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and Ernie
病了超過一星期,起先只是一般流感小發燒,躺了幾天後膝蓋決定來發個炎,反而痛到凌晨跛著腳去急診,那日清晨急診真的很閒,平常很忙的護理人員對我呵護備至,我坐在輪椅上被推來推去,還有人幫我拿藥,頓時覺得好幸福。平時被我照顧的人也是這種感覺嗎?我也給被照顧的人這種幸福感嗎?可惜骨頭沒什麼問題,打個止痛針就回家了,門診醫生再加了一針消炎針,驗了血,叫我今天再去看報告。原本應該休息的上星期,依然忙碌的不得了,因為繼續走來走去,所以走路仍然一跛一跛。剛剛想作弊取消掛號一點再重掛,這樣號碼會很前面,通常是一號,失敗數次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小秘密,原來這個醫生會事先看病歷,看完後系統鎖上,想作弊也不成。我在想原本看完醫生還要做的事,現在決定將順序顛倒,先做完後面要做的事再去看醫生,這樣可以少污染幾個地方。
至於為何生病還是無法避免忙碌的一週,我也不知道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除了帶著母親最新的MRI分別去兩個醫院給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醫生看之外(這兩人是夫妻,超有趣),我自己順便照了X光回診,醫生對我的人工椎間盤與骨頭癒合的程度不是很滿意,但因為和他的技術無關,所以他就放過我了,或者也許因為他們一家四口吃了很多我買的果貿吳家水餃,總之一次門診看兩個病人這種事我還是第一次做,但也沒什麼好拿來說的。
讓我在發燒剛退就得在正中午到監理處辦驗車過戶的原因是某日大哥神秘兮兮的跟我說:「我今天做了一件很瘋狂的事。」然後叫我猜。我在電話這頭翻著白眼說:「你開車到花蓮?」「不是。」「台東?」「不是。」然後我就放棄了。答案是他們全家(除了在日本工作的女兒)去看車,當場下訂了。這種尋常人一天到晚在做的事可以被他定義為很瘋狂我也是昏了(那時我真的還在發燒啊)。然後他就說他那台16年的Camry報廢可以抵五萬,所以可以五萬塊賣給我,被我罵神經病,因為半年前我才問他要不要賣我20萬,被悍然拒絕。現在他決定買新車,才開五萬多公里的舊車自然落在我手上。至於我那輛1997年的紅色Camry (Emma是也),是母親六十歲那一年買的,我從英國回台灣時才開了四萬六,經過這些年的南征北討也還沒超過12萬公里,而且過年前才剛整理過,與其報廢不如送人。我一一詢問朋友都沒有興趣,最後落在很熟的水電工手上,還以三萬五成交。他們每三週會回花蓮探望住在安養院的母親,以往都是搭火車,現在有車可開,最開心的是他高中剛畢業的兒子,立馬要去學開車。我在實習醫師裡看過「骨牌移植手術」,這個應該可以叫「骨牌過戶」。因為星期五以前要把大哥的車牽回來,因此我趕在星期二就踩著一對軟腳趕快去辦了過戶。
清空車內雜物時,我萬般不捨,畢竟這輛車不但跟著我在三芝及台南住了數年,當年也是開著這輛車帶著前男友環台,最重要的是,這輛車的味道是丹丹的家,我開著這輛車載著丹丹回台北時,她從台南站到員林才坐下。回台南搬家時母親半夜肺炎住院,我開著這輛車一路飆回台北。也許這輛車跟我一樣,雖然歷經風霜,全車烤漆三次,南北往返無數回,去過雪地的合歡山,走過中橫與蘇花,不論那裡壞了,修過之後依然一樣可靠。因為連倒車雷達都沒有,所以我練就一身停車的好功夫。十六年是我在英國留學時間的兩倍,原本的計畫是等母親過世後沒有載輪椅的需求了再換車,如今提前說再見,那天,我暗自在車上掉了眼淚。
朋友問起時,我回答:「Emma the dog is having fun with other dogs (and a kitty). Emma the car I gave my plumber.」英國人就很愛笑plumber這個字,所以有機會就拿出來用。
綜合所有醫生的意見與解釋,我對母親的狀況有更確切的瞭解。有些醫生把「退化」比喻成機器老舊,其實並不然,至少大腦的退化並非如此。大腦的退化更像樹木的枯萎,是一條只能延緩,無法改善的不歸路。“It's like I am grieving her WITH her.” 是我能想到最恰當的描述。
我問醫生該怎麼照顧她,所有的醫生都說隨便我,她亂就讓她亂,想讓她睡就讓她睡,以前會抱怨腰痛現在卻常常做出會腰痛的動作,「也許是習慣那個痛了,或是會痛不會說」,醫生這麼解釋。畢竟大腦運作的絕大部分還是未知的領域,構造都沒問題,但功能減退了,這就是「老化」。
看完醫生,我順便去將大哥的車開回我的車位,明明同樣是Camry,他的車就是那麼顧人怨,因為少開,板金烤漆沒有在整理,雖然雜物清光了還是覺得髒的要死,還有那討人厭的大屁股,真的有必要做的那麼方正嗎?而且開車的基本配備什麼都沒有,沒有行車記錄器,沒有手機架,連eTag都沒貼,害我星期六花了整個下午整理。路上的黑色轎車總是給人奢華感,我的這輛黑色轎車像個糟老頭,於是我在路上給他取了「Ernie」這個名字,電影裡的Ernie通常是個禿頭大胖子,但做事很可靠。我完全沒有打算和Ernie共度餘生,「這車開出去很丟臉耶!」而我是那種什麼廉價車都開過的人,Ernie唯一的好處是有倒車雷達,誰希罕啊,哼!
