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越式餐館
#茱莉的小小世界
-
✔️海鮮河粉湯 $125元 ✔️香茅雞肉飯及蛋 $125元
✔️香茅排骨涼拌米線 $130元 ✔️牛腩飯 $120元
✔️春捲涼拌米線 $120元 ✔️羊奶
-
位在新竹十八尖山山腳下附近的明昌越式餐館
是一間非常道地的越式餐館,菜色豐富多樣性❤️
炸春捲、牛腩湯、法國麵包、河粉都是店家的招牌料理
想來點異國美食媽?推薦給您這間平價的越式料理👍
-
🔸海鮮河粉湯🦐
這個米線湯跟在台灣常吃到的麵線口比較不一樣
湯頭很鮮甜!裡面有鮮蝦、小卷、蛤蠣
還可以搭配店家提供的檸檬和辣椒增加酸辣感😋
🔸香茅雞肉飯🐔
香茅雞肉質很嫩,而且香茅味道不會太濃😍
帶點淡淡的香氣,搭配蛋、番茄與小黃瓜,檸檬搭配香茅雞肉調味吃起來口感豐富又清爽!很好吃😋
🔸香茅排骨涼拌米線
如果不喜歡吃飯,也可以換米線的選項
涼拌米線吃起來更加清爽,檸檬搭配香茅排骨調味❤️
🔸牛腩飯🐂
牛腩肉質燉的很爛,牛肉很嫩,配菜搭配空心菜點綴,檸檬搭配牛腩調味
🔸春捲涼拌米線
春捲餅皮很薄,裡面包著生菜
還有鮮蝦跟豬肉,搭配沾醬吃起來很清爽、好吃👍
🔸羊奶🐑
店家嚴選採用嘉南羊乳,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如巧克力、麥芽、果汁、草莓等
-
明昌還有跟外送平台合作!推薦給大家拉~
-
☎️:03-5166046
-
🈺️:11:00-20:00
-
📍:新竹市學府路369號
-
#茱莉新竹美食 #新竹美食 #新竹晚餐 #新竹 #新竹美食系列 #新竹美食地圖 #越南美食 #越南料理 #越南菜 #異國料理 #異國美食 #河粉 #相機先食 #新竹食記 #hsinchu #越南#新竹小吃 #popyummy #hsinchufood #yummy #like4likes #交大#igdaily #春捲 #吃貨 #小吃 #清大#交大美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Ruby Daddy v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台灣最長磨石子溜滑梯 google map 地圖連結: https://goo.gl/maps/WAJn3pYbMAS2QTi18 十九公頃青青草廣植山櫻花、楓林、油桐步道銜接主要的五大草原,搭配小型生態池與果樹的植栽,提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大型公園,讓民眾得以放鬆身心至此享受大地的寧謐之美。 青...
十八尖山地圖 在 茱莉的小小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豆發商行
#茱莉的小小世界
-
✔️芋圓豆花 $50元 ✔️薏仁豆花 $45元
✔️豆漿 $70元 /小
-
豆發商行位在新竹十八尖山山腳下的豆花店
每次從這邊經過都會被這間店的外觀裝潢給吸引
今天終於有機會來吃看看🤗
店內座位空間比較小一點,約可容納約15人左右
店家除了販售鹽滷豆花商品外
還有其他有機豆製品,像是豆腐、豆干、豆漿等...
-
💡大家知道「鹽滷」是什麼嗎?
就是從海洋深層,萃取的濃縮液體,「有機鹽滷」與「有機豆漿」兩者凝結而成的就是「有機鹽滷豆花」,豆花吃起來無負擔,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歡的配料唷!😘
還可以免費升級將薑汁歐❤️
-
☎️:03-5720738
-
🈺️:11:00-21:00(週四公休)
-
📍:新竹市東區學府路389號
-
#茱莉新竹美食 #新竹美食 #新竹小吃 #新竹美食系列 #新竹甜點 #新竹 #新竹下午茶 #新竹飲料 #新竹美食地圖 #新竹美食推薦 #新竹美食吃遍遍 #下午茶 #甜點 #豆漿 #豆花 #芋圓 #相機食先 #hsinchu #hsinchufood #yummy #yummyfood #like4likes #popyummy #igdaily #吃貨
十八尖山地圖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貢丸湯》第22期封面第一次嘗試加上後加工效果,你發現了嗎?
