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前幾天我提到自己去超市,結果傻眼的發現罐頭食物被掃的清空(除了豆腐乳)。
其實本人在平時狀態下對罐頭食物非常不以為然,因為真的不怎麼好吃呀(不過我很喜歡吃土豆麵筋),加上咱們國家購買食物簡直不要太方便,非到緊急狀況,我實在覺得沒有必要常吃罐頭食物。
但話又說回來,罐頭誕生的目的,就是對應緊急狀態,所以如果真的發生危局,罐頭也實在是保命食物的優質選擇,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一款,曾經供應大軍渡過世界大戰,更在戰後成為多款平民料理食材的經典罐頭食品:SPAM(中文譯作:斯帕姆午餐肉)。
1930年代對美國(甚至是全世界)來說,無疑是慘澹的時刻。因為在1929年爆發了「經濟大蕭條」,眾多公司行號倒閉,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正因為家家戶戶都必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荷美爾食品公司(Hormel Fc)趁勢推出一款「便宜的肉品」。這些肉罐頭價格只要40美分,是普通等量肉製品價格的1/3,這對收入拮据的民眾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恩物。荷美爾公司後來將這款號稱是「豬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罐頭肉命名為SPAM,這就是午餐肉罐頭的由來。
為何午餐肉的價格會如此便宜?因為……它其實不是完整的肉。
午餐肉的主要材料是豬肉(還是那種便宜的邊角料所做出的絞肉),然後加入馬鈴薯澱粉、麵粉增加重量。如果直接吃這種混合物,可想而知,肉味絕對不足;所以製造商就加入份量頗多的鹽,還有糖,以及眾多調味料(像是大蒜、黑胡椒)加重口味,之後加入亞硝酸鈉調色(不然最初的午餐肉因為加入大量澱粉,其實看起來偏白,在賣相上非常不討喜),這才大功告成。
從以上配方不難看出……這貨超級不健康呀!
但在飽足感以及熱量上,午餐肉卻真不是蓋的。澱粉類本就是容易讓人飽足的食材,其飽含的碳水化合物又能迅速轉換成勞動所需能量,眾多調味料更是讓熱量飆升一個檔次,這讓午餐肉每56公克就能提供170卡熱量及每日所需l/3攝入量的鹽(順帶一提,我上網搜尋午餐肉罐頭,一罐重量是340公克,就算扣除鐵罐的重量,大家不妨推估一罐午餐肉到底有多麼重鹹吧)。
雖然我一再吐槽午餐肉非常不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10月已將午餐肉列為1級致癌物),但貧困時期的人卻也沒有太多選擇空間。更何況,到了1940年代,美國隨即又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
曾經有人說:「二戰幫所有人上了一堂世界地理課。」這話對參加歐洲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的美軍尤其適合,因為他們面對的前線複雜多變,舉凡:酷熱乾燥的北非沙漠、潮濕酷熱的東南亞叢林、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太平洋孤島、納粹德國佔據的歐洲大陸……日漸拉長的補給線,加上前線惡劣的戰況,這讓烹煮新鮮食物成為可遇不可求的享受。所以軍方需要便於運輸、保值期高、熱量充足、足夠便宜的食物,供應上百萬的美國大兵。
「這不正是在說咱們公司的產品嗎?」
荷美爾公司敏銳的嗅到賺錢機會,趕緊向軍方大力推銷午餐肉,而午餐肉也的確符合戰時需求,於是午餐肉罐頭成為美軍士兵餐餐必備的伙食。
事實上,除了軍方,午餐肉還趁著戰爭銷售到美國以外的地區,甚至成為平民們的戰時料理。
例如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就曾說過在大戰期間的1943年,那時有朋友在交換禮物日(也就是聖誕節後一天的12/26)拜訪。為了招待客人,柴契爾家打開一午餐肉罐頭,配上萵苣以及馬鈴薯招待。朋友見到,一整個嗨翻:「哇!肉罐頭還有沙拉!多麼豐盛啊!」
(順帶一提,雖然朋友吃得非常開心,柴契爾夫人卻非常心疼,因為她酸溜溜地記錄了以下文字內容:「那個午餐肉罐頭,可是姐一周的肉類配給呀!」)
又例如後來成為蘇聯領導人的赫魯雪夫,曾說過:「當德國人占領了烏克蘭農業區後,如果沒有午餐肉的話,我們當時真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養活蘇聯紅軍了。」
就連中國抗戰都與午餐肉有緣,話說在抗戰初期被佔領海岸線後,國民政府只能透過雲南至緬甸的交通線獲得國際物資。後來日本出兵攻打東南亞地區,並制定攻陷緬甸,切斷中國補給線的戰略。當時蔣介石立刻組織中國遠征軍前往緬甸進行作戰,不過第一次遠征軍因為諸多原因被打得七零八落,部分軍隊就轉往印度進行重建,這就是遠征軍中的駐印部隊(其領軍將領,就包含日後赫赫有名的孫立人將軍)。
駐印軍後來接受美軍的裝備以及補給,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午餐肉。事實上,當美軍向駐印軍宣布:「中國朋友們不用擔心,我們保證每天向你們提供150公克的肉類。」國軍一聽這話就驚呆了……一天150克的肉?咱在國內一個月都未必能吃上150公克呀!