知道我與Ernie說再見時表示我也與母親說再見了是一件很詭異的事,到時我已成了真正的孤兒,到時我必須重新尋找居住地,到時我必須決定剩下的人生要做什麼。到時我不用再每兩週自己換尿管,到時我不用檢查抽出來的痰的顏色與濃稠度,到時我不再需要找看護,不用每個月買照顧用品。
到時我就自由了。
天啊我想念丹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強效圖解!腦中風神救援:神經外科權威醫師教你認識、預防、治療中風!」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崔源生 醫師 內容簡介: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長年佔據國內十大死因第三名,每年病發人數約3~5萬人(即第一次發病),盛行數則高達10~15萬人,這種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都很...
北 醫 神經 外科 掛號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華附設診所搬到郵局旁邊囉~
而且上午、下午、晚上都有看診,不只是家醫科,還有神經內科、胸腔內科等專業科別,看診、拿藥更方便啦🤗
本校委託北榮新竹分院經營的「清華大學附設診所」,今天正式從旺宏館後方的醫輔大樓搬遷到東校門進來左手邊的第四綜合大樓1F,就在郵局旁邊唷🥰
看診及候診環境也更寬敞明亮囉,編編今天進去還發現一間「復健治療區」😍而且門診時間變~長~了~~~早上8:30開始看診,晚診最晚掛號時間是晚上8:00,下班、下課後都還來得及來看診,實在是太方便了!
科別也有更多選擇,包含骨科、神經內科、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科、家醫科、胃腸科、新陳代謝科、身心科等等,揪感心💗
清華附設診所搬到綜四,離光復路更近了,住附近的居民如果有需求也可以來看診哦,這裡還能領慢性處方簽呢!
📍點這裡看門診表/網路掛號:http://bit.ly/3bjbafz
#今天是搬遷開診小開幕
#每天都有骨科&每天都可以看感冒了🤣
#USR大學社會責任_健康生活一起來🔥
北 醫 神經 外科 掛號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寫篇日記,題目是「悲慘的一天」…
昨天下午上課時就覺得噁心感很重, 整個人很不舒服,想想應是生病了,晚餐也不敢吃, 等到先生11點多回家後,請他把房間角落的垃圾桶拎到我床邊, 以備接下來的不時之需…
先生不忘顯現醫師本色 :「妳是食物中毒?還是諾魯感染?」接著他說:「有一個旅行團下機後吃了東西,接著轉到台北玩, 結果發生類似食物中毒症狀, 食物中毒通常有6-8小時的潛伏期, 應該不是在我們台北,而是在…」沒心情聽他長篇大論, 只想趕快睡著, 看看能否減緩不舒服的噁心感。
通常疾病嚴重到一定程度, 會把人從睡眠中叫起來 (頭痛的病人,若睡覺會痛到醒來, 臨床上就是有意義的) ,果不出其然, 半夜爬起來抱著垃圾桶狂吐…
這還不是最悽慘的, 第二天起床,考慮要不要請假, 但左思右想,門診請假要先跟預約病人電話告知,那時也沒時間打電話通知了, 只好硬著頭皮上診, 到醫院是遲到了,上診遲到要說明理由,我文章一向不錯,洋洋灑灑寫上一堆理由, 看看能否獲得上級同情不罰錢。
今天還真的不能、也不該請假, 因為門診看診到一半, 急診還打電話來說急診醫生請假,拜託我過去COVER 一下,當下趕快塞個嘔吐袋到醫師袍口袋裡,匆匆跑去急診看病人…
到了急診,看到掛號的是一位新住民媽媽,帶著2歲多的小女孩就診,媽媽說小女孩從昨晚開始吐,沒發燒, 咦,怎麼好像跟我一樣,不過看那小女孩精神活力極佳,絕對比我這個「病」醫生好多了,但還是強打精神看完急診,再匆匆趕回門診奮鬥。
記得今天剛開診時,第一眼就看到門診list的名單上有一個65歲的老病患, 去急診前跟護理師說18歲以上要掛家醫科或內科, 果然從急診回來後,老病患的名字不見了,桌上多了一份邀我參加活動的邀請函,哈哈,曾有網友說我是歷屆最辛苦的台北市長夫人,不知是否真是這樣!