在編輯《#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時,團隊一直想著該怎麼分配專題、落版,才能向大家呈現山的多元豐富呢?在訂定主題的同時,我們也閱讀了各式以「山」為主題的作品,深深地為台灣美麗的山林感到驕傲。最終,我們選擇按照一個登山者的體驗路徑,來鋪排這一刊:
入山👉為什麼過去不能入山?
在山上遇見的人👉山友、部落文化推動者、高山協作
在山上思考的事👉客家與原住民拓墾衝突、有機的互動場域,郊山作為社區(群)營造據點、近山與敬山
在山上的觀察👉特色店家、山裡的記號路上觀察
變化萬千的山脈,讓我們實在難以拿捏使用任何一張具象照片來表達「山」。最終我們跳脫原先的思考路徑,採用幾何形式來傳達山的意象,也挑選部分文字均衡版面,同時也達成讓讀者可想像基本內容的效果。
內斂的雷射膜後加工,只要輕輕調整角度,便能看見彩虹圖樣。這也像是山上快速變化的雲霧,為你帶來每一分、每一秒不同的風景。
#敬請協助分享新刊訊息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citilens.pse.is/ulrzx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t3dpf
上下游 News&Market新聞市集:https://citilens.pse.is/wdzg9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vluw9
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citilens.pse.is/p5k5g
精彩內容|
【封面故事】走進山裡,看見自己
● 歷史任意門:在爬山之前──禁山令與入山證
→ 想爬山有多困難?戒嚴時期的山區管制
→ 地圖上的紅線,劃分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區域
→ 小心匪諜!有「正當理由」才能申請入山
→ 你會看等高線圖登山嗎?資深山客經驗談
● 山屋裡的(登山客)山友圖鑑
● 越過山頭一座座,我的 1/2 天山林生活
→ 部落裡的地方創生,從傳統農耕到休閒產業
→ 從老人家到年輕人,獵人學校延續文化命脈
→ 祭儀與生活,祖先留下來的都是寶藏
● 高山協作的一天!跟著協作去補給,專訪東線一批熊
→ 你不知道的協作行程表
→ 協作相談室:揹負重量、打包技巧、估算食材、入山禁忌……
→ 同場加映:山屋廚師的料理祕訣
● 來去客庄:拓墾抑或侵略?李棟山的美麗與哀愁
→ 臺灣版「霍爾的移動城堡」──李棟山莊
● 我家旁邊的小百岳:走一圈十八尖山
● 敬山:山林傳說與山難啟示
● 美食特搜隊:和最愛的人們在一起,四時皆風景:魯壁一家人 Yusuladi
● 路上觀察學:山裡的記號
→ 新竹可見的台灣特有種:觀霧山椒魚、槲櫟、寬尾鳳蝶……
→ 山豬、山羌出沒!發現動物們的足跡
→ SOS!山老鼠的盜伐現場
十八尖山地圖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北台灣最長磨石子溜滑梯
google map 地圖連結:
https://goo.gl/maps/WAJn3pYbMAS2QTi18
十九公頃青青草廣植山櫻花、楓林、油桐步道銜接主要的五大草原,搭配小型生態池與果樹的植栽,提供市民休閒娛樂的大型公園,讓民眾得以放鬆身心至此享受大地的寧謐之美。
