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登錯字妹的專欄千呼萬喚始出來惹~
粉絲頁最新上場的朋友,是在Emmy臉書上,以各種怪奇爆笑錯字出名的錯字妹。其實她本來是Emmy的新媒體運營主管,現在拿到投資了,正在籌備自己的創業公司。
Emmy說,跟錯字妹學到很多(真的,錯字妹講的,都是對的!),因此找錯字妹來向各位臉友介紹中國新媒體的情況。真正的中國新媒體運營高手,為台灣讀者開闢的新媒體專欄,這一定是台灣的第一個吧哈哈哈。內容不知道的自己也要學會google或百度呀,不要懶兮兮XDD。
好的,請錯字妹出場~。
------------------------------
【錯字妹專欄:深度內容的重返】
估計我寫的錯字太多,飯永遠只吃一半,一個好朋友擔心我後半生會智慧縮水,於是很豪爽大氣的把「喜馬拉雅」的帳號和密碼同步我,並且交代,「想買什麼課程就買,沒錢了,我會繼續充,只要你能智慧升級,以後少寫錯字,多吃飯,還能長個。」我說,搞笑吧,聽這些內容我不縮水已經很好了。
(Emmy翻譯機:喜馬拉雅FM是中國最大的廣播聲音平台,因為大陸地形開車費時,所以廣播app頗受歡迎,有好幾家類似服務的廠商如荔枝、蜻蜓等。)
嘴巴上雖然這麼說,但手還是很老實地將帳號密碼同步了。為啥?這簡直就是有種萬元入帳的愉悅感,瞬間腦子裡奔走的想法是,像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平台賣199元,我到時把手機借給同事,每次聽課收費10元,哎呀,薄利多銷,造福同事,多好的事情。
於是,我就開始推銷了。哪知道第一個客戶就碰壁,她說,錯字妹啊,「喜馬拉雅」的內容太尷尬了,低不成高不就。」我說,「喜馬拉雅」是行走在內容販賣領域的「淘寶」,啥都賣,啥都有,哪裡尷尬?
她說,「喜馬拉雅」的精品課程做不過羅振宇的「得到」,普羅大眾的情感內容幹不過林少的「十點讀書」。你說,「喜馬拉雅」老是教人怎麼走向財富自由,這不是比買彩票中獎還難麼?聽聽課就能找到捷徑,奔向人生巔峰了?痴人說夢!
我說,羅振宇的「得到」也教人怎麼實現財富自由啊。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上線就賣爆。況且羅振宇自己都說是「賣膠囊」的商人,你說吃速效救心丸,和老人吃腦白金有什麼區別?都是補品,治標不治本。這倆平台不都是讓讀者交智商稅,填飽資本和羅振宇的荷包。
(Emmy翻譯機:李笑來號稱中國比特幣首富。然而現在比特幣平台禁止了所以很剉。腦白金是老牌贈禮補品,送銀髮族的,「送禮就送腦白金」是著名廣告語,這可是巨人網絡集團的創始人史玉柱發明的喔。)
同事說,雖然差不多,但據說,羅振宇在一次私下聚會上,邀請《智能時代》的作者吳軍博士加入「得到」的原創作者陣營。在吳軍博士還在猶豫期間,他二話沒說就將內容創作的一筆預定金打入了對方的銀行賬戶,並且還為他專門配備了一個幹精良的團隊,就是希望吳軍博士能好好打磨出優質的內容。
我說,啊哈,這是錢賺多了,學富人做慈善呢。
但是話音剛落也就幾小時後吧,我就想起前段時間和朋友的對話,我們都堅信,習慣接受碎片化的群眾,在一段時間後,總有人會率先在鐵屋裡徬徨、質疑,最後肯定會有人扒開鐵窗,向外呼喊:「我他媽受夠了!」他們需要真正滋養大腦的內容。
在新媒體呆了多年,我有感覺大家對深度內容的渴求越來越強烈。(Emmy:這不是錯字不要誤會,別人是待了多年,錯字妹真的是呆了多年XD)
二
之前像「得到」、「喜馬拉雅」、「今日頭條」等和內容掛鈎的平台,以高獎金的方式吸引原創作者入駐,其真正用意並不是要鼓勵原創,而是在暗自較勁,誰才是這些原創作者心裡的NO.1。更為關鍵的是,這是一場關於流量的競爭,吸引眼球,將其流量變現,對資本有個交代,才是他們的要職。
雖然從表象上看,「今日頭條」以各種方式在滿足大眾對於內容的渴求,但是它最多只是一個內容分發平台,只是在內容分發形式上進行了革命,在內容創作上,並沒有像傳統媒體那樣「花心思」。
很多用戶質疑,機器並不瞭解用戶興趣,「今日頭條」推薦的只是娛樂八卦、低俗熱點這些內容。至少「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對目前內容的「粗鄙化」並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他說:「歷史上精英們一直在試圖讓大眾擁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會整體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目標。」