接下來是一個1歲一個月的小男生前來就診,媽媽說早上看過整形外科,順便過來打預防針, 護理師跟他解釋說常規預防針下午才有, 若早上要打,要到院外門診部的健康中心打,媽媽很體諒我們沒抱怨, 我也說會把掛號刪除, 不會留下爽約紀錄,不過媽媽想了一會,還是認為她的小孩有病, 想要看診,我只好打開病人的電腦畫面,開始KEY起病歷來…
「小孩什麼地方不舒服?」
「他胃口很差, 吃的很少!」
「他現在1歲1 個月, 體重9.5公斤,他出生時多重?」
「2.9 公斤」
「 醫學上一歲體重要出生時的3倍,約9公斤, 他現在13個月,9.5公斤很正常啊!」
「可是他就是吃的很少啊,我很擔心哪!」
「每天有排便?」
「有」
「活力很好?」
「太好了, 抓都抓不住」
接著我開始耍起醫生嘴皮子來了…
「 小孩幫妳省食物錢啊, 不吃又能長這麼好!」
不過既然看診了,還是本著醫生良知,按著媽媽描述的飲食習慣,給媽媽衛教一番…
「 飯前別讓他喝大量母奶, 飯前喝大量的水,會減少正餐(副食品)的攝取量 ,且母奶養分在這年紀已經不夠了。」聽了我的講解,媽媽看似很滿意的走了。
我不知道這樣沒開藥、 沒檢查的病人,是否願意用自費看診較便宜, 不過三歲以下幼童免部分負擔,還是用健保較便宜吧,本院不久前還因門診沒達到年減2%的目標, 自行吸收診察費,還被拿出來檢討,甚至還鬧上媒體版面。
先生常說台灣的健保,初始有設計但沒執行家醫轉診制度, 也沒辦法提高部分負擔或保險費, 大家知道福利都是「易放難收」,習慣既已養成,會走到今天這局面不意外!
這不是我今天最慘的, 最慘的還在後頭…
好不容易熬到快11點30分,門診快結束的時候了,心想終於可以休息了,這時的噁心感加上低血糖的休克感 ,腦袋迷迷糊糊的, 感覺快要撐不住了,但就在結束前5分鐘, 一位媽媽進診間了…
「醫生, 我要拿藥。」
「什麼藥? 小孩控制的好不好?」
我是小兒神經科醫師,常有慢性癲癇病人因發展遲緩或行動不便,家屬前來代拿藥的,但其它情況則不行。
「控制還好啦! 欣流要開3個月」
她講過敏, 我講癲癇,我們兩個人應是雞同鴨講…
「妳小孩沒來,前幾次不是我看的,先前醫師診斷都是寫過敏性鼻炎, 沒氣喘,怎可拿欣流?氣喘要到中重度以上,且每周、每月發作次數要達一定標準以上才可開立。」
「我以前在XX醫院開過,有醫師要我小孩一直吃到6歲(小孩現在5歲8個月) , 我在別的地方拿過藥, 現在只是沒藥了,來拿藥。」
「那一定是小朋友氣喘發作常在那個醫生門診追蹤, 回去那裡請原醫師評估開立,要帶小孩去,要紀錄晚上喘鳴聲和夜咳次數,本院沒妳小孩氣喘發作紀錄與頻率, 我無法開。」
看出媽媽是不高興了…
「好啦!好啦!不開就算了, 那我開其他感冒藥就好了。」
「妳小孩呢?」
「上課不能來啦,就照上次開就好了!」
「可是上次不是我看的, 又隔那麼久了?」
「算啦!算啦! 不開就算了, 別的醫生都可以, 就妳這個醫生不行!」惡狠狠地盯我一眼後, 併併蹦蹦的甩門出去了…
唉! 可憐的我…
北 醫 神經 外科 掛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強效圖解!腦中風神救援:神經外科權威醫師教你認識、預防、治療中風!」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崔源生 醫師
內容簡介: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疾病之一,長年佔據國內十大死因第三名,每年病發人數約3~5萬人(即第一次發病),盛行數則高達10~15萬人,這種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使社會、家庭、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所以,如何預防、診斷、治療腦中風,就靠權威醫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圖解,給你最有效的超強神救援吧!