青青草原已是新竹市民重要的公園休憩場所。市府近年計畫性提倡植樹工作,以每年植栽一萬五千株到二萬五千株的數量,持續增加綠地空間,期建構綠色生活環境提升居住品質,為地球減碳降溫盡一份心力, 97年更被交通部觀光局評選為全國新興十大景點之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Tg5fXt3PJY/hqdefault.jpg)
十八尖山地圖 在 [講古] 十八尖山卅三觀音逸話- 看板HCHS91318 的推薦與評價
【土牛】
由海峽另一邊來的人過於貪婪,在平原與山林都造成太多
震蕩。
清康熙61年(西元1722)的朱一貴事件,使得遠在天邊的
管理者們感到不滿,浙江總督羅滿保因而主張遷民劃界,然而
在藍鼎元的反對下,折衷為「唯立石禁入番地」,用來區分生
番與漢民,以及防止類似朱一貴的叛亂人士進入山區;到了乾
隆年間遂成了一種分隔熟番、生番及漢民的界線。界線設立初
是以生番出沒地立石為界,後來以山川溪谷等自然邊界為界
線;
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
《臺海使槎錄》
在沒有這類自然邊界的地方,便是挖溝堆土的方式作為界線。
以山溪為界,其無山溪處,亦一律挑溝堆土,以分界線。
《清高宗實錄》
土堆的形狀像牛臥在地面,所以稱之土牛;旁邊的深溝則因此
稱為土牛溝。
在界線設立之初,曾在地圖上用紅筆來標示番界及其所經
過的番地,後來雖然用過其他顏色但依舊習慣以紅線稱在地圖
上標示無形的番界,以土牛代表有形的界線。兩者因此合稱土
牛紅線。這條「深六尺,闊一丈二尺」的界線其實並不太能限
制越界開墾的情形,但依然代表著法律的約束與權利義務,這
種無形的效力也對溝內溝外的社會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1760年(乾隆25年),閩浙總督楊廷璋爲釐清番界,奏請
繪製新圖,完成〈臺灣民番界址圖〉;1769年,福建分巡臺灣
道楊景素因臺灣北部番界尚未釐定,在卸任前親赴彰化、淡
水,督率廳、縣整頓土牛溝,此後即以土牛和土牛溝稱之。
【十八尖山義塚】
這條劃過大半台灣的自然與人為界線,也同樣在竹塹城旁
邊留下足跡。千辛萬苦來此的人們,死亦汲汲於找地:「界外
荒山凡無耕無賦之地,或畬或麓之區,均聽流寓民人隨處築墳
瘞葬」。
乾隆42年(1777),竹塹息莊佃民及紳士人等先後僉請各任
淡水同知准以香山、牛埔、內外獅山一帶山麓曠地並巡司埔、
枕頭山、蜈蜞窩、雞蛋面設為義冢。其中巡司埔尾義冢即在虎
頭山下,即在十八尖山的西峰腳下。道光八年(1828),竹塹城
城工已竣,淡水同知李慎彝思量貧民棺柩無處寄土棲幽,諭令
城工總董籌款置買,有竹塹城鋪戶郭逢茂(即郭棠棣)願將郭、
陳、蘇公共開墾南勢山一帶界內埔地一所東西南北四至共二千
六百九十丈捐出充作義冢,郭氏充冢之地,東自埔頂外東路
起、至石頭坑止,丈明五百六十丈;西土地公坑崎頂路左起、
至雙溪崎頭止,丈明三百七十丈;南自雙溪崎頭起; 至外車路
止,丈明八百八十丈;北自石頭坑起,至吳奇坑(蜈蜞坑)崙透
土地公崎頂止,丈明八百八十丈,十八尖山就包含在這塊大冢
地內。
李前廳憲捐廉置買土地公坑以東、雙溪、大崎、金山面、
十八尖山腳、蜈窩等處橫直各三千餘丈,勒石定界…
咸豐元年(1851)舉人許超英、貢生魏紹華等重行鈔案僉請
淡水廳同知勒碑示禁,毋許私墾田園,混佔冢界。同治六年
(1867),淡水廳同知嚴金清清釐冢界,親詣勘明,將侵佔冢地
者,一律飭差拏辦,限令將田園陂塘填塞平復,以復義冢,並
出示嚴其告示上就有十八尖三字。同樣的陳星聚的出示嚴禁告
示上皆有十八尖山之名,可見十八尖山在清代中葉以後一直扮
演義冢的角色。
十八尖山塚,距縣治南三里。 《新竹縣志初稿》
明治三十四年(1901),雞卵面義冢與其東南面的蜈蜞窩義