後來駐印軍就常拿午餐肉切碎後去炒飯,如此「美食」讓其他國軍部隊聽到後都是羨慕忌妒恨。
但對於美軍大兵而言,午餐肉簡直讓他們深惡痛絕,以至於他們宣稱:「前線有三大敵人─敵人的子彈、招惹上的淋病,以及斯帕姆午餐肉!」
為何美軍說出如此發言呢?主要原因,就是美軍後勤單位的偷懶。
這裡簡介一下,美軍在二戰的伙食有分:新鮮食物烹煮的A式軍糧、已經煮好的熟食B式軍糧、屬於罐頭類即開即吃的C式軍糧、板狀巧克力的D式口糧。光看內容物,A和B自然最可口,但補給難度最高;C跟D的口味最令人不敢恭維(甚至D式口糧還被指定要做成不好吃的口味,因為後勤單位怕美國大兵在平時就把巧克力當點心吞下肚),但對後勤補給最為方便。所以有段時間,後勤單位都只配給前線軍對各類罐頭,這自然讓美軍士兵厭煩至極,所以他們還創作出一個段子:「我們早餐吃午餐肉,午餐吃午餐肉,至於晚餐……我們看到廚師正在料理午餐肉以及擠出它的油。」
另一個原因,就是荷美爾公司偷雞。
雖然午餐肉的肉含量已經被稀釋,但是真要供應百萬以上的美軍,肉需求還是非常驚人。為了降低肉的需求量,同時也可以再進一步降低價格(這也是美國軍方默許的原因),荷美爾就把午餐肉的肉含量給降低。據說,軍方版本的午餐肉的肉含降已經不到10%,前線大兵再打開罐頭時,更式崩潰的發現:「Fxxk!它怎麼攤成一坨?根本沒有結塊!」(所以後來前線士兵變成一定要把午餐肉先煎過,這樣才能做起碼的定型。)
也因為午餐肉的品質已經到令美軍髮指的地步,大兵們給予它許多別稱,如;「疑似為肉的形體」(Something Posmg As Meat)、「下水肉」(spare Parts Animal Meat),以及最有名的「靈肉」(Mystery Meat,順帶一提,我覺得翻譯成「充滿謎樣的肉團」更貼近本意)。
事實上,就連前面提過的中國遠征軍後來都受不了午餐肉的威力,到不是說他們嫌棄味道,而是美軍對中國遠征軍也是只有提供罐頭食物,長期吃下來,本來大快朵頤的國軍也是看到罐頭就倒胃口,導致國軍只能偷跑到營地附近採野菜。
不過對於經濟落後的亞洲國家,即便是在戰後,午餐肉依舊是令人嘴饞的珍饈。像是韓國人在韓戰後,由於實在太少攝取到肉類,所以政府就把美軍撤退時不願帶走的午餐肉以及醃漬肉類發給民眾或是本國軍隊,民眾就把午餐肉切碎後,和一堆重口味食材以及泡麵加入鍋中滾煮,這就是韓式罪惡食物─「部隊鍋」的由來。
香港茶餐廳也很喜歡使用午餐肉,像是加入泡麵變成「餐蛋麵」,或是我個人有吃過一次的午餐肉雙蛋飯。說真的,雖然那時我吃的午餐肉味道不壞,而且非常對我這個重口味之人的胃,但午餐肉的口感軟趴趴的,沒有肉的彈性或咬勁,讓我總感到不滿足。何況台灣的香港茶餐廳料理價格實在是……呵呵。
話說到此處,這幾天又去一趟超市,發現已經沒有搶購罐頭的風潮。而新聞也依再強調糧食供應完全不成問題。某方面來說,不用吃罐頭食物,或許就是一種平常部會注意到的幸福也說不定呀。
