖啊 說實在 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 你也讀專科 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葉家影片)
那個米啊 那個米上面是太陽東昇 raising rice sun) 恭喜開張 財源滾滾
(葉宏圖\葉家第四代)
我想 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 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 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 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 相互合作 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 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 已經醒了。
南街殷賑意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Love Life News
【迪化街老店“葉晉發”開業近一世紀 隨著時光荏苒於1969年停業 家族第五代不捨對文化與歷史的情感 改造百年老宅但仍保留閩式建築味道 葉晏廷與經營團隊走訪全台農家 尋找特有在地農產品 販售來自台灣10款特色稻米與自製零嘴 希望讓米食文化重新進入人們生活 也讓台灣的稻米產業時尚重生】
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大稻埕,這幾年,從長長的睡眠中,慢慢甦醒了。
迪化街南段以南北貨,布料為主,也就是畫家郭雪湖筆下繁華的南街殷賑,迪化街北街,則圍繞在生活雜貨和米糧行。
這一天是迪化街北段葉晉發商號的好日子,因為祖厝重修完成,店鋪重新開張,四代齊聚,迎回神明和祖先牌位,96歲的葉家阿嬤,是家族精神支柱,搬離老宅已經13年了,在她還能說話時,曾經表示,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回來。
「媽媽住這裡,她20歲嫁到這裡來,29年,民國29年,就住在這裡,一直到2010年,所以她等於是70年以上,(就住在這裡),所以她對這個房子的感情更深,作為一個媳婦,而且又是長媳,所以這個房子留下來絕對有它的意義,在這裡長大,看著這裡一草一木。」
這是棟落成於1890年的建築,看盡大稻埕的繁華起落,大稻埕全盛時期,這個短短的街區,曾有七十幾家土礱間,"業界先導"匾額 充分顯示他在大稻埕的地位,葉晉發商號,1923年在此開張,1969年歇業,近半世紀後,寫下新的開始。
「他有跟人家合作,開始經營土礱間,就是一個碾米行的生意,到1923年的時候他落腳大稻埕,買下這棟房子 ,他就會去中南部,跟農戶去收購那一期的稻作,他就是用他的經驗去判斷,包括稻子的水分,外觀,香氣,去判斷這一期稻作收購的價格,收購完之後他會用水路或鐵路的方式,運送到土礱間這邊,然後做碾製加工,批發到台北城。」
他是葉家第五代,葉晏廷,就在這棟一百多年的老房子出生,為了讓老屋活化利用,他和父親前後努力13年,而且整修過程盡量維持原有風貌,並保留牆體,樓板等舊有的木材及磚石構造,長型的閩式建築,第一進是做生意的空間,屋頂結構特意仿造舊時米糧行的木造桁架,以幾近於藝廊展示手法,與前來遊逛的民眾接觸,新的設計找回老宅,生活,米等重心,因此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改造工程也保留了閩式建築特有的天井,葉晏庭的爸爸對天井的記憶,也跟米飯的香氣,連結在一起。
「那個天井是一個很好的傳聲筒,大家族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站在天井一喊,吃飯囉,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哪個角落,你可以試試看,只要站在那邊一喊,前面後面都聽得到,(那個時候一起吃飯有多少人),三四十個吧。」
像葉家這樣的大商家,每逢廟會拜拜,都會舉辦流水席,宴請鄰里,當年就在這個第二進的大空間舉行,風水上,這裡也是聚財之所,也許人和,所以聚財。
房子最尾端的水池,也跟大稻埕的歷史相連,葉家人當年就從這裡,跟全台灣做生意。
「水路的部分就是從現在大稻埕碼頭,透過船運河運,以前沒有這堵牆,就直接可以通到淡水河那邊,所以水路運到大稻埕碼頭,再用牛車從大稻埕碼頭運到土礱間這邊,做碾米加工,後來沒有經營土礱間,我們就把這個牆築起來。」
富裕超過第三代,葉家是懂得生活的,葉宏圖的父親還組了個24人的大樂團,樂團在頂樓練習遠眺台北橋,可能比披頭四1969年屋頂音樂會時間還要早,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就是當年葉家阿公樂團的現場錄音。
「小時候,老爸在後面練團,禮拜六禮拜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十幾個人,小提琴,喇叭,小鼓,老爸拿手風琴,就在那邊練團,然後唱歌什麼都有。」
「那個團員更厲害,後來是古巴大樂團的團長,翁清溪,跟我老爸玩樂團大概十幾年,十六歲,聽我老爸說好像十六歲,大家一起,玩在一起,像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那些作曲作詞,都是他 一個緣分,我們家來講,小時候很高興,快樂的童年。」
米,依然是葉晉發商號2.0的主角,當年吃流水席的大餐廳,如今成為研發米食副產品的廚房,米蛋糕,米布丁,不斷開發新的米食點心,也如同當年阿公到處去收米一樣,葉晏廷收集台灣各地好米,做成兩碗一包的小包裝,適應小家庭和嘗鮮的新需求。
台灣的老建築遭到拆毀,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分家後,繼承人眾多,難以統整,葉家兄弟同心一意不分家,才能讓老屋和老產業,重獲新生,「祖父在民國58年的時候,想把這個生意,他年紀也大了,72歲,想把這個事業收掉的時候,就跟我講,阿圖啊,說實在,要把這個收掉實在是有點可惜,但是你大哥又在當兵,你二哥讀大學,你也讀專科,年紀還小,也沒辦法接,所以他講這個事,講完的時候,眼淚是含在眼睛裡面,又很不捨,那一幕永遠在我腦子裏面,一輩子都忘不掉,我一定要把這個生意要撿回來。」
「我想,最後的規劃,我要把這個房子變成一個基金會,把它歸公,因為歷史的長河看下來,私的事情沒辦法存在,歸公了,它就有辦法永續存在,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啊,本來也不是我們賺的啊,祖上留下來給我們的,奉獻出來是對的,歸公嘛。」
商道精神是誠信為本,互助團結的,葉家邀請了數家新創公司,在老宅二樓成立一個聯合平台,一起吃飯,相互合作,共同復興商圈,對這群年輕人來說,創業不是一場夢,因為大稻埕,已經醒了。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南街殷賑意義 在 《畫我台灣》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欲觀賞4K影片,請上#公視+公視OTT影音平台免費觀看:https://pse.is/FJJ7Y訂閱頻道看更多:https://goo.gl/NpL47M支持公視看好 ... ... <看更多>
南街殷賑意義 在 郭雪湖《南街殷賑》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8月2日 — 哇!南街動起來了!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幅郭雪湖大師的畫作《南街殷賑》, 這是描繪1930年代現今霞海城隍廟附近的熱鬧風景。 南街指的是現在的迪化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