冢改併為「十八尖山共同墓地」;民國後,新竹市政府將共同
墓地的雞卵面部份,改制為新竹市第一公墓。蜈蜞窩則為陸軍
新兵第二訓練中心的訓練場;民國六十九年(1980),撥為新
竹科學工業園區用地。
【新竹中學】
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創立於1922年(大正11年)四月一
日,是在同年二月日本政府修訂公布新教育令之後,依據台灣
總督府示第五一號令准予設立,四月初招生,四月下旬在新竹
第一公學校(當時的孔廟所在,現中興百貨公司)舉行開校暨
第一屆入學典禮。上課一學期後,十一月初才遷入新竹市錦町
的新建校舍──新竹街字東門外一號(現新竹女中),開始僅
三間教室,以後逐年增建教室,經過四年,為讓校舍予新設立
的新竹高等女學校,於1926年四月二日再度遷校至新竹市赤土
崎十八尖山山麓,開始只有一棟二層樓的校舍,隨後第二棟校
舍、武德場(習稱武道館)及寄宿舍陸續完工啟用。
自此十八尖山就成了竹中的後山,是學生們最好的鍛練場
所,又叫它「東山」。
為語橋下東流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從日治時代開始,各任校長都孜孜不倦地讓這個學校日新
又新,尤其是國民政府帶來的第一任校長:辛志平校長。
在未能獲得台灣省教育廳經費補助的情況下,辛校長在臨
退休前二年,發動勸募圖書館興建基金,而於民國63年六月圖
書館落成,地點就在緊鄰十八尖山的後山校園深處,日據「記
念庭園」的一部分空間,辛校長親筆題上「圖書館」三字,但
未具名落款,蒼勁的筆蹟,蘊涵辛校長校園規劃的宿願,他認
為幽靜的東山山麓是沈潛學海的最佳場所。
圖書館、明德樓、新民樓加上至善樓,是一條光輝卻不易
保持的大學之道。
【卅三觀音】
由寺廟進入民居的各式觀音像,包括了:
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
白衣觀音、蓬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
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
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岩頭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
阿麼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
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慈觀音、馬郎婦觀音、
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
等一共三十三種造型,故稱三十三觀音,然而另一種說法,則
是供信眾頂禮膜拜的偶像,乃是觀音為了教化不同層次、不同
環境的不同眾生,而變化出的不同的形象和身份:
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天身、
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天身、
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
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
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