最後,面對目前仍未減緩的疫情,自然我們還是需要警惕防範。但有時我們也需要一點逆境中的自娛娛人,因為我覺得就是所要面對的不容易,才需要一些開心的活力及幹勁相伴呀。
又話說大家有喜愛或覺得好吃的罐頭食物嗎?歡迎留言分享,讓我這個下里巴人長長見識呀。
圖片為:
午餐肉料理,以及SPAM罐頭
北非蛋由來 在 方健儀 Akina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4.14 U Magazine Local Gourmet
《在南方也吃到的北方美味》
有一個謎團,到今時今日仍有人問我:「你離開TVB前突然去駐北京,係咪你失寵,被發配邊疆?」我哈哈大笑答道:「有冇被寵過我唔清楚,但唔係你地想像嘅諸侯被貶!」
事緣當時我感覺到自己申請的另一份工作有機會成功,記者生涯即將完結,沒理由不幹一番「事業」,做一些未曾做過的事。我很嚮往「將在外」,沒有上司管束的日子。因此我主動提出駐京,亦得到上司批准。
但當然,還有一個我不曾告訴別人的原因,是我很喜愛北方菜,特別懷念兒時爸爸的亡友曾自製北方餃子,那濃濃的家鄉味道令人難忘,因此希望以工作為名,滿足口腹之慾為實要求駐京。結果我在北京尋回那種風味、豬肉、羊肉、西紅杮炒蛋做饀、一吃就是幾十只。
現在當自由工作者,再不能假公濟私,藉口到北京工作然後品嚐美食。幸好在香港繁忙的彌敦道,給我找到「美味東北餃子館」,由來自黑龍江的師傅劉濤主理。他說香港人的口味比較清淡,所以他也要略為調節,做到少油少鹽。聽店員說,和藹可親的劉師傅已經有一批「粉絲」,到店如果見他休息會很失落。
一場來到,我當然要試試劉師傅的餃子,果然就如我兒時吃過的一樣,粉皮是自製自搓,韭菜豬肉饀料必定是當天買,確保新鮮,配合蒜泥醬油吃更香更好味。
餃子館並非只售餃子,還有很多不同選擇。有附近工作的朋友說這裡的排骨麵是不可錯過,亦是餃子館銷量最高的食物。排骨以葱薑醃製,肉味很重,味道讓人回甘,別忘記要配桌上的山西陳醋。排骨麵是上海麵,但亦可轉由劉師傅逐條逐條削出的刀削麵。中間厚旁邊薄,一條刀削麵帶給你不同的口感。
而醬骨架是非常具份量的一道菜,用豬脊骨加醬油、白糖及二十四種香料燉製而成。跟排骨麵的排骨不同,豬肉含濃郁的藥材味,而且很腍,一咬便離骨。還有一味頗特別的東北菜,名叫「小雞棒榛磨炖粉條」,劉師傅說這道菜在東北非常普遍,宴客時也經常在餐桌出現,在香港則只有此店吃得到。當中包括雞件,及來自東北的榛磨。此菇乃野生曬乾,煮透後則變得很香很爽,加上透明的薯粉,是一道很美味的東北菜。
我們未必經常有時間周遊列國品嚐美食,但絕對有機會在香港這個南方都市,品嚐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食物,讓舌尖帶我們回到一些我們懷念的國度。