神救援三步驟跟著做:防治一把罩/診斷不求人/治療快易通,從此成為腦中風絕緣體!
Step 1.防治一把罩!預防中風,就從血管健康自評表開始做起!
「預防勝於治療」是想保有健康身體的不二法門,但偏偏腦中風是個隱形的殺手,躲在暗處伺機而動,唯有從生活習慣以及身體狀況細節中找到蛛絲馬跡,才能快快預防、盡早根除腦中風的可能性。因此腦中風神救援第一步,就是透過血管健康自評表,讓你做初步的自我檢測,如果發現自己正好屬於高風險族群,就必須謹慎應對,小心防範!
Step 2.診斷不求人!大量圖解超好懂,自己也能當自己的醫師!
每次去醫院求診,都要掛號排隊等好久;好不容易見到醫生,短短的問診時間也無法徹底了解原因,一知半解。其實,身體健康除了請醫生代為把關以外,自己多負責更重要。沒有醫學背景?沒關係,本書以圖解的方式簡單扼要說明,讓你看得一目瞭然,無論是就醫前自己做好準備與預防;還是就醫後的日常護理等,都能獨立完成不求人!
Step 3.治療快易通!擺脫腦中風,就看看最新治療方法全攻略!
拜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所賜,醫學當然也受益其中,新穎的治療方式,讓無論是想要預防腦中風的族群、或者已為腦中風困擾的患者們,增加了更多選擇,搭配真實案例,讓你100%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劣勢。同時本書也將患者常有的Q&A與錯誤迷思一次性解謎,帶你擺脫不正確的醫療觀念,減少金錢與時間成本浪費,快快遠離腦中風!
作者簡介:崔源生
現任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助理教授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
台灣神經血管外科暨介入治療醫學會理事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
1996.08〜2000.09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2000.10〜2001.09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總醫師
2001.10〜2003.10 竹東榮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2003.11〜2014.04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2006.12〜2007.12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腦血管內治療學科臨床研究員
2009.12〜迄今 台中榮民總醫院影像導引混成手術室負責人
2014.04〜迄今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介入性腦血管科主任
專業證照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台灣血管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重症醫學專科醫師
專長
腦血管內介入性導管手術治療

北 醫 神經 外科 掛號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完整內容:https://youtu.be/GMc2IVnxupA
手發麻別以為多甩一甩就沒事,甚至當它不存在。如果不管它,三年後甚至連一杯水都拿不起來,嚴重可能癱瘓!還有一種手麻不能等,可能是腦中風、糖尿病的前兆!多數的手部痠痛,必須花很長時間復健治療,但有一種方法,只要花3分鐘,可以解決你兩三年的痠麻痛!今天請到排隊名醫會診,保養兼預防,熱療、電療、蠟療,甚至不用花錢不用排隊掛號的方法,一次大公開!播出日期:2018/09/22
★節目來賓★
北安聯合診所骨科主任 羅仕雋
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醫師
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藝人 楊皓如
長庚醫院護理師 陳麗華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北 醫 神經 外科 掛號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完整內容:https://youtu.be/GMc2IVnxupA
手發麻別以為多甩一甩就沒事,甚至當它不存在。如果不管它,三年後甚至連一杯水都拿不起來,嚴重可能癱瘓!還有一種手麻不能等,可能是腦中風、糖尿病的前兆!多數的手部痠痛,必須花很長時間復健治療,但有一種方法,只要花3分鐘,可以解決你兩三年的痠麻痛!今天請到排隊名醫會診,保養兼預防,熱療、電療、蠟療,甚至不用花錢不用排隊掛號的方法,一次大公開!播出日期:2018/09/22
★節目來賓★
北安聯合診所骨科主任 羅仕雋
基隆長庚外科副教授 江坤俊醫師
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藝人 楊皓如
長庚醫院護理師 陳麗華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