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
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喉羅伽身、執金剛神身
前所提的三十三觀音,是根據這個說法所繪製出的。
大正五年(1916)新竹廳長高山仰依公園規則籌畫新竹公
園,枕頭山塚(今公園里中部)首先被清除,大正十年後,積極
整理十八尖山下塚地,大正十三年,官民修建十八尖山遊覽公
園,此後十八尖山至鐵路間所有墓塚地悉數被清除。由於居民
對傳統墓地的敬畏心理,對大量廢墓地的無主埋骨必須妥為安
排,許爾灶、林什發起募捐修建納骨堂外,並以新竹街經費在
新竹公園南端高地建萬靈塔,以安慰幽魂。
1927年(昭和二年),新竹地方官民將十八尖山規劃為森林
公園,昭和四年於園內公路沿線置建三十三座高約一公尺的觀
音石雕;1932年復於此建新竹州林業試驗所。這三十三座開光
的觀音石柱雕刻,其作用也類於萬靈塔,鎮座於森林公園中,
增添肅雍莊嚴氣氛。
【網球場】
竹中校地於光復接收時為八甲餘,使用十年之後,再添購
一甲二分,達十甲之譜(約合一百四十華畝),校區遼闊,沿
十八尖山山麓盡是灌木、喬木錯落,長草蔓衍,加上戰爭期間
在後山留下的坑坑洞洞──防空壕(散兵壕)、穿越校園的排
水溝、大小石子裸露的大操場等,環境的清理、維護,頗費周
章,辛校長乃帶領學生挽起衣袖褲管,肩荷鋤頭、竹掃把,手
握鐮刀帶畚箕,拔草、填土、撿石子、清水溝,什麼都做。
這項讓每位校友印象深刻的勞動服務,是早期課程標準內
的一項科目,最初名稱是「勞作」,台灣光復初期,曾一度將
「勞作」課「改授國文」,意在加強國語文教育,四十一年起
開始改為「生產訓練及勞動服務」,而將原「勞作」課程併入
實施。21民國四十四年五月教育部訂定公佈的「中學課程標準
總網」則訂名稱為「勞作(及勞動生產)」,一直到民國五十
一年修訂「中學課程標準總綱」,取消「勞作」課程,改為「
工藝(女生家事)」,「勞動服務」才在課程表上走入歷史,
但在辛校長主政下的新竹中學,仍然安排高一各班每週上一小
時「勞動服務」,只是沒有列入教學時數內,由校長、事務主
任、庶務組長或訓育組長等人輪流帶課,當然都是不支鐘點費
的義務工作,行之有年,直到辛校長退休後才喊停。
辛校長不但對網球寄予很大的希望,而且看到學生對網球
有那麼大的興趣,他決定把操場的第一個籃球場改為網球場。
當時的球場都是泥土地,要改成水泥場經費不小。他自己想出
一個主意來,就是全校師生每週一次的勞動課,都到後山「尋
寶」搬石頭。如果現在十八尖山看不到一塊大石頭,那是因為
三十幾年前被學長們搬光了。可是搬了一兩個月,山上石頭光
了,但數量還不夠全場所需地基的一半。幸好當時有位學生的
家長自願負責供應卡車,由我們學生到頭前溪搬石頭,不到幾
趟,球場的石頭夠了。不久之後,克難網球場終於造成了。
【木麻黃大道】
民國42年到48年的台灣仍是一片渾璞自然。後面常綠的東
山,充斥著野生的相思林及雜樹,校門前筆直的大道,兩旁是
高大的木麻黃和油加里樹,宏偉美觀兼而有之。學校地勢高,
一眼望下去,除了東山里一些住戶外,就是稻田、水渠和疏疏
落落的農家;視野遼闊,令人心胸自然寬大。坐不住的少年,
課間休息在校園嬉戲,中午到後山上玩,有時一口氣跑到山頂
的小亭子,一夥人天南地北地隨意發揮,充滿了豪情或閒情。
而在寒冬練劍中的人,天色未明時路經街旁木麻黃黑影幢
幢的石子路,偶遭寒風斜雨淋得褲襪盡濕,全員曲膝排坐在武
道館兩邊窗口下,便傾聽著風聲雨聲。
曾經,每個上學日子的清晨,在新竹火車站前廣場上,可
以看到這麼一個場景:新竹中學通學生的隊伍,輕快地朝竹中
進發!這支隊伍走過中華路,向右轉九十度彎,穿過平交道,