對「今日頭條」的詬病在情理之中,因為它本身就不是一家內容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此外,當「今日頭條」還一直強調算法技術時,它似乎並沒有覺察到,市場上真正稱得上是「內容」的也不多。未來即使算法再高明,也要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也許這窘境早已被羅振宇感知到了,畢竟之前在優酷上的「羅輯思維」,它的播放量大都停留在200萬,四年期間沒有增長跡象。當一場跨年演講能給他帶來5000萬元收入後,羅振宇開始想要打破這汪死水,尋找更多的可能性。羅振宇開始想要打造知識精品,才有了「得到」。
但這裡的精品與深度內容,並不能和曾經的傳統媒體例如「南方週末」,那樣的生產內容機制一樣,因為人人為媒體的時代,我們中的誰也無法回去那個「低效率、高成本、無法批量生產,需要團隊進行專業合作的原創」的時代。
前段時間,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一則關於前《人物》主編、《時尚先生》總編輯李海鵬領銜成立的特稿業務「ONE實驗室」解散的信息,引起大家很多討論,雖然有遺憾,遺憾的是我們回不去了,遺憾的是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像《北京零點時》、《大興安嶺殺人事件》、《霾困北京時》這樣的特稿了,但更多的還是理解,畢竟這樣的創作並不能維持生計。
因此深度內容回歸,會出現在介於「今日頭條」和「南方週末」這兩者之間的市場,「得到」是其中一種。南方週末那樣的內容很難再成為市場主流,畢竟資本沒有太多時間等「太好的故事」。
三
我最近認真研究了同為有關情緒寫作的微信大號「咪蒙」和「KnowYourself」,並且分別咨詢了這倆號的忠實粉絲,發現,身邊朋友中原先是咪蒙粉絲的,已經很少看咪蒙了,但是看「KnowYourself」的朋友依然還是會定期去翻看,並且轉發認為好的內容到微信朋友圈。
這其中的差別是,「KnowYourself」一直創作的是較為深度的內容。
(Emmy:KnowYourself是最近頗受歡迎的公號,簡介是「一個能陪你科學認識自己的公號。人生很長,你不用急,也不用慌」,題目大概是長這樣:〈若你喜歡怪人:如何做到自我接納〉、〈第六感真的存在嗎:你可以科學使用直覺〉。真的好適合錯字妹啊哈哈哈)
「感謝咪蒙,我終於知道我要在朋友圈拉黑誰了!」這是很多讀者對以「咪蒙」為代表的粗鄙化內容的反饋。因為《致 Low 逼》、《致賤人》、《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這些文章,咪蒙進入大眾視野,也讓我們見識到,她是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又快又準的找到與讀者的情緒共鳴點,並且以強有力的故事去傳遞她的觀點,並且讓讀者在第一時間買單。
但一度遭到封號歸來的咪蒙,卻不再似以前那麼瘋狂。雖然咪蒙的稿子繼續在朋友圈刷屏,但程度遠遠不及以前。其中一個原因是,讀者有太多的選擇,他們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忠誠。更為重要的,咪蒙的大多稿件只是情緒的發洩,並非幫助受眾提高認知。這就像魯迅《祝福》裡寫的祥林嫂一樣,當她和街坊鄰居講述孩子被狼吃掉的故事,第一次,周圍的人會以同情的眼光來傾聽,但聽多了,也就麻木了。對咪蒙,我們也一樣。
而就在咪蒙被封號期間,同樣是有關情緒寫作的泛心理學公號「KnowYourself」(以下簡稱KY)開始取代咪蒙,成為朋友圈的刷屏常客。
很多人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很浮躁,超過3000字以上的微信文章,幾乎沒有人看,即使對這類文章感興趣的,他們也會選擇把這類文章放在微信收藏里,之後就是遺忘。更多人也認為,碎片化的時間里只適合進行淺閱讀,不太適合讀大段的文字,不愛讀一連串的專業名詞,他們都愛看圖,所以圖片要多,文字要少;文章一定要標題黨……。
但成立才一年,就已坐擁100萬粉絲、2200多萬閱讀的KY,則全然不是這樣。它的文字不僅有非常多的專用名詞,動輒四五千字,還有超過一屏的參考文獻,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閱讀量破10萬+。更為難得是,KY能從相對科學的角度幫助受眾解答一些心理、關係問題。它在做的事情是「科普」,以及幫受眾建立相對理性的價值觀。
幸好,KY並不是在少數,目前像微信號「一小時爸爸」、「蕨經」等號正在慢慢佔據讀者心智。希望未來,我們中的大多數,不僅能從新媒體閱讀中感受到閱讀的愉悅感,也能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因為,只有當我們的認知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找到幸福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