就走近一座小山頭,山坡下有一大片蓮花池,山左是憲兵隊,
山右是空軍部隊。
這就是竹中大道場的山門所在地,是竹中大道場的無形山
門!上坡過了這道山門,通學生隊伍就走在兩旁有木麻黃樹高
聳蔽空的筆直柏油路上,路邊一片綠野平疇,田間小溪淨水,
輕輕奏著美麗動聽的天樂,不知不覺地隊伍就到了竹中。這條
竹中大道場的路,俗名叫做東山街,如今已拓寬了,但是兩旁
的高樓大廈,永遠也取代不了麻黃樹高聳蔽空的美麗和莊嚴。
曾經,肅穆幽靜,處處垂蔭的竹中,校舍堂皇壯觀。然而
東山街兩旁松杉搖曳,松果滿地,四周稻浪翻滾,遠處田野瓦
舍,小橋流水,近黃昏可遠眺風城之燈火闌珊的蒼茫,卻只能
夠在藍色的薄暮中,看著燦燦的市區遙想了。
【驅步】
日據時期開始實施的團體越野跑步(時稱「團體(驅)
步」),考驗著竹中人的體力、耐力、毅力,饒富教育意義,
辛校長接掌竹中後,繼續實施,一方面作為體育競賽項目即「
越野賽跑」,同時也列入體育科成績考查項目之一,不及格者
要補考重跑,還在正式比賽前一個月左右,利用朝會時間練習
跑操場數圈,逐漸增加圈數距離,最後才在第一學期期末正式
比賽,年年如此,成為竹中人的「全民運動」。
最早的線路是學校跑到神社,當學校遷到錦町,就從東門
城起跑,遷到十八尖山下,就從東山街校門口起跑。
一到秋季越野賽跑時,全校學生列隊在草場上,一聲令下
齊奔出校門。穿過兩旁種著木麻黃的東山街,繞過氣象台旁的
紅木斜坡,經花園町越過鐵路平交道(今已改為天橋及地下
道),朝東門城再折往有樂館(今之國民戲院),從州廳前再
經過法院,右彎經水田街第二公學校(今之北門國小)前轉入
旭町(今之東大路),由知事官舍(今之縣長公館),東門國
小及女中旁再度越過鐵路平交道,直奔回校。
現在的路線,就是繞山一週:每週六第四節,學生穿制
服、打綁腿,由老師帶隊,高年級在前,低年級跟隨在後,各
班成四路縱隊,以相同速度,由現在的博愛街新竹商校旁跑上
十八尖山,再從寶山路、食品路回校,這條路線也沿續成為現
今竹中越野賽跑的路線,只是最後回校的一段不由東山街向上
衝刺了。
【舊校歌】
鏡と澄さむ 明けき知恵を 萬世不朽の 真理を追いつ
常盤の緑 したたる竹の 変らぬ色を 心に染めて
真玉と琢かむ 気高き徳を 最高至善の 理想を指しつ
蒼天に伸び行く 真竹の幹の 直き姿を 心に留めて
剣と鍛はむ 雄々しき体 百折不撓の 精気を練りつ
大地に生立つ 根竹の節の 強き力を 心に籠めて
聴け聞け校旗に 輝き亘る 三ひらの笹の ささやく響き
明治の詔勅 深くも彫れる 健児の胸に 高鳴る誠
【逸話】
十八尖山義塚下,其實著有為數不少的抗日遺骸,在初期
人煙稀少的情況下,倒也相安無事,然而一旦開發成了公園,
則必然有所擾動。因此使用了和湯守觀音類似的三十三觀音,
以期鎮守此地。
卅三觀音確有神效,即使竹中人遍山恣意遊玩,甚至掘出
無名骨帶回作教材,亦沒有太大動靜。直到大興土木,學生們
翻遍山上的每一寸地,無意將其中一座觀音像損毀,破壞了鎮
守效果,使得大批英靈重現於世。
校長對於靈異之說並不在意,然而人心惶惶卻是實在的現
象,鬧的日子長了,甚至起了拿軍械室的庫藏來應對的心。
經過一番波折,在群策群力之下,事件終於落幕。其中將
山上大量陰氣擊散的部分,便由竹中原有的驅步負責。
當時有許多未見於典籍的人物,後來歸屬到了竹中圖書館
的竹中特別事件調查小組中,這,又是另一段故事……
總之,跑山活動和陸上、水上運動會一樣,是代代竹中生
的回憶,對吧。
--
預祝竹中生日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4.